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油迈九年制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pdf
《2018-2019年油迈九年制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年油迈九年制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pdf(19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8-2019年油迈九年制学校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抽选经典试题,有针对性的考点中的难点、重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力口强记忆。第1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6题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蟋帖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己: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鲸。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拎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癌笑之曰:彼且
2、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5 .下列各项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翱翔蓬蒿之间。B.彼且奚适也?C.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阕者。D.之二虫又何知!6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用“朝菌”“蝇蛀”“众人”与“冥灵”“大椿”“彭祖”,鹏与斥需的对比表述了世间存在小大之辩的观点B.这段文字,用“朝菌”“蟋蛀”“众人”与“冥灵”“大椿”“彭祖”对比,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观点。C.像列子那样修道有成,虽然有所凭借,但他能御风而行,也是一种逍遥游的境界。D.像那些“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的人虽然才德出众,但还被宋荣子嘲笑,所以他们无法达到逍遥游的境界。第2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性又好书,经史百家
4、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进平范阳,拜永州刺史。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陈将频寇江北,前后入界。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陈叔宝遣领军蔡征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任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
5、降于擒。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陈人欲战,蛮奴据 制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时贺若弼亦有功。乃下诏于晋王日:“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赐物万段。先是,江东有歌谣曰:“黄斑青疆 马,发自寿阳唉,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皆不知所谓。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携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厉然顾之,
6、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无何,因寝疾,数日竟卒,时年五十五。(节选自 隋书韩擒虎传)【注】(h u i):挥手呵斥。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 稍:稍稍B.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说:劝服C.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潜:暗中D.半日而拔,次于新林 次:驻扎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擒战功显赫的一组是()(3分)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来谒军门,昼夜不绝闻擒将至,众惧而溃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A.B.C.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7、的一项是()(3分)A.韩擒自小以有胆略知名,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周太祖很赏识他,让儿子与他交往。在任职刺史后,屡次击败陈军的侵扰,使陈人丧失了锐气。B.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在伐陈时担任先锋。他率领五百人,半日攻下姑熟,陈人大惊,其将领相继投降。高祖闻讯十分喜悦,大宴群臣。C.韩擒声名令陈军感到恐惧,陈叔宝遣部下镇守朱雀航,但军士逃散。其时贺若弼打败陈将任蛮奴也有军功,高祖在表彰韩擒的同时也表彰了贺若弼。D.韩擒平陈的经历与此前江东的歌谣相应,当时人们不知歌谣何意,平陈之后才得以明白。韩擒被征召回京后,深受皇上礼遇,但不久却因急病而死。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8、0分)陈人欲战,蛮奴据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5分)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5分)第3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8题。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壁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俊。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
