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计划方案书(常用版).doc
《隧道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计划方案书(常用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计划方案书(常用版).doc(1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隧道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计划方案书(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 湖北省谷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工程 (GZTJ31合同段)隧道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计划方案书编制:中铁十七局三公司谷竹高速公路(GZTJ31合同段)项目经理部日期:2021年08月28日湖北省谷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工程 (GZTJ31合同段)隧道监控量测计划方案书一 工程概况湖北省谷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工程 (GZTJ31合同段)包括有锣鼓洞隧道(左、右线全长共计2775米)、闻家铺子隧道(左、右线全长共计339.575米)、水坪梁隧道(左、右线全长共计370米),这三个隧道共计长度为3484.575米。隧道多处
2、地段属于、级围岩,围岩稳定性极差且及破碎,对于隧道安全施工有很大的威胁。1、锣鼓洞隧道隧址所在地隶属竹溪县水坪镇,隧道洞轴线走向方位角起点275,止点262。左幅隧道起讫桩号为ZK193+215ZK194+600,长1385m,最大埋深232m;右幅隧道起讫桩号为YK193+210YK194+600,长1390m,最大埋深228m。隧道设置行人横洞2处,行车横洞2处,采用灯光照明,机械通风,隧道进、出口附近有乡村公路可以达到,交通条件一般。2、闻家铺子隧道隧址所在地隶属竹溪县水坪镇,隧道洞轴线走向方位角进口为268,出口259。左幅隧道起讫桩号为ZK195+511.859ZK195+681.4
3、34,长169.575m,最大埋深45m;右幅隧道起讫桩号为YK195+510YK195+680,长170m,最大埋深43m。采用灯光照明,自然通风,隧道出口附近有乡村公路可以达到,交通条件好。3、水坪梁子隧道隧址所在地隶属竹溪县水坪镇乌叶沟村十组境内,隧道洞轴线走向方位角280。左幅隧道起讫桩号为ZK196+988.059ZK197+173.059,长185m,最大埋深35m;右幅隧道起讫桩号为YK196+985YK197+170,长185m,最大埋深34m。隧道采用灯光照明,自然通风,隧道进、出口附近有乡村公路水泥公路经过,公路宽3.5m左右,该公路与省道S305连接。施工期间加宽该村级公
4、路即可,总体交通条件好。二 监控量测(一) .监控量测的目的1 及时掌握、反馈围岩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和支护、衬砌的可靠性等信息,预测可能出现的施工隐患,防患于未然,保障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2 根据“新奥法”原理,通过对围岩的监控量测,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定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合理施作时间;3 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形、应力量测,了解支护构件的作用与效果,及时修改支护参数,优化施工方案;4 积累第一手资料,为施工中调整围岩级别、修改支护系统设计、变更施工方法、今后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5 监控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二). 监控量测项目监控量测项目分为必测项目
5、和选测项目。必测项目是为了在设计、施工中确保围岩的稳定,并通过判断围岩的稳定性来指导设计、施工的经常性量测,是所有隧道必须进行的项目。这类量测测试方法简单,可靠性高,费用少,而且对监视围岩稳定、指导设计施工有巨大的作用。围岩变形乃是围岩力学形态变化最直观的表现,变形量测具有量测结果直观、测试数据可靠、量测仪表长期稳定性好、抗外界干扰性强,同时测试费用低廉的优点。因此必测项目以位移量测为首选量测项目。具体监控量测项目见表21。表21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序 号监控量测项目常用测量仪器备 注1洞内外、观察现场观察、数码相机、罗盘仪2拱顶下沉水准仪、钢挂尺或全站仪、反射膜片3净空变化收敛计或全站仪反射膜
6、片4地表沉降水准仪、铟钢尺或全站仪、反射膜片隧道浅埋段选测项目不是每座隧道都必须开展的工作,是对一些有特殊意义和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区段进行补充测试,以求更深入地掌握围岩的稳定状态与锚喷支护的效果以及工程对周围环境影响状况,指导未开挖区段的设计与施工。这类量测项目测试较为麻烦,量测项目较多,花费较大,一般只根据需要选择其部分项目。选测项目具体监控量测项目见表22。表22 监控量测选测项目序 号监控量测项目常用量测仪器1围压压力压 力 盒2钢架压力钢筋计、应变计3喷混凝土内力混凝土应变计4二次衬砌内力混凝土应变计、钢筋计5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压 力 盒6锚杆轴力钢 筋 计7围岩内部位移多点位移
