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量测施工方案【实用文档】doc.doc
《监控量测施工方案【实用文档】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监控量测施工方案【实用文档】doc.doc(10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巴达铁路2标监控量测施工方案监控量测施工方案【实用文档】doc文档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目录1 量测目的22 编制依据23 适用范围24 量测项目25 量测方法和要求36 测点布置37 监测资料整理、数据分析及反馈98 监控量测管理109 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10监控量测施工方案1 量测目的(1)掌握隧洞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 (2)通过对隧洞围岩和支护的变位、应力量测,验证支护系统的设计;(3)通过对隧洞围岩、支护的观察和动态量测,达到合理安排施工程序,确保施工安全; (4)进行日常施工管理和资料累积。2 编制依据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2、TB1012120073 适用范围适用于巴达铁路2标段隧道围岩监控量测。4 量测项目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大小和设计要求综合选定。量测项目可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选测项目应根据工程规模、地质条件、隧道埋深、开挖方法及其他要求,有选择地进行。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跟开挖、支护作业。按设计要求布设测点,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或增加量测的内容。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序号监测项目常用量测仪器备注1洞内、外观察现场观察、数码相机、罗盘仪2拱顶下沉水准仪、钢挂尺或全站仪3净空变化收敛仪、全站仪4地表沉降水准仪、铟钢尺或全站仪隧道浅埋段5 量测方法和要求现场监测应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测点埋设
3、、日常量测和数据处理,及时反馈信息,并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和施工异常情况,及时调整量测计划。拱顶下沉、收敛量测起始读数宜在36h内完成,其他量测应在每次开挖后12h内取得起始读数,最迟不得大于24h,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注意保护,严禁爆破损坏.基底处理完毕经检测符合各项指标后,在仰拱回填顶面横断面上设3个测点,纵向每10m设一排,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沉降观测。观测周期及观测时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观测计划及观测方案应征得监理批准,观测结果异常时应立即报设计单位拿出处理意见,情况紧急时,应果断采取措施,确保施工安全。隧道浅埋地段地表下沉的量测宜与洞内净空变化和拱
4、顶下沉量测在同一横断面内。当地表有建筑物时,应在建筑物周围增设地表下沉观测点。测试中按各项量测操作规程安装好仪器仪表,每测点一般测读三次,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观测值;每次测试都要认真做好原始数据记录,并记录开挖里程、支护施工情况以及环境温度等,保持原始记录的准确性.各项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23周后结束。对于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位移长期没有减缓趋势时,应适当延长量测时间。具体方法和要求见表1。6 测点布置洞顶地表下沉量测断面布置见图1。洞内周边收敛量测布置见图2。拱部下沉、底部上拱、填充面下沉量测布置见图3。根据开挖方法不同,拱顶下沉和底部上鼓点应采用不同的布置方式,图3中1、2点的布置
5、为采用CD、CRD法施工时左侧导坑开挖后的测点布置方式,3、4点为右侧分部开挖后的测点布置方式,中部点代表中隔壁拆除后的布点方式。采用其它开挖方法时,测点应根据施工情况进行合理布置,并能反映围岩、支护稳定状态,以指导施工。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浅埋地段)等监控必测项目,应设置在同一断面.表1 量测项目及要求表测试时间3个月以上每次机械或人工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13次/月13次/月13个月12次/周12次/周15天1个月1次/2天1次/2天115天12次/天12次/天观测点布置全长度开挖及初期支护进行中。隧道周边共设三条监测基线,沿纵向每1030米设一组,如图所示,测点布置位置尽可能与地
