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





《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一、总论1二、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4三、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10四、工程技术方案14五、环境影响评价24六、水土保持28七、消防与安全32八、节能36九、组织与管理40十、项目实施进度42十一、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3十一、社会评价46十二、结论和建议49附件附图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一、总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2、建设单位:楚门镇人民政府3、项目负责人:胡正生4、建设地址:楚门环保路与昌业路交界处,5号A-01地块东侧5、建设内容和规模:项目规划用地面积6656.56平方米(9.98亩),建设楚门镇文化馆(项目占地面积1840.7
2、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965.31平方米,设置观演用房、展览用房、阅览用房、美术书法教室、专业工作用房、办公室、接待室、值班室、附属用房等,详见表4-1),并建设供电、给排水、通信、绿化景观(绿地率30%)、停车场(11个机动车位)等配套设施。6、建设周期:15个月7、建设投资:498万元(二)建设单位概况楚门镇人民政府是玉环县人民政府的下一级政府机构,负责执行玉环县楚门镇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并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楚门镇人民政府下辖党政办、纪委、人武部、团委、
3、妇联、农业办、工贸办、村镇办、社会事务办、综治办、全程办、经济建设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社会事业服务中心、总工会等机关办公室。(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1、编制依据(1)玉环县域总体规划(20052020年);(2)玉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3)玉环县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4)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2、研究范围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对下列内容进行分析论证:(1)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分析;(3)项目工程技术方案;(4)项目环境影响评价;(5)项目水土保持方案;(5)项目消防与安全;(6)项目节能措施方案;(7)
4、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8)项目社会评价。(四)报告主要内容1、建设地点本项目选址在楚门环保路与昌业路交界处,5号A-01地块东侧。2、建设内容和规模项目规划用地面积6656.56平方米(9.98亩),建设楚门镇文化馆,并建设供电、给排水、通信、绿化景观、停车场等配套设施。项目占地面积1840.7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965.31平方米,建筑密度27.65%,容积率0.59,绿地率30%、停车场有11个机动车位。3、建设周期本项目从2010年9月开始启动,至2011年11月结束,计划建设周期为15个月。4、投资估算本项目建设投资为498万元,投资构成见表1-1。表1-1 建设投资构成表序
5、号项目投资(万元)占建设投资比例1工程费用31463.05%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7434.94%3工程预备费102.01%4建设投资498100.00%5、资金筹措本项目建设投资为498万元,所需资金全部由建设单位自筹解决。(五)结论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的建设,是传承楚门百年文化艺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需要;是完善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加快乡镇文化馆建设,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其建设是必要的、紧迫的。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的建设规模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范要求,土建及公用工程的技术方案可靠,环境保护措施完善,进度安排科学。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的投资规模合理,
6、资金筹措措施得当,社会效益良好。因此,我们认为楚门镇文化馆建设工程符合国家的政策及相关规范,并切合楚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项目建设是可行的。二、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1、玉环县文化事业发展现状及相关规划改革开放以来,玉环县委、县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文化建设投入大幅增加,文化设施大量出现,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不断优化和改善,这些因素与玉环的经济、社会因素相结合,为玉环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玉环县现有的文化设施包括县文化馆1个,影剧院、剧场4个,图书馆1个,乡镇文化站11个;县文化广场、博物馆已被列入筹建项目。玉环群众性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曾
7、举办首届中国海岛文化节等多项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型文化活动。近年来玉环共创建了300多家基层文化俱乐部,全县共整理出76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批具有玉环特色的传统文化得到挖掘和保护,并不断发扬光大。玉环为传统渔区,在历史长河中所传承下来的渔区民俗文化和风情,是玉环开发文化产业的凝聚物;其中渔民画、船模、门神画等被列入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改革开放以来,玉环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文化软实力也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也必须看到玉环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还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与经济建设相比特别是从“全岛城市化”战略的发展要求来衡量,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一些突出的问题。玉环县经济总量处于全省县区中上水平
