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的发展.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史学的发展.pptx(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历史是什么?历史是什么?1.1.过过去去发发生生的的事事情情(历历史史)。“史史者者何何?记记述述人人类类社社会会赓赓续续活活动动之之体体相相,校校其其总总成成绩绩,求求得得其其因因果果关关系系,以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梁启超梁启超2.2.过去发生事情的痕迹(史料)。过去发生事情的痕迹(史料)。3.3.研究过去事情的学术或科学(史学)研究过去事情的学术或科学(史学)传承、借鉴传承、借鉴功能功能 中国史学的发展中国史学的发展 中国史学的发展中国史学的发展 一、发展分段:文字产生前一、发展分段:文字产生前载体、流传方式载体、流传方式保留了对历史保留了对历史的记
2、忆与认识的记忆与认识文字产生后(文字产生后(前两时段时间及特征前两时段时间及特征)二、具体史实:二、具体史实:1 1、两司马和刘、章之区分、两司马和刘、章之区分2 2、两司马的、两司马的共性与个性共性与个性 ,各自时代因素的考虑,各自时代因素的考虑3 3、刘、章的观点区分,、刘、章的观点区分,各自时代因素的考虑各自时代因素的考虑4 4、新史学代表人物及观点、新史学代表人物及观点5 5、传统史学、传统史学(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和新史学和新史学(代表人物)的区别(代表人物)的区别参考:教材第七册98页103页考纲要求考纲要求司马迁与司马迁与史记史记B司马光与司马光与资治通鉴资治通鉴B刘知幾(几)
3、与章学诚刘知幾(几)与章学诚A梁启超与梁启超与“新史学新史学”C一、司马迁与一、司马迁与史记史记(“中国史学之父中国史学之父”)1、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分析:阅读教材、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分析:阅读教材99页页得出取材得出取材标准与治史目的标准与治史目的2、地位与体裁:、地位与体裁:3、内容:、内容:中国史学的发展中国史学的发展4、治史精神与方法:、治史精神与方法:5、特点:、特点:6、评价:、评价:二、二、司马光司马光(时代特征时代特征)与)与资治通鉴资治通鉴1、治史目的:、治史目的:2、取材标准:、取材标准:3、地位与体裁:、地位与体裁:4、内容:、内容:5、治史精神与方法:、治史精神与方法:6、
4、特点:、特点:7、评价:、评价:两司马不同比较两司马不同比较三、刘知幾(唐代)与章学诚(清)三、刘知幾(唐代)与章学诚(清)史学理论家史学理论家1、刘的著作:、刘的著作:史通史通及时代背景分析及时代背景分析内容:内容:史学观点:史学观点:2、章的著作:、章的著作:文史通义文史通义及时代背景分析及时代背景分析内容:内容:史学观点:史学观点:四、梁启超与四、梁启超与“新史学新史学”(现代史学的开端)(现代史学的开端)1、背景:、背景:时代与个人分析时代与个人分析2、出现标志及地位分析、出现标志及地位分析3、史观及影响的因素、史观及影响的因素4、治史目的:注意与传统史学的区别、治史目的:注意与传统史
5、学的区别5、服务对象:同上、服务对象:同上6、评价:利弊及分析、评价:利弊及分析练习练习?孔子世家孔子世家:余读孔氏: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廻留之,不能去云。祗廻留之,不能去云。蒙恬列传蒙恬列传:吾适北边,: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自直道归,行观观蒙恬所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湮谷,通直道,固轻百湮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姓力矣。?孟尝君列传孟尝君列传:吾尝过薛,其俗吾尝过薛,其俗闾里多暴桀子弟,闾里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与邹、鲁殊。问问其故其故,曰:孟尝,曰
6、: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六万余家矣。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适会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草创未就,适会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刑而无愠色。
