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试题(语文)新课标Ⅰ卷带答案.pdf
《2016年高考试题(语文)新课标Ⅰ卷带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高考试题(语文)新课标Ⅰ卷带答案.pdf(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 0 1 6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卷)语文【试卷总评】2016年是高考改革的重要年份,是对2017全国高考全面深化改革的充分准备。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在试卷命制上,保持了形式稳定,稳中有变的基本特征,让改革的过渡有章可循;试题材料重视传统文化,着眼社会、关注人文;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基本应试能力,从而凸显考生的语文素养。总之,其突出特征为“守正出新,亮点频频。”论述类文本节选自朱凤瀚 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选择的材料与命题中规中矩,着重考查了学生理解文本及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历年的考题相比较,相对稳定,难度适中,有效考查了考生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文言文阅读遵循从正史
2、中选材的命题思路,今 年 的 曾公亮传选 材 于 宋史,考查的内容与2015年试题结构、命题角度保持一致,取消了实词的考查,依次考查文言句读、文化常识、细节辨析、文言翻译,突出稳定性,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在根本上解决文言文阅读问题。诗歌鉴赏题型变化不大。新课改以来,高考诗歌以唐宋律诗为主,今年也不例外,考查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律诗 金陵望汉江,属于其作品中的二流作品。并依照考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考查了作品的景象特点和诗人的思想内容,难度适中。名句默写仍是理解性背默,所考篇目均在考纲要求的64篇之内,三道题分别考查荀子的 劝学、诸 葛 亮 的 出师表,以及辛弃疾的 永遇乐
3、.京口北固亭怀古,题干提示明白浅易,所填空中均没有易于出错的字词。两篇大阅读依然遵循了以往二选一的形式,一篇小说,一篇人物传记,难度相当。其中文学类文本选取了李锐的小说 锄,考查的内容包括对标题的含义、语言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的理解。这些题型都是学生备考中的常规题型,难度不大。实用类文本选择了人物传记,且为他传一 一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高考卷有选择当年度去世的名家的传统。而今年春天,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因病去世,其 作 品 白鹿原能反映上世 纪80年代小说艺术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本题考查的内容无非还是信息筛选、句意理解和探究的能力,整体上较之去年的 朱东润自传略微简单一些。语言文字运用题
4、依然保持了近年成语、语病、句子衔接、图文转换等基本题型,这些题型都是常规题型,对于语文基础较好的考生难度不会多大。但本大题又体现出命题形式和考查角度的革新。其 中13题的成语题给出6个句子,要求选出3个使用正确的词语,与以往三选一,四选一的考查方式不同,考查了“举重若轻”“光怪陆离”“改换门庭”“并行不悖”“空谷足音”“奉为圭臬”等成语,容量有了变化,难度稍大。1 5题考查虚词的使用,这个题目属于近几年来新课标卷都没有涉及过的考点。可能是绝大多数考生复习的盲点,大概会令人错愕。材料作文源自安徽新闻漫画家夏明之手的漫画 奖惩之后。其实高考作文以漫画命题并不鲜见,全国卷2007年的漫画 摔了一跤、
5、2010年的漫画 有鱼吃还捉老鼠 等让很多考生仍记忆犹新。高考作文命题永远在“规避”和“超越”中前进,命题便规避“模仿”“套路”。尽管今年的作文题目有点“意料之外”,提供的材料类型不同于常见的纯文本形式,可能会对考生有一定的心理冲击,但题目又在“情理之中”。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 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作 答 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 阅 读 题甲 必 考 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6、,完 成 13 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 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 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
7、续考,证明 史记殷本纪与 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 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甲骨文的发现也使 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 然 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 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 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 殷本纪与 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
8、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 古史新证,力 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星期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编程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 说文解字,传统的
9、文字学主要是 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 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 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摘编自朱凤瀚 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
10、历史上存在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上代。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D.1917年王国维写的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 续考,证 明 了 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苜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D项“王国维写的殷I、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 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范围扩大,原文是说“王国维写的殷I、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 续考”,只能证明“殷王世系是基本可靠的”和“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这两点
11、,并不是选项所说的“所载内容”,扩大了范围。【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内查语意。对照原文,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程度、范围、角度、先后顺序等。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 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
12、新材料。D.许 慎 的 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项范围扩大:原文只是说“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的旧史学无情批判”,并没有泛指旧史学,漏掉了修饰语。【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本题重在比对词语:命题者在没置选项时是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
13、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两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A.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明商王朝的存在。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 史记 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F出土的新材料。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答案】D【解析】试
14、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D 项“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 扭曲文意。原文“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坏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意思是说“中国的文字学家很早就把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为探究先民造字之法的凭依”了,而“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只是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关系错I天。【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
15、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每一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州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度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苜般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星傕,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日:“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
16、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可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芸牛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
17、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 宋 史曾公亮传)4.下 列 对 文 中 画 波 浪 线 部 分 的 断 句,正 确 的 一 项 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鹿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瘦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
18、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瘦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便耳/索之/果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称以及动词断句,这个语段主要是叙事,意思是“(曾公亮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瓷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离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先断易,再断难。首先默读一至两遍,
19、大体了解文段语意,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 小 范 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文言文中,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 名、地 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有咖些人,人物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事,有什么过程和结果。句中共有三个 人 物(“曾公亮”“盗贼”“使客”),两 个 地 名(“他境”“吾境”);句中动词有“有、窜、闭、亡、移、诘、报、藏、庾、索”等。然后以动词为中心,弄清人物间的关系,了解事件的经过,断 好“盗悉窜他境”“尝有使客亡橐中物”这两句,其它的就好断了。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
20、,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 以 可 用“有 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答 案】C【解 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涉 及 到 古 代 官 职 设 置(“首相”“有司”)皇 位 继 承 制(“建储”)少数民族(“契丹”)的历史知识,这一命题形式拓展了积累的内涵和外延,引导考生广泛涉猎、开阔视野,形成良好的历史文化素养,同时也体现了人文性的张扬,对于语文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c项“有
21、 司”只 是“官吏的通称”,各有专司,不 能 用 来 指 称 朝 廷 中 的“各级官员”。必 修 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 有“召有司案 图”句,书下注解为:有司 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 以 称“官 吏”为“有 司”。考题完全出自教材。考查学生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力,【考点定位】了解古代文化常识。能 力 层级为识记A。【名 师 点 睛】考 常 识,关键是懂常识。给出的大多是常见的传统文化现象。可采取课内常识回顾法来判断对 错。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
22、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可将各选项内容同文本相关意思进行比较,题中,C项错误在于“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的说法。根据文本“契丹纵人渔
23、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目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的叙述,可 知“调解”之说不当,应当是“谕以指意”,即“把皇帝的意思告诉他们“,从而止息了边害。【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正确解答这类题,需仔细阅读全文,比较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所写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然后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对照,找出错论。木题设计人物与事件出错。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 分)(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24、5分)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5分)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5、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答案】(1)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计分点:锡,赐给;虔,恭敬;而,去 I;之,这样的事;句式,安乎,心安吗?)(2)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计分点:责,责备;救正,纠正弊病;世,当时的人;持禄固宠,保持禄位加固宠幸。)【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怪,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落实实词与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年高 考试题 语文 新课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