8、,但文化发展达不到中上水平。与经济同等发达程度的地区相比,玉环的文化发展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档次、高品位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欠缺,尚未形成辐射力;县域内的文化设施建设也呈现出不平衡的现象,乡镇文化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近年来,尽管玉环加大了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但与玉环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较,玉环在公益性文化事业方面的财政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还是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根据玉环县文化事业发展现状,玉环县域总体规划(20052020)提出:(1)按照地域、人口发展状况,高起点、高标准、多层次、适度超前原则,逐步形成大众性、综合性、公益性的各级文化
9、设施网络。(2)进一步普及和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使玉环的群众文化事业以国办文化、社会文化、农村文化三层次网络化发展。根据浙江省“东海明珠”工程,台州市“百星”工程和玉环县“金环”工程的要求,努力使城关、坎门、楚门、陈屿文化站达到省级标准,其余镇乡文化站达到市、县级标准,争取建成全国文化先进县。2、楚门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本项目的提出玉环县楚门镇地处浙江东南黄金海岸线,位于玉环县北部、楚门半岛中心地带,是全国著名的“文旦之乡”、省、市两级中心镇,位列全国千强镇和浙江省综合实力百强镇之列。改革开放以来,楚门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镇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楚门镇是中国阀
10、门生产出口基地、中国阀门产业升级示范基地和新古典家具生产出口基地,被誉为“阀门王国,家具新都”。2009年,楚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4.92亿元,财政总收入5.97亿元。从文化基础看,楚门有着600多年建镇史,文化底蕴深厚,从宋代戴明于1175年在楚门创建皆山书院,开玉环教化之先风,到现代著名学者、作家涌现。楚门人民富有负重拼搏、开拓进取的人文精神,这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楚门的快速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楚门镇也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和省教育强镇、省级卫生镇等一系列荣誉。随着楚门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对
11、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楚门现有的文化设施建设年代较为久远,设施老化严重,随着楚门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当地群众对全力改善和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的呼声很高。因此,修建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设施,加强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已刻不容缓。本项目正是在以上背景下提出的。(二)建设必要性1、项目建设是传承楚门百年传统文化艺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需要文化部1992年颁布施行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管理办法中指出,搜集、整理、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是国家赋予文化馆的工作任务和职能要求,也是文化馆自身职责和基础工作之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口
12、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保护工作中文化馆的核心任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乡镇文化馆担当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重任,乡镇文化馆是农村文化的基础设施,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宣传口,承担着宣传、普查、保护、收集、推动等组织实施的主导作用。而楚门的传统文化艺术,历史悠远,异彩纷呈,经过几百年的延续和发掘,创造并保留了许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精品:如抬阁
13、、梗杠、千秋、八蛮、马灯、旱船、高跷、舞龙、舞狮等。其中抬阁、梗杠,更是玉环县独特的民间传统活塑艺术,在小镇已流行了上百年。这些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楚门镇党委、政府意识到传统文化对现代人有一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如何更好的保护传统文化,并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包容、渗透,又具楚门特色的文化,至关重要,而传承历史文化需要创造一个载体平台。本项目为乡镇文化馆建设,将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普查、保护、收集、推动工作的开展,也给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良好的展览展示空间),将有利于传承楚门百年传统文化艺
14、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项目建设是完善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文化馆是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楚门镇文化馆,能够促进楚门文化设施建设,不但能为广大群众积极参加文化活动创造条件,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满足楚门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本项目建设也是城乡公共设施一体化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完善楚门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楚门的城市建设。楚门作为省、市两级中心镇及玉环环漩门湾港北中心,经济发达并对清港、
