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辅导小学生写作文(常用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辅导小学生写作文(常用版).doc(1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何辅导小学生写作文(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 如何辅导小学生写作文 作文是一辈子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常常需要口头的或书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情感,小学生作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书面表达本领。但怎样以有限的作文训练最大限度地提高作文能力成绩,是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的: 一、教学生写“生活”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要多了解学生的生活,抓住写作时机,指导学生写真人真事真感情。我在“周记”这项作业下工夫,要求学
2、生一定要写真言,只要写的是真的,即便只有一段话也要鼓励,针对学生表达的感情,我也在周记本上用自己的话和学生们进行书面交流。很多学生却觉得这样很有意思,想跟老师说些“秘密”,见到一些不平事或自己的烦恼或自己的快乐都愿意跟老师默默交流。渐渐的学生也愿意、也能表达真情实感。 二、教学生学会表达 表达就是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把看到的,听到的或经历的事情表现出来。选材再好,观察再细致,满胸真感情。但表达不清还是没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方法有很多,但有一条最重要,就是要以教材为本。抓住每篇课文表达的特点加强仿写训练。例如:有的文章过渡句或过渡段很明显;有些文章每段都有总述句
3、;有的文章的修辞方法运用得生动、准确;还有些文章的说明方法也很突出。如:我在教学可爱的草塘时,也让学生仿照文章中的排比方法写一处景物;在教学鲸时,也让学生用文中的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仿写一段话。慢慢的,学生通过各种仿写的训练,达到了会写的目的。 三、括展学生写作思维 学生掌握写作思维是写作的重要。现用教材也在这方面作了修改,一个题目不只有一个中心,也不规定中心,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创造性地进行写作。我在指导内容写:“我的爸爸“时就鼓励学生这样去想去写。有的学生写了爸爸怎样关心自己的学习、生活;有的爸爸勤劳挣钱养家;有的爸爸懒惰好赌;有的爸爸平时对自己的打骂通过这种多思维多角度的写作,
4、学生就比较容易写出灵活多样的文章。 四、通过作文辅导,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文贵于真”,我认为作文就是写生活,既然生活是真实的作文也应该是真情实感的表现。有一次,在一个下雨天,我让学生写即兴作文,先让学生静静的观察雨几分钟,然后让学生以雨为题为一篇短文。要求写雨景,也要写感受。有的学生写发生在雨中的一件事;有的写希望雨下大点,好让农作物喝过饱;有的写下雨,自己就不能出去玩了,不高兴同样的时间、景物。观看有不同的感受,学生写出了他的真实体验。 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很多学生却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留心生活、不善于观察、不会构思、不善表达所致。 写作的素
5、材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观察生活,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内容才能充实。在实践中笔者认为,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问题为止。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学生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这样,写起文章来就会下笔自有言,写出来的文章就自然言之有物了。这就是教学的第一步观察。 构思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是学习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有了观察得来的资料,还不等于能写出好文章,还必须通过巧
6、妙的构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写出好文章。但是,这对小学生来说实在不容易,因为这不仅是个言之有序的问题,而且还是个言之有理的问题,而古今中外,虽文有规循却文无定法。不过,若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心理特征,借用写人、写事和写物的典型文章,将抽象难懂的作文知识化难为易,还是有办法把学生引上构思之路的。比如,在训练写景时,可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作为范文,这篇文章结构总分总,先总写小兴安岭,再分别叙述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结构分明,便于学生掌握。若训练写人,则引爱迪生一文先简介典型事例塑造人,外表内心是性格,最后赞美品质点中心。 有了上述典型文章引路,待学生入门后,再适当进行灵活布局的巧妙
7、构思训练。这一步训练的指导思想是先规矩而后巧妙,具体步骤是写提纲或打腹稿。经过反复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把握构思的一般规律,从而完成作文的构思。 同时,还要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各年段不同的习作训练形式。具体地说,教师可在低年级学生中以创造型的现象作文和童话体作文,来培养学生想象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中年级学生以观察作文为主。教师可着重安排对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以及人物的动作、对话、外貌等方面的素描训练,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的表象,借此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 从高年级开始,要以学生的抽象思维为培养重点。其习作训练应该从
