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江西赣州曙光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pdf





《2018-2019年江西赣州曙光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年江西赣州曙光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pdf(1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8-2019年江西赣州曙光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抽 选 经 典 试 题,有 针 对 性 的 考 点 中 的 难 点、重 点、考 点 进 行 强 化 训 练,力口强记忆。第1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4 7题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 子 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
2、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日:“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日:“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携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 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4.下列加点的字,与“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3、中 的“函”用法不同的是()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C.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D.晋军函陵,秦军氾南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夜缱而出B.吾每念常痛于骨髓/因击沛公于坐,杀之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使子婴为相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敢以烦执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一开始,就连用六个动词,写出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如累卵的形势,使故事一开始就笼罩着紧张的气氛,为后面故事的展开定下了悲剧的基调。B.樊於期为解燕国之围,为报自己之仇,毅然决然自刎,可见他不畏强暴,不怕牺
4、牲的性格特征,亦表现了对荆轲的理解与信任。C.太子丹面对强秦,急起奋发,图谋保卫国家。但他却又说不希望樊将军为实现自己的救国理想而牺牲,这表现了太子丹性格中虚伪的一面。D.荆轲沉着勇敢地私下会见樊将军,动之以情,晓之以义,在樊将军急于知晓的情况下,他才和盘托出行刺打算,征询意愿。由此可见,荆轲工于心计,善于言辞。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 分)(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第 2 题:第3 题:文言文阅言(1 2 分)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
5、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2.下列居中加点词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A 于是余有叹焉。/焉用亡郑以陪。B.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为击破沛公军。C 沛公起如厕。/纵一苇之所如。D 乃令张良留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3、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6、()(3 分)A、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想。B、“其孰能讥之乎”是一个反问句,与前面内容联系看,还是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C、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D、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是需要有坚定的志向。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3分)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分)第4题:文 言 文 阅 读(1 6分)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日:“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
7、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日:“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
8、右手携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5 .下列
9、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B.秦王必说见臣C.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D.顾计不知所出耳微:(即使)没有说:同“悦”,高兴购:悬赏顾:考虑6 .下列各组判断中,最能表现出荆轲颇有谋略的一组是(2分)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荆轲有所待,欲与俱A.B.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C.D.7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者先交代了秦将王翦攻破赵国,又进兵向北攻打到了燕国南部疆界,凸显了秦国的声势,也为后文太子丹的活动做好了铺垫。B.太子丹认为樊将军因经济困难来投奔自己,自己不忍
10、心因私利而伤害樊将军,所以希望荆轲改换个解决危险的办法。C.太子丹已得到秦国想要得到的樊将军的头颅,也寻到了那锋利的匕首,又为荆轲选调了勇士秦武阳作为副手,希望能解燕国之急。D.荆轲为了确保行动有更大的把握,而等待他人前来同往秦国,无奈太子丹的催促,只得与秦武阳二人立即前往秦国。8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分)(1)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携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5分)(2)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5分)第5题:文 言 文 阅 读(1 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4-7题。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
11、日:“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 曰:“臣请陈之:臣故畜衿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 持 驹 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 公 遂 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日:“此夷吾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为理(治),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如果有人遇见了像这位老人所遭遇的这样的凶暴),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一一西汉刘 向
12、 书苑第二十卷 注释惇牛:母牛。夷吾:即管仲。咎繇:人名,法官。4.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臣名之(命 名)B.公诚愚矣(诚恳)C.臣故畜将牛(养)D.管仲正衿再拜日(使正,或:整理好)5.从全文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不是愚者。B.桓公、管仲都认为愚公是愚者。C.桓公认为愚公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不是愚者。D.桓公认为愚公不是愚者,而管仲认为他是愚者。6.管仲“请退而修政”的原因是(3分)()A.夷吾之过 B.卖之而买驹C.为愚公之谷 D.狱讼之不正7.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视公之仪状
13、,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3分)翻译: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3分)翻译:(3)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4分)翻译: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4、 _ _ _ _ _ _ _第6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1题。自余为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茂,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呀然洼然,若堆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壤为类。悠
15、悠乎与颗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选自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到则披草而坐 披:分开B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遨:游览,这里指观赏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际:边界,边际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释:解除束缚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作者“宴游西山之乐”的 一 项 是(3 分)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
16、望如一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A.B.C.D.1 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柳宗元是力主革新的政治家,政治抱负无法实现,感到屈辱、郁闷。这便是他游山玩水、乐而忘返的真正原因。B.这是一篇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游记,首先记述了游西山以外的山水情况,然后写宴游西山的情况,但总的创作目的是为了突出西山形势高峻的特点。C.文章多次使用“始”字,是理解文意的关键,构成了行文的线索,表达了对西山宴游的惊喜之情。D.本文语言、句式多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骈散结合,极显灵动变化之妙。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7、。(10 分)(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4 分)译文:(2)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3 分)译文:_(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3 分)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第 7 题:第 8 题:第 9 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于仲文,字次武,髻龊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
18、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隋)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佯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
19、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日:“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毗罗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
20、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史臣日: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节选自 隋书于仲文传)注释:髯龊(tido Chen):幼年,幼童。蜀公:指尉迥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迁安固太守。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C.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D.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8.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寻:不久。去:距离。倍:通“北”,背向。信:真实。A.毗罗军大溃仲文 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 为之不流 获檀让槛 送京师河南悉平。B.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 贼皆投洙水而死 为之不流 获檀让 槛送京师河南悉平。C.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 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21、 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D.毗罗军大溃仲文 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 槛送京师河南悉平。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仲文年轻时就喜欢读书,胸怀大志,气度超凡。尉迥发动叛乱,并派人联合于仲文,但于仲文不为所动,予以拒绝。尉迥对此极为愤怒,派遣宇文威率队攻打他。B.孙子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仲文可谓深谙其道,在城武一役中,他假意给各州县下令,要多多准备粮食来麻痹敌人。在贼兵将士一片松散之时,火速出击,一举攻占了城武。C.于仲文击溃了宇文威的军队之后,尉迥又派遣两路大军围击于仲文。于仲文因麻痹大意而受到贼兵两路合击,被迫率领六十多个骑兵突围而逃,
22、而贼兵穷追不舍。D.在平定尉迥之乱中,于仲文运筹帷幄,历经数战,最后生擒檀让,斩杀席毗罗。因此,朝廷为他刻石纪功,石碑立在泗水之滨。于仲文因平定尉迥之乱而功成名就。1 0.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 1 0 分)(1)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4 分)(2)让悉众来拒,仲文佯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6分)第 1 0 题: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7 题。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
23、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堪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镉,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包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履至尊而制六合位置,此处指帝位。至尊:最尊贵的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言:言论,这里指著作C.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兵器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池:水池,池塘5、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振长
24、策而御宇内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以为桂林、象郡作 师说以贻之C.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邻国之民不加少D.天下已定学不可以己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就意味着秦从此转入攻势。C.秦始皇愚民、弱民、防民的目的是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 确 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D.这段文字义正词严,充分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本文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张本。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O分)(1)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2)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
25、之业也。第1 1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5 9小题。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2019 江西 赣州 曙光 中学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专项 训练 答案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