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区药品管理制度和安全用药制度实用文档.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病区药品管理制度和安全用药制度实用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区药品管理制度和安全用药制度实用文档.doc(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病区药品管理制度和安全用药制度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九、病区药品管理制度(一)急救药品管理制度1、凡急救药品,必须置于急救车或专用急救柜指定区域或位置存放。2、急救药品要根据药品种类与性质(如针剂、内服、外用、剧毒药等),定位存放,标记明显。3、急救药品的种类和数量要确保满足临床急救需要。4、急救药品专人管理,工作人员不得私自取用。急救药品登记本记录急救药品用途、种类、规格、数量、有效期和使用、补充时间等,随时备查.5、建立急救药品基数及质量检查制度。急救药品登记本置于急救车内。每班检查急救药品、规格、种类、数量、有效期是否与账目相符,记录并签名,护长
2、每周检查并签名。不常用科室可用封条管理,护长每月检查并签名。6、急救药品每次用后须及时补充。次日当班责任组长再次核查。保证急救药品处于应急、随时可用状态。(二)病区基数药品管理制度1、病区内基数药品应根据临床需要保存一定基数。供住院患者临时医嘱使用,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取用。2、基数药品的清单应一式两份,一份由药房保存,另一份由科室保存。3、基数药品应指定专人管理,负责领药、退药、保管、检查等工作。4、基数药品应定位、定点、按药品种类摆放,口服药必须原瓶或原盒包装存放,药瓶内不能混放不同规格、片型、颜色的药片;性质不稳定的药品,须避光储存及使用,现用现配。口服药品开启后6个月有效;口服溶液开启后冰
3、箱保存1个月有效;外用液体制剂开启后1个月有效;中药煎剂密封口服的冰箱放置2周有效;外用煎剂(灌装)放置一周有效;普通肝素稀释后放置4小时有效。5、每日当班清点,用药后及时补充,以保持在规定的基数,保证随时可用.6、定期检查药品数量、质量和有效期并记录。近有效期药先用。如发现药品有污染、变色、过期、瓶签与瓶内药品不符、标签模糊或有涂改,不得使用并报药房处理。7、药品应贮存在光线好且易取的地方,需避光保存的药品,应放在避光包装容器内保存。8、对接近有效期6个月及以内的药品,应贴上黄色警示标识。接近有效期3个月以内的急救药品,应及时联系药房予以更换,以确保药品质量,若药房无新批号,应贴上红色警示标
4、识;普通药品不予更换,退回药房报废。9、药房应指定负责人每月对各病区基数药品进行检查一次。10、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科室及工作人员,按医院相关的规定,填写不良反应表报临床药学室.(三)麻醉、精神药品管理制度1、医院应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统一编号,计数管理,建立处方保管、领取、使用、退回、销毁管理制度。2、各临床科室、手术室存放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严格按照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卫生部卫医发2005438号文件)管理,实行专人、专册、专柜加锁、专账、专用处方的“五专”管理。有醒目标示,数量固定。储存各环节应专人负责,明确责任,交接班有记录.实行每日每班交接制,双人
5、双锁随身保管钥匙,班班交接。做到账物相符。3、定期检查毒、麻、限制类药品管理是否符合规定。检查药物性状,如发现有沉淀变色、过期、标签模糊等药品时,停止使用并报药房处理.4、发现下列情况,应当立即向医院药房和保卫部门报告:在储存、保管过程中发生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丢失或者被盗、被抢的;骗取或者冒领的。5、临床科室所有毒、麻、限制类药品,只能供应住院患者,并按医嘱使用,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取用、借用。6、建立毒、麻药使用登记本,注明患者姓名、床号、使用药名、规格、剂量、数量、使用日期、时间,护士签名,及时凭专用处方和空安瓿瓶补充基数.7、毒、麻类药品必须用专用处方开具,项目填写齐全,不得缺项,字迹
