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额领料制度优质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限额领料制度优质资料.doc(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限额领料制度优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限额领料制度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更有效地控制材料的领发,节约使用材料,及时掌握材料限额领用的执行情况,提高公司各单位物资成本控制水平,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限额领料制度,又称“定额领料制度”、“限额发料制度”,是按照材料消耗定额或规定限额领发生产经营所需材料的一种管理制度,也是材料消耗的重要控制形式。主要内容有:对有消耗定额的主要消耗材料,按消耗定额和一定时期的计划产量或工程量领发料;对没有消耗定额的某些辅助材料,按下达的限额指标领发料。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在建工程的各单位。第二章 管理机构及职责第四条 公司所属各单位机电
2、物资部负责本制度的实施,并将实施情况反馈给公司机电物资部。各单位其他职能部门须积极配合机电物资部实施本制度。第五条 公司机电物资部负责督促本制度的实施,并综合各单位的反馈情况完善本制度。第三章 材料领用限额的制定第六条 各单位机电物资部负责制定材料领用限额,技术部门或工程管理部门负责提供材料的需用量计划和施工进度计划,经营部门负责提供预算中的材料消耗定额。第七条 各单位经营部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提供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的消耗定额,作为制定材料消耗定额的主要依据。第八条 各单位技术部门或工程管理部门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计划等相关技术资料,编制年度和季度的物资需用量计划,作为总体材料消耗控制依
3、据。同时,编制月份物资需用量计划,要求对各个施工部位各种材料的计划消耗量分项列出,作为具体部位材料消耗的基本依据。第九条 对于钢筋、水泥、砂石料、粉煤灰、外加剂等主要材料领用限额的制定(一)、各单位机电物资部根据技术部门需用量计划和经营部门提供的材料损耗定额比例,结合施工设计图纸和现场的实际使用情况,制定出合理的额定损耗百分比,再用公式:领用限额=计划用量(1+额定损耗百分比),计算出具体分项部位各种材料的领用限额。(二)、由于各个部位的施工设计图纸和施工条件不同,机电物资部制定的领用限额编制“材料限额表”(见附件一),经生产计划员、部位施工员和主管领导共同签字确定后,再交给仓库保管员,作为材
4、料发放的依据。第十条 对于燃油、润滑油、机械配件、火工材料、周转材料等主要消耗材料领用限额的制定(一)、各单位机电物资部根据国家统一的预算定额制定出初步的消耗定额,再通过现场实际使用的多次试验和反复追踪的数据结果,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比如平均值法、最优值法等)进行最终核定,制定出合理的领用定额。(二)、机电物资部制定的各种主要消耗材料领用定额,编制“消耗材料定额表”(见附件二),上报主管领导审批后,交给仓库保管员,作为发放材料的依据。第十一条 对于易损易耗及劳保用品等物资的领用限额,各单位机电物资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管理制度的要求,制定相关物资的发放标准,满足广大员工生活和生产的需求。第四章
5、材料限额发放制度第十二条 各单位机电物资部仓库保管员按照各种材料的领用限额进行材料发放。第十三条 对于钢筋、水泥、砂石料、粉煤灰、外加剂等主要材料,仓库保管员应按照材料限额表中的领用限额,进行材料发放。对领发次数较多的材料,一般使用“限额领料单”(见附件三)和领料单在限额范围内领用。其中限额领料单作为数量控制和核算凭证,领料单作为记帐凭证。对领发次数不多的材料,可将材料限额表和领料单结合使用,只使用领料单,不需要使用限额领料单。对超过限额的材料领用,必须由部位施工员说明原因,经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领用。第十四条 对于集中供料,自动计量的拌和站,物资部门必须派专人统计各个部位或仓位的实际用量和料
6、场出入库数量,与制定的领用限额进行比较。如果超过限额,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寻求解决超限额的措施,把物料消耗控制在限额内。第十五条 对于集中设库控制发料的钢筋,应按照钢筋配料图纸采取最佳的配料方法进行下料,将下料损耗降至最低,且做好钢筋下料日记。领用出库的成品钢筋,须按照钢筋配料图纸进行发放,不允许超额发放。第十六条 用料单位对现场的材料,必须妥善保管。发生意外损耗时,应追究主要负责人责任,并向主管领导汇报,给予处罚。分项部位完工后,用料单位应及时与机电物资部联系,将多余材料办理退库手续。第十七条 对于燃油、润滑油、机械配件、火工材料、周转材料等主要消耗材料,仓库保管员按照消耗材料定额表中的消耗定