6、面观测点相一致。拱顶和隧底各设一测点,沿纵向每1030米设一组,如图所示,测点布置位置尽可能与地面观测点相一致.填充面每30米设一组.方法、要求及工具岩性、结构面产状及支护裂缝观察和描述、地质罗盘。采用隧道周边位移计(或全站仪非接触观测法)量测。开挖后按图安设收敛杆件并进行编号,收敛杆件埋入土体深度不小于40cm。各测点设固定桩,其设置应在开挖或第一次喷射混凝土完成后迅速完成,采用水平仪、水准尺抄平测量。尽可能和地面相应位置点同时进行。填充面固定桩在填充混凝土完成后设置。项目名称地质及支护状态观察洞内周边水平收敛位移量测拱顶下沉及底部上鼓、仰拱填充面高程量测应测项目表1 量测项目及要求表续前表
7、测试时间3个月以上1次/天1次/15天13个月15天1个月115天观测点布置纵向沿隧道中线每1020米左右设一个混凝土桩,横向按图所示布点安设混凝土桩。横断面位置依据衬砌类型并结合实际地形选择在横向地形变化较小和不受仰坡开挖影响的部位。并在洞顶山体变形范围以外设两个水准点,供洞顶测点抄平使用。洞内沉降缝每侧布设四个以上观测点,洞口布点视过渡段的情况而定,根据沉降曲线确定道床施作时间.方法、要求及工具采用精密水准仪,混凝土桩及水准基点要求按“铁路测量技术规则”办理,桩底应埋设于冻结线以下3050cm.沉陷抄平应按以下几个阶段进行:进洞前应将所有纵、横断面方向桩全部抄平一次。开挖至量测断面20m、
8、10m、5m时、开挖至量测断面时、开挖超过量测断面5m、10m、20m时、至衬砌前每天测量一次。当出现沉陷值突然变大时,应酌情增加量测次数,进行监视.衬砌后,应根据沉陷情况继续量测一段时间.三等水准测量项目名称洞口及浅埋段、下穿高速公路段、洞顶地表沉陷量测沉降缝两侧底板不均匀沉降,洞口段与路基过渡段不均匀沉降观测。应测项目7 监测资料整理、数据分析及反馈现场量测所取得的原始数据,不可避免的会具有一定的离散性,其中包含着测量误差。因此,应对所测数据进行一定的数学处理。数学处理的目的是:将同一量测断面的各种量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相互印证,以确定量测数据的可靠性;探求围岩变形或支护系统的受力随时间变
9、化的规律,判定围岩和初期支护系统稳定状态.在取得监测数据后,及时由专业监测人员整理分析监测数据。结合围岩、支护受力及变形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将实测值与允许值进行比较,及时绘制各种变形或应力时间关系曲线,预测变形发展趋向及围岩和隧道结构的安全状况,并将结果反馈给设计、监理,从而实现动态设计、动态施工。目前,回归分析是量测数据数学处理的主要方法,通过对量测数据回归分析预测最终位移值和各阶段的位移速率.具体方法如下:(1)将量测记录及时输入计算机系统,根据记录绘制纵横断面地表下沉曲线和洞内各测点的位移u时间t的关系曲线,见图4.u(mm)u(mm)t(d)t(d)正常曲线反常曲线ab图4 位移u-时
10、间t的关系曲线图(2)若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如上图中b所示出现反常,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开挖并进行施工处理。(3)当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如上图中a所示趋于平缓时,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从而推算最终位移值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4)各测试项目的位移速率明显收敛,围岩基本稳定后,进行二次衬砌的施作.8 监控量测管理围岩稳定性的综合判别,应根据量测结果按以下方法进行。按变形管理等级指导施工,见表2。表2 变形管理等级管理等级管理位移施工状态UUo/3可正常施工Uo/3U2Uo/3应加强支护U 2Uo/3停工,采取特殊措施后方可施工注:U为实测位移值;Uo为最大允许位移值.根据
11、位移变化速度判别净空变化速度持续大于5。0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加强初期支护。水平收敛(拱脚附近)速度小于0。2mm/d,拱顶下沉速度小于0。15mm/d,围岩基本达到稳定。在浅埋地段以及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等情况下,应采用监控量测分析判别。根据位移时态曲线的形态来判别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下降时(du2/d2t0),围岩趋于稳定状态;当围岩位移速率保持不变时(du2/d2t=0),围岩不稳定,应加强支护;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上升时(du2/d2t0),围岩进入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加强支护。围岩稳定性判别是一项很复杂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结合具体工程情况采用上述几种判别准则进
