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模板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模板7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四班级数学优秀教案(模板7篇) 小学四班级数学优秀教案(模板7篇) 数学是讨论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在人类历史进展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行替代的作用,以下是我打算的小学四班级数学优秀教案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小学四班级数学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表面积等知识,继续探究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 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进展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究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亲自实践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沟通,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打算:被包装的实物、实物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怎样包装多个相同的长方体物体能节约用纸? 二、实践活动 第1题: (1)要学生明白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动手操作、画图、计算、空间想象来解决包装4盒磁带的问题。 (2)亮出一盒磁带的长、宽、高,根据这个尺寸选择表面积最小的包装方案 (3)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进行讨论、沟通。 (4)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沟通,然后进行全班沟通。 三、总结沟通 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说说自己的收获,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学生班数自己的计算情
3、况) 小学四班级数学优秀教案篇2 教材分析: 学生在四班级之前已经熟悉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里是零散的。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些学过的图形进行整理归纳,把这些图形练习在一起,建构初步的图形知识体系,培育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并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熟悉到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详细的分类活动,整理图形,熟悉不同类别图形的特征。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熟悉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
4、用。 情感目标:在图形的熟悉的活动中,重视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探究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能力。 技能目标: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将图形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体会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和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打算: 由硬纸片做成的各种平面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展现课件,提问:我们以前已经学过哪些图形?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或找出相应的图形模型。 想一想:你能不能根据各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呢?老师板书课题:图形分类 (一)分一分:让学生独立尝试分类,
5、采纳标号的方式进行。(也可以画出图形来分类)。并与同桌沟通分类的方法。 汇报与沟通:分小组汇报分几类及分的理由。 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1)立体图形 (2)平面图形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线段围成的)。 师:刚才我们分出的平面图形还能再分类吗?试一试。 1、平面图形(根据是否线段围成)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五边形) 圆形 2、平面图形(根据角的数量或根据边的数量)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3、平面图形(根据是否有直角组成) 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师生共同小结分类的方法。 二、实践活动:(探究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1、学生
6、拿出打算好的活动四边形和三角形。 师: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同桌沟通。 2、汇报与板书。 小结:平行四边形易变形,不具有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展现课件。欣赏这些图形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巩固与应用。 断一断 1、梯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 ) 2、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都具有稳定性。( ) 3、由四条边构成的图形是四边形。( ) 画一画 1、请你用一根线段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两个相同的三角形。 2、请你将下面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可抽生回答。或采纳集体回答的方式。 五、作业 1、用你自己的方式,画出图形分类表。 2、完成校园作业
7、本13页。 板书设计: 图形分类 立体图形 图形: 曲线围成的图形 平面图形 线段围成的图形 我们发现: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小学四班级数学优秀教案篇3 教学内容: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P43P45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把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运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3、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育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发现并把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为什么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打算: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复习旧知
8、。 出示题目:比较大小:0.26和0.260 1.500和1.5 1.42和14.2 50.2和5.02。 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不转变数的大小,其原因在于没有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而后两题,由于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移动,所以数的大小也发生了转变。 2、导入新课。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今日我们就来讨论小数点移动带来的小数的大小变化。 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二、探究发现 第一环节 探究规律 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境图,让学生根据连环画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0.009m、
9、0.09m、0.9m、9m。 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2、小数点移动后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 把0.009m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0.009m等于多少毫米?(板书:0.009m= 9mm) (2)移动0.009m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板书:0. 09m= 90mm,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向右移动两位,原来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 (板书:0. 9m= 900mm,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小学四班级数学优秀教案篇4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口算. 0.3+0.4= 0