9、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 言 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S:“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骂,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
10、,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1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拜:授予官职B.按诛五人按:追究,查办C.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徒:空,白白地D.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董:督责2 .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B.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击沛公于坐,杀之.C.莫不殷忧而道著项王按剑而跪曰D.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3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A.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B.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
11、头而函之C.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D.常以身翼蔽沛公4 .辨析下列各句,选出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敛赞财以送其行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卒廷见相如A.B.C.D.5 .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之劳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6.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恐年岁之不吾与B.求人可使报秦者C.夫晋,何厌之有?D.大王来何操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8.用 斜 线(/)给下面的
12、文言文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为芷其渐之滞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选自 荀子 劝学)注 麻:芭麻。渐:浸。滞:脏水.臭水。第4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 成1 4一1 7题。(每 题3分,共1 2分)赵炳,字彦明,惠州滦阳人。炳幼失怙恃,鞠于从兄。岁饥,往平州就食,遇盗,欲杀之,兄解衣就缚。炳年十二,泣请代兄,盗惊异,舍之而去。甫弱冠,以勋阀之子,侍世祖于潜邸,恪勤不怠,遂蒙眷遇。世祖次桓、抚间,以炳为抚州长,城邑规制,为之一新。己未,王师伐宋。未几,北方有警,括兵敛财,燕蓟骚动。王师
13、北还,炳远迓中途,具以事闻,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于民,世祖嘉其忠。中统元年,李埴叛,据济南,炳请讨之。国兵围城,炳将千人独当北面,有所俘获,即纵遣去,曰:“胁从之徒,不足治也。”济南平,入为刑部侍郎。后济南妖民作乱,赐金虎符,加济南路总管。炳至,止罪首恶,余党解散。岁凶,发縻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至元九年,帝念关中重地,思得刚鳗旧臣以临之,授炳京兆路总管。皇子安西王开府于秦,诏治宫室,悉听炳裁制。王府吏卒横暴扰民者,即建白,绳以法。王命之日:“后有犯者,勿复启,请若自处之。”自是豪猾敛戢,秦民以安。有旨以解州盐赋给王府经费,岁久,积逋二十余万缗,有司追理,仅获三之一,民已不堪。炳密
14、启王曰:“十年之逋,责偿一日,其孰能堪!与其裒敛病民,孰若惠泽加于民乎!”王善其言,遽命免征。十五年H 一月,王薨。十六年秋,被旨入见便殿,帝劳之曰:卿去数载,衰白若此,关中事烦可知已。”询及民间利病,炳悉陈之,因言王薨之后,运使郭琮、郎中郭叔云窃弄威柄,恣为不法。帝卧听,遽起曰:“闻卿斯言,使老者增健。”饮以上尊马潼。改安西王相,余职如故,即令乘传偕敕使数人往按琮等。至则琮假嗣王旨,入炳罪,收炳妻孥囚之。炳子仁荣诉于上,即诏近侍二人驰驿而西,脱炳,且械琮党偕来。琮等留使者,醉以酒,先遣人毒炳于平凉狱中。其夜星陨,有声如雷,年五十九,实十七年三月也。帝闻之,抚髀叹曰:“失我良臣!”俄械琮等百余
15、人至,帝亲鞫问,尽得其情,既各伏辜。六月,诏雪炳冤,特赠中书左丞,谥忠愍。(节 选 自 元史)1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祖次桓、抚间 次:驻扎 B.即令乘传偕敕使数人往按琮等 按:抓捕C.十年之逋,责 偿 一 日 责:责令 D.询及民间利病 病:疾苦1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赵炳“关爱百姓”的一组是城邑规制,为之一新 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于民胁从之徒,不足治也 岁凶,发縻赈民孰若惠泽加于民乎 询及民间利病A.B.C.D.1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炳重情重义。因闹饥荒,他与堂兄前往平州去谋生,路遇强盗,强盗要杀其兄长,他挺
16、身而出,哭着请求代替兄长去死。B.赵炳处事尚宽。评定李瑁叛乱时,对俘获的胁从者,他当即放走;济南妖民作乱时,他也只是处置元凶,其余都是放解散。C.赵炳对不法者严惩。当发现皇子安西王府中的吏卒强横凶暴,骚扰百姓后,他及时向安西王汇报情况,对违法者加以惩处。D.赵炳深得皇帝器重。皇帝任命他做京兆路总管,去管理观众重地,并特许他如果有触犯法律的人不必上奏,可以自行处置。第 5 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0 1 4 题。(1 9 分)方国珍,黄岩人。长身黑面,体白如瓠,力逐奔马。世以贩盐浮海为业。元至正八年,国珍杀怨家,遂与兄国璋、弟国瑛、国琅亡入海,聚众数千人,劫运艘,梗海道。太祖已取婺州,使主
17、簿蔡元刚使庆元。国珍谋于其下曰:“江左号令严明,恐不能与抗。况为我敌者,西有吴,南有闽。莫若姑示顺从,藉为声援以观变。”众以为然。于是遣使奉书进黄金五十斤,白金百斤,文绮百匹。太祖复遣镇抚孙养浩报之。国珍请以温、台、庆元三郡献,且遣次子关为质。太祖却其质,厚赐而遣之;复使博士夏煜往,拜国珍福建行省平章事,弟国瑛参知政事,国艰枢密分院佥事。国珍名献三郡,实阴持两端。煜既至,乃诈称疾,自言老不任职,惟受平章印诰而已。太祖察其情,以书谕曰:“吾始以汝豪杰识时务,故命汝专制一方。汝顾中怀叵测,欲觇我虚实则遣侍子,欲却我官爵则称老病。夫智者转败为功,贤者因祸成福,汝审图之。”是时国珍岁岁治海舟,为元漕张