7、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有悔哉!司马迁司马迁报任安书报任安书卷一卷一五帝本纪第一五帝本纪第一卷二卷二夏本纪第二夏本纪第二卷三卷三殷本纪第三殷本纪第三卷四卷四周本纪第四周本纪第四卷五卷五秦本纪第五秦本纪第五卷六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秦始皇本纪第六卷六十六卷六十六伍子胥列传第六伍子胥列传第六卷六十七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第七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卷八十四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卷八十五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黄帝黄帝3000多年的历史多年的历史他(司马迁)撰写的这部史
8、书与其说是一部有独创他(司马迁)撰写的这部史书与其说是一部有独创性的著作,不如说是一部所有他能接触到的史料的性的著作,不如说是一部所有他能接触到的史料的汇编。汇编。所以他撰写的这部史书与其说是一部有独创所以他撰写的这部史书与其说是一部有独创性的著作,不如说是一部所有他能接触到的史料的性的著作,不如说是一部所有他能接触到的史料的汇编。只是在撰述他所处时代的各种事件和人物时,汇编。只是在撰述他所处时代的各种事件和人物时,他才表达个人的看法,写出有独到见解的历史。正他才表达个人的看法,写出有独到见解的历史。正如他谦虚地解释的,如他谦虚地解释的,“我的叙述仅仅是使过去传下我的叙述仅仅是使过去传下来的材
9、料系统化。因而,不是创作,只是如实地表来的材料系统化。因而,不是创作,只是如实地表述述”。全球通史全球通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离骚”鲁迅鲁迅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治家司马光司马光等人历时十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书名的意思是:书名的意思是:“鉴于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往事,资于治道”,即,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来加强统治加强统治,所以叫,所以叫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宋神宗)(宋神宗)。编写丛目编写丛目:即根据编纂设想,先以一书为主,按年月日顺序
10、标出事目,然后编检群籍,逐一增补事目,而将有关资料出处附注于事目之下,称为“丛目”。组织长编组织长编:即依据丛目,将所有材料检出,错综诠次,择优采录,初拟文辞,以大字书写正文,以小字附注考异,总成“长编”。长编要求“宁失之繁,勿失于略”,以保证定稿时有充分的史料依据。笔削定稿笔削定稿:即依据长编所载,考其异同,删繁就简,统一体制,锤炼文字,杀青定编。由主编司马光一人负责。如唐纪部分长编草卷,长达2000余丈。司马光每三日删一卷,共用四五年时间,删定为81卷。故全书虽由集体编成,而义例一贯,文风统一,浑然如出一手。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部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按年月顺序,记编年体的通史,按年月顺序,
11、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迄北宋建国前载了上起战国,下迄北宋建国前1300多年的史事。多年的史事。内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借以展示历代盛衰治乱、成败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借以展示历代盛衰治乱、成败安危之迹,用为历史的借鉴。安危之迹,用为历史的借鉴。后人将他与司马迁并称为古代史学界后人将他与司马迁并称为古代史学界“两司马两司马”西汉(前西汉(前1451458787年)年)北宋(北宋(1019101910861086年)年)中国史学双璧中国史学双璧补充板书:补充板书:史记史记与与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异同的异同相同点;相同点;都是巨著通史都是巨著通史史家都有严谨的治史精神史家都有严谨的治史精神都以政治史为主要内
