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与进展.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心肺脑复苏与进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肺脑复苏与进展.ppt(7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一节 概论一、定义1、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是指任何心脏或非心脏病患者,在未能估计到的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是心脏急症中最严重的一种情况病人是“临床死亡“,经积极挽救后有可能复苏成功。“心脏停搏”则是指因慢性疾病患者的死亡,心脏发生停搏,为必然结果,是生物死亡,无法挽救 2 2、心肺脑复苏心肺脑复苏(CPCRCPCR)是指心搏呼吸骤停和意识丧失的意外情况发生时,以迅速有效的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在呼吸循环的建立同时积极保护大脑,最终使大脑功能完全恢复等系列挽救措施和复苏过程二、病因1、心脏本身病变:以冠心病最为常见,其他如2、非心脏因素:瓣膜病 心肌病心肌炎心律失常触电溺
2、水 药物中毒 水与酸碱平衡失调手术与麻醉意外l、心音和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出2、意识丧失或伴有抽搐3、呼吸断续,叹息样至停止4、瞳孔散大5、紫绀1、神志丧失2、大动脉搏动消失3、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4、瞳孔散大(45秒)、固定(12分)5、心电图为心室颤动,心室停顿及电机械分离注意:凭1,2二点即可肯定论断,立即开始抢救不要 等待静听心音和心电图的检查 第二节 心脏骤停后的病理生理改变一、缺氧的病理生理:1、全身性炎症反应,儿茶酚胺释放,外周血管收缩,以保证脑、心等重要器官供血,无氧代谢增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换气不足又引起呼吸性酸中毒;此时机体对儿茶酚胺反应减弱,导致外周血管扩张,重要脏器的血
3、流灌注减少。2、器官损害:l)重要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性:心脏和肾脏 30min 肝细胞 1一2h 大脑 4_6min 心脏停搏510s后因脑缺氧而致抽搐阿一斯综合征),如停搏超过46min,中枢神经系统遗留不可逆损害。2)机体对供血的最低要求:为正常的20_30%二、复苏的病理生理(缺血再灌流损伤)1、微循环障碍(血栓微血管狭窄、痉挛,noreflow现象)2、白细胞在缺血再灌流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白细胞向血管外游走,释放蛋白酶,导致多种有害物质(如钙离子、铁自由基、氧自由基)增多,引起组织器官的损伤。l 早期注意:心功能不全、呼衰、肾衰、脑功能受损。第三节、2005国际心
4、肺复苏指南之基础生命支持(BLS)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年龄的划分l 成人:8岁l 儿童:18岁l 婴儿:1岁l 新生儿:出生后第1h,还未离开 医院的新生儿生存链尽早呼救 尽早CPR尽早除颤(AED)尽早ACLS徒手心肺复苏程序(BLS)1)判断环境是否危险(Danger)2)判断患者反应(Response)3)呼救/报警(EMS系统)4)开放气道(Airway)5)人工呼吸(Breath)6)人工循环(Circulation)检查病人反应(R)及 呼救/报警的方法l 拍病人的肩膀并问:“你还好吗”l 如病人有反应但受伤或需要医学处理:启动 EMS(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然后尽快返回,并再
5、次检查病人的情况。l 如病人无反应(只有一个救护人员时):l对猝然倒地的成人患者:启动 EMSl对淹溺、窒息病人或昏迷儿童:先给5周期CPR(约2分钟),再去启动EMSS。启动 EMS(急救医疗服务)系统 l 冷静回答下列问题:(1)位置(尽量具体);(2)有效电话号码;(3)发生什么事件,(4)患者人数;(5)患者的一般情况;(6)已经给予患者何种急救措施(7)其它任何被询问的信息,确保 EMS急救人员无任何疑问后再挂 断电话。A开放气道和检查呼吸 l 应立即使患者仰卧在坚固的平(地)面上。头侧位,清除口腔异物。l 检查呼吸是否足够:“叹气样”呼吸 按额抬颏法 抬举下颌法B人工呼吸l 口对口
6、鼻呼吸 连续吹2口气 缓慢吹气,每次持续1秒 有效指征:胸廓有起伏即可 通气频率:1012次min(8岁者1220次min)有高级气道、双人施救时:810 次min,通气时不中止按压。触摸颈动脉有无搏动(限医务人员)心前区捶击术:需除颤但除颤器未到时可考虑应用。C人工循环 要 点按压部位姿势按压与放松间隔相等幅度及频率按压/通气比率心脏按压部位确定法1步骤2中指触到剑突,步骤1中指食指沿肋弓向中间滑移,步骤3:另一手掌根部紧贴食指放在胸骨上,步骤4:四指交叉抬起不接触胸壁进行按压。心脏按压部位确定法2l 2005指南规定(成人):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点处为心脏按压部位。(腋下法)心脏按压幅度及
7、频率l 用力压:幅度4-5cm,双人 按压 时,每2min换人一次,以避 免劳累。l 快速压:100次/分钟(所有患者)l 尽量不间断按压/通气比率(不包括新生儿)l 非医务人员:30:2(无论单双)l 医务人员:成人患者:30:2(无论单双)患者8岁l单人时:30:2l双人时:15:2按压有效指征:l 触到脉搏l 瞳孔逐渐缩小l 口唇转红l 开始有自主呼吸等。CPR 一 览 表成人(8岁)儿童(18岁)婴儿(1岁)呼吸频率 1012次/min 1220次/min动脉触诊 颈动脉 颈或股动脉 肱或股动脉按压方法 双掌根 双或单掌根 手指按压位置 胸骨上,两乳线之间胸骨乳线以下部位(胸骨下半部)
8、按压深度 45cm 胸部的1/3-1/2 厚度按压速度 100次/min按压比例 30:2 30:2(单),15:2(双)电击除颤CCT 型AED PLUS 型自动除颤器M 系列早期除颤的理由l 1.SCA最常见和最初发生的心律失常是心室纤颤(VF);l 2.电除颤是终止VF最有效的方法;l 3.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功除颤的机会迅速下降;l 4.短时间VF即可恶化并导致心脏停搏。先除颤?先CPR?l 在没有同时实施心肺复苏的情况下,从电除颤开始到生命终止,每过一分钟,VF致心脏骤停病人的生存率则下降7%到10%。l 相反,如果同时实施心肺复苏术,则病人生存率比前者更高(平均下降3%到4%)先除颤
9、?先CPR?l 成人(8岁):5min的猝死:先除颤 5min的猝死:先CPR(2min/30:25),接好除颤器后再除颤。l 儿童(18岁):先CPR(2min/30:25),接好除颤器后再除颤。l 婴儿(1岁):不适用AED。除颤能量选择l 成人(8岁):单向波:一直使用360J 双向波:首次能量 200J 第二次等于或者高于第一 次使用的能量l 儿童(18岁):第一次:2J/Kg 第二次及以后:4J/Kg除颤的要求l 一次电击后立即行CPR,2min/30:25次后检查心律,如有必要可再次电击。l 每次电击前后均需做CPR。除颤流程电击1电击2CPR:2min或30:25次 检查心律直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肺脑 复苏 进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