12、行综合评判。9 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将监测管理及监测实施计划纳入施工生产计划中,作为一个重要的施工工序来抓,并保证监测有确定的时间和空间.各施工单位应由工程技术管理中心组成专门监测小组,具体负责各项监测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工程的施工进度控制计划。施工监测紧密结合施工步骤,监控每一施工步骤对周围环境、围岩、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据此优化施工方案。积极配合监理、设计单位做好对监测工作的检查、监督和指导,及时向监理、设计单位报告情况和问题,并提供有关切实可靠的数据记录,工程完成后,根据监测资料整理出标段的监测分析总报告纳入竣工资料中.量测项目人员要相对
13、固定,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量测仪器专人使用、专业机构保养、专业机构检校。量测设备、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经过检校,合格后方可使用.测试完毕后检查仪器、仪表,做好养护、保管工作,及时进行资料整理及信息反馈。31中铁十六局集团巴达铁路工程指挥部目 录一、工程概况- 1 -1.1 缙云山隧道设置一览表- 1 -1.2 缙云山隧道工程地质情况 1 1.2。1 地质构造- 1 -1。2。2 地层岩性 1 -1.3 缙云山隧址气象、水文- 4 1。4 隧道有毒有害气体- 5 二、方案编制说明及依据- 5 -2。1 方案编制说明 5 -2。2 编制依据- 6 三、监控量测的目的、内容、测点布置及技术要求- 6
14、 -3.1 监控量测的目的- 6 -3。2 监控量测的内容- 7 3。3 监控量测布点方法及技术要求 8 3.3.1 洞内、外观察 8 3。3.2 拱顶下沉、周边收敛监测 8 -3.3.3 地表沉降- 12 3.3.4 爆破震动量测 12 监控量测预埋件要求- 15 四、瓦斯监测及检测 16 五、监控量测数据处理分析及信息反馈 26 5.1 数据处理分析- 26 -5。2 围岩稳定性的判别- 27 -5.3 安全性评价及应对措施 28 -5。4 资料管理及信息反馈- 30 六、本项目拟报人员信息- 32 七、监控量测资料管理 32 八、安全技术措施 33 九、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 39 缙云
15、山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一、工程概况1。1 缙云山隧道设置一览表隧道名称起讫桩号隧道全长(m)隧道净空围岩级别长度明洞长(m)净高(m)净宽(m)进口端出口端缙云山左线ZK4+915ZK7+6292714514。7541710051270220右线K4+895K7+6402745 514.753971044.51260。523201.2 缙云山隧道工程地质情况1。2。1 地质构造隧道横穿温塘峡背斜,该背斜走向北15东,北段为并报华夏构造系,南至江津长江南岸的油溪镇,长48Km,褶曲宽3。006。00Km,为典型的线形褶曲。轴部地层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和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的可溶
16、性碳酸盐岩类,两翼岩层由老至新依次出露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和侏罗系下统的珍珠冲组(J1z) 、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 、中统新田沟组(J2x)和沙溪庙组(J2s)的泥岩夹砂岩、页岩等。隧址一带温塘峡背斜岩层产状较陡,西翼岩层走向北1020东,倾北西,倾角4250;东翼岩层产状走向北1020东,倾南东,倾角5062。1。2。2 地层岩性隧址区分布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人工堆积层、残坡积层、侏罗系上统珍珠冲组、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详勘中隧址区未发现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现将各层岩性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第四系 (1)人工堆积层(Q4ml) 填筑土:灰褐色、黄褐色,稍湿,松
