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完整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农业局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局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完整版).doc(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业局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完整版)文档资料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农业局年度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一、20*年工作总结2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农委的精心指导下,临沭县农业局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任务目标,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强服务、壮产业、建园区、创品牌,扎实推进了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81.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263元,分别较上一年增长11.25%和13.6%。(一)抓引导、强示范,粮油生产稳步提高。积极开展粮油高产创建和技术推广示范活动,加大病虫害监测、预报和防治,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年共落实粮油高产创建项目面积10万亩,推广配方肥
2、2500吨,带动全县粮油大面积增产。全县粮食播种面积82.1万亩、总产33.41万吨、增产0.01万吨,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花生46.5万亩、总产18.15万吨、增产0.02万吨。(二)抓基地、创品牌,园区建设快速提升。全县新建特色园区11个,涌现出了桃园现代农业示范园、曹庄朱村现代农业科技生态园等一批特色园区。新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3.5万亩,累计达到19万亩,各类农产品基地园区120多个。品牌建设初见成效。“临沭柳编”、“临沭花生”列入全市40个重点培育的区域品牌,“袁春山”、“亿众”等6个企业品牌被列为全市重点培育品牌。新注册农产品商标12个,新发展“三品一标”认证产品5个。积极规范
3、和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今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5万亩,累计达到9.41万亩。(三)抓机构,强硬件,质量监管全面改善。一是建立健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三级”监管网络,县成立农质监办,镇街设立监管站,村居配备监管员,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高效运转的“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二是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在合理布局农药经营网点基础上,切实加快县检测中心和镇街速测站建设。县检测中心预计年底能够投入使用;镇街速测站统一配备了农残速测仪。三是加大执法力度。不断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成立副科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认真开展种子、肥料、农药等专项整治活动。全年共立案22起,责令停止经营的不合格农药1.2吨、肥料50
4、吨,挽回经济损失180余万元。(四)抓监管,促落实,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年共完成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良种补贴77.09万亩,发放补贴资金1270多万元;发放“一喷三防”资金260万元;发放种粮大户补助资金48.8万元;审批一事一议项目45个,财政奖补资金587万元。二是强化减轻农民负担监管。坚持农民负担量化考核和明查暗访,共发放农民负担监督卡18万份;认真查处涉农信访案件,全县信访量56起,比去年同期下降5%,目前在全市排第3名。三是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对全县近500名镇街、村会计进行了业务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素质;投资59.57万元为各村居统一安装了不锈钢橱窗
5、式公开栏,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有效解决了全县农村财务公开率低的问题。四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严把“三个关口”,严格“两公示一确认”、确权登记、归档管理等程序,对10个试点村2305户、10927.18亩农村土地进行了确权登记,圆满完成了第二轮农村土地确权试点工作。目前,全县分三批次全面推进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第一批128个村的确权颁证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五)抓规划,强扶持,农业产业加快发展。一是积极做好现代农业(食品加工)产业推进工作。委托省农科院编制临沭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21-2 ),按照“一廊、两核、四大功能片区、十大万亩产业园区、百个高效精品园区”的“12411”布局进行
6、了科学规划。依托该规划制订了全县现代农业(食品加工)产业推进规划。通过上拜下访,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食品加工)产业工作,到目前在谈项目2个,签约项目4个,已开工建设项目5个。二是农业龙头企业持续壮大。成功申报市级龙头企业8家;争取省级贴息3家,贴息贷款1.05亿元;申报“省级出口示范企业”1家;通过招商引进的8000万元蔬菜深加工项目,现已开工建设。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规范发展。印发了关于规范发展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强化各部门对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的监管。今年新增合作社76家,累计达到861家,申报省财政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四是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
7、快速发展。全县发展种植大户5家,注册家庭农场22家。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示范带动效果好,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效益。(六)抓培训、强服务,科技教育成效明显。一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为大兴、曹庄等镇街配备仪器设备22套、服务用车9辆、新建(改扩建)业务用房1600平方米,极大改善了基层农技推广条件。二是加强农民科教体系建设。调整充实领导小组,完善县、镇、村三级培训体系,达到了“培训有示范,创业有典型,田间有指导,致富有保障”标准。三是深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科技教育培训。通过科技赶集、科技下乡等形式举办各类培训班100多期,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30多次,发放各种培训资料3万多份,培训农民2万多
8、人次。阳光工程和农民创业培训1400多人次。选聘90名技术指导员和200名农民辅导员,指导培训4000个科技示范户,三大主导产业产值效益明显提高。(七)抓亮点,强创新,生态农业步伐加快。一是农村新能源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全县新增户用沼气2300户,累计发展户用沼气池5.8万个,占全县适宜农户的63%,总容积59万多立方米,年产沼气2300万立方米;新增中型沼气工程21处,累计68处;新申报大型沼气工程1处,完成2处大型沼气工程、20*年沼气服务体系区域站和青云镇王蔡庄村秸秆压实场基础建设。二是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地理位置优越、生态条件良好的曹庄镇朱村,成功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