7、额和计划工作量进行发放。(一)、对于燃油、火工材料等,仓库保管员根据单位消耗定额和当天计划工作量的乘积,计算消耗限额,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发放。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每天应及时将各作业队完成的工作量反馈给仓库保管员,由仓库保管员计算出材料实际消耗量,并结合下一个工作日的计划工作量,确定新工作日的材料发放量。仓库保管员必须对单台设备或单位建立消耗台帐,并要求使用个人或单位签字确认,便于统计核算。如果使用单位对消耗材料没有保管条件,应每天回收仓库保管,并做好记录。(二)、对于润滑油、机械配件等,仓库保管员根据设备保养和维修有关规定制定的消耗定额,定期进行发放。如果需要超额发放的,使用人员须说明原因,并经设备
8、负责人审批后,才能另行发放。(三)、对于周转材料,仓库保管员根据周转材料使用次数和损坏百分率制定的损耗定额,定期补充发放。使用单位对损坏材料必须及时回收,上交仓库。仓库根据实际情况,能够维修的,尽量维修利用;不能维修的,报废处理。第十八条 对于易损易耗及劳保用品等物资,仓库保管员按照各单位制定的发放标准发放。仓库保管员应做好发放记录,建立个人或部门发放台帐,避免重发、漏发。第五章 材料限额消耗的成本核算第十九条 各单位机电物资部负责对限额消耗的材料进行成本核算,将领用限额与实际消耗量进行对比,计算差额,并分析出现差额的原因。对出现较小差额的,应该继续按原来的管理执行;对出现较大差额的,一定要查
9、明原因,及时发现各个管理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并向主管领导汇报,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进行整改。第六章 附则第二十条 本制度由机电物资部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执行。附件一材料限额表工程项目:工程部位材料名称规格型号计量单位计划用量额定损耗 百分比领用限额主管领导:物资部门负责人:制 表:附件二消耗材料定额表 工程项目: 序 号材料名称规格型号计量单位单位消耗定额备 注主管领导:物资部门负责人:制表:附件三:限额领料单料单位:发料仓库:工程项目工程部位材料名称规格型号计划用量额定损耗 百分比领用限额实 发数 量单 价金 额日 期领 用退 料限额结余数量数 量领用人发料人数 量退料人收料人
10、部位施工员:生产计划员:仓库管理员:计算公式:1.领用限额=计划用量(1+额定损耗百分比);2.限额结余数量=领用限额-领用数量+退料数量。一、二、三、四、五、六、1、2、3、4、5、制度文件清单SDZM/HSE序号记录名称记录编号保存期限备注生产制度1交接班制度2消防安全管理制度3设备安全管理制度4电气设备安全管理制度5值班安全管理制度6消防器材管理制度7加气站治安管理制度8食堂卫生管理制度9员工集体宿舍管理制10设备维修保养制度11生产系统巡回检查制度12安全例行会议制度13安全生产不定期分析研究制度14站区交通安全管理制度15门卫管理制度加气站相关制度16加气站服务规范17加气站工作人员
11、管理规定18加气站加气操作规程19加气站交接班制度20加气站进站须知21上岗自查22压缩机操作规程23设备巡检制度24加气机操作规程25加气站进站须知26消防安全管理制度27安全奖惩制度28安全生产检查制度29安全检查30安全生产例会制度31安全办公室安全责任制32事故上报制度3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34消防管理制度35液压式天然气加气子站换车操作规程36CNG加气机操作规程加气站上墙制度37加气站客户服务标准 38巡回检查制度39防火防爆十大禁令40消防器材管理制度41加气站岗位交接班制度42子站液压机操作规程43CNG加气机操作规程44空气压缩机操作规程45配电房停送电操作规程46设备使用
12、、维护、保养制度47压缩机操作规程48消防管理制度49安全防火制度50安全教育制度51卸气柱操作规程机关制度52计算机及网络使用管理办法53清洁卫生管理办法54办公用品管理办法55文件、档案、合同管理办法56归德母站员工宿舍管理办法57公章管理办法58合同管理办法59卫生管理办法60财务管理制度(暂行)61物资供应原材料管理制度62员工培训管理办法63会议管理制度64车辆管理制度65工装管理制度66合理化建议管理办法67母站薪酬分配暂行管理办法68母子站建设项目考评办法(暂行)69通讯费补贴管理办法(暂行)70误餐补助管理暂行办法71关于宣传品制作工作流程的通知一、医疗机构疼痛科专业设置准入基
13、本标准 (一)医疗机构要求开展临床疼痛诊疗工作的二级以上(含二级)医疗机构可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登记疼痛科诊疗科目。医疗机构登记“疼痛科”诊疗科目后,方可开展相应的诊疗活动。疼痛科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为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在医院属独立临床科室.(二)疼痛科内涵及业务范围疼痛科是运用临床、影像、检验、神经电生理和神经生化学等方法诊断,并运用药物、微创介入、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疼痛性疾病进行治疗的临床科室.主要业务范围为慢性疼痛的诊断与治疗,为患者提供专业疼痛诊疗服务.(三)科室机构设置 1.门诊:疼痛科诊疗区域应相对集中,设独立的诊室和