18、士诚粟十余万石于京师,元累进国珍官至江浙行省左丞相衢国公,分省庆元。国珍受之如故,特以甘言谢太祖,绝无内附意。及得所谕书,竟不省。吴元年克杭州。国珍据境自如,遣间谍假贡献名觇胜负,又数通好于扩廓帖木儿及陈友定,图为持角。太祖闻之怒,贻书数其十二罪,复责军粮二十万石。国珍集众议,郎中张本仁、左丞刘庸等皆言不可从。有丘楠者,独争曰:“彼所言均非公福也。惟智可以决事,惟信可以守国,惟直可以用兵。公经营浙东十余年矣,迁延犹豫,计不早定,不可谓智。既许之降,抑又倍焉,不可谓信。”国珍不听,惟日夜运珍宝,治舟楫,为航海计。九月,太祖已破平江,国珍乃遣子关奉表乞降。太祖览而怜之,赐书曰:“今者穷蹙无聊,情词
19、哀恳,吾当以汝此诚为诚,不以前过为过,汝勿自疑。”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日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名左丞食禄不之官数岁卒于京师。选 自 明史列传十一有删节1 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藉以观变 藉:凭借 B.贻书数其十二罪 数:数次C.拜国珍福建行省平章事 拜:授予 D.既许之降,抑又倍焉 倍:背叛1 1、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数岁卒于京师B.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数岁卒于京师C.遂促国珍入
20、朝/面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数岁/卒于京师D.遂促国珍入朝/面让之曰/若来得毋晚乎国珍/顿首谢授广西行省/左丞食禄不之官/数岁卒于京师1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方国珍杀死仇家获罪,他与兄弟方国璋、方国瑛、方国琅一起逃亡到海上,聚集数千部属,开始抢劫过往船只。B.方国珍能洞悉周边形势,江左难以对抗,吴、闽又构成威胁,所以只能表面顺从,以此为契机来观察形势。C.朱元璋不但没有接受方国珍的人质,而且还给予厚赐送还人质,另授予方国珍兄弟数人官职,想借此探听他的虚实。D.方国珍屡屡食言,朱元璋对其有怨恨,但还是赦免了他
21、的罪过,并封赏他食禄而不赴任的虚职,显示出君王的器量。1 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及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 分)(1)煜既至,乃诈称疾,自言老不任职,惟受平章印诰而已。(3 分)(2)汝顾中怀叵测,欲觇我虚实则遣侍子,欲却我官爵则称老病。(3 分)(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智;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4分)第 6 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 2 题。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械
22、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镇,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
23、无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己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醒,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雷衿,与武决去。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扶辇下除 除:殿阶B.劾大不敬 劾:弹劾C.信义安所见乎 见:看见D.何以过陵 过:超过1 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久Z,单于使人至海上 空自苦无人Z地B.陵与武饮数日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C.请毕今日之欢,效死王前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壬天D.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1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
24、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明年,陵降,不敢求武B.皆为陛下所成就C.惶恐饮药而死 D.且陛下春秋高1 2.下列与文段相关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段叙述了故友李陵劝降苏武的过程。李陵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是苏武始终不为所动,表现出可贵的民族气节。B.“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霭衿,与武决去。”这些语言描写刻画出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他那尚未泯灭的爱国之情、羞恶之心在苏武的崇高境界面前被唤醒了,其内心剖白真实感人。C.“陛下春秋高,
25、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这是作者借李陵之口表达对汉武帝动辄杀戮大臣的残忍行为的不满,也 是 汉书中少有的表现批判统治者的进步思想倾向之处。D.在 苏武传中,卫律和李陵都已投降匈奴而成为国家民族的罪人,他们和苏武分别属于两个敌对阵营。因此二人的劝降方式相同,苏武的回答方式、措辞及态度也完全一样。1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每小题2 分)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臣事君,犹子事父也。第 7 题: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 分)罗艺,字子延,襄阳人。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帝令受右武卫大将军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2019 年油迈九年制 学校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专项 训练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