9、带动了全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发展。(八)抓制度、强学习,自身建设得到加强。一是制定完善了会议、考勤、学习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局领导班子带头严格执行,全局面貌得到明显改观。二是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积极开展“双联双深双真”主题实践活动、干部联系群众、农技人员科技入户、百名农业科技人员下乡等活动,切实增强了全局职工为民服务意识。二、存在问题(一)农业产业体系不健全。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机制尚未形成,产业链条中各环节耦合乏力。全县花生产业种植面积大,加工企业少、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极大地制约了农产品的转化增值。(二)农业组织化程度偏低。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规范,服务、合作不够
10、完善,带动能力不强。多数龙头企业对农业和农民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不足。(三)现代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多。一是土地流转价格持续走高,流转一定规模的土地越来越难。二是受各种农资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加之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农村劳动力缺乏,给粮食生产带来较大影响。三是各镇街农技推广人员多数被调用从事其他工作,在岗不在职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有效推广。三、2021年工作计划(一)目标任务。结合中央省市农业发展政策、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和我县的农业工作现状,2021年计划实现粮食生产“十二连增”,重点打造4个农业园区,新认证4个“三品一标”,申
11、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主要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创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个、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蔬菜标准园1个,争创山东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和先进单位、全市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先进县、全市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建设先进县、全市农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二)工作思路。2021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加快建设“幸福临沭”的重要一年,我们将按照“围绕一个主线、突出两个重点、做好五项工作”的总体思路,打造亮点,以点带面,促进全县农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12、1.围绕一个主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线,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千方百计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计划实现农业总产值9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2000元。2.突出两个重点。(1)突出基地品牌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力打造金正大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史丹利现代农业科技园、朱村现代农业生态园和龙潭万亩生态渔业综合产业园4个重点园区,争取每个镇街(区)都有自己的特色现代农业园区和农产品品牌。以打造“临沭柳编”、“临沭花生”区域品牌为核心,突出抓好“袁春山”、“亿众”等6个企业品牌培育,通过举办专业技能比赛、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会(博览会)
13、和农产品擂台赛等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2)突出产业推进建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按照县委、县政府实施“7+6”现代产业体系规划要求,积极培植一批附加值高、示范带动性强的农业项目,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膨胀和壮大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全年培植产业推进项目8个以上,现代农业(食品加工)总产值达到55亿元,年收入过5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家,过2亿元以上企业8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0家,申报市以上贴息5家;充分发挥我县脱水蔬菜和柳编的产业集群效应,积极做好三兴新项目、兴大二期、方兴食品扩建fd生产线等蔬菜深加工项目,巩固“江北脱水蔬菜第一县”的地位;通过以企招商、以情招商,
14、引进1-2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力争完成招商引资4000万以上。3.做好五项工作。(1)做好粮油生产工作。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测土配方施肥、高产创建等农业项目为载体,强化田间管理,积极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努力做好全年粮油生产工作。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总产突破33.5万吨,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45万亩以上,总产突破18.5万吨。(2)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重点强化镇村两级监管网络建设,充实监管人员,健全工作制度,进一步提升监管能力。强化农资市场整顿和农药经营“两项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方案,年例行抽检3-5次,定量检测50个,定性检测1000个。完善应急处置能力
15、建设,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排查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3)做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一是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颁证工作,确保确权颁证工作按时完成,争取市级先进和市级奖补资金。二是积极引导土地流转,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5万亩。三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发展种植大户3家、家庭农场50家、合作社100家。四是加强农民负担工作监管。坚持明查暗访制度,对违规问题严格督办。严格一事一议项目审核,规范组织实施,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健康发展。五是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坚持每月深入镇街和村居进行普查和抽查,充分做好督查结果的应用,进一步巩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成果。(4)做好农村新能源建设工作