17、散,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砂、泥岩块碎石组成,块碎石直径约350cm,含量约3050。堆填时间约半年至10年不等。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出洞口已修建完善的乡村道路上及周边区域。揭露厚度约0。6-0.8m,已揭穿。 (2)残坡积层(Q4el+dl) 粉质粘土:褐色,稍湿,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砂、泥岩块碎石组成,土体呈可塑状,干强度、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厚度0。64。5m。主要分布于进洞口斜坡坡脚及洞身平缓沟谷一带。 粉质粘土夹块石:黄褐色、灰褐色为主,稍湿,稍密,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灰岩、白云质灰岩、砂泥岩块碎石组成,碎块石直径约3150cm,含量约40%-60%。主要分布于隧道出口斜坡地带及断层破碎带附近. 侏罗
18、系下统珍珠冲组(J1z) 根据现场地质调绘及钻探揭露,该地层主要揭露有泥岩及砂岩。 泥岩:紫红色、青灰色,中厚层状构造,泥质结构,主要以粘土矿物为主.强风化岩体易风化崩解,钻探岩芯破碎;中风化岩体较完整,结合程度一般,为隧道区主要岩性,多与砂岩呈互层状产出,钻探揭露最大厚度20。2m(BSZK2),未揭穿.泥岩为隧道进口端段的主要岩性. 砂岩:青灰色,灰绿色,中厚层状构造,中细粒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泥质胶结。强风化岩体较破碎;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岩质较软,结合程度较好一般,钻探揭露最大厚度11。00m(BSZK1-1),未揭穿。多与泥岩呈互层状产出。 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
19、一段(T3xj1): 该层主要为灰色、深灰色页岩,页理结构,薄层中厚层状构造,夹有薄层状细砂岩和煤层。根据钻孔揭露显示:岩芯层理清晰,倾角约 50,岩芯较破碎,多呈碎块状,薄饼状,短柱状。钻孔揭露厚度约9.86m,已揭穿(BSZK4)。二段(T3xj2):灰色,黄褐色,浅灰色厚层至块状中至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岩屑石英砂岩。局部含泥砾和具斜层理。岩芯较破碎较完整,多呈短柱状,柱状,局部岩芯呈碎块状.钻孔揭露厚度约21.9m,已揭穿(BSZK4). 三段(T3xj3):灰黑色,薄至中厚层状泥岩与粉砂岩互层,局部夹炭质泥岩及薄煤层,煤层厚 0.150.30m。是区域内主采煤层.根据钻探揭露:该层岩芯
20、较破碎较完整,多呈片状、短柱状。揭露厚度约75.56m,已揭穿。 四段(T3xj4):浅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有薄层状泥岩、炭质泥岩,厚度120210m。钻探揭露最大厚度为144m,已揭穿(SCK4)。 五段(T3xj5):灰黑色,中厚层状泥岩、薄至中厚层长石石英砂岩,夹炭质泥岩和煤线。钻探揭露最大厚度为65.8m,未揭穿(SCK17)。 六段(T3xj6):浅灰、灰白色,中至厚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夹有薄层黄灰、灰黑色页岩、炭质页岩,厚度约130185m。本次钻探揭露厚度仅为38.9m,已揭穿(SCK17). 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 T1j4:灰至浅灰色、偶带紫
21、红色中至厚层状角砾岩、白云岩及灰岩,时具鲕状结构及角砾状构造.层厚 80152m。根据钻探、波速测试及地面调查可知,该段岩体较完整,钻探揭露最大厚度为131.1m,已揭穿(SCK3)。 T1j3:灰浅灰色中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夹含白云质灰岩及生物灰岩,底部夹岩溶角砾岩,层厚122192m。根据钻探、波速测试及地面调查可知,该段岩体较完整。钻探揭露最大厚度为85.18m,未揭穿该层(SCK3)。 隧址区未揭露到T1j2及T1j1段地层及相关岩层。1。3 缙云山隧址气象、水文隧址区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区,气温高、湿度大、雨量充沛.廊道区多年平均气温17.8,七月最高,一月最低,极端最高气温41.1,极
22、端最低气温3。3。年平均降水量10001200mm,最大日降雨量为255.7mm,降雨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5以上。相对温度多年平均值为81%.据气象资料,公路廊道区冬季有雾、霜,一般雾日为1831天,霜日57天,主要出现在12月份。 隧址区大型地表水体主要为分布东侧的梁滩河、西侧的璧南河及测区周边的水库。东侧的常年性河流为梁滩河,由南向北发育,为嘉陵江的一级支流。梁滩河发育于沙坪坝区白市驿一带的缙云山东麓和中梁山西坡,由南向北流经西永镇、陈家桥镇,最后于北碚汇入嘉陵江.梁滩河全长80.24km,流域面积380km,河口高程约242。78m。璧南河发育于西侧璧山县境内河边镇一带的缙云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用文档 监控 施工 方案 实用 文档 doc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