7、计8隧底隆起水准仪、锢钢尺或全站仪9爆破振动振动传感器、记录仪10孔隙水压力水 压 计11水 量三角堰、流量计12纵向位移多点位移计、全站仪(三). 监控量测断面及测点布设原则1 必测项目浅埋隧道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一般条件下,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应按表23的要求布置。表23 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隧道埋深与开挖宽度纵向测点间距(m)2BH02.5B20 50BH02B10 20H0B 5 10注:H0为隧道埋深,B 为隧道开挖宽度。地表沉降测点横向间距为 25m。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测范围不应小于H0 +B,地表有
8、控制性建(构)筑物时.量测范围应活当加宽。其测点布置如图21所示。图21 地表沉降横向测点布置示意图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监控量测断面按表24的要求布置。拱顶下沉测点原则上设置在拱顶轴线附近。当隧道跨度较大时,应结合施工方法在拱部增设测点,参照图二布置。 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可参照表24、图22布置。表24 必测项目监控量测断面间距围岩级别断面间距(m)VVI51010303050注:级围岩视具体情况确定间距。表25 净空变化量测测线数地段 开挖方式一般地段特殊地段全 断 面 法一条水平测线台 阶 法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每台阶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分部开挖法每分部一条水
9、平测线CD 或 CRD 法上部、双侧壁导坑法左右侧部,每分部一条水平测线,两条斜测线、其余分部一条水平测线图22 测点布置示意图2 选测项目选测项目量测断面及测点布置应考虑围岩代表性、围岩变化、施方法及支护参数的变化。监控量测断面应在相应段落施工初期优先设置 ,并及时开展量测工作 。选测项目的断面间距应视需要而定,或在有代表性的地段选取若干测试断面。凡是地质条件差、隧道开挖断面积大、施工工序复杂的重要工程,布点应适当加密。为了尽早对隧道设计参数、施工方法、制定的监控基准等进行评价,应在设置有选测项目的隧道区段尽早进行布点。 选测项目的测点布置见图23。图23 选测项目的测点布置示例喷混凝土内力
10、、钢架内力、二次衬砌内力、围岩压力、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量测每断面一般设置37个测点(截面),如有需要可以增加测点(截面)。测点(截面)应布置在拱顶、拱腰及边墙等部位。围岩内部位移每断面一般采用35个钻孔,应分布在边墙和拱部。锚杆轴力量测应在实际锚杆位置布置测点。围岩内部位移量测位置应靠近净空位移测点,以便数据上互相验证。(四). 监控量测频率必测项目的监控量测频率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及位移速度分别按表26和表27确定。由位移速度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和由距开挖面的距离决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之中,原则上采用较高的频率值。出现异常情况或不良地质时,应增大监控量测频率。表26 按距开挖面距离确
11、定的监控量测频率监控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 监控量测频率(01)B 2 次/d(12)B 1 次/d(25)B 1 次/23d5B 1 次/7d注:B 为隧道开挖宽度。表27 按位移速度确定的监控量测频率位移速度(mm/d) 监控量测频率5 2 次/d15 1 次/d0. 5 1 1 次/23d0. 20. 5 1 次/3d0.2 1 次/7d开挖面地质素描、支护状态、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的描述应每施工循环记录一次。必要时,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的描述频率应加大。 选测项目监控量测频率应根据设计和施工要求以及必测项目反馈信息的结果。(五). 监控量测控制基准监控量测控制基准包括隧道内
12、位移、地表沉降、爆破振动等,应根据地质条件、隧道施工安全性、隧道结构的长期稳定性,以及周围建(构)筑物特点和重要性等因素制定。 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可参照表28和表29选用。表28 跨度B7m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围岩级别 隧 道 埋 深 h(m)h50 50h300300h500 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 0.200.60 0.100.500.400.700.601.50 0.200.700.502.602.403.50 0.301.000.803.503.005.00 拱顶相对下沉(%) 0.010.050.040.08 0.010.040.030.110.100.25 0.030
13、.070.060.150.100.60 0.060.120.100.600.501.20注: 1 本表适用于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小值,软质围岩隧道表中较大值。表列数值可在施工中通过实测资料积累作适当修正。 2 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指两拱脚测点间净空水平变化值与其距离之比,拱顶相对下沉指拱顶下沉值减去隧道下沉值后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之比。3 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乘以1.2 1.3 后采用。 表29 跨度7mB12m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围岩级别 隧道埋深 h(m)h50 50h300300h500 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 0.0l0.