8、观察作文转向有名确表达需要的实用型作文。教师可根据社会、家庭中人际交往的需要确定各种有趣的主题,让学生写目的明确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各种应用文和读书笔记,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的技能和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针对性、逻辑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对小学生来说,教师还要重视口头和文字表达的训练。它也是作文训练的重点。要把话说明白,意思表达清楚,就要鼓励学生,话该怎么说就怎么写;要指导学生把话说通,把意思写清楚。训练的步骤是:先说再写,写后就读,边读边改。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定能把话说通,把意思表达清楚,把对象写准。总之,在表达训练中,将说写结合,读改结合,采用说、写、读、改的模式,训练学生表达由通
9、顺明白到准确形象到生动,在反复的锤炼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能使学生初步达到言之有文。 至此,通过作文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种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我认为要注重培养小学生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从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做起,因为只有把话说对、说好,才能写出句子通顺、条理清楚、内容具体的文章来。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处处重视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然后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指导用词造句,写简短的日记,再在引导学生把话写具体、
10、生动上下工夫。如用“鲜花”一词让学生造句,学生说:“花店里鲜花很多,有百合、玫瑰、菊花、康乃馨。”我进一步启发:“谁知道鲜花是什么颜色的?”学生说:“花店里鲜花很多,有洁白的百合,有火红的玫瑰,有金黄的菊花,还有紫色的康乃馨。”我继续启发:“谁能把鲜花的颜色比作小朋友穿的衣服说一说呢?”学生说:“花店里鲜花很多,有穿白衣裳的百合,有套红装的玫瑰,有披黄褂的菊花,还有裹紫泡的康乃馨。”此外,我还经常进行扩词、扩句、词语的搭配,把句子补充完整等练习,使学生把话说得完整而又具体。 二、创造生活,丰富写作素材,拓宽作文训练空间 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觉得最困难的是“无话可说”,他们的生活确实有些单调,上
11、学放学做作业睡觉,有时,一些有趣的事、有意义的事也会从他们的身边溜走,他们不懂收集,不知观察,不会捕捉于是,当他们打开本子拿起笔时,脑子里一片空白,这时他们就会产生畏难情绪。针对这种现象,我为学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1、涂涂画画。涂涂画画是低年级小朋友非常喜欢做的事,把涂涂画画和作文有机结合起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写话前,我就引导学生先一起涂涂画画。如秋天归来,我不急于让学生说“秋游”,而是让他们拿出笔来画“秋游”,学生们一听,都兴致很高,拿出画笔,聚精会神地画起来。呵!画出的内容还真不少,有的画的是小朋友排队去秋游,有的画的是公园里金黄的菊花,黄蝶般飞舞的落叶,还有的画的是动物园里
12、威武的雄狮,美丽的孔雀画完了,我说:“谁能把你的画给大家介绍一下?”一只只小手举得老高,学生争先恐后地介绍说:“秋天到了,老师带我们去秋游,我们像小鸟一样来到大自然,看到大地在秋风的催促下,换上了迷人的秋装。那金黄的秋菊,正绽开笑脸欢迎秋天,那飞舞的树叶,正在迎风起舞,在一望无垠的稻田上,稻子笑弯了腰,似乎在向秋风报告;我最大,我最壮。”就这样,我找了一个画得好的同学讲给大家听,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也被激发起来,我因势利导,让他们写下来,看谁写得精彩。就这样,便出现了一篇小小的作文。 2、精心安排各个节目。元旦、开个迎新会;春节,搞个慰问活动;元宵,做个好看的灯笼;三八节,给妈妈送份礼物;植树节,
13、去山坡上种植小树;“六一”节,更是大做文章,节前,每人制定活动方案,节日,安排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节后,用笔写一些自己的感受。在学雷锋的日子里,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在争做好事中,出现的许多生动的事例,又成了作文的好材料,经过指导,学生又多了作文的机会 三、从观察入手,使学生言之有物 观察是了解周围事物的主要技能,也是积累作文素材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组织观察活动,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达出来,要求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我经常进行观察系列练笔训练,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用多次、多篇练笔,完整地写某一方面的题材。如,写“四季
14、系列”,让学生长期观察、记录,在不同的季节,写出春天,你终于回来了、七彩的夏天、秋天,收获的季节、白雪飘飞的冬日;“心态系列”,在细致观察、感受的基础上写喜、怒、哀、乐、烦恼、激动、害怕等,进行内心独白。 五、重视作文批改 学生做一篇作文所花的力气比抄词写句来得多。因此,抄词写句这一类作业用等第来评价的话,作文应该写得更具体化一些。我通常用鼓励性的话语把赞美留给学生,从不吝啬把红浪线多多地留在学生的作文本、周记本上,并让学生朗读老师的评语以及画有红浪线的好词佳句。这样,老师批改的作用充分显现,学生从中收获甚多。 提起作文,老师认为不好教,学生认为不好写。特别是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更令老师感到头疼,
15、学生感到害怕。这是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练习写作文,觉得无从下手,产生的恐惧心理。 我教三年级学生习作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避难就易,消除学生对习作的恐惧感。三年级的学生对习作感到很陌生,心里非常害怕。我在教学生习作时不提“习作”二字,只要求学生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者是自己做的写一写,不给学生定条条框框,让学生放开胆量写。 二、化难为易,减轻学生习作的心理负担。我教学生的习作并不只在习作课上教,平时就要求学生围绕每一组语文园地中的习作内容进行练笔。学生到习作时就感到轻松一些。比如:三年级语文上册中第一次学生习作,要求学生写自己的课余生活。我从这一组课文教学