12、容都以政治史为主要内容重视史料考证重视史料考证都在前代的史学基础上传承创新都在前代的史学基础上传承创新都属都属于传统史学于传统史学补充板书:补充板书:不同点不同点史书体裁:史书体裁:史记史记是纪传体,是纪传体,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编年体;是编年体;编撰宗旨:编撰宗旨:史记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成一家之言”资治通鉴资治通鉴“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编撰方法:编撰方法:司马迁实地探访为司马迁实地探访为史记史记撰写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撰写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司马光占有大量史料并谨慎考辨取舍司马光占有大量史料并谨慎考辨取舍 内容范围:内容范
13、围:史记记载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共史记记载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共30003000多年的多年的历史历史资治通鉴记载战国至五代共资治通鉴记载战国至五代共13001300多年的历史多年的历史编撰机构:编撰机构:史记由司马迁一人完成史记由司马迁一人完成资治通鉴由司马光主持下的史局共同完成资治通鉴由司马光主持下的史局共同完成史书规模:史书规模:史记史记130130篇,篇,5050余万字余万字资治通鉴资治通鉴290290余卷,余卷,300300余万字。余万字。史记史记者,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谱列年爵,志者,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谱列年爵,志以总括遗漏。逮于天文、地理、国典、朝章,
14、显隐必该,洪纤靡以总括遗漏。逮于天文、地理、国典、朝章,显隐必该,洪纤靡失;此其所以为长也。若乃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失;此其所以为长也。若乃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率出;于率出;于高纪高纪则云语在则云语在项传项传,于,于项传项传则云事具则云事具高高纪纪。又编次同类,不求年月。又编次同类,不求年月此其所以为短也。此其所以为短也。史通史通二体二体传统史学的理论总结:传统史学的理论总结:刘知幾认为,史学人才需要有才、学、识三方面的擅长:刘知幾认为,史学人才需要有才、学、识三方面的擅长:才,才,是编撰史书、叙述史事的能力;是编撰史书、叙述史事的能力;学,学,是丰富的史料、渊博的
15、知识;是丰富的史料、渊博的知识;识,识,是独到的见解和是独到的见解和秉笔直书秉笔直书的精神的精神 “夫有学无才,夫有学无才,亦犹有良田百顷,黄金满籝,而使愚者营生,亦犹有良田百顷,黄金满籝,而使愚者营生,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终不能致于货殖者矣。如有才而无学,如有才而无学,亦犹思兼匠石,巧若公输,而家无楩楠斧斤,亦犹思兼匠石,巧若公输,而家无楩楠斧斤,终不果成其宫室者矣。终不果成其宫室者矣。这三方面的擅长,得一不易,兼有更难,所以世上多文士而这三方面的擅长,得一不易,兼有更难,所以世上多文士而 少良史。少良史。”对于对于史识史识的内涵,刘知的内涵,刘知幾幾说说“好是正直,善恶必书,使骄主好是正直
16、,善恶必书,使骄主贼臣所以知惧贼臣所以知惧”章学诚,清乾隆、嘉庆年间人。章学诚,清乾隆、嘉庆年间人。写成写成文史通义文史通义,是一部纵论,是一部纵论文史研究、品评古今学术的名著。文史研究、品评古今学术的名著。章学诚反对脱离实际的学风,主章学诚反对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学术研究当经世致用;张学术研究当经世致用;他在刘知幾史家他在刘知幾史家“三长三长”的基础的基础上,又提出上,又提出“史德史德”;认为史家认为史家如果缺乏职业道德心术不端,就如果缺乏职业道德心术不端,就不可能写出信史不可能写出信史*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历史观念*社会变革历史观念的变革 上帝创世物种进化政治政治半殖民地社会开始半殖民地
17、社会开始半殖民地社会形成半殖民地社会形成帝国(大清帝国)帝国(大清帝国)共和国(中华民国)共和国(中华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济经济自然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代进入黄金时代思想思想传统儒家思想传统儒家思想民主、科学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社会习俗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迁如剪发辫、女权等如剪发辫、女权等重伦理纲常重伦理纲常的旧礼俗的旧礼俗社会社会习俗习俗补充板书补充板书:19世纪末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大变局世纪初中国社会大变局外交外交朝贡贸易朝贡贸易朝贡贸易体系崩溃朝贡贸易体系崩溃传统史