15、沙门等环漩门湾乡镇起到良好的辐射作用,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巩固并发扬历史文化底蕴,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带动和辐射周边乡镇的社会事业发展,有利于促进港北片区文明程度的整体提升。3、项目建设是加快乡镇文化馆建设,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目前,就我国现状而言长期以来,乡镇文化馆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窗口,是密切联系广大农村、活跃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纽带,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先进文化的前哨阵地。楚门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农民必然会产生文化需求。本项目建设的是乡镇文化馆,它扎根于基层
16、,它以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职能,以先进文化滋养农村这块沃土为目的。乡镇文化馆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能满足各年龄段农民的多层次文化需求,深受农民群众欢迎。楚门镇文化馆立足于文化工作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把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落到实处,是加强新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繁荣文化事业的一种有效载体,提高了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和繁荣了农村文化事业,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造和谐音符。综上,项目建设是传承楚门百年传统文化艺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需要;是完善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加快乡镇文化馆建设,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此,项
17、目建设是必要的。三、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一)项目选址本项目选址于楚门环保路与昌业路交界处,5号A-01地块东侧,用地面积3965.31平方米。该地块交通方便,公共设施完善,符合玉环县域总体规划(20052020年)及玉环县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二)建设条件1、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玉环县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黄金海岸中段(介于东经121512132,北纬28012819之间),瓯江口北侧,居台州市南端,与温州市隔海相望。东濒东海,南连洞头洋,西嵌乐清湾,北与温岭市接壤,是台州、温州的海上门户。全县陆域面积378km2,海域面积1930km2。(2)地质地貌玉环县主要地貌类
18、型为丘陵和平原,丘陵与山地面积约占陆域面积的68.23%,其余为平原。县域地势受北东、东西、北东东走向三组断裂构造与气候、溪流、潮汐、海浪及人力围垦等因素影响,形成以丘陵为主,北高南低,丘陵平原相间,河流依山脉走向自成体系的海岛丘陵地势。楚门半岛最高峰位于清港镇东北同温岭市岙环镇相邻的大雷头山,海拔为443m。玉环岛最高峰为珠港镇境内的田螺山,海拔375.5m。地耐力一般为5-7吨/平方米,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3)气候特征项目所在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冬夏长,春秋短,初夏有梅雨,盛夏有伏旱,夏秋多台风,深冬有寒潮。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光照适宜。2、社会经济条件
19、玉环县凭借“自强不息,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玉环精神,崛起成为浙江的经济强县,全国13个海岛县的排头兵,并连续8年进入“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2007年在全国最具综合实力中小城市百强评选中名列第29位。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综合改革试点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体育先进县、村民自治模范县以及浙江省文明城市、首批“小康县”、经济强县、教育强县、文化先进县、体育强县等,被确定为浙江省扩权经济强县,列为浙江省首批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县市区和规划发展的中等城市之一。2009年,玉环县实现生产总值243.3亿元,财政总收入3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54元
20、,农民人均纯收入12192元。2009年,楚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4.92亿元,财政总收入5.9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05亿元,位列全国千强镇和浙江省综合实力百强镇之列。3、基础设施条件玉环县基本形成了以公路、水路运输方式为主的综合运输网。陆上建成了公路隧道16座,完成了一大批县乡公路和村道主要干线,初步形成了县乡公路向省道辐射的网络。全县拥有大小港口20多个,其中大麦屿港有3万吨级多用途码头1座,1000吨级以上码头4座,坎门港有500吨级以上码头4座,楚门、漩门港有300吨级以上码头3座,初步形成了海上以大麦屿港为中心,坎门、楚门、漩门港及其他港口为辅的海运格局。玉环在实施龙溪至珠港二
21、期引水和全县重点水库联网工程后,有效解决了城乡供水紧缺状况,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4.7%;里墩水库、东风引水工程等重点工程的相继完工,逐步满足了玉环人民中远期对淡水的需求。玉环是全省信息化试点城市和电子政务试点县,全县电话主线普及率达46.7%,交换机容量达到20万门,数字程控化率达100%。具备两个速率高达2.5GB/S的SDH和一个140MB/S的PDH本地光缆传输骨干网,光纤入村率达90%以上,宽带网络覆盖全县所有镇乡。玉环还是全国农村电气化县,拥有220千伏变电所1座、110千伏变电所3座,35千伏变电所12座,全国唯一的潮汐双向发电站和调峰电厂各1座,配电网络遍布城乡农村。楚门自然
22、条件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陆路交通至台州市区、机场、甬台温高速公路仅40余公里,海上高速客轮至温州仅需70分钟,楚门是玉环本岛陆上通道的必经之地,也是港北各镇乡的交通枢纽。综上所述,本项目选址地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这为本项目的实施及运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四、工程技术方案(一)总体规划1、指导思想(1)塑造有个性的建筑形象:在设计中追求创新,并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创造出有特色的地方建筑;(2)强调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对周边环境给予尊重,在强调自身个性的同时,也要与项目周边的总体环境相协调,使项目融合于整体环境之中,创造出适合这个环境的新形象,体现城市经济文化内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楚门镇 文化馆 建设 工程 可行性研究 报告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