16、开始时就布置学生把当天的课余活动写下来,每天写一件事,写了以后读给别人听,让别人帮助修改,大约经过两周时间的练笔,到学生习作时,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平时是在练习写作文啊!学生都认为习作并不难,也不感到害怕。学生尝到平时练笔的滋味后,慢慢地养成了每天围绕学的那组课文的习作内容写片段、写短文的习惯。由于平时加强了练习,到习作时就轻松多了。 三、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我在批改学生习作时不面面俱到,指出过多的错误,一次只指出一处比较容易修改的地方,让学生修改。如果指出的问题多了,学生会无所适从,感到困难重重,产生畏难情绪,挫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比如:钟袁媛同学写的第一篇习作,内容是自己的课余生活,她
17、从放学一直写到晚上睡觉,完全是记流水帐。我没有批评她,反而赞扬她的课余生活非常丰富,要求她选择其中的一件事情写。她选择了“喂鸡”这件事情写,习作中写到鸡“抢”着吃食,我又要求她把“抢”的情景写清楚。经过几次修改,第一篇作文终于写成了。 四、 正面鼓励,让学生始终保持强劲的习作兴趣。学生每天把习作练笔交给我检查时,我总是满脸笑容地说“写得好”、“有进步”、“坚持天天写”等一些鼓励的话语,学生听后,感到亲切,心里舒畅,觉得写作文乐趣无穷,就喜欢上了习作练笔,我就引导说:“只要天天写,你们的习作会越写越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7年春季学期三年级语文期末考试时,我班学生的习作成绩全是优秀,同学们
18、看到自己的作文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习作的兴趣更浓了。 我从习作教学中体会到:只要学生敢写了,平时又喜欢写,学生的习作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要帮助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只盯在几本教材,或是作文书上,远离了生活的源泉,以至于越来越陷入“死水”中。教师讲的辛苦,学生写得很难。那么,如何教学作文便成为众多老师的一大难题。 我们农村里的孩子,活动范围不大,住校的学生只在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上活动,在这“一线”上度过一周的生活确实比较单调,而作文素材是来源于生活的,如何丰富学生的生活呢?我们作为教师就要想
19、办法将这一条线变粗,使之成为面、体。 教室这个点,受多学科和教学模式的限制,我们没有办法控制更多的时间,但课余可操作的时间就多了。我们组织学生开展放风筝比赛,清明扫墓,慰问福利院老人,远足,打一局乒乓球,开展一次运动会,板报比赛,歌咏赛,诗歌朗诵赛等活动。寝室这个点,让学生结合手足口病感染预防,作到勤洗手洗脚,勤换洗衣服,勤扫地,勤通风,勤理发,勤晾晒衣被毛巾,勤冲洗厕所等。 食堂这个点,做到文明有序排队购饭菜,不浪费粮食,不乱泼剩饭菜,不用或少用一次性餐具,节约资源等。不住校的学生只有家庭和学校两点一线了,在学校这个点只要和住校生一样做。家庭这个点,要求学生做到进出家门和父母打招呼,回到家帮
20、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务,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平时多与家长交流学校和路上的趣闻趣事。在往返学校的路上,除了注意安全,还要关心路边的变化等, 总之,要想让学生灵活运用素材,不仅要借助多种手段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到生活实践,从生活中吸取素养,还要认真学习,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博览群书,从书本上获取丰富的词汇和优美的语言。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焕发 如何辅导小学生写作文 一、确立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作文一点也不神秘,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能写文章。高玉宝、高尔基等人没上过多少学,却写出了著
21、名的作品,便是证明。“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就不会让所有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揠苗助长。2、重视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就要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
22、的心态。这样,写话、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各年段教师,都要重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并想方设法将习作兴趣长久地保持。这是教师要花心思的经常要做的工作。3、明确求真、立诚是最重要的作文要求。求真,就是习作要“有真意”,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成人话;立诚,就是“诚实地说自己的话”,老老实实,实事求是。“诚于中”才能“形于外”。为人真诚,才能说真话,吐真情。这既是作文的问题,又是做人的问题。我们要通过作文教学,既教作文,又教做人,既不断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又重视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对小学生来说,作文要做到求真、立诚,就要有作文内容。作文的源头活水是充实的、鲜活的生活。“问渠哪得清
23、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习作不胡编乱造,不搞“五子登科”动辄就是推车子、抱孩子、领瞎子、捡票子、让位子,就得有生活,投入现实生活,开源活流,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有所发现世界上不缺少美好的事物,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的眼睛。4、作文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靠训练。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学生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要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各科学习之中、日常生活之中,只靠每学期几次习作,是不可能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的。作文还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靠历练。当种种好的习作习惯一旦养成,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