16、。新建户用沼气池1200个,大中型沼气池18处;以果、菜、茶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沼气村、沼气工程为依托,积极实施推广“四位一体”、“畜一沼一果(菜、茶)”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力争有新的突破。(5)做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一是加强基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形成以县农广校为主、镇街分校为辅,向农村辐射的网络培训体系;二是积极争取承担实施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新型农民创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培训工程;三是加大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扶持力度,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培训能力,打造一流基地,全年培训农民突破1万人次。(三)保障措施。1.组织保障。通过加强领导、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健全制度等措施,
17、有效调动全局职工的积极性,确保完成全年任务。2.纪律保障。规范全局职工管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形成勤于工作、乐于奉献的良好工作氛围。农业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县农业局二oo八年工作总结和二oo九年工作计划今年以来,*县农业局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县委十届四次全会、县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坚决执行党和国家各项强农、支农和惠农政策,牢牢把握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的“改革开放活县、绿色经济强县、拉祜文化兴县、和谐社会建县”发展战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
18、基础上,坚持推进支柱产业稳步发展,尽管在部分地区受干旱、风灾、洪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和农资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但各项农业工作运转正常,按照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扎实有序地推进全县农业工作开展。一、二oo八年农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一)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产量稳中有增,保障了农产品市场供给安全1、预计完成大小春粮食播种面积95.17万亩,较上年实际增加1.77万亩,占计划105万亩的90.6%;预计实现产量16.966万吨,较上年实际增加0.166万吨,占计划17万吨的99.8%2、预计完成甘蔗种植20.75万亩,占计划21万亩的98.8%;完成新植更新4.39万亩,占计划5.56万亩的79%;
19、完成甘蔗良种推广面积3.104万亩,占计划4万亩的77.6%;全县甘蔗良种覆盖率已达87%,较去年提高16.7个百分点。4、预计完成蔬菜种植面积5.454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0.314万亩,占计划6万亩的90.9%,预计产量3.36万吨,比上年实际增加0.45万吨,占计划3.42万吨的98%。6、主要稳粮指标执行情况(1)预计完成杂交水稻推广15.27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0.58万亩,占计划14万亩的109.1%。(2)预计完成杂交玉米推广16.593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1.383万亩,占计划20万亩的83%。(3)完成冷凉山区水稻良种推广8.47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1.01万亩,占计划9万亩
20、的94.11%。(4)完成水稻规格化栽培推广14.5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1.3万亩,占计划15万亩的96.7%。(5)完成玉米规格化栽培推广14.4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0.8万亩,占计划15万亩的96%。(6)完成电脑农业推广13.2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1.92万亩,占计划13万亩的101.5%。(7)完成测土配方施肥推广60万亩,比上年实际增加20万亩,占计划40万亩的150%。(二)水产养殖业发展步伐加快,水产品产量逐年增加全县完成水产养殖面积30181亩,比上年实际28586亩增加1595亩,占计划28856的104.6%,其中池坝塘3004亩,水库养鱼4500亩,稻田养鱼22677亩;
21、预计实现产量2334吨,比上年实际1677吨增加657吨,占计划1962吨的118.9%,其中池坝塘1648吨,水库82吨,稻田养鱼572吨,社会捕捞量32吨。(三)蚕桑产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我县蚕桑产业培植工作自20xx年底正式启动以来,到目前为止全县实有桑园面积5813亩,20xx年累计养殖蚕种2233张,比20xx年的1306张增长71%;鲜茧总产量82.8吨,比20xx年的53.4吨增长55%;总产值159.2万元,比20xx年的101.6万元农业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第2页20xx年冬至20xx年春新建3.1万亩桑园工作已经在10月下旬全面启动,并且进展顺利。截止12月
22、10日,已从浙江省调入桑苗4442.48万株(其中:书记、县长点209.1万株),占年度计划数4650万株的95.54%;组织调供肥料(钙镁磷)1586.25吨,占年度计划数1550吨的102.34%;落实桑园种植面积30934亩,开挖种植沟面积22864亩,已完成种植面积18955亩,占年度计划数31000亩的61.15%。(四)农业机械化事业持续发展,对我县农业现代化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到20xx年末,全县共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7315.61万瓦特,其中,柴油发动机动力14119.92万瓦特,电动机动力3195.69万瓦特。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732台,小型拖拉机2327台,农用载重汽车18
23、8辆,农用运输车379辆,耕整机1054台,机引犁耙182台,旋耕机471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15155台,联合收获机7台,排灌机械32台,农机供油点20个,农机修理点64个,农机作业服务组织15323户,农机从业人员15474人。全县实施机耕面积69781亩,完成计划数的139%;实施机耙面积140797亩,完成计划数的234%;实施机械收获水稻面积1400亩;农副产品加工22.57万吨;农机运输总量6519.17万吨公里,修理各型农机具7517台,修理农用运输车1388辆,农机作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对我县的现代农业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五)农
24、村经济管理工作有效开展一是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明确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根据县人民政府同意下发*拉祜族自治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发实施方案,从今年2月起全县抽调工作人员近1218人(次)全面开展补发工作。目前已完成18个乡镇、148个村民小组的发放任务,共发放经营权证89886份,占应发证数94%。还有2个乡10个村民小组5898份权证因涉及移民搬迁、纠纷暂未填发,力争在12月底全面完成补发工作。二是完成中央政策研究所设在我县竹塘乡云山村的固定观察点调查任务。三是完成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及监测点监测分析。四是完成农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局度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完整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