14、治疗室及疼痛治疗准备区域.疼痛科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5080平方米(含诊室、治疗室、治疗准备室);有创疼痛治疗操作应在符合相应标准的治疗室内进行;医师不少于2人,其中至少有1名具备中级以上职称;门诊护士不少于2人;可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关技术人员。 2。病房:病房必须独立管理,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46平方米,病区内应设有治疗室、办公室、值班室等。设置疼痛科病房,一般620张床以上。人员配备比例,床位:医师:护士为1:0.4:0。4。至少有2名本专业具有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医师,2名具有护师及以上职称的护士。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和高级职称医师的比例应合理,能够满足三级医师查房和值班的需求。 (四)人员资质
15、从事疼痛诊疗的医师,应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并具备麻醉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风湿免疫科、肿瘤科或康复医学科等专业知识之一和临床疼痛诊疗工作经历及技能。独立从事疼痛诊疗的医师,应具有疼痛科、麻醉科、神经科、骨科、风湿科、肿瘤科或康复医学科等临床工作经历2年以上,须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疼痛学专业中级考试),成绩合格.已取得相应专业主治医师资格者,应在在具有疼痛诊疗培训资质的医疗机构培训至少1年,考核合格。疼痛诊疗培训资质的医疗机构和培训方案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另行制订(纳入专科医师培训)。科主任一般应具备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临床疼痛工作5-8年以上。 (五)设备
16、配置 1.疼痛治疗室必备的基本设备、器材和急救药品:(1)监护仪:能够进行心电图、心率、无创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监测。(2)麻醉机或呼吸机或简易呼吸器。(3)吸氧装置。(4)机械或电动吸引器。(5)气管插管器具。(6)急救药品.(7)应急照明设施。 2。具有与开展疼痛诊疗项目相应的设备:射频治疗系统、激光治疗系统、臭氧治疗系统、经皮电刺激系统以及其它疼痛治疗设备。 (六)规章制度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工作制度、医师职责、诊疗常规、查房制度、技术或治疗分级制度、介入治疗制度、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开展“疼痛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应以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编写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
17、痛学分册)、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等为指导,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核心制度 1.首诊负责制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及岗位责任制,首诊接诊医生必须认真检查和处理,并在病历中详细记录,诊断明确。由于许多疾病以疼痛为首诊症状,对其它专科疾病的患者,可转他科诊治。诊断有疑问者,可请有关科室会诊,不得借故不给检查或处置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住院医师查房 :主要任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诊疗计划原则下对病情作对症处理,遇疑难复杂问题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决定。每日至少查房二次:病情变化情况随时查房.特殊情况应在病程记录中记载,并向上级医师报告。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和报告单:分析检验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
18、。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督促病人配合执行医嘱,如按时服药,卧床休息,适宜活动、饮食要求等。做好上级医师查房前的准备:备好病历、影像检查片子、检验报告和所需检查器材,上级医师查房时要报告病情,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做好查房记录。主治医师查房:每日上午带领住院医师对所管病人进行系统查房一次,接到下级医师或护士报告应随时到场重点查房。对新入院、重危、诊断未明及疗效不好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和讨论,必要时报告主任(副主任)医师或提交病例讨论.检查病历并纠正错误记录,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提出治疗及手术方案,决定出、转院问题.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征求对饮食、生活的意见,耐心解释病人提出的