24、力。因此,教师要把习惯培养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贯穿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各个年级的教师根据年段要求,注重落实以下习惯的养成:勤于观察体验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想清楚再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规范、工整书写的习惯。5、确立“写作基于阅读”的思想。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是说,“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凭借课文这一个个例子,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既不断熟练阅读的技巧,又不断习得作文的技巧。就写论写,往往捉襟见肘,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二是说,“厚积才能薄发”。既要加强和改进阅读教学,重视读中悟写
25、,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总之,作文教学要体现快乐作文、放胆作文、生活作文、个性化作文等理念。二、作文训练从写句子、写话到写片段再到写成篇的作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低年级主要练习写句子、写话。包括: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观察简单事物或图画以后写几句话;用句子(也可以配上简单图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的感受或祝福(如,自制贺卡);能写条据(如,留言条),能写简单的日记。低年级最重要的是“对写话有兴趣”,乐于通过写话,表达自己对周
26、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从什么时候开始让小学生写句子、写话?既要依据教材的编排,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只要学生有这方面的愿望,就要积极引导(有的实验区一年级学生,入学一个多月就开始写话;二年级就坚持写日记)。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写片段的练习以外,素描、童话、书信的习作,应当引起重视。素描是写记实作文的基本功,可以培养观察事物和用语言文字描摹事物的能力。低中年级学生天真烂漫、富于想象,喜欢读童话,也有编童话、讲童话的兴趣。在培养想象作文能力方面,低年级可以练习编童话、讲童话,中年级可以进一步练习写童话。在应用文方面,中年级适宜学写书信,并鼓励学生以书信交友
27、,用书信和他人沟通与交流。高年级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在“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中,还提出了写简单研究报告的要求。三、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习作首先要有内容,很多习作内容源于生活之中,需要在观察中发现;有了内容,要想写好作文,还要靠精心地安排、组织材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哪里要平铺直叙,哪里要画龙点睛,都要想清楚;心里有了“谱”,要想最终写成一篇好作文,还要看语言表达的功夫。因此,平时进行作文教学,观察、思维、表达都不能忽视,三者要结合起来进行训练。正如叶老所说,“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的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功夫。”“养成
28、推理、判断都有条理的习惯,又是一种功夫。”“还有一种功夫是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叶老在这里强调,要想写好文章,就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缜密的思维力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先说培养观察能力。谁的观察能力强,谁善于发现,谁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叶老十分强调观察对于写好作文的重要性,他说:“初学者,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一要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小学生精细观察的能力不强,要悉心培养。二要培养按一定顺序观察的能力。三要培养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四要养成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对身边事物总保持一种新鲜感:别人未看到的自己能看到;别人知道个大概的,自己观察得
29、很仔细;同一个事物,每次观察都有新的发现。写观察日记(可定点观察,可移步观察,可连续观察)是提高观察能力的好办法。有个小学生,学了课文小壁虎借尾巴,就捉了一只壁虎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天天观察。过了几天,他发现壁虎在吃自己的尾巴。这个同学根据观察中的发现,写成了观察日记。再说培养思维能力。叶老说过:作文无非是想心思。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可见构思对于作文的重要性。想心思,想什么?不外乎想为什么写(文章主旨);写哪些,不写哪些(文章内容);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叙述顺序);怎么写(语言和表达方法)。想的过程,就是把思想、语言、写法合在一起思考的过程,熟称“打腹稿”,想明白了,往往就能一气呵成