10、.2+0.6= 1.4+1.5= 0.33+1.25= 0.9- 0.5= 4.8+2.2= 3.5-2.1= 5.5+4= 19.5-0.5= 7.2+1.6=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对答案。 2、竖式板算:(每组叫一名同学上黑板算,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 4.89-2.64 3.61+1.37 7.75-6.35 2.82+3.17 点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留意什么? (强调: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或减起。) 3、揭示:今日我们继续学习的小数减法. 二、目标实施 1、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将来、是祖国的希望,为了促进你们健康成长,每学期我们
11、都进行体检,其中有一项是量体重。你知道你的体重是多少吗?今日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也在量体重,想不想去看一看? 2、出示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指名汇报:(笑笑体重38千克、调皮体重45.2千克、丁丁体重33.4千克。)老师板书 3、根据情境图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1、调皮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2、调皮比笑笑重多少千克? 3、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4、丁丁比调皮轻多少千克? 5、笑笑比调皮轻多少千克? 6、笑笑比丁丁重多少千克?7、调皮和丁丁一贯共重多少千克?) 下面我们试着解决两个问题好吗? 4、课件出示:调皮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指名列式:45.2-33.4= 为什么这样列式? (
12、1) 自主尝试计算: (2) 沟通汇报: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45.2-33.4这个算式,想:计算小数减法时要留意什么? (3)沟通后师生共同小结 计算小数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即相同数位要对齐,十分位不够减要从个位退1作10,在十分位上加10再减。 (4)计算:23.5-16.8 (5)讨论归纳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 从低位减起 十分位不够减向个位借1,然后再减。 5、课件出示: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1)自主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2)独立尝试计算 (3)小组内沟通 (4)汇报: (5)点拨:把38写成38.0你知道是根据什么吗?(这是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即小数的末尾添上
13、“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6、课件出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基本性质。 练习说一说。 7、尝试做: 1.25+6.05= 78.3-6.9= (1)观察第一题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有0。) 我们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计算结果假如在小数的末尾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把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2)强调:哪一位不够减要从本位退1作10,在前一位加10再减. 8、小结:今日通过量体重我们学习了什么?(小数加减法的进位加、退位减) 讨论沟通:计算这样的小数加、减法要留意什么? 总结: (1)小数加、减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
14、起或减起 (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借1 (3)确定好小数点的位置. 小学四班级数学优秀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并把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 学校每年都安排学生进行体检,第一关是量体重。只听见调皮说,我的体重是45千克丁丁说,我的体重是33.4千克。我们可以提什么问题? 调皮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二、探究计算方法 1、根据所提问题,列式计算。 2、讨论:怎么算? 3、才智老人说,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为了计算需要,45可以怎么写? 4、自主计算,检查反馈
15、。 三、巩固与应用 1、独立完成第17页1、4 2、第17页2、5 四、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 第17页3、6 小学四班级数学优秀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熟悉垂线和平行线。 3、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相互平行”“相互垂直”等概念,进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具、学具打算 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量角器,
16、小棒,淡粉色的纸片,双面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班级上册6465页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画图感知,讨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知道了直线的特点,今日咱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一)学生想象在无限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师:老师这儿有一张纸,假如把这个面儿无限扩大,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这个无 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一条直线。想一想,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会有哪 几种不同的情况?(学生想象) (二)学生画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各种位置关系 师:每个同学手中都有这样的白纸,现在咱们就把它当成一个无
17、限大的平面,把你刚才的想法画下来。 留意,一张白纸上只画一种情况。开头吧。(学生试画,老师巡视) 二、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一)展现各种情况 师:画完了吗?在小组中沟通一下,看看你们组谁的想法与众不同?(小组沟通)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把你们的想法展现给大家看看?(小组展现,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 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假如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学生补充不怜悯况) (二)进行分类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画出来这么多种情况。能把它们分分类吗?在小组中沟通沟通。 (小组讨论、沟通) 1、小组汇报分类情况。 预案: a、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b、分为三
18、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c、分为四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类。 当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出现“交叉”一词时,老师随即解释:也就是说两条线碰一块儿了。在数学上我们把 交叉称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适当时机板书:相交) 2、引导学生分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不相交两类。 3、(学生说出自己小组的分法后)师:对于他们小组的这种分法,你们有问题吗? 设想:当出现“b”情况后,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想象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并把直线 画得长一些,使学生明白,看起来快要相交的一类实际上也属于相交,只是我们在画直线时,无
19、法把直 线全部画出。 当出现“c”的分法时,开头同“b”的做法一样,先使学生明确快要相交的一类也属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 况。再使学生明确分类时要统一标准。相交的一类,快要相交的一类,不相交一类,这样分类是以相交与否为分类标准。而相交成直角是根据两条直线相交后所成角度来分类的。二者不是同一标准,所以这种分法是不正确的。从而达成分类的统一,即相交的一类、不相交的一类。总之,在分类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看似两条直线不相交而事实上是相交的情况。先想象是否相交,再请一两名学生动手画一画,从而达成共识。 三、归纳熟悉,明确平行与垂直的含义 (一)揭示平行的概念 师:那剩下的这组直线相交了吗?(没有)想象一下
