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下册-京韵教案-人音版(完整版)实用资料.doc





《五年级音乐下册-京韵教案-人音版(完整版)实用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音乐下册-京韵教案-人音版(完整版)实用资料.doc(1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年级音乐下册 京韵教案 人音版(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第六课 京韵教学目标1.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2.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3.聆听京调,表演蝈蝈和蛐蛐、我是中国人,进一步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教学内容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教学基本要求1.从戏曲知识导入。(1)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2、成部分。(2)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几十种。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的大剧种之一。京剧产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历史。早在191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频繁走出国门访问演出,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2.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见教材分析),初听唱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并作简介。3.复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感受其韵味。4.简介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1)地方语言:戏曲唱腔的产生是以地方语言为基础。(2)唱腔风格:唱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京剧是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的音乐风格。本唱段是二黄腔。(3)伴奏特色:京剧的伴奏特色是三大件即京胡、月琴、小三弦及锣鼓点等。5.试奏京剧锣鼓经慢长锤进行实践与体
3、验,一组学生演奏锣鼓经(曲谱见课本。打击乐器不够可以用嘴念代替),一组学生随锣鼓点节奏走圆场。然后双方交换。6.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学生可以轻声跟唱,以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及剧情中的人物的品格。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教学基本要求1.介绍现代京剧红灯记剧情(见教材分析)。聆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并作唱段内容简介。2.解释:“西皮流水”,西皮是腔、流水是板。3.将全唱段分解成4句,分句跟随音带反复学唱,跟唱时教师指导学生用手指打着“板”(强拍) “眼”(弱拍)跟唱。唱会一句再唱下一句。一句一句学唱。第一句:从开始到“不登门”。第二句:从“虽说是”至“还要亲”第三句:从“爹爹和奶奶”至“猜出几分”。第四
4、句:从“他们和”到“红亮的心”。演唱时指导学生用假嗓唱,音量不要大。分句演唱时,教师适当点拨每句的情绪的起伏。拖腔处要提醒学生仔细听,认真模仿,这是唱出京味的关键。4.在分句唱好的基础上,随录音完整地跟唱。5.请基本模唱像样的12位学生试唱。6.全班角色化投入地唱全选段,实践体验京剧的韵味及剧中人物的品格。聆听京调 教学基本要求1.从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两首选段中,基本感受了京剧的唱腔,现在请听这段笛子吹出的曲调是什么风格的音乐?2.初听第一主题的笛子主奏曲调与第二主题笛子的曲调。(1)设问:哪一主题的曲调舒展悠长,哪一主题的曲调活泼、紧凑?(2)听辨教师弹奏这两个主题的某一主题
