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阵的最大秩分解及其应用(完整版)实用资料.doc
《矩阵的最大秩分解及其应用(完整版)实用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矩阵的最大秩分解及其应用(完整版)实用资料.doc(8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矩阵的最大秩分解及其应用(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 矩阵的最大秩分解及其应用 黄爱梅(01数本26号)摘要:本文给出矩阵分解为两个与同秩的因子的积的具体方法,并讨论它的一些相关应用。关键词:满秩分解、列满秩、行满秩、初等变换正文: 定理1:设,则存在矩阵,使得。 证:设,其中,它由的个线性无关列组成,为的其余列所组成的矩阵。为初等列变换矩阵之积。由于的列均为的列的线性组合,故存在矩阵,使得 于是令显然有且。矩阵的这种分解,称为最大秩分解(满秩分解)定理的证明过程给出求、的方法,可归纳如下:将进行初等变换,化为行标准型,即将变为如下形式的矩阵。r个元素不
2、全为零的行其中“*”表示不一定为0的元素,在中第个元素为1 外,其余的无素均为0()。于是中列的元素组成的阶矩阵就是。而在中除去下面的个元素全为0行的外,所得的阶矩阵即为。例1 求矩阵的最大秩分解。解:将进行行初等行变换,化为标准型即知的第1、2、3列线性无关,其他列可被这三列线性表示。于是得,其中在例1中,的第1、2、3列组成了列满秩矩阵,可以看到,我们也可以选择线性无关的第1、2、4列组成列满秩矩阵,于是得到的另一个满秩分解。例2 求矩阵的最大秩分解。解;将进行初等行变换,容易计算出的行标准型矩阵为于是取的前两列组成的矩阵为,再取中非零行组成的矩阵为容易验证,由于在矩阵理论中,一般“行”具
3、有的性质,对“列”也同样具有,例如在例2中,将通过一系列初等列变换,可化为标准形是于是取不为零的列组成的矩阵为,再取的前两行组成的矩阵为,容易验证,由例2可得,故的最大秩分解不唯一。更一般地,对于矩阵的满秩分解,可变为,这就又得到的一个满秩分解。因此我们知,满秩分解不唯一,但存在下述定理:定理2 设,且 (1)均为其满秩分解,则一定存在,使得 (2)证:由(1)得 (3)因可逆,于是从(3)得 (4)其中同理有 (5)其中将(4)(5)代入(1)中得上式两端同时左乘、右乘得 (6)再利用的、可逆性,即有 亦即、为互逆的方阵,记,则。从而得到(3)。 证毕。下面我们讨论满秩分解的应用我们知道列满
4、秩阵左可逆,行满秩阵右可逆,满秩阵可逆,但对于一的矩阵,并没有逆阵的定义,那么有了矩阵的满秩分解,是否可以将矩阵的逆的概念,再进一步地推广呢?我们知道,若,则矩阵可逆且,对于,它有满秩分解,因此最直接的想法是对矩阵的“逆”做如下定义显然,与矩阵可相乘。首先注意到(7)定义的“逆”,同左逆、右逆一样,可以是一个矩阵集合。但是否会因为满秩分解的不唯一而使得这个矩阵集合也不唯一呢、我们用下面的定理回答这一问题、定理3 设,均为矩阵的满秩分解,记,分别是这两个满秩分解所得矩阵按(7)的定义的矩阵集合,则。证明:依定理2,存在,使得,存在,使。又 即、分别是、的左逆、右逆。因此。即。同理可证。故得。证毕
5、。由此知道,(7)定义的“逆”决定于矩阵本身,并非决定于满秩分解的形式、 其次利用定理3容易验证(7)与我们已有的逆的概念是统一的,即若为可逆方阵,则,而为列满秩或行满秩阵时,或,我们称为矩阵的广义逆。参考文献:1.矩阵理论基础 姜家辉著 大连理工出版社2.矩阵理论 黄廷祝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3.矩阵分析 杨克劭著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 矩阵理论期末论文题目:矩阵的最大秩分解单位:莆田学院班级:01级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班姓名:黄爱梅学号:2001141126 2005年1月26日 宝鸡文理学院本科学年论文论文题目: 矩阵秩及其应用 学生姓名:李 前学生学号: 202190014 专业名称: 数学与应
6、用数学 指导老师:杨建宏数学系2021年11月28日目录【摘要】 . 1 【关键字】 . 1 一、矩阵的秩的有关概念 . 1 二、矩阵中的相关定理及命题 . 2 三、矩阵的秩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优劣比较 . 4 四、矩阵运算中矩阵的秩的关系 . 6 五、矩阵秩的应用 . 10 【参考文献】 . 15浅谈矩阵的秩及其应用李前(宝鸡文理学院 数学系,陕西 宝鸡 721013)【摘要】 本论文主要将矩阵的秩这一重要概念的相关内容及其相关定理的证明详细给出,并在一些具体题目中加以应用。【关键字】 矩阵秩; 线性方程组; 非零子式的最高级数; 初等变换1、矩阵秩的相关概念,定理及命题为了介绍矩阵的秩,首先