20、,画长点,相交了吗?(没有)再长一点,相交了 吗?(没有)无限长,会不会相交?(不会) (边提问边用课件演示) 师:这种情况你们知道在数学上叫什么吗?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板书:相互平行)知道为什么要加“相互”吗? (学生回答)谁能说说什么是相互平行?(学生试说不完整的概念) 小结:在同一平面内,画两条直线会出现几种情况? (二)揭示垂直的概念 师:咱们再来看看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你们发现了什么?(都形成了四个角) 师:你认为在这些相交的情况中哪种最特殊?(相交形成了四个直角) 师: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而其他情况相交形成的都不是直角,有的是锐角有的是钝角。 师:你是怎么知道他们相交后
21、形成了四个直角呢?(学生验证:三角板、量角器) (板书:成直角、不成直角) 师:像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 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相互垂直。(学生试说后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相互垂直的概念) 四、练习巩固,深化对垂直与平行的理解 1、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垂直与平行的现象,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学生举例后老师可适当添加一两个 没想到的例子。 2、我们看看运动场上还有这样的现象吗?(出示主题图) 3、咱们看看几何图形中有没有垂直和平行的现象?(出示几何图形) 五、拓展延长,进展空间观念 师:下面咱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出示小
22、棒)每根小棒代表一条直线。 1、摆出两根红色小棒与绿色小棒平行,想象有多少条直线跟绿色小棒平行。观察发现规律。 2、摆出两根红色小棒与绿色小棒垂直,想象有多少条直线跟绿色小棒垂直。观察发现规律。 六、课堂总结 今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四班级数学优秀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把握商不变的规律。 2.培育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3.通过体会变与不变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感受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归纳商不变规律的过程。 教具打算:投影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以疑激趣,导人新课口算(投影片出示) (1)2412= (2)240001
23、2000=引导学生大胆猜测第(2)题的结果。老师因势利导,让学生思考它与第(1)题有什么关系,这节课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评析:提出新奇的、有一定难度的、与新知联系亲密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猜想,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 二、探究发现规律 1.观察算式,说出各部分的名称。2412=2被除数除数商2.观察算式,分类整理。学生口算下列各题(卡片): (242)(122)= (244)(124)= (243)(123)= (2410)(1210)= (24-8)(12-8)= (246)(126)= (242)(122)= (243)(122)= (245)(125)= 思考:与2412=2相比,上面哪
24、些算题的商没有变化?再根据商的变化情况给这些题目分类。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商不变的这组题目,再次提出问题:商不变,谁在变?(被除数、除数在变)你能根据被除数、除数的变化情况,再一次把这组题目进行分类吗?为什么这样分类?组织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分成下面两类: 第一类:(242)(122)=2 (245)(125)=2 (2410)(1210)=2 第二类:(243)(123)=2 (244)(124)=2 (246)(126)=2 老师陈述:被除数、除数都乘几,可以说被除数、除数都扩大了几倍被除数、除数都除以几,可以说被除数、除数都缩小了几倍。板书:扩大缩小 3.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小
25、组讨论:以2412=2为标准,分别观察上面两组题目的被除数、除数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讨论汇报: 生1:我发现被除数、除数都扩大2倍,商没有变。追问:都是什么意思? 生2:都的意思是被除数扩大2倍、除数也扩大2倍。 引导:被除数、除数都扩大2倍,可以这样说: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2倍。 生3:我发现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不变。 生4:我发现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3倍,商不变。 组织学生用完整的话说出上面的规律,并与书上的规律比较。 板书: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3)组织学生举例验证,并板书课题:商不变规律。 (4)讨论:为什么(24一8)(12一8)
26、,(242)(122),(243)(122)的商发生变化呢?在同时、相同的倍数下面画着重号,引起学生重视。 评析:有目的地放手对一些算式进行各层次的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从而概括得出商不变的规律,构思新奇、设计奇妙、步步深入、层层逼近,充分引导学生参加学习的过程,体现了老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讲一点而学很多的教学策略。 三、反馈练习,深化熟悉 1.以故事激发爱好,加深理解。师生一起欣赏一段录像故事猴子分桃。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儿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让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小猴子一听,连连摇头,心想每只小猴才分到2
27、个桃子呀,不行,太少了!太少了!小猴子喊了起来。猴王缓了口气说:那好吧,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猴子怎么样啊?小猴子得寸进尺,挠了挠头试探地说:大王请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呀?这时猴王一准桌子显出慷慨的样子: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去平均分给300只小猴子,你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引导:同学们也笑了,谁的笑是聪慧的笑?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2400012000等于多少?根据是什么? 2.口算。 3.根据312021600=12很快说出下列各题的结果。 31226= 3120260= 156001300= 31200026000= 15600013000= 4.抢答。 (1
28、)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假如被除数除以5,除数也除以5,商( )。 (2)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假如被除数乘10,要使商不变,除数( )。 (3)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假如除数除以100,要使商不变,被除数( )。 5.已知4812=4,判定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假如不对,怎样改一下就对了。 (1)(485)(125)=4( ) (2)(483)(124)=4( ). (3)(484)(124)=4( ) (4)(486)(126)=4( ) (5)(483)(123)=4( ) (6)(484)(124)=4( ) (7)(482)(122)=4( ) (8)(482)(122)=4( ) 6.填空,看谁填
29、得又对又快。 (1)9030=(90口)(302) (2)(405)(205)=2 (3)(1200口)(40005)=3 (4)(120004)(40004)=3 (5)(12000口)(4000口)=3 7.小游戏找伴侣。 方法:一位同学手执328=4的卡片,说:愿意和我做伴侣的请到台上来。对手执(324)(84)的卡片反问:你怎样改动一下,我们就可以成为好伴侣?还可以怎么改呢?在做过一些类似的活动后小结:祝贺你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好伴侣,愿我们班成为一个团结协作的大集体。 四、课堂总结提问: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总结:同学们通过专心观察、思考、比较,在被除数、除数的变化申看到了商不变的规律,这种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会使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慧。 评析:巩固练习的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效果明显,既实又活。猴王分桃的故事,寓意深而颇有情趣,给数学内容给予了情感颜色,让学生始终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猎取新知。判定练习,让学生说错在哪里,怎样改一下就对了,不仅加深了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而且有效地培育了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辩、擅长表达的能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