6、清晰,不得涂改,特别是患者或代办人的身份证明名称、编号等资料,医生签全名,使用后保留空安瓿瓶。8、各临床科室、手术室等调配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时,应收回空安瓿,核对批号和数量,并由专人负责计数记录。9、患者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贴剂的,再次调配时,应当要求患者将用过的贴剂交回,并记录收回的废贴数量.10、患者不再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时,应当要求患者将剩余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无偿交回医院,由医院按照规定销毁处理。(四)危害药物及高危药物管理制度1、危害药物:是指能产生职业暴露危险或者危害的药品,即具有遗传毒性、致癌性、致畸性,或对生育有损害作用以及在低剂量下可产
7、生严重的器官或其他方面毒性的药品,包括肿瘤化疗药品和细胞毒药品。高危药物:包括危害药物,以及血管活性药物及刺激性、高渗性(pH9)、低渗性(pH41)药物、阳离子药物肌肉松弛剂等。2、高危药品要求专用药柜或专区存放,禁止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全院统一标识,标识清楚明显、醒目,专用区域使用红色线条划分,储存药盒正面张贴专用“高危药品”标识。3、专人管理,护士每周清点核查质量、有效期并签名,护长每月核查签名一次。4、高危药物使用前要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查对制度。输注前护理人员在注射单及输液单上的药品名称前,用红笔标注高危药物符号(),并悬挂高危药物警示牌和防外渗牌。5、高浓度的电解质溶液(10KCL、1
8、0NaCL),用于临床治疗时,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和医嘱要求使用,并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未开启的胰岛素需放冰箱,已经开启的常温下存放,开启后28天内有效.6、护理人员应定时巡视患者,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滴速,静滴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现不良反应按规范要求予以处理。7、高危药物使用科室,定期组织科内相关人员讨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及时向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停止、淘汰、更换高危药物的建议。不用的高危药物及时退回药房。十、安全用药制度(一)安全用药基本制度1、医院要通过电子信息系统建立安全用药工作流程和制度。要建立由医师、药师、护士共同构建的安全给药系统。2、医院要在各门诊和病区建立医生
9、工作站,确保医生将医嘱直接录入电脑.3、医院要通过电子信息系统使医生开具的处方或医嘱进入药房,由药师配药、核对药物。药师打印口服药袋,药袋一面贴有打印的病区名、患者姓名、床号、口服药所有药品种类、数量、服用方法、时间、注意事项等;药袋另一面要透明,便于发药前查对。4、医院要建立口服药物和静脉调配药物运输的安全工具和流程.5、按医嘱规定的时间配药及给药,以免影响疗效.6、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消毒隔离制度和一次性物品使用制度,确保用药过程安全。7、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准确掌握给药名、药剂量、浓度、有效期、方法和时间。必要时患者或家属参与确认。8、病区护士在进行给药护理时,可以穿戴特殊、
10、醒目标识,减少干扰和差错.护士发口服药要发药到手,看患者服药到口。对于外出未返回病房或外出检查者患者床头柜不留置药品。9、护士应掌握药物的剂量、方法、作用及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正确使用各类药物.用药后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如有过敏、中毒等反应,立即停用,报告医生,必要时做好记录、封存及检验等工作。必要时做好抢救的准备。10、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药物使用时间、剂量及安全用药的相关知识,做好宣教和观察.(二)静脉输注药物(液体)制度1、护士在使用各种输注药物时,必须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常用剂量、适应证、禁忌证、配伍禁忌和用法等. 2、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药物和溶液,充分考虑药物浓