14、030.010.08 0.030.100.080.400.300.60 0.100.300.200.800.701.20 0.200.500.402.001.803.00 拱顶相对下沉(%) 0.030.060.050.12 0.030.060.040.150.120.30 0.060.100.080.400.300.80 0.080.160.141.100.801.40注:1 本表适用于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小值,软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大值。表列数值可以在施工中通过实测资料积累作适当的修正。2 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指拱脚测点间净空水平变化值与其距离之比,拱顶相对下沉指拱顶下
15、沉值减去隧道下沉值后与原拱顶至隧底高度之比。 3 初期支护墙腰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可按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极限值乘以1.11.2 后采用。 对于跨度大于12m的铁路隧道,目前还没有统一的位移判定基准。说明表210取自锚杆喷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 50086-2001)对隧道周边允许位移相对值的规定。表210 隧道周边允许位移相对值围岩级别埋 深h(m)h5050h300h3000.100.300.200.500.401.200.150.500.401.200.802.000.200.800.601.601.003.00注:1 周边位移相对值系指两测点间实测位移累计只与两测点距离之比,两测
16、点间的位移值也称为变化值。2 脆性围岩取表中较小值,塑性围岩取表中较大值。3 本表适用于高跨比为0.81.2的下列地下工程: 级围岩跨度不大于20m; 级围岩跨度不大于15m; 级围岩跨度不大于10m;4 、级围岩中进行量测的地下工程,以及、级围岩中在表注3范围之外的地下工程应根据实测数据的综合分析或工程类比方法确定允许值。位移控制基准应根据测点距开挖面的距离,由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按表211 要求确定。 表211位移控制基准类 别距开挖面 1B(U1B)距开挖面 2B( U2B )距开挖面较远允许值65% U090% U0100% U0注:B 为隧道开挖宽度,U。为极限相对位移值。 根据位移
17、控制基准,可按表212分为三个管理等级。 表212 位移管理等级管理等级距开挖面 1B距开挖面 2BUU1B/3U2U2B/3U2U2B/3注:U 为实测位移值。地表沉降控制基准应根据地层稳定性、周围建筑物的安全要求分别确定,取最小值。钢架内力、喷混凝土内力、二次衬砌内力、围岩压力(换算成内力)、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换算成内力)、锚杆轴力控制基准应满足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的相关规定。爆破振动控制基准应按表213的要求确定。 表213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振速 序号保护对象类别安全允许振速(cm/s)10 Hz1050Hz50100Hz1土窑洞、土坯房、毛石房屋0.
18、51.00.71.21.11.52一般砖房、非抗震的大型砌块建筑物2.02.52.32.82.73.03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0.04.03.54.54.25.04一般古建筑与古迹0.10.30.20.40.30.55水工隧道7156交通隧道10207矿山巷道15308水电站及发电厂中心控制室设备0.59新浇大体积混凝土龄期:初凝一 3d龄期:3 一 7d龄期:7 一 28 d2.03.03.07.07.012.0注:1 表列频率为主振频率,系指最大振幅所对应波的频率。 2 频率范围可根据类似工程或现场实测波形选取。选取频率时亦可参考下列数据:深孔爆10 60 Hz;浅孔爆破 40100 Hz.
19、3 有特殊要求的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确定。采用分部开挖法施工的隧道应每分部分别建立位移控制 基准,同时应考虑各分部的相互影响 。 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应根据控制基准,结合时态曲线形态判别。一般情况下,二次衬砌的施做应在满足下列要求时进行:1 隧道水平净空变化速度及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明显下降 ; 2 隧道位移相对值已达到总相对位移量的90%以上。 对浅埋、软弱围岩等特殊地段,应视现场具体情况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 。(六). 监控量测系统及元器件的技术要求拱顶下沉、净空变化、地表沉降、纵向位移、隧底隆起测试精度为0.51mm,围岩内部位移测试精度为0.1mm, 爆破振动速度测试精度为1mm/s。
20、其他监控量测项目的测试精度结合元器件的精度确定。元器件的精度应满足表214的要求,元器件的量程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具有良好的防震、防水、防腐性能。表214 元器件的精度序号元器件测试精度1压力盒0.5F.S.2应变计0.1F.S.3钢筋计拉伸0.5F.S.,压缩1.0F.S. 注: F.S.为元器件满量程。(七). 监控量测方法1 洞内、外观察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洞内、外观察。洞内观察可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地段观察两部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观察中发现围岩条件恶化时,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观察后应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同时进行数码成像,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况记录表(附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隧道 监控 超前 地质 预报 计划 方案 常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