7、介绍k 级子式的概念定义1 在m n 阶矩阵A 中任意选定矩阵的k 行和k 列, 将位于这些所选定的行和列的交点上的2k 个元素按原来的次序组成的一个新的行列式, 称为矩阵的的一个k 级子式。定义2 设m nA F 所含的非零子式的最高阶数为r , 则称r 为矩阵A 的秩, 记为rankA . 当0A =时, A 不含任何非零子式, 定义矩阵A 的秩为0,记为0rankA =.矩阵的秩可分为行秩和列秩。所谓矩阵的行秩是将矩阵的每一行看成一个向量, 那么该矩阵就可以认为是由这些行向量组成的, 这些行向量组的秩就是矩阵的行秩;同样, 将每一列看成一个向量, 那么列向量组的秩就是矩阵的列秩。简单地说
8、, 矩阵的行秩就是矩阵经过初等变换化为阶梯形矩阵后,新矩阵中非零的行向量的个数;矩阵的列秩就是矩阵经过初等变换化为阶梯形矩阵后,新矩阵中非零的列向量的个数。显然,m n 阶矩阵A 的非零子式的最高阶数比, m n 中的任何一个都小,可记为min , rankA m n . 若m n , 当rankA m =时称A 为行满秩, 同样,若n m ,当r an k A n =时称A 为列满秩;如果m n =, 并且当rankA 达到最大值n 时,称A 为满秩方阵。例 对于矩阵1123101113A = 矩阵1A 的行向量为(123123, 101, 113=, 计算可得,向量组123, , 的秩为3
9、, 那么可知,矩阵1A 的行秩为3.矩阵1A 的列向量为1231231, 0, 1113 = , 计算可得,向量组123, , 的秩为3, 那么可知,矩阵1A 的列秩为3.001A = 矩阵2A 的行向量(12341111, 0111, 1001, 0001=,1234, , , , 3经计算向量组的秩为, 则矩阵2, 3A 的行秩为矩阵2A 列向量为= , 经计算向量组 1234, , , , 的秩为3, 则矩阵2A 的列秩为3.2、矩阵中的相关定理及命题命题错误!未定义书签。一个矩阵的秩为r 等价于该矩阵存在一个非零的r 级子式, 而所有的1r +级子式(若矩阵存在1r +级子式 全都为0
10、. 命题2矩阵经初等变换后,矩阵的秩不发生改变. 定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矩阵的行秩和列秩是相等的. 证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所讨论的矩阵为1111n m mn a a A a a = 而A 的行秩为r , 列秩为1r . 要证1r r =, 先证1r r . 以12, , m 代表矩阵A 的行向量组, 不妨设1, r 是它的一个极大线形无关组。因为1, , r 是线性无关的, 所以 110r r x x +=只有零解, 这也就是说, 齐次线形方程组00r r r r n n rn r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只有零解. 则方程组的
11、系数矩阵1111r nrn a a aa 的行秩. r 因此在它的行向量中可以找到r 个是线性无关的, 比如向量组(线性无关,在这些向量上再添加若干个分量后所得的新的向量组(, , , , , , , , , , , r m r m r r rr mr a a a a a a a a a a a a依然是线性无关的。并且它们正好是矩阵A 的r 个列向量, 由于它们的线性无关性,由此可知矩阵A 的列秩1r 至少是r , 也就是说1r r .同理可得1r r . 这样就证明了1r r =, 进而说明矩阵行秩与列秩相等。由此可以看出上例中12, A A 的行秩和列秩相等绝非偶然情况,而是对任意的矩阵
12、都有行秩等于列秩。因此,我们将矩阵的行秩和列秩通称为矩阵的秩, 且三者相等。 定理2错误!未定义书签。 n n 阶矩阵1111n n nn a a A a a = 的行列式为零的充要条件为rankA n .证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充分性 因为矩阵的秩等于矩阵的行秩, 且rankA n , 所以矩阵的行秩小于n , 因此可知矩阵的行向量组是线形相关的, 由行列式的性质可得, 矩阵A 的行列式为零。必要性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当1n =时, 矩阵为零, 结论显然成立。假设结论对1n -成立。讨论n 的情形, 若第一列元素均为零, 则rankA n . 若存在不为零的元素, 不妨设110a 利用初等变
