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临床诊断与治疗.ppt
《布鲁氏菌病临床诊断与治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布鲁氏菌病临床诊断与治疗.ppt(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Company Logo布鲁氏菌病临床诊断与治疗 Company Logo纲目v概述v病原学v流行病学v发病机制v临床表现v实验室检查v诊断v治疗Company Logo概述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简称布氏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睾丸炎、肝脾及淋巴结大*该病易复发,较易变为慢性*为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1905年首次在我国重庆发现,50-60年代流行较为严重,70年代疫情逐步下降,90年代初人间感染率仅为0.3
2、%。但1993年疫情反弹,目前形式严峻Company Logo疫情概况毕主任v布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每周疫情都有更新,形势非常严峻 2010年224例 2011年449例 2012年667例 2013年1327例 20140622 1273例 123个县市区有病例报告v认识布病防控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Company Logo我院近年来收治患者流行病学特征简述v时间分布 一般集中在春季和夏季,特别是48月,约占全年住院病人总人数的60%v人群分布 男性多见,占83%,年龄多集中在2060岁,农民为主,城市人群极少见v感染者多为饲养人员及畜产品加工人群v嘉祥、梁山、汶上病人较多 嘉祥黄垓养殖场,
3、汶上奶牛厂(隶属于蒙牛),2014年曲阜泗水疫情严重流行病学v疫情大举南下v两省交界处,顺着公路有疫情:a养殖户为了保全资产,近了能找回,跨省 b羊贩子顺着公路收购v疫情集中地区:内蒙呼伦贝尔、山西大同、河北张家口、吉林白城v宰羊者带血衣回家,造成家庭多人感染v羊群间混和放牧v健康教育还有欠缺:仍有喝生羊奶者;发的干预包没很好的利用流行病学v饲养经济发展也是重要因素:狐狸、貂、北京动物园老虎v政府支持与否:2014年125亿v经验教训及建议:布病的防控需要兽医、公共卫生及医疗行业的联动,并且需要社会和相关食品行业的鼎力支持Company Logo我院近年来收治患者流行病学特征v时间分布 一般集
4、中在春季和夏季,特别是48月,约占全年住院病人总人数的60%v人群分布 男性多见,占83%,年龄多集中在2060岁,农民为主,城市人群极少见v感染者多为饲养人员及畜产品加工人群v嘉祥、梁山、汶上病人较多 嘉祥黄垓养殖场,汶上奶牛厂(隶属于蒙牛),2014年曲阜泗水疫情严重Company Logo病原学v布鲁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球杆菌,该菌传代培养后渐呈短小杆状,菌体无鞭毛,不形成芽胞,毒力菌株可有菲薄的荚膜v布鲁氏菌对营养要求较高,在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的培养中缓慢生长、需氧、不运动。目前实验室研究多用牛、羊新鲜胎盘加10%兔血清制作培养基,其效果较好。但即使在良好培养条件下生长仍较缓慢,在不
5、良环境,如抗生素的影响下,本菌易发生变异。*v布鲁氏菌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较强,在乳及乳制品、皮毛中能长时间存活。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泻物及死畜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在食品中约生存2个月。加热60 或日光下曝晒1020分钟可杀死此菌,对常用化学消毒剂较敏感。Company Logo病原学v布鲁氏菌属(Brucella)包括6个种19个生物型。即:羊种布氏菌(Br melitensis)1、2、3型牛种布氏菌(Br abortus)1、2、3、4、5、6、7、9型猪种布氏菌(Br suis)1、2、3、4、5型沙漠森林野鼠种布氏菌(Br neotomae)绵羊附睾种布氏菌(Br ovis)犬种布
6、氏菌(Br canis)猪牛羊三种意义最大。致病力、症状:羊种最重,牛种最轻Company Logo流行病学v传染源: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既是动物布病的传染源,也是人类布病的传染源。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鹿、马、骆驼等。染菌动物首先在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波及人类。v传播途径:经皮肤粘膜接触传染 经消化道传染 经呼吸道传染 其它途径如苍蝇携带,蜱叮咬,意义不大 人群易感性:人类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Company Logo人与人之间传染吗虽有个案报道,但在我国经对大量布病病例的调查分析
