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语文教案8篇.docx





《有关语文教案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语文教案8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海无涯有关语文教案汇编8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悦耳、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育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的观察挨次和观察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本文在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同时,表达了人们对它
2、的喜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本文语言浅显、生动,学生初读课文,大致理解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体会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怎样将 其表达清晰的。这一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首先是翠鸟外形上的特点。 第二,翠鸟动作上的特点。 翠鸟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关系亲密,正是由于翠鸟在外形上具有上述的特点,它在抓鱼时才会如此的灵敏、迅速。这一点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格外留意。之所以将翠鸟的特点写得如此细致,是与其日常的专心观察分不开的,进而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在仔细专心的观察基础之上,运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描写翠鸟的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
3、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在正确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的感情,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老师打算:相关 学生打算: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板书设计: 翠鸟 爪子-小、红 头-橄榄色、翠绿色 翠鸟羽毛背-浅绿色颜色鲜艳 腹-赤褐色小巧玲珑 眼睛-透亮灵活 嘴巴-尖、长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按笔顺写字。 1、审题。 (1)读题目 (2)说明题目要求 2、指导 3、其余两组可按上述步骤进行教学 4、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铅笔字 1、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练习,描红仿写。 3、指导练习临写 三、教学第三题:学习字词语句 1、教学题1:你熟
4、悉这几种小动物吗?不熟悉的字读读拼音。 (1)审题。 (2)指导练习 2、教学题2:你知道它们遇到危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1)审题 (2)指导练习 (3)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读读背背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说说题目要求 2、指导学习的方法 3、练习:读读背背 二、教学第五题: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1、课前打算 2、审题 明确要求 3、指导 (1)看图说一说 (2)同桌说一说 (3)指名分角色表演 (4)评一评 小结:留意创设情景能激发学生的爱好和奇怪心,从而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留意将学生的听说读写结合起来。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
5、育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把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 (三)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五)把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本文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 (二)有关疑难词句的解释。 (三)“说”是一种文体;是谈论文的一种。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围绕中心论述的? (四)试摘录他关于老师的职能、从师的必要、择师的原则等方面的精辟论述,体会其深刻含义。 (五)为什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6、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六)本文是怎样进行对比论证的? (七)怎样熟悉本文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明确教学目的(参考教学目标)。 (二)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导入。 (三)介绍(结合解释)。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提倡者。由于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他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困,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古文运
7、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提倡的那种古文。他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忱地激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有用散文的基础。 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概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他、柳宗元、欧阳修、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8、。 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论笑之,以为狂人。独他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端正容貌)而为师,世间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他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 (四)解题。 板书课题。指出题目不是“说说老师”的意思。“说”是一种谈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初中学过的蛇者
9、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 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下面一篇课文问说就是解说关于学习中“问”的道理。刚才说过,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他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五)指导自读课文。 要求学生借助提示、解释、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读懂课文。学生自学、质疑,老师点拨指正。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简析 马背小学是当代词作家李幼容的一篇现代诗。诗歌共分为七小节,前三小节是写了哈萨克的孩子从小在马背上生活,四至六小节写
10、了哈萨克的孩子们盼望着过上现代的生活,最后一个小节主要写牧区小学的老师用知识带给了他们实现的希望。全诗语言美丽,朗读富有节奏感。 教学目标 1、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2、感受哈萨克族人民渴望更美妙的现代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诵两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 难点:指导作为城市中的学生正确地体会草原牧民的日常生活及其内心渴望进展的心理。 教具打算 主要采纳朗读、诵读及以前学过的理解诗的方法来理解诗句意思,并辅之以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并解题 1、谈话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宽广,许多兄弟民族生活
11、在一起。今日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哈萨克族的孩子生活和学习的情形。 2、板书课题:马背小学 (1)能谈谈自己读了题目生想到了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吗? (2)相机指导: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收集的材料理解伊犁马、哈萨克、冬不拉等与本地学生生活所不同的词语。(课件提前做好相关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这些词语有直观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己尝试读诗歌。 2、同位或小组内相互读着听听。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全文。 (2)正音。 三、指导学习方法 1、想一想以前我们学习诗歌时一般会运用哪些方法? 2、引导归纳:朗读、联系上下文、借助图、找出关键的词句 四、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刚才所提及的方法进
12、行讨论,师巡视。 五、全班沟通汇报 老师相机给予指导、归纳。 (一)要点: 1、前三小节是写哈萨克民族的孩子自小与马的关系十分亲密,孩子们在马背上了解了生活,了解了世界。 2、四至六小节是哈萨克的孩子们畅想高科技能转变自己的生活,并提出:“这莫非是遥远的梦景吗?” 3、是对上面提出的问题的回答:马背小学的老师为他们带来了希望。 (二)读了诗歌,你能体会出写这首诗是为了告知我们什么? 一方面表达了哈萨克民族的人民渴望进展渴望过上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表达了知识是转变生活的最好方法。(学生概括的只要意思能符合即可) 六、指导朗读 朗读全诗,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并读给全班的同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关 语文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