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开端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开端课件.pptx(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章 索绪尔 现代语言学的开端一、索绪尔语言学产生的背景二、关于比较语言学三、语言的特征四、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五、符号学六、索绪尔的影响第一节 索绪尔语言学产生的背景揭开神秘的面纱 索绪尔生平介绍 一、家世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1857-1913),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科学世家。他的家族中多自然科学家,有自然科学研究的传统。祖父是地质学和矿物学教授,父亲是地质学家和博物学家,母亲生性聪慧,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索绪尔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教养和科学思想的熏陶,学会了法语、德语、英语、拉丁语和希腊语,这些都为索绪尔的成功打下了好的基础。二、生平经历:少年时期深受阿道夫皮克泰特的影响,对语言有浓
2、厚的兴趣,在不满15岁的时候便写出第一篇论诸语言的论文。1873年索绪尔进入高中并在阿道夫皮克泰特的指导下开始学习梵语;1875年,索绪尔遵循父母的意愿在日内瓦大学学习了两个学期的化学、物理和博物学;1876年春天申请加入了巴黎语言学会;1876年秋,他离开日内瓦大学,转入德国莱比锡大学文学系攻读历史语言学;1878年发表了论印欧语元音的原始系统这篇著名论文,成功地把一个在印欧语元音的原始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的音拟构出来,对理解印欧元音交替的复杂关系做出了突出贡献。1878年7月,索绪尔离开莱比锡赴柏林大学,次年末他返回莱比锡大学,提交了博士论文梵语绝对属格的用法;1880年2月,他通过论文答辩
3、获博士学位;1880年秋,索绪尔离开德国前往法国巴黎定居。是年10月,巴黎高等研究院决定委任索绪尔为歌特语和古高地德语讲师。在巴黎高等研究院工作的10年里,索绪尔先后讲授过歌特语、古高地德语、希腊语、拉丁语、立陶宛语、梵语等,他的讲授因知识广博、逻辑严密、思想深刻、格调清新、语言精炼而对学生产生极大的魅力。索绪尔同时积极参加巴黎语言学会的学术活动,其思想对法国年轻一代语言学者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一批学生后来陆续成为著名语言学家,如梅耶、格拉蒙和帕西等。大概就在法国巴黎高等研究院这一时期,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框架已开始形成。由于索绪尔在学术界的影响,巴黎的法国研究院准备授予他教授职位,这是法国的最
4、高待遇和荣誉,但是索绪尔出于爱国之心,毅然放弃了这一殊荣,于1891年由巴黎回到日内瓦。1891年10月,索绪尔就任日内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教授,主讲梵语和印欧语课程,后期讲授日耳曼历史语言学。1906年秋,他任普通语言学教授的职位。从次年1月开始,索绪尔连续三度(19071911年)讲授普通语言学教程。回到日内瓦以后,索绪尔比较沉默孤独,很少写作,这与他的语言学思想的超前性有很大关系。索绪尔在给其学生法国语言学家梅耶的信中流露出对当时语言研究状况的失望。他感到有关语言的一些根本问题需要澄清和界定,但同时又对完成这一工作存有疑虑,因为他对自己提出的理论始终不满,而且一直不断在修正。他的普通语言
5、学课程讲了三遍,三次课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但始终没有讲稿,似乎并没有兴趣写成专著。索绪尔去世后,他的两个学生巴利和塞什艾,收集了许多听课笔记,据此整理出普通语言学教程,并于1916年出版。由于这本书不是索绪尔本人所写,所以不断有后人做考证、注释的工作。一切表明这本书基本上忠实于索绪尔的思想。现在教程已被译成多种语言版本,成为语言学史乃 至学术史上一部重要的经典著作。正是这部著作开启了语言整体结构研究的新阶段。三、索绪尔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理论来源 一方面是其自身的学术背景,如上所列。此外,他多年开设课程进行历史语言学研究,对十九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有很深的造诣,对整体语言学学科的性质有相当全
6、面而深入的思考。这些研究和思考都或多或少的反映到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另一方面,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理论也汲取了前人的思想,其中包括:(一)德国德克海姆(Durkheim)的现代社会学 社会事实是物质的东西,是一种行为,对每个个人都有外部制约(社会规范),在特定社会中具有最普遍的意义,是“集体心智中的思想,超越每个社团成员而存在、间接地、不完善地反映在个人头脑之中。”社会事实不受历史发展阶段所限制。影响:语言也是一种社会事实,一种行为。语言也有外部制约,那就是一种抽象的语言系统,存在于集体心智之中。同社会现实一样,语言也不受历史发展的限制。任何时期的语言都可以不问其历史状况而独立描写和分析。
7、(二)奥地利弗洛伊德(Freud)精神分析法 人类有一个底层的心理系统,深深地受到内化的“下意识”的集体心理的影响。当时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思潮:人的行为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不同于自然科学所研究的“物质”),任何行为都受到一个规范系统的制约,而这个规范本身则存于“集体心智”。社会科学研究的应是社会事实和其社会意义的结合,此社会事实存于整个的社会框架之中方可探讨其社会功能。(三)美国惠特尼(Whitney)的语言研究 惠特尼早年学习梵语,1850年去德国学习语言学。他1867年著有语言和语言研究(language and the study of language),1875年发表语言的生命和成长