18、学与儒学密不可分传统史学多以儒家纲常伦理褒贬人物尧尧舜舜禹禹汤汤夏夏桀桀商商纣纣PK “其所谓史者,不过撮录国数千年之故实,以之应用于劝善惩恶之教育”,使后来者“读之而得模拟先哲之真似而已。”史学概论 序论 汪荣宝(18781933)显然在这一话语体系下历史的变化进程是不被重视的,修史者关心的是怎样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来阐扬那似乎永恒不易的纲常名教。(美)列文森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梁启超与梁启超与“新史学新史学”二十世纪初二十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转型,随着中国社会的变革转型,传统史学也发生了激烈变动,历史学经历传统史学也发生了激烈变动,历史学经历了一场全面的改革,了一场全面的改革,实
19、现了由传统史学向实现了由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的转变现代史学的转变 新史学的宣言书1901年、1902年发表中国史叙论,新史学 提出一种迥异传统史学的崭新历史观念,对中国对中国传统史学作了激烈的批评传统史学作了激烈的批评 孟子孟子尽心下尽心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间必有名世者。”孟子孟子公孙丑下公孙丑下:“由尧舜至于汤,五百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由有余岁。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由文王至孔子,五百有余岁。文王至孔子,五百有余岁。”历史循环论历史循环论“历史者,叙述进化之现象者也历史者,叙述进化之现象者也”新史学理念意味着通过对历史
20、的彻底新史学理念意味着通过对历史的彻底厘清,可以找出今日中国落后的病根。厘清,可以找出今日中国落后的病根。史界革命不起吾国遂不可救 梁启超 材料一材料一:盖从来作史,盖从来作史,皆为朝廷上之君臣而作,曾无一书为国皆为朝廷上之君臣而作,曾无一书为国民而作者也民而作者也。其大弊在不知朝廷与国家之分别,以为舍朝廷外无。其大弊在不知朝廷与国家之分别,以为舍朝廷外无国家国家史之精神为何?曰理想是已。史之精神为何?曰理想是已。作史者苟能勘破之,知其作史者苟能勘破之,知其以若彼之困,故生若此之果,鉴既往之例,示将来之风潮,然后以若彼之困,故生若此之果,鉴既往之例,示将来之风潮,然后其书乃有益于世界,今中国之
21、史俱呆然曰:其书乃有益于世界,今中国之史俱呆然曰:某日有甲事,某日有某日有甲事,某日有乙事。至此事何以生,其远因何在,近因何在,莫能言也乙事。至此事何以生,其远因何在,近因何在,莫能言也。其事。其事之影响于他事或他日者若何,当得善果,当得恶果,莫能言也。之影响于他事或他日者若何,当得善果,当得恶果,莫能言也。材料二材料二:历史者,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而求得其公理公例公理公例者者也也 梁启超梁启超新史学新史学历史进化论历史进化论传统史学的特点传统史学的特点1 1、历史观念:、历史观念:复古、循环、儒家伦理纲常复古、循环、儒家伦理纲常2 2、历史重心:、历史重心
22、:皇族、王朝、英雄人物皇族、王朝、英雄人物3 3、研究内容、治史目的:、研究内容、治史目的:政治、军事、外交政治、军事、外交为帝王个人提供借鉴为帝王个人提供借鉴 近代新史学特点近代新史学特点社会进化论的观点社会进化论的观点以国民群体为历史重心以国民群体为历史重心中国自古以来政治、经济、社会中国自古以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历程;文化的发展历程;探索中国历史探索中国历史发展规律,探究中国未来发展道发展规律,探究中国未来发展道路路4 4、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史料考证、重在叙史史料考证、重在叙史5 5、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借鉴其他学科不多借鉴其他学科不多实事求是、疑中求信、独
23、立实事求是、疑中求信、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思考的科学精神借鉴其他学科借鉴其他学科补充板书补充板书体例体例特点特点史书史书史学家史学家以年代为以年代为中心中心以人物为以人物为中心中心以事件为以事件为中心中心历史编历史编年体年体资治资治通鉴通鉴司马光司马光历史传历史传记体记体史记史记司马迁司马迁历史叙历史叙述体述体历史历史希罗多德希罗多德知识巩固:知识巩固:1 1、司马迁在、司马迁在史记史记中写到:中写到:“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探禹穴窥九嶷,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