5、,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是第一还是第二主题。(3)哼唱:视谱哼唱这两个主题的曲调。3.欣赏全曲。设问:全曲分为几部分?如果第一主题用A表示,第二主题用B表示,那么全曲的结构图式是怎样的?(ABABA)4.复听全曲,完成教材下方的作业。表演蝈蝈和蛐蛐 教学基本要求1.聆听范唱蝈蝈和蛐蛐。设问:歌曲讲述什么内容?它给我们什么启示?歌曲曲调的风格与情绪怎样?2.分段跟唱。先跟唱曲调,然后再跟唱歌词。(1)第一段从“我是蝈蝈吹牛皮”。(2)第二段从“蝈蝈对着蛐蛐笑眯眯叫谁向东它不敢朝西”。(3)第三段至最后结束。3.完整唱全歌。4.讨论歌曲的演唱情绪及分角色设计表演唱。(教师为他们准备道具,如头饰彩色纸等。
6、)5.表演唱蝈蝈和蛐蛐。6.回家学一段地方戏曲,下节课在班上唱给同学听。表演我是中国人 教学基本要求1.“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是每个中国公民应有的品格。京歌我是中国人表现了当代中国人自尊、自豪的形象。2.聆听范唱。全体学生跟随着范唱用手指点着“板”。3.分句跟唱。(1)点着“板”跟唱曲调。(2)点着“板”跟唱歌词,注意唱好最后的一个字“人”的拖腔,尽量做到“字正腔圆”。4.跟着范唱,完整地唱好全歌。5.以自豪的情感跟着伴奏带唱好京歌我是中国人。6.分组编排表演唱我是中国人。7.召开戏曲演唱会。自制京剧脸谱1.介绍京剧人物“行当”:生、旦、净、丑及其脸谱(见教材分析后的小知识)。2.准备一部
7、分脸谱的图案供学生自制时作参考。3.学生在课前也可收集一部分京剧的各种行当的脸谱图。4.学生分组自制京剧脸谱。5.展示会。学生各自戴上自制的脸谱在锣鼓(经)点的伴奏下走着步子,在教室内走圆场。6.把课上学会的京剧选段或京歌回家唱给爸爸妈妈或周围邻居听。参与社区的文娱表演活动 。 教学建议本课内容宜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第二课时:京调、蝈蝈和蛐蛐。第三课时:我是中国人、“自制京剧脸谱”。 教材分析1.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叙述了东北解放初期,我人民解放军侦察员杨子荣大智大勇、深入匪巢,在匪徒群中沉着机警巧作周旋,在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接
8、应部队一举歼灭匪帮的故事。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是剧中的一个唱段。人民解放军刚来到匪徒盘踞的威虎山周边的村庄,就进入深山老林访贫问苦,打消深受匪害的老乡们对人民解放军的疑虑。这时,参谋长唱起了这个唱段。唱腔的旋律质朴简洁,在节奏上打破了词格分节、流畅连贯的传统形态;加上不用过门,开口便唱,使唱腔显得格外亲切感人,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对老百姓真挚、深厚的感情。唱段开始采用二黄原板,音调、节奏带有叙事性,显得沉稳、温和。后转为急板,“红旗指处乌云散,解放区人民斗倒地主把身翻”两句表现出豪迈的气概。末段速度转慢,亲切地唱道“人民的军队与人民共患难”,最后转回原速,唱出“到这里为的是扫平威虎山!”铿锵有力、掷地
9、有声地表明了人民解放军的坚定决心。这个唱段经过改编,由独奏的二胡模仿人声奏主旋律,乐队作伴奏,听来也别具一番趣味。2.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李玉和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某地的一名铁路板道工,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一家三口,祖孙三代,却无血缘关系。这是一个特殊的革命家庭,他们都投身于抗日活动中,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机智勇敢的殊死斗争。这是现代京剧红灯记叙述的故事。剧中女儿李铁梅虽年少,但也从其父李玉和与革命同志的秘密接触中猜测出他们所从事的革命抗日工作,并流露出无限的敬佩之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就是小铁梅所唱的唱段。 这段脍炙人口的唱腔运用京音字调,旋律比较新颖,突破了传统西皮流水的音调模式。在节