11、度和溶液量对患者病情的影响,以及溶液pH值对药物效果的影响;严格掌握药物的直接与间接配伍禁忌,减少联合用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3、新药进入临床前,必须进行药物相关知识的培训,使临床医师和护士均了解该药物的相关知识。必要时做好抢救的准备.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净化配药空间,定期空气消毒,有效的开窗通风,减少人员流动,配药桌随时擦拭,地面湿式清扫。保证输液空间清洁,舒适。5、用药过程中严格执行床边查对制度。准确掌握给药剂量、浓度、方法和时间。必要时患者或家属参与确认.6、在病区进行静脉药物调配的医院,摆药、加药、管床责任护士挂瓶及静脉穿刺(用药)、更换输液瓶等整个流程贯穿双人核对
12、制度,即摆药者、核对者、配制静脉液体者、注射者、接液体者都须签名.加药后,双人核对7、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仔细查对药物和输液用具的质量和有效期,正确执行消毒原则,保证穿刺、输注过程无菌,确保输液安全。8、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有效控制输液速度,密切关注输液情况,包括用药后药效及不良反应,确保输液安全。如有过敏、中毒等反应,立即停用,报告医生,必要时做好记录、封存及检验等工作。9、针对疾病和用药,做好用药知识的健康教育。(三)预防静脉输液外渗制度 静脉输液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或高危药物及溶液进入了周围组织为保障住院患者输液安全,现就预防静脉输液外渗指引如下。1、医院成立静脉治疗小组(
13、IV management team)。组长及成员由受过专门训练、熟悉静脉治疗药物、仪器设备安全使用及安全注射、能独立承担PICC维护的护士担任。负责全院各临床科室PICC维护、静脉治疗安全质量监管,培训静脉治疗护士,建立静脉治疗、输血及高危药物使用相关技术规范和护理标准,调查及处理医院静脉治疗(输血)不良事件等。2、建立静脉治疗质量评价指标,监测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等,有监测数据。3、护士长组织本科室全体人员对常用的高危药物进行整理。界定细胞毒性药物,刺激性、高(低)渗性、阳离子和血管活性等高危药物应参照药物说明书.高渗性药物是指渗透压不小于600 m0sm/L的药物
14、。已知输液外渗导致组织坏死的药物,细胞毒性药物如艾达生、表阿霉素、多巴胺、硝普钠、脂肪乳、氯化钙、巴仁、垂体后叶素等。4、急救小组每月对全院特殊药品、高危药品进行检查,5、细胞毒性药物必须选择中心静脉导管输注,刺激性、高(低)渗性、阳离子和血管活性药应尽量选择中心静脉导管输注。6、特殊情况下刺激性、高(低)渗性、阳离子和血管活性药选择外周静脉输注,应告知患者家属外渗风险后签署知情同意书或在护理记录单上签名,同时尽量选择上肢大血管输注,做到每日更换肢体进行注射,禁止使用头皮钢针和下肢部位穿刺7、避免使用加压输液装置(输液泵、注射泵加压注射器等)输注高危药物8、应选择在护理人力充足的时段输注高危药
15、,以便及时观察和处理9、外周静脉输注高危药应在输液袋旁悬挂“高危药品警示牌“防外渗标识,至少15-30分钟内须巡视1次,同时告知患者穿刺局部疼痛时立即呼唤护士处理。10、发生输液外渗后,请立即邀请静脉治疗小组/伤口护理专科小组会诊。(四)药物外渗的预防和管理1、药物外渗的预防(1)给药前评估药物性质: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可达龙、TNT、PH值低于5或高于9及渗透压大于600mmol/L的药物需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去甲肾上腺素严禁外周静脉使用。(2)选择合适的输注血管,评估病人的合作度及血管弹性,年龄大、烦躁不合作、穿刺部位皮肤菲薄、血管弹性差、下肢血管、中毒脓毒血症、四肢末梢循环差的患者均容
16、易出现药物外渗。建议留置深静脉导管或留置针,选择粗大、弹性好的血管,避开静脉瓣,一般不选择下肢血管。避免使用钢针。(3)注射药物前确定针头在血管内:用无菌生理盐水做引流,观察血管的完整性和通畅性,局部有无渗出,回抽12ml血液确定针头在血管内。(4)静脉注射药物注意事项:不可过快,10ml以上液体静脉推注不小于510分钟。两种药之间或输注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冲管.(5)床边应挂“防外渗”标识,每班交接提醒.(6)用药期间观察:加强巡视,询问清醒患者有无疼痛或烧灼感,观察昏迷患者局部有无肿胀及渗出。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水肿、颜色改变、回血情况等,如见穿刺处皮肤发白、肿胀、无回血为液体外渗征,局部疼痛、