30、写下来。训练小学生“想心思”,可以指导他们拟提纲,用提纲帮助想得更清楚、更全面、更有条理。最后说培养表达能力。这里主要指语言的表现力。这要靠两个积累:一个是语言材料的积累,一个是语言范式的积累。一定要多读多背,还要在课内外阅读中给学生“点化”。厚积必能薄发。多读多背多练笔,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强。四、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先说作文指导。以往的作文指导,公布作文题目之后,大讲写法,然后让学生扣住题目循法而作,限制过死,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作文指导,如果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使每个人都有内容可写,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是很大的成功。至于写法,不宜灌输,
31、在作中指导,比较有效。在作文指导课上,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激发兴趣,打开思路。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打开思路的最好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无拘无束地漫谈这次习作都可以写什么,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特别想写的内容。接下来,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围绕本次习作内容,都写些什么。最好有新的内容,新的角度,新的认识。比如,很多同学都写过介绍自己一类的习作,我们可不可以换个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学校和在家里的不同表现,写写双重人格的两个我,触及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出一个真实的我,促使自己在校做个好
32、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再比如,写我的父亲我的母亲一类的作文,我国小学生往往想想便写,搜肠刮肚,闭门造车。我们可不可以学学外国,让学生采访与父母关系密切的人:他们的父母、亲人、同事,获得第一手材料再动笔习作。这样写出的作文,内容更具体、更真实。如何写好作文专题一、如何写事情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
33、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
34、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
35、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
36、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小朋友看见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
37、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
38、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四)、“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
39、: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
40、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
41、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
42、会让它放出异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
43、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
44、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二、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
45、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一、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 二
46、、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三、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能忽视。 写文章应该怎样开头?怎么结尾?谁也不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警察,因为警察不是教语文的,跟他关系不大。然而有一则外国幽默,却说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而这个警察终于谈出“门道”来了。 现将全文摘抄如下: 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警察说:“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捕犯人一样,富于戏剧性;报告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 看了这则幽默,同学们可能会捧腹大
47、笑,有的笑那个“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人,是向聋子借听力,是向盲人问路;有的笑那个警察是:“不懂装懂,胡说八道。”其实,那位外国警察谈的作报告的诀窍也一样适用于写文章,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 做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 一、叙述好事件的起因。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二、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三、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四、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雷锋”来到运动场作文,作者开头写道:“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做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