8、(The life and growth of language),反对自然主义语言观,强调语言的社会因素,强调语言的规约性和惯例的性质。认为语言具有“符号性”、“惯例性”、“任意性”、“可变性”、“不变性”。(语言是说出来的听得见的符号;人类的交际手段语言符号是惯例性的;语言是一种制度;语言靠着传统势力而保持不变,但同时又不断发展变化。)第二节 关于比较语言学一、定义 比较语言学,又称历史比较语言学,是把有关各种语言放在一起加以共时比较或把同一种语言的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进行历时比较,以找出它们之间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对应关系和异同的一门学科。利用这门学科一方面可以研究相关语言之间结构上
9、的亲缘关系,找出它们的共同母语,或者明白各种语言自身的特点。二、索绪尔对“比较语言学”的认识索绪尔对19世纪末的比较语言学有自己的见解。他说“比较语言学派,尽管它在开辟一个新的、有益的领域方面有毋庸置疑的功绩,但并没有建立语言学的真正科学研究。它没有明确其研究对象的性质。显然,没有这最基本的一步,任何科学都无法建立一种方法。”“纯粹比较法造成了一些错误观念。由于没有事实为根据,这些错误观念不能反映语言的实际情况。”(一)“正视法“和“回顾法”索绪尔区分了两种比较语言学的方法即“正视法“和“回顾法”:正视法:(由一个变成多个,由古至今)以文献考证为基础按时间顺序来叙述一种语言历史。回顾法:(把多
10、个还原成一个,借今溯古)通过比较来重建一种语言。“重建的唯一方法是比较法,比较的唯一目的是重建,但重建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恢复一种形式,而是为了加以综合,从每次的研究结果中得出一些合乎逻辑的结论。”重建形式的可信度:材料的多少(比较形式的多寡)三个因素是使得我们放心:a、一个序列中有几个成分是肯定的 b、每一种语言都有一定的音素数目 c、我们无需描写出音素的音质,只要把它们看成不同的实体就够了。(二)索绪尔对于施莱歇语言演变理论的纠正 语言是不断变化的;一种语言并不总属于一个语言类型,同一个语系的语言也不一定属于同一个语言类型。有些语言的特点可长期保持下去,有些语言的特点会发生很大变化,仅用语言
11、类型解释语言的演变过程是不够的。英语和爱尔兰语已经变成了另一种语言类型。同一印欧语系,屈折变化多大逐渐削弱,但斯拉夫语抵制了这种变化,英语屈折几乎全部消失。(三)语言变化的原因 语言变化既有音变和类推等诱因(新语法学派观点),也受政治社会文化等影响。类推:honos:honosem(复数)honor:honorem(复数)根据 orator:oratorem 的形式类推,honor代替了honos.(这种替代不是突变的,一段时间内,两种形式共存)词根有了两种形式 公式oratorem:orator=honorem:X X=honor pension:pensionnaire repressio
12、n repressionnaire 由此可见,类推形式是以一种或多种其他形式为模型,按一种特定的原则而制造出来的一种形式。类推总是产生规则现 规则现象 象,而且类推不是语言变化,而是语言创造。类推的作用:类推革新作用保守力量旧成分的重新组合使旧成分保持不变使语言保持稳定类推形式的产生:首先产生于口语 如:indecorable in-,-dcor-,-able已经在其他词汇中出现过,所以说,一种类推形式在口语中出现时,它只是最后的形式,其基础是以前准备的,这样看来,类推是一种语法现象。(与音变的根本区别)思考: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 古汉语中,“动宾”是占优势的结构形式,“宾动”只在一定的条件下
13、出现。在发展的过程中,“动宾”替代了“宾动”。我们平时根据语法格式构词、造句,其实也是进行类推。类推 不规则形式使用频率第三节 语言的特征研究语言的困境复杂性(二重性):语言充满了令人困惑的自相矛盾。不管你抱什么观点,语言总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而且一个方面的价值取自另一个方面。1、声音形象和发声动作没有发生动作,就没有声音形象;反过来,不考虑声音形象,也很难确定发声动作。2、语音和语义语言只是传达思想的工具,没有思想,它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同样,没有语音,思想(语义)就没有依存。3、个人方面和社会方面言语有个人的一面,又有社会的一面。没有个人就说不出话来,而且每个人的言语都有自己的特点。言语都
14、要达到一定的社会作用,社会又规定着言语的规范。4、言语本身既是一种社会制度,又是一个演变过程每个时刻,它既是现存的制度,又是过去历史的产物。一、索绪尔为摆脱这一困境的尝试区分“语言”和“言语”(一)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语言:是言语能力的社会产物,又是必要的惯例的总汇,这种惯例为社会群体所接受,使每个人能进行言语活动(语言是全民的、概括的、有限的、静态的系统知识);言语:是个人运用自己机能时的行为,它运用的手段是通过社会惯例,即语言。(言语是个人的、具体的、无限的、动态的现象)(二)语言和言语的联系:语言和言语又是密切联系的。言语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存在。离开语言这种工具,人就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意见
15、,也就无法进行交际。语言也离不开言语,因为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才能发挥其交际工具的作用;一旦某种语言不再被人们用来进行交际,终究要从社会上消失掉。(三)语言现象、言语活动和言语 语言现象=言语活动+言语+语言。言语活动=语言(社会、心理的)+言语(个人、心理物理的)。言语是人们所说的话的总和。言语a“以说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个人的组合,“所以在言语中没有任何东西是集体的,它的表现是个人和暂时的。”b实现这些组合所必需的同样是与意志有关的发音行为。”言语是个人的意志和智能的行为言语(1)说话者赖以运用语言规则表达他的个人思想的组合;(2)使他有可能把这些组合表露出来的心理、物理机构。二、语言的特征:(一)言语活动事实上是混杂在总体中,一个十分确定的对象,可定位在循环中与听觉形象和概念相联结的那个确定的部分。(二)语言是人们能够分出来加以研究的对象。(三)言语活动是异质的,而这样规定下来的语言却是同质的:这个符号系统中只有意义和音响形象的结合是主要的,符号的两个部分都是心理的。(四)语言这个对象在具体性上比之言语毫无逊色。语言符号是可以捉摸的,文字把他们固定在约定俗成的形象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