10、奏方面具有个性化、新鲜感的节奏形式,显得活泼清新。尤其是唱腔中节奏形式与唱词内在节奏规律吻合,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与内心的情感。唱腔中“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一句特意重复了“虽说是”,模拟着小铁梅善于思索、边想边说的情态,“这里的奥妙我也能猜出几分”中对“妙”、“能”、“猜”等字的精心处理,都生动地表现了铁梅揣测、观察时活泼、得意的神态。这个唱段具有清新、明朗又略带单纯、幼稚的趣味,反映了铁梅人小志大、天真淳朴又似懂非懂的性格特征。3.笛子与乐队京调这是一首采用京剧音乐素材写成的民族管弦乐曲,由上海民族乐团作曲家顾冠仁编曲。乐曲是根据京剧音乐中典型音调如西皮原板(一板一眼,即2/4拍)和流水板
11、(有板无眼,即1/4拍)等音调缀成。乐曲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在实际演奏时,曲中的第一、第二段重复一次,形成ABABA的结构。乐曲一开始采用京剧中“过门”的音调为引子,由乐队合奏。接着呈示第一部分的主题音乐:这是由清脆明亮的曲笛吹出的京剧曲牌,给人以明朗、轻松之感。过门乐句之后进入中段,由曲笛吹出了新的模仿唱腔的曲调: 这一舒展的音调与第一部分主题音乐那种活跃欢快的旋律形成了对比。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乐曲最后,突然速度减慢,曲笛吹奏散板的京剧唱腔,全曲告终。乐曲虽然短小,手法简洁,但构思别具一格,富有京剧的韵味,使人充分领略了京剧所特有的情调。 京剧小知识行当生:男性正面形象。中老年男性
12、称“老生”,又可分为“文生”与“武生”;年轻男性称 “小生”;小孩子称“娃娃生”。旦:女性正面形象。其中,端庄娴静的形象,唱功为主的称“青衣”;活泼、泼辣的形象,以念、做为主、以唱为辅的称“花旦”;以武技擅长的称“武旦”;老年女性称“老旦”。净:性格鲜明的男性配角。丑:滑稽、幽默、机敏、活跃的人物,也有“文”、“武”之分;能言善语、幽默诙谐的中老年妇女称“丑旦”。脸谱红脸:表示忠勇正直,如关羽。白脸:表示奸诈狠毒,如曹操。黑脸:表示刚正不阿,如包拯。蓝脸和绿脸:中性,表示草莽英雄。金脸和银脸:表示神秘,代表神妖一类者。4.歌曲蝈蝈和蛐蛐蝈蝈和蛐蛐是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讽刺
13、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相互吹捧、相互比说大话,他俩“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千万不能浮浮夸夸,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歌曲的曲调汲取于北方戏曲(如京戏)、说唱(如评剧)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全曲以“”这样一个乐节为动机而展开。歌曲以内容的情节发展而分为三个乐段。第一乐段8小节,四句组成。每句2小节。介绍两个人物“蝈蝈”和“蛐蛐”,他俩一唱一和开始“吹牛皮”。词曲结合贴切,平稳而带有叙述性。第二乐段是中间带有反复记号的部分,9小节(包括说白的1小节),也是2小节曲调为一句,曲调由第一乐段的动机“”倒逆为“”而展开,以说唱的形式各自吹虚自
14、己的本领。第三段是最后的13小节,由六句组成,基本是2小节一句。(但倒数第5小节的“”是3小节一句)这是全曲的高潮部分,音乐节奏拉宽,带有戏曲的拖腔味,表现二位吹牛大王,越吹越大,正在洋洋得意之际,音乐突然出现一个前八分休止符,转入另一个情境:“走来一只大公鸡”,用连续七个四分音符:“ ”形象地把公鸡“一口一个”把它俩全吃了。风趣而完满地结束了这一闹剧。歌曲以趣味性与论理性为一体,学生在演唱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表现这小哥俩的丑态,边唱边演去体验音乐的诙谐性。5.歌曲我是中国人这是一首曲调根据京剧曲牌中典型的西皮流水的音调缀成的戏歌。全曲唱词简短、朗朗上口,曲调的运腔十分口语化,它热情地颂扬了
15、中华民族讲文明的传统美德。曲中每一句中均运用了前半拍的八分休止符,使得曲调刚健有力,特别在最后一句的“人”字上通过了一字多音的长运腔把音调推向全曲的最高音“5”形成高潮,继尔又以下行五度结束在“1”音上,它以自豪的语气和心情唱出了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第四课 四 季教学目标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大自然变化,使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充满着生机与诗意。在课中的四首作品正是四季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缩影的一方面反映。2.聆听由青海民歌四季歌及陕西民歌改编的秋收,从乐曲的主题变化、力度变化及不同主奏乐器的不同音色中,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发展联想与想像,提高对音乐欣赏三度创作的能力。3.表演童心是小鸟