17、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需立即更换穿刺部位。(7)长期需要输入高危药物的高风险病人,护士要及时与医生沟通留置深静脉或PICC置管。2、药物外渗的处理(1)一旦发生药物外渗,立即停止给药,拔针,按相关特殊药物外渗处理指引,详见高危药物外渗处理流程.(2)发生药物外渗后立即停止注射,更换输注部位,安慰患者,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组织损伤坏死。(3)凡药物外渗引起组织损伤坏死的按不良事件上报流程上报,及时组织讨论,进行质量改进。3、可致渗透性损伤的药物(1)高渗性溶液:如50葡萄糖溶液、10%氯化钠、20甘露醇、TNT等(2)阳离子溶液:如氯化钙、葡萄糖酸钙、氯化钾等(3)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20%磺胺嘧
18、啶钠、硫喷妥钠等(4)收缩血管药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垂体后叶素等。(5)化疗药物(6)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达龙(7)18AA氨基酸。病区药品管理制度(一) 病区药品一般管理1. 护士长为所在病区药品管理的第一负责人,督促科室药品管理。病区治疗护士负责药品的领用、保管和清洁工作,全面检查病区药品。2.根据药品种类与性质,注射类、口服药、外用药等有明显标识,标签应完整、规范、清晰,并分区存放。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放置,静脉与胃肠药品分区放置;外观相似(看似)、药名相近(听似)的药品分开放置,有特殊提示标识;同类药品但不同规格的分开放置.3. 药品应贮存在光线好且易拿取的地方,
19、性质不稳定的药品,如需避光及低温保存的按药品说明书合理存放和使用。口服药必须原瓶或原盒存放,药瓶或药盒内不能混放不同规格、片型、颜色的药品。4. 药柜每周清理一次,包括清洁药柜、清点药品数量、检查药品质量及有效期,发现过期药品及变质药品及时清理,并做好清点记录。对在有效期在6个月内的近效期药品,优先使用,避免过期。发现药瓶标签与药品不符,标签模糊或涂改者,不得使用。5. 工作人员不得擅自挪作私用。不得使用过期、变质的药品. (二)病区药品基数管理 1.病区应根据专科病种的需要,经护士长、临床药师、专科主任或医疗副主任审核设定病区药品种类和基数,交药剂科、医务处、护理部审定并备案,以便于临床应急
20、使用.基数药品的清单应一式四份,药剂科、医务处、护理部、病区各保存一份。2.建立药品管理登记本,每周清理基数药品的种类、数量及质量,做好记录并签名。3.基数药品应定位、定点、按药品分类摆放.4.治疗护士每日及时清理领取的药品,以保持在规定的基数内,保证使用。 (三)麻醉药品及精神类药品管理1.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严格按照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管理,麻醉药品及第一类精神药品应使用保险柜存放,做到专柜。双人双锁管理;第二类精神药品专人专柜加锁管理,且口服药品与注射射类药品分拒放置。药柜外要有明显的标示;“麻醉药品管理专柜”、“第二类精神药品注射药专柜”、“第二类精神药品口服药
21、专柜。2. 建立麻醉药品及一类精神药品清点使用登记本,做好清点使用记录。3. 病区根据需要合理贮存基数,并制定严格的交接班制度,每班两名护士清点、交接并双人签名,确保账务相符。及时凭麻醉药品专用处方补充基数。4. 麻醉药品及一类精神药品使用时,医生应开具医嘱及麻醉药品处方后方可使用;使用时登记使用时间、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药名、剂量、用法、批号等情况,护士两人核对签名.如有剩余药液,须经两人核实后方可销毁,登记并双人签名。用后保留空安剖,任何人不得私自取用、借用。5.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使用后,按照麻醉药品及一类精神药品注射空安剖回收流程回收空安剖。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
22、贴剂时,应当要求病人将用过的贴剂交回,并记录回收的数量.(四)急救车内药品管理1.急救药品的种类和数量要确保满足专科急救需要.2。急救药品必须按基数保存于急救车内,做到五定(定人管理、定位放置、定品种、定数量、定期消毒检查),保证随时取用。3. 急救车应在指定区域或位置存放,方便使用,标识醒目,治疗护士每周清理1次,清理完后加封条管理,封条上注明日期、时间及责任人。4. 急救药品专人加锁管理,工作人员不得私自取用。急救药品登记本记录急救药品种类、规格、数量、质量及有效期等,确保急救药品的数量和质量。5. 急救车使用后,当班责任护土及时清理和补充物品,由治疗护士或责任组长核对后贴上封条.保证急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区 药品 管理制度 安全 用药 制度 实用 文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