24、、彭城,过梁楚以归。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这段材料告诉我们他获取史料的重要方式是(这段材料告诉我们他获取史料的重要方式是()A.A.实地调查实地调查 B.B.文献查阅文献查阅 C.C.道听途说道听途说 D.D.考古发掘考古发掘2 2、司马迁说他、司马迁说他史记史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稽其成 败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败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变,成一家之言。”这说明其这说明其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是()A.A.搜罗天下异闻搜罗天下异闻 B.B.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25、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C.C.成一家之言成一家之言 D.D.考查研究古今兴亡成败原因考查研究古今兴亡成败原因3、中国古代的史书编撰体例呈多样化,出现比较早的的是以年、中国古代的史书编撰体例呈多样化,出现比较早的的是以年代为中心的体例。其中有一部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代为中心的体例。其中有一部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时期时期1300多年的历史,被视为以年代为中心的史著巅峰之作,多年的历史,被视为以年代为中心的史著巅峰之作,它是(它是()A.春秋春秋B.史记史记C.史通史通D.资治通鉴资治通鉴4、下列选项中符合、下列选项中符合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写作年代、编纂体系和选材的写作年代、编纂体系和
26、选材原则的是(原则的是()A.汉武帝生平集中于单篇汉武帝生平集中于单篇B.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收入其中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收入其中C.唐太宗事迹按时间叙述唐太宗事迹按时间叙述D.成吉思汗西征路线详细记载成吉思汗西征路线详细记载5 5、唐代史学家刘知幾提出史家、唐代史学家刘知幾提出史家“三长三长”说。司马迁在说。司马迁在史记史记中中不仅把农民领袖陈胜列入不仅把农民领袖陈胜列入“世家世家”,还为匈奴列传,这主要反映了,还为匈奴列传,这主要反映了他的(他的()A A史德史德 B B史才史才 C C史学史学 D D史识史识6 6、史家不离事而言,客观精神乃是历史写作的第一守则。在描写、史家不离事而言,客观精神
27、乃是历史写作的第一守则。在描写一个历史事件时,下列哪一项最不易受到史家主观因素的影响一个历史事件时,下列哪一项最不易受到史家主观因素的影响 A.A.事件发生的时地事件发生的时地 B.B.事件的前因后果事件的前因后果 C.C.事件的历史意义事件的历史意义 D.D.事件的是非评价事件的是非评价7 7、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编年体史书、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编年体史书的特征是(的特征是()A.A.以事件为中心以事件为中心 B.B.以人物为中心以人物为中心 C.C.以年代为中心以年代为中心 D.D.以制度为中心以制度为中心一、司马迁与一、司马迁与史记史记(“
28、中国史学之父中国史学之父”)1、时代背景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个人经历:自幼受到史官父亲的教育,师从董仲舒自幼受到史官父亲的教育,师从董仲舒(汉儒大家)(汉儒大家)周游南北各地,考察社会风俗,寻访历史古迹周游南北各地,考察社会风俗,寻访历史古迹取材取材丰富丰富 受命继任太史令,得以饱览宫廷藏书。受命继任太史令,得以饱览宫廷藏书。2、取材标准与治史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取材标准与治史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3、地位与体裁:我国古代第一部、地位与体裁: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纪传体通史,包含本纪、世家、通史,包含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列传、表、书3、内容:完整地叙述
