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教案7篇.docx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教案7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教版初中八班级数学教案7篇 人教版初中八班级数学教案7篇 初中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学生在一班级就经历了初中数学的简洁,二班级的烦恼,三班级的烦恼。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教版初中八班级数学教案,欢迎大家来阅读。 人教版初中八班级数学教案精选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供天津用)八班级下册第十章整式第一节整式加减第2小节整式的加减。 二、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是学生把握了“整式”有关概念的延展学习,为后继学习整式运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数知识奠定基础,是“数”向“式”的正式过度,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八班级学生已具有了较强的
2、数的运算技能和“合并”的意识(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用)同时也具有初步的观察、归纳、探究的技能。因此,我结合教材,立足让每个学生都有进展的宗旨,我采纳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设计有针对性、多样式的问题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和谐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学习。通过学习活动不但培育学生化简意识,提升数学运算技能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同类项的含义,并能辨别同类项。 2、把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娴熟的合并同类项。 3、把握整式加减运算的方法,娴熟进行运算。 (二)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同类项定义、合并
3、同类项的方法的活动,培育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能力。 2、通过合并同类项、整式加减运算的练习活动,提高学生运算技能,提升运算的正确率培育学生化简意识,进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讨论引例、探究例1的活动,进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初步培育学生的符号感。 (三)情感价值目标: 1、通过沟通协商、分组探究,培育学生合作沟通的意识和敢于探究未知问题的精神。 2、通过学习活动培育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合并同类项 五、教学关键: 同类项的概念 六、教学打算: 老师: 1、筛选数学题目,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2、制作大小不等的两个长方体纸盒实物模型,并能展开。 3、设计多媒体教学课
4、件。(要凸显单项式中系数、字母、指数的特征长方体纸盒立体图、展开图。) 学生: 1、复习有关单项式的概念、有理数四则运算及去括号的法则) 2、每小组制作大小不等的两个长方体纸盒模型。 人教版初中八班级数学教案精选篇2 一、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了解数轴的概念,能用数轴上的点正确地表示有理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际操作,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数与形结合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数轴的三要素,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通过实例温度计上
5、数字的意义,引出数学中也有像温度计一样可以用来表示数的轴,它就是我们今日学习的数轴。 (二)探究新知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用画图的形式表示东西向公路上杨树,柳树,汽车站牌三者之间的关系: 提问1:上面的问题中,“东”与“西”、“左”与“右”都具有相反意义。我们知道,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么,如何用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呢? 学生活动:画图表示后提问。 提问2:“0”代表什么?数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对比体温计进行解答。 老师给出定义: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足: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代表原点通常规定直线上向右(或上)为正方向
6、,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选取合适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提问3:你是如何理解数轴三要素的? 师生共同总结:“原点”是数轴的“基准”,表示0,是表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正方向是人为规定的,要依据实际问题选取合适的单位长度。 (三)课堂练习 如图,写出数轴上点A,B,C,D,E表示的数。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日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数轴的三要素,用数轴表示数。 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题第二题思考:到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有什么特点? 人教版初中八班级数学教案精选篇3 一、内容特点 在知识与方法上类似于数系的第一次扩张。也是后继内容学习的基础。 内容定位:了解无理数、实数概念,了解(算术)平方
7、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算术)平方根,会求平方根、立方根,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实数简洁的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二、设计思路 整体设计思路: 无理数的引入-无理数的表示-实数及其相关概念(包括实数运算),实数的应用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学习对象-实数概念及其运算;学习过程-通过拼图活动引进无理数,通过详细问题的解决说明如何表示无理数,进而建立实数概念;以类比,归纳探究的方式,寻求实数的运算法则;学习方式-操作、猜测、抽象、验证、类比、推理等。 详细过程: 首先通过拼图活动和计算器探究活动,给出无理数的概念,然后通过详细问题的解决,引入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和开方运算。最后
8、教科书总结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并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相关概念、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等。 第一节:数怎么又不够用了: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借助计算器探究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会判定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第二、三节:平方根、立方根:如何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它的值到底是多少?并引入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等概念和开方运算。 第四节:公园有多宽: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对于无理数我们常常通过估算来求它的近似值,为此这一节内容介绍估算的方法,包括通过估算比较大小,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等,其目的是进展学生的数感。 第五节:用计算器开方:
9、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进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第六节:实数。总结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并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相关概念、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等。 三、一些建议 1注意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概念的形成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所学的概念;关注学生对无理数和实数概念的意义理解。 2激励学生进行探究和沟通,重视学生的分析、概括、沟通等能力的考察。 3留意运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清晰新旧知识的区分和联系。 4淡化二次根式的概念。 人教版初中八班级数学教案精选篇4 学习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 2理解并把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 3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
10、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学习重点: 探究和把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学习难点: 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 一、学习过程:预习提问 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相交外,还有哪些呢? (一)画平行线 1、 工具:直尺、三角板 2、 方法:一 落 ;二 靠 ;三 移 ;四 画 。 3、请你根据此方法练习画平行线: 已知:直线a,点B,点C. (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 (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 (二)平行公理及推论 1、思考:上图中,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 条; 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 条;
11、你画的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 。 探究:如图,P是直线AB外一点,CD与EF相交于P.若CD与AB平行,则EF与AB平行吗?为什么? 二、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由于a/d, b/c,所以c/d B、由于a/c, b/d,所以c/d C、由于a/b, a/c,所以b/c D、由于a/b, d/c,所以a/c 2.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若其中有两条且只有两条直线平行,则它们交点的个数为(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二)填空题: 1、在同一平面内,与已知直线L平行的直线有 条,而经过L外一点,与已知直线L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 条。 2、在同一
12、平面内,直线L1与L2满足下列条件,写出其对应的位置关系: (1)L1与L2 没有公共点,则 L1与L2 ; (2)L1与L2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L1与L2 ; (3)L1与L2有两个公共点,则L1与L2 。 3、在同一平面内,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是 。 4、平面内有a 、b、c三条直线,则它们的交点个数可能是 个。 三、CDAB于D,E是BC上一点,EFAB于F,1=2.试说明BDG+B=180。 人教版初中八班级数学教案精选篇5 教学目标 1、娴熟把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的一
13、般解题步骤,逐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组。 知识重点 建立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探究实际问题 出示教科书第145页例2(略) 问: (1)你是怎样理解“不能完成任务”的数量含义的? (2)你是怎样理解“提前完成任务”的数量含义的? (3)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设未知数?列出怎样的不等式? 师生一起讨论解决例2. 归纳小结 1、教科书146页“归纳”(略). 2、你觉得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与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一样吗? 在讨论或谈论的基础上老
14、师揭示: 步法全都(设、列、解、答)本质有区分.(见下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解题步骤异同表。 人教版初中八班级数学教案精选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代数式概念的基础上,能把简洁的与数量有关的词语用代数式表示出来 2初步培育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列代数式. 难点:弄清晰语句中各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庇么数式表示乙数:(投影) (1)乙数比x大5;(x+5) (2)乙数比x的2倍小3;(2x-3) (3)乙数比x的倒数小7;(-7) (4)乙数比x大16%(1+16%)x) (应
15、用引导的方法启发学生解答本题) 2痹诖数里,我们常常需要把用数字或字母叙述的一句话或一些计算关系式,列成代数式,正如上面的练习中的问题一样,这一点同学们已经比较熟悉了,但在代数式里也常常需要把用文字叙述的一句话或计算关系式(即日常生活语言)列成代数式北窘诳挝颐蔷屠匆黄鹧习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例1用代数式表示乙数: (1)乙数比甲数大5;(2)乙数比甲数的2倍小3; (3)乙数比甲数的倒数小7;(4)乙数比甲数大16% 分析:要确定的乙数,既然要与甲数做比较,那么就只有明确甲数是什么之后,才能确定乙数,因此写代数式以前需要把甲数详细设出来,才能解决欲求的乙数 解:设甲数为x,则乙数的代数式为
16、 (1)x+5(2)2x-3;(3)-7;(4)(1+16%)x (本题应由学生口答,老师板书完成) 最后,老师需指出:第4小题的答案也可写成x+16%x 例2用代数式表示: (1)甲乙两数和的2倍; (2)甲数的与乙数的的差; (3)甲乙两数的平方和; (4)甲乙两数的和与甲乙两数的差的积; (5)乙甲两数之和与乙甲两数的差的积 分析:本题应首先把甲乙两数详细设出来,然后依条件写出代数式 解:设甲数为a,乙数为b,则 (1)2(a+b);(2)a-b;(3)a2+b2; (4)(a+b)(a-b);(5)(a+b)(b-a)或(b+a)(b-a) (本题应由学生口答,老师板书完成) 此时,老
17、师指出:a与b的和,以及b与a的和都是指(a+b),这是由于加法有交换律钡玜与b的差指的是(a-b),而b与a的差指的是(b-a)绷秸呙飨圆煌,这就是说,用文字语言叙述的句子里应特殊留意其运算挨次 例3用代数式表示: (1)被3整除得n的数; (2)被5除商m余2的数 分析本题时,可提出以下问题: (1)被3整除得2的数是几?被3整除得3的数是几?被3整除得n的数如何表示? (2)被5除商1余2的数是几?如何表示这个数?商2余2的数呢?商m余2的数呢? 解:(1)3n;(2)5m+2 (这个例子直接为以后让学生用代数式表示任意一个偶数或奇数做打算) 例4设字母a表示一个数,用代数式表示: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初中 年级 数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