13、换将其余各行的第一列元素消成零, 则11121 222 22211 2 200nnnn nnn nna a a a a a a A a a a aa=其中( 121110,i i in i a a a a =-, 2, . i n =且12, , n 为矩阵A 的行向量。因为矩阵的行列式为零, 所以 2222nn nn a a a a =由归纳假设 222 2n n nn a a a a 的行向量线性相关。因此,向量组1212111111, , n n a a a a -线性相关,进而可得出12, , , n 也是线性相关的,即rankA n .由归纳假设可得结论对任意n 得都成立。 由定理2
14、可得出推论,A 的充要条件是. rankA n =3、矩阵秩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优劣比较3.1 矩阵的秩的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一 求矩阵A 的非零子式的最高级数由定义知,矩阵A 的秩为矩阵中存在的非零子式的最高级数。又根据命题1可知若一个矩阵的秩为r 等价于矩阵中有一个r 级子式不为0, 同时所有的1r +级子式全都为0. 因此, 我们可以得到计算矩阵的秩的一种方法,若存在r 级子式不为0, 而所有的1r +级子式(如果有的话 全部为0, 那么矩阵A 的秩即为r . 方法二 进行初等变换由上述定理可知,矩阵的秩等于矩阵行秩或列秩, 且由命题2可知矩阵经初等变换后矩阵的秩不发生改变, 因此,我们可以
15、得到计算矩阵的秩的另一种方法,利用初等变换将矩阵化为阶梯形矩阵, 所得矩阵中的非零的行数或列数即为矩阵的秩。 对于上述所给的例子 对于矩阵1A1123101113A = 方法一 因为23012013A =-所以3rankA , 又因为该矩阵不存在4级子式, 因此得出13rankA =.方法二 = 矩阵有3个非零的行向量, 因此行秩为3, 从而矩阵的秩为3. 对于矩阵2A21001A = 方法一 因为211110111010010001A = 所以24rankA 3时, 初等变换法明显优于求矩阵的k 级子式, 并且随着阶数的增加两种方法的难度差距也随之增大。对于n 阶矩阵,若行列式不为零, 它的
16、1n -级子式有11n n C C 种可能, 2n -级子式有22n n C C 种可能, 其他子式的可能情况更多, 因而用这种方法的计算量比较大, 相对的正确率也比较低, 而用初等变换的方法步骤简练, 中间过程比较少, 相对来说计算量比较小, 出错的可能性也比较低。因此, 求k 级子式的方法有局限性,相对而言初等变换的方法优于求非零子式最高级数的方法。4、矩阵秩的若干性质(以下讨论的关系中, A B 均为可进行运算的矩阵 性质1min , rankAB rankA rankB .证明 若能证明rankAB rankA , rankAB rankB 则可证明结论成立。 以rankAB rank
17、A 为例11111111, m n s sm m mn a a b b A B a a b b = 令12, , , m A A A 表示A 的列向量, 12, , n M M M 表示AB 的列向量, 计算可得 1122i i i im m M b A b A b A =+, (1,2, i n =也就是说,AB 的列向量组 12, , n M M M 可以由A 的列向量组 12, , , m A A A 线性表出,所以rankAB rankA .同样, 可得rankAB rankB , 因此得出min , rankAB rankA rankB .性质2(rank A B rankA ran
18、kB+.证明 令A 的列向量组为12, , , , m A A A 12, , , , s A A A 且极大线性无关组为B 的列向量为12, , , m B B B 12, , , t B B B 且极大线性无关组为则A B +的列向量为1122, , m m A B A B A B +.因而可以得A B +的列向量组1122, , , m m A B A B A B +, 可以由12, , , s A A A 12, , t B B B , 线性表出,即 (rank A B rankA rankB+.结论成立。性质3 rankAB rankA rankB n +-. 证法一(A O A O
19、 A AB rankA rankB rank rank rank rank AB nO B E B E O -+=-+ 因为(rank AB rankAB -=所以rankAB rankA rankB n +-.证法二 设rankA s =, rankB t =, rankAB r =, 因此 存在可逆矩阵, P Q 使得sEO PAQ OO = ,令(1s m n s m B Q B B -= , 则 (1s m ss m n s m B EO B PAB PAQQ B B OO O -= 因此可得(s m rank B rank PAB rank AB r=, 而1rankQ B t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矩阵 最大 分解 及其 应用 完整版 实用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