29、了我国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当朝武帝时、内容:完整地叙述了我国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当朝武帝时约约3000多年的历史。多年的历史。4、治史精神与方法:实地考察,、治史精神与方法:实地考察,据事直书据事直书,刚正不阿,刚正不阿5、特点:通史内容丰富,叙事生动,言语简练、特点:通史内容丰富,叙事生动,言语简练6、评价:(、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离骚史学价值和文学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价值)二、司马光(北宋二、司马光(北宋时代特征时代特征)与)与资治通鉴资治通鉴1、治史目的:、治史目的:“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为帝王提供服(为帝王提供服务)
30、务)2、取材标准:、取材标准:“关国家盛衰,系民生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关国家盛衰,系民生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者”(即以(即以政治、军事政治、军事史为主,关乎朝代兴亡的内容以供帝王借鉴)史为主,关乎朝代兴亡的内容以供帝王借鉴)3、地位与体裁: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千古传诵的文史名篇、地位与体裁: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千古传诵的文史名篇4、内容:上起战国,下迄北宋建国前、内容:上起战国,下迄北宋建国前1300多年的史事。多年的史事。5、治史精神与方法:史料征引广博,史事取舍谨慎、考辨精细、治史精神与方法:史料征引广博,史事取舍谨慎、考辨精细严谨、踏实、敬业严谨、踏实、敬业6、特点:以、特点:
31、以政治、军事政治、军事为主,文风古朴,善于叙事,长于剪裁为主,文风古朴,善于叙事,长于剪裁7、评价:宋神宗、评价:宋神宗“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史学文学价值高,史学文学价值高,但取材范围不广但取材范围不广三、刘知幾(唐代)与章学诚(清)三、刘知幾(唐代)与章学诚(清)史学理论家史学理论家1、刘的著作:、刘的著作:史通史通时代背景时代背景唐则天政治清明时期唐则天政治清明时期内容:内容:对唐以前的中国史学作了系统的考察,阐述了史书体例、对唐以前的中国史学作了系统的考察,阐述了史书体例、编撰方法以及史家著述的原则等。编撰方法以及史家著述的原则等。史学观点:史学观点:a、提倡、提
32、倡“善恶必书善恶必书”的秉笔直书的秉笔直书b、提出史家、提出史家“三长三长”说(史才、史学、史识)说(史才、史学、史识)2、章的著作:、章的著作:文史通义文史通义背景:乾嘉背景:乾嘉时期不满于脱离时代的考据学风。时期不满于脱离时代的考据学风。内容:内容:是一部纵论文史研究、品评古今学术的名著。是一部纵论文史研究、品评古今学术的名著。史学观点:史学观点:主张学术研究当经世致用,在史家主张学术研究当经世致用,在史家“三长三长”的基础的基础上,又提出上,又提出“史德史德”。四、梁启超与四、梁启超与“新史学新史学”(现代史学的开端)(现代史学的开端)1、背景:、背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历变革转型及
33、个人经历世纪初,中国社会经历变革转型及个人经历2、出现标志:、出现标志:1901年、年、1902年,发表年,发表中国史叙论中国史叙论和和新新史学史学(“新史学的宣言书新史学的宣言书”),呼吁进行,呼吁进行“史学革命史学革命”,倡议建立新史学,重写中国史。倡议建立新史学,重写中国史。3、史观:持历史进化的观点,区别于传统史学复古、循环的观、史观:持历史进化的观点,区别于传统史学复古、循环的观念(甲骨卜辞和二重证据法的出现念(甲骨卜辞和二重证据法的出现)4、治史目的:以国民群体为历史重心,为全体国民写史,写、治史目的:以国民群体为历史重心,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全体国民的历史。5、服务对象:新史学以全体国民为读者对象,区别于传统史、服务对象:新史学以全体国民为读者对象,区别于传统史学为帝王个人提供借鉴。学为帝王个人提供借鉴。6、评价:在史学界获得了广泛的响应,促成了一股新史学的思、评价:在史学界获得了广泛的响应,促成了一股新史学的思潮;但观点偏激带有个人感情色彩潮;但观点偏激带有个人感情色彩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