19、问题,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查房至少2次。查房前下级医师应作好有关准备,查房时经管医师简要报告病情后作必要的补充。主任医师应认真听取下级医师的报告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严格要求下级医师。内容:审查入院、重危病员的诊断、治疗计划,解决疑难病例诊疗问题,决定重大手术新及特殊检查治疗,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审查和决定会诊、讨论病例。科主任查房目的意义:实施业务技术管理的重要形式,是住院诊疗质量管理的 重要环节 ,解决业务技术疑难问题,及时发现、纠正质量偏差,检查各项制度落实情况,考核科内医护人员的诊疗技术水平,进行临床教学。要求:科主任查房由科主任组织进行,参加人员应有主任(副主任)
20、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科主任每周至少查房一次。查房前应准备好需提交科主任查房解决的疑难病例和问题,并提前一天向科主任报告.科室应建立专用科主任查房记录本,详细记录科主任查房情况。科主任查房应对查房结果进行小结和讲评.查房内容:重点审查重危、疑难复杂病例的诊断、治疗计划。解决疑难复杂病例的诊疗问题,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治疗.解决各诊疗小组提出的其他诊疗问题检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和各项诊疗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并予考核讲评 .发现和纠正质量偏差,分析质量偏差因素,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认真听取医护人员意见,协调相关人员工作.注意抓住典型病例分析,进行临床教学,提高科内医护人员技
21、术水平 . 3.会诊制度(1)科内会诊一般由诊疗组长(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提出,科主任决定并召集有关人员参加。会诊前应完善有关检查和特殊检查,并形成初步分析意见,明确会诊目的,以便利有计划的组织会诊。会诊时,由经管医师报告病历,分析诊断、治疗情况,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诊意见可将最后取得的意见归纳,及时在病程记录中记载.(2)科际会诊住院病人病情伴有他科情况,需要他科协助诊治时,应及时申请科间会诊.科际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会诊单由经治医师填写,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初步诊断,会诊科室、应邀医师、会诊时间和病情摘要及会诊目的。普通会诊应在48小时内完成会诊任务
22、,急会诊15分钟内到达被邀科室并作会诊记录。邀请科室原则上应执行应邀会诊医师的诊疗意见,如有不同意见,由科主任决定是否再会诊或讨论等事宜 .(3)院内会诊对于复杂疑难需要多科协同诊治的病例,应及时组织院内会诊。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处同意.会诊前科主任应向医务处报告会诊情况,提出院内会诊的理由和目的,计划邀请人员名单和会诊时间.申请科室应整理会诊病例的病情摘要,在会诊前送应邀有关人员,以便会诊人员作好准备。院内会诊由申请科室科主任主持,院领导职能处室领导酌情参加,医务处参加。院内会诊应由主治医师报告病历,会诊意见不统一时,由主持人做出诊疗决策。申请科室有专人负责院内会诊记录,记录归入病历
23、存档,包括参加人员名单、时间、地点、主持人及会诊人员发表的意和会诊意见结论。(4)院外会诊对于本院不能解决的疑难病例或特殊病人应及时进行院外会诊。由科主任申请,经医务处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应邀医院应指派主任(副主任)医师称职医师前往会诊会诊申请前应完善检查、明确会诊目的。应在科内会诊和院内会诊的基础上考虑申请院外会诊。会诊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主治医师简要报告病历,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应邀医师应详细对会诊病例进行检诊,提出会诊意见,并在病历中记录。会诊医师意见如无特殊理由应予执行,科主任应综合分析作出诊疗决策.(5)紧急会诊急诊会诊是指病情发生紧急变化时的会诊。由经管医师直接
24、申请,特别紧急时可 邀请.院内急会诊须在15分钟内到达。急诊会诊记录应及时在病程记录中记载。抢救情况下,可待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及时整理记。录并予以注明,会诊医师应签名以示负责。 4.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目的:疑难病例明确诊断;讨论不同意见的诊疗计划;提出合理治疗方案;讨论内容 :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提交科内病例讨论,由主任(副主任)医师提出,科主任决定,确定讨论时间;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专家参加;可能作重大诊疗决策的疑难病例讨论,应报告医务处派员参加;疑难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经管医师报告病情,主治医师或主任(副主任)医师分析病例遇到的难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讨论的意见由科主任小结并决策讨论的意见应