7、,未发现有确切的证据证明通过病人而传染引起的病例。包括患者家庭和医院内交叉感染的病例均未发现。因此,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有的教材认为上人传染人虽有可能,但极少发生 病人作为传染源?Company Logo流行病学v流行特征v季节:四季,以家畜流产季节春末夏初为多v地区:牧区农区,农区城市v职业:患病与职业有密切关系,兽医、畜牧者、屠宰工人、皮毛工等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男多于女。牧区存在自然疫源地,但疫区流行强度受布鲁氏菌种、型及气候,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对牧畜、牧场管理情况的影响Company Logo*较为复杂*感染过程的形成及临床表现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布氏菌侵入途
8、径、菌量、菌型、毒力和人体的生理状态*细菌、毒素及变态反应均参与该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发病机制Company Logo发病机制慢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布病阶段多发性病灶形成阶段菌血症阶段淋巴源性迁徙阶段1、感染过程慢性纤维化阶段潜伏期Company Logo1淋巴源性迁徙阶段 侵入粘膜后 侵入粘膜后,布氏菌沿淋巴管转移 布氏菌沿淋巴管转移到相应淋巴结,往往见不到淋巴管 到相应淋巴结,往往见不到淋巴管任何病变。在淋巴结中繁殖,形成 任何病变。在淋巴结中繁殖,形成原发病灶。最后形成肉芽肿为特点 原发病灶。最后形成肉芽肿为特点的淋巴结炎。细菌被吞噬细胞吞噬,的淋巴结炎。细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布氏菌在细
9、胞内生存并大量繁殖,布氏菌在细胞内生存并大量繁殖,淋巴结成为布氏菌的贮存地 淋巴结成为布氏菌的贮存地肉芽肿Company Logo2菌血症阶段布氏菌在原发病灶大量繁殖冲破淋巴屏障吞噬吞噬细胞当释放出的细菌超过细胞的吞噬反应能力细胞外繁殖败血症释放内毒素破坏白细胞等,释放内源性致热物质局部组织炎症、变性坏死病原体血行播散(免疫力弱时发生)进入淋巴流和血流Company Logo3多发性病灶形成阶段细菌随血流到达全身实质脏器多发性病灶或转移病灶由于布氏菌主要在网状内皮系统由于布氏菌主要在网状内皮系统的细胞内寄生,所以富有网状内的细胞内寄生,所以富有网状内皮细胞的脏器,如肝、脾、淋巴皮细胞的脏器,如
10、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均可受累,病变复杂。结,骨髓等均可受累,病变复杂。此外生殖、神经等多系统亦可受此外生殖、神经等多系统亦可受累。累。Company Logo4慢性布病阶段肝、脾、淋巴结内布氏菌继续繁殖,破坏代谢产物、内毒素等物质不断进入血流毒血症反复发作机体致敏变态反应发生Company Logo5慢性纤维化阶段 部分病人,体内布氏菌虽被杀灭、感染过程停 部分病人,体内布氏菌虽被杀灭、感染过程停止,但仍可出现纤维化而形成的瘢痕性改变,以及 止,但仍可出现纤维化而形成的瘢痕性改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残余症状,如关节强直等。由此而产生的残余症状,如关节强直等。发病机制Company Logo2、
11、免疫机制免疫防御细胞免疫(为主)体液免疫巨噬细胞加工提呈T淋巴细胞炎症介质IFN、TNF、IL-1等免疫损伤、肉芽肿形成趋化、活化炎症细胞Company Logo3、病理变化几乎所有组织器官均可侵犯,以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最为常见。除了猪、羊(主要是猪)种布氏杆菌以外,一般不形成坏死和脓肿初期炎性细胞渗出、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亚急性和慢性期以组织细胞增生和肉芽肿的形成为特点。主要病理变化:炎症渗出、变性、坏死:主要见于肝、脾、淋巴结、心、肾等,浆液性炎症为主,间有少许坏死细胞增生性改变:淋巴、单核-吞噬细胞增生,疾病早期尤著。常呈弥漫性,稍后常伴纤维细胞增殖肉芽肿形成: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
12、、浆细胞组成的肉芽肿。进一步发生纤维化,最后组织器官硬化Company Logo3、病理变化v淋巴结:充血、浆液性渗出;增生性肉芽肿v血管系统:主要侵犯小动脉、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脉。血管内膜炎、静脉炎、动脉炎等v心脏: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v肝、脾:布氏菌性肝炎,网状内皮和淋巴增生引起肿大v皮肤:继发或原发性损害发病机制Company Logo3、病理变化v骨髓:坏死、营养不良和纤维化。v肺:卡他性肺炎v泌尿生殖系统: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睾丸炎、附睾炎、子宫内膜炎v神经系统:中枢:脑膜炎、脑炎、脊髓炎;周围:腰骶后根和坐骨神经v运动器官:骨、关节、肌肉、韧带均可受累,关节炎、滑囊炎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布鲁氏菌 临床 诊断 治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