16、、一把雨伞圆溜溜,体验儿童们在四季中的欢乐情绪,并进行创作表演。在学唱过程中从歌曲模仿创作手法中初步了解其特征,进行曲式试验创作活动。4.继续学吹竖笛,吹奏二声部故乡亲人。教学内容聆听四季歌 教学基本要求1.介绍传统青海民歌四季歌,以春、夏、秋、冬四季开什么花为开头,所以称为“四季歌”。2.初听由小提琴独奏的第一段音乐,感受青海民歌欢快热烈的情绪。再次复听这一段,请同学生看谱跟唱(或跟教师的琴声唱),体验青海“花儿”的风格。3.欣赏全曲。设问:四季歌的曲调共出现几次?它们在力度上有什么变化?请用力度记号把它记录下来。?4.再次聆听全曲。设问:(1)全曲在音色彩上有什么变化?能说出每段主奏乐器的
17、名称及形式吗?(2)从力度与音色的变化上,你能否体验出每段的情绪变化,从而与“四季”联系起来,说说你的想像。5.比比谁的记忆力好?谁能最完整地把四季歌的曲调哼唱出来,谁就是优胜者。聆听秋收 教学基本要求1.以学唱陕西民歌秋收为导入。(1)板书秋收歌曲。(曲谱见教师用书中的教材分析部分。有条件的能做成幻灯片或投影片放映更好)。(2)教师范唱。(3)学生跟琴唱好第一段歌词。(4)师生简单讨论歌曲的情绪与内容。2.初听器乐曲秋收。(1)设问:在器乐曲秋收中,民歌的原型旋律出现几次?还有什么旋律与民歌原型旋律有关系?(2)指导学生唱教材中的图形谱(这是民歌的主题A)(3)听主题B,并画出其图形谱,进行
18、比较。3.复听乐曲。我们把民歌原型的曲调称作A主题,把与A有关的另一主题称作B,请仔细听辨,做好以下两项记录。(1)乐曲演奏的A、B主题顺序图表。(2)A与B的每次各用什么乐器演奏,也同时标出来。4.讨论:根据你自己的乐曲发展的记录图表,说说你聆听后的想像。请围绕乐曲的标题,根据A与B及其乐器音色的变化展开你的想像与联想,进行创作构思,说出其情绪的发展与变化。5.小结:四季的大自然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了无究的生机。 学吹竖笛 教学基本要求1.复习“”的指法。音阶练习:注意高音的声音集中,但用气不能过大。2.复习樱花与苏武牧羊。3.学吹(二声部)故乡的亲人。(1)教师示范:分别吹奏高、
19、低声部。(2)学生分高、低声部自学各自声部(轻声),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3)各声部展示,教师给以指导纠正。(4)教师再次有感情地示范,并讲解歌曲的曲作者福斯特及其作品创作背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5)在教师的指挥下,有感情地表演二声部合奏。表演童心是小鸟 教学基本要求1.歌曲范唱导入。设问:(1)这首歌表达了什么内容?情绪是怎样的?(2)你怎样理解歌名童心是小鸟?2.教师范唱第一句曲调:并指导学生视唱这一句。3.设问:请你找出与这一乐句相同或相似的乐句,说一说它们相同与相似之处并试唱。(提示:从节奏、旋律走向去研究。)4.教师表扬学生们进行的研究,并进行归纳。5.学唱第1
20、16小节的歌谱与歌词。注意要表示出来喜悦、自豪的心情。6.学唱第二乐段。(1)教师范唱(包括跳越反复记号部分)。(2)学生自学曲调并相互交流。(3)学唱第二乐段歌词,注意欢快的情绪。7.表演歌曲。(1)完整地唱全歌。(2)设问:你能否在歌谱上标上力度记号,表达你对欢乐“童心”的处理想像?(学生自由结合议论师生讨论。)(3)教师归纳学生的处理方案。选出23个方案进行试唱。(4)设问:能否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处理创作,使歌曲表演更丰满、活泼。(5)师生讨论、归纳。(6)有感情地表演歌曲。表演一把雨伞圆溜溜 教学基本要求1.情景导入:在夏天的某一天,三位学生在回家的路上,突然遇上了一阵大雨,其中一位同生
21、有伞,其情景是怎样的呢?2.聆听范唱设问:三位学生在大雨中怎样办?他们的情绪怎样?3.教师范唱第115小节曲调。(1)设问:这段曲调有什么特点?它由两大乐句组成,每大乐句又由两个小乐句组成。你们听每句的开始音有什么规律?在节奏上又有什么规律?能找出跨小节的切分节奏吗?(2)在教师指导下,用2/4拍指挥图式(分清强拍与弱拍)放慢速度视唱第115小节。注意八度大跳及跨小节切分节奏。(3)用稍快的速度、欢快的情绪唱好第115小节曲调。4.教师范唱后半部分曲调。(1)先由学生以欢快的情绪唱第115小节,然后,教师接唱后半部分曲调(到反复记号为止)。(2)设问:后半部分的曲调,在每句的起拍上有什么规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音乐 下册 京韵 教案 人音版 完整版 实用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