25、全部归入病历存档。 5.术前病例讨论制度 目的:完善术前检查,把握手术适应症 ,做好术前准备,保证手术质量,防范手术风险 ,增强责任意识.内容: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持。手术医师应报告病例的术前诊断,手术指征、术式及准备情况。术前讨论应认真研究手术医师提出的手术方案,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充分估计手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讨论记录存入病历。所有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重大、疑难及新开展的手术尤不可缺. 6。出院病例、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目的: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诊疗效果,提升业务水平。内容:科室应在病例归档期限内按照病案管理要求对出院病历进行最后审查。出院病例讨论一般以诊疗小组为
26、单位进行。死亡病例讨论以科室为单位进行.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办法。 7.交接班制度值班医师在下班前应将危重病员、新入院及当天手术病人的病情和处理事项及需要连续观察病人的注意事项记入交班本,做好交班工作。接班医师应认真阅读交班记录,认真查阅病历,了解病人的基本病情、诊疗过程及检查报告等,并到床头巡视,必要时应做相应的检诊.危重病人应床头交接班。交接班必须完成阶段诊疗工作后进行,检查值班装备情况及通信联络是否畅通,发现情况应作记录,及时解决。交接班医师均应在交接班本上签名。 8.查对制度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 9。新技术准入制度鼓
27、励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必须具备相应条件要求,必须遵照技术准入制度,由项目负责人认真填写“开展新技术、新疗法申请表”,经科室论证、同意,由科主任签字后上报医务处及相关职能科室。先申报审核,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执行。 10。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抢救病人时,在班医务人员要及时到场,措施得当。在班最高职称医务人员要承担抢救指挥责任并立即向上级医师和科主任报告。抢救下达的口头医嘱,护士应复诵一遍,抢救结束后医师应据实补记。抢救记录应在抢救后即时补记,特殊情况6小时内一定要补记.抢救时需要他科会诊的,应按急会诊要求办理. 11.其他制度患者知情同意制度、手术分级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学习
28、制度等。 三、业务范围头面部痛、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疼痛、颈肩腰腿等退行性疾病、骨关节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内脏痛、癌性痛、与神经相关的非疼痛性疾病等、注意处理好学科交叉问题 四、科室建设对从业人员必须要求热爱本职工作,积极向上,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对专业人员要有一个较长期的培养目标和计划,要有一个较长期的学科建设规划,同时有明确的阶段目标,使学科能健康发展。积极参加学科交流,不断汲取各专业成熟的专业理论及技术知识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及公益活动,扩大学科影响。五、初级医师基本任务及能力培养 1.常规医疗内容接诊:与患者建立治疗性医疗关系 ,对患者初步分类 .稳定患者生命体征. 问诊:掌握主要症状及特点
29、,掌握伴随症状及特点,全面系统采集病史。 查体:全身/系统体格检查。有选择性重点查体。施行常规穿刺检查项目。准确记录查体结果和体征.分析:根据查体结果形成诊断.使用常规临床检验项目并解释意义,使用常规影像学检查并解释意义,根据辅助检查结果确诊,通过临床逻辑推理做出初步判断,综合应用多种方式作出诊断,说明和解释诊断与临床资料的关系。病历书写:归纳、记录主诉及病史,书写住院病历/入院记录,书写首次/常规病程记录,书写其他医学文书. 治疗:施行常规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与处置 ,危重患者监护与抢救,预后判断。 2。医患沟通 就治疗措施与方案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及家属诊断结果,结合诊治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以配合治疗,观察与调节患者心理状态。 3.内部沟通 与上级医师沟通,获得指导;与本级医师沟通,提供或获得帮助;与护理、医技等沟通合作。 4。日常工作 参加科室、小组业务活动,查房,评估分管患者情况.开写和复查医嘱,检查执行情况。查房,报告病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值班时对病房常规情况的处置 .住院患者突发情况的处置。 5。素质培养 反思每日诊疗活动;结合病例查阅文献资料;有计划地学习、获取专业信息 ;充分利用操作机会,掌握临床技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