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7篇.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7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一班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精选7篇) 小学一班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精选7篇) 教学案例的撰写是老师教学反思的外在表现。它具有“转化”的作用,是促进理论与实践沟通与融合的最佳途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一班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欢迎大家来阅读。 小学一班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精选篇1)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前、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特征。 2.仔细观察课文,体验语言正确的特征。 3.产生观察爱好,学习观察方法。 教育要点: 有情感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前、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特点。 教育难点: 产生观察爱好,学习观察的方法。教育打算:课件教育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上课时
2、,我们已经学了18课的生字,现在老师来考你们了。 (课件显示本课生的字。指名阅读、开火车阅读、一起阅读)本课程继续学习18课雷雨(板书课题)师:雷雨是自然现象,在我们北方的夏天很常见。你不想知道雷雨前后有什么变化吗?请看大屏幕,听你看到的话。(教材展现雷雨天的动画)师:你想知道写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吗?请打开书籍,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大画面显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按什么挨次写?指名读问题师巡视,指导回答板书 雷雨之前。 在雷雨中。 雷雨过后。 二、讨论雷雨前部分,让学生们快速朗读雷雨前的部分,寻找雷雨前的天气变化。 (和学生一起回答板书雷雨前乌云大风雷电雷电)小组讨论这些变化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些
3、词用得好?为什么?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来。重点说明黑沉写了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怎么样?乱摆说明白什么?比较一下大风前后有什么区分?垂字又说明白什么?用越这句话怎么能用你的声音来表现雷雨前的天气特征呢?(师范读)学生试读、单独读、仿照读、集体读。总结:不仅仔细观察,而且语言正确、生动、形象。总结学习方法,寻找特点-勾词-朗读体验。 老师:你能用这种学习方法自己学以下部分吗? 三、自学雷雨中组讨论这部分看到、听到、感受到了什么?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板书:雷雨中雷雨树家)在桌子上沟通,画出喜欢的话吗?你为什么用得很好?如何用朗读的方式来表达?哗看不见说明雨很大,雨很多很着急。读重音。渐渐地表明雨从大到
4、小的过程,雨停止,语速慢。朗读竞赛,看谁读得好?为什么?团队评价最好的东西。播放课件,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雷雨变化的全过程。 四、学习雷雨后看大画面,读课文,找出事物的特征(板书:雷雨后的太阳虹池青蛙等)能画出来吗? (小组讨论,展现)在大画面上展现雨后的照片,让学生想象。你是图中的孩子,你有什么感觉?怎样才能读出雨后的清新、清洁、布满活力?(同桌相互阅读,评价后,单独阅读,一起阅读)5、总结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你观察过其他天气现象吗?把你的观察写在日记里吧! 小学一班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精选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课
5、文分段,归纳段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险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险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专心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主要板书计划: 送情报() 半截蜡烛夫人快乐()(机智、勇敢) 儿子搬走()爱国主义 为儿端走(成功)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表演课本剧朗读课文抄词 课外:练习册中P58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
6、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一、揭题: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 围绕“半截蜡烛”定了什么内容? 3、请同学们围绕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轻易朗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课堂沟通:解决了哪些问题。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如下(顺便理清脉络) 课文先写接着写 然后写最后 4、再读课文,检查字词: 音:蜡烛许诺遭到盯住琳琅满目楼梯摇曳强盗隐秘厄运 虽然绝妙微弱绝密镇静 义:厄运:厄,困苦,灾难。困苦的遭受。 厉声:声音严厉 从容:不慌不忙 摇曳
7、:摇荡 镇静: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乱。 三、指导分段朗读。 四、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朗读、思考课后练习4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贝尔讨论和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4、在阅读中想像贝尔搞实验讨论的艰苦状况,懂得科学探究之路是伟大而艰苦的。 5、说一说电话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 2、在学文中体会贝尔热爱科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的精神。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观看实物,导入新课 1、老师出示电话:同学们这是什么? 2、它有什么作用呢?(指名问答
8、) 3、老师:电话是亚历山大?贝尔在1876年设计成功的。 4、学生出示资料,介绍亚历山大?贝尔。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老师导读:那么电话是怎么发明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电话的发明。 2、老师出示有关阅读要求。 (1)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找出文中你不理解的词语。 (3)课文中哪些自然段详细介绍的是电话的发明过程。 3、检查反馈生字学习的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一读。 (2)老师强调部分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的要点。 (3)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用生字组词练习。 (5)老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读一读。 4、反馈不理解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或是查词典,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9、偶然、哭笑不得、顿时、喜不自禁) 5、读课文。 三、弄清文章的条理 1、指名反馈:哪些自然段详细介绍的是电话的发明过程。 2、让学生按起因、进展、结果把发明电话的过程分成三层。 3、指名反馈。 起因:产生发明电话的新奇设想。 进展:详细写贝尔经过艰苦的实验、讨论、发明电话的过程。 结果:电话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四、感情朗读课文,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全班读一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电话是贝尔在1876年成功发明的。他是怎么发明电话的呢? 二、提纲导读,合作学习 1、贝尔决定发明电话是受什么的启发?
10、2、课文讲了贝尔发明电话的几件事? 3、相互讨论,说一说贝尔是怎样讨论和发明电话的? 4、说说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 5、学了这篇课文,你们的心里有什么感想? 三、反馈沟通,理解课文 (一)了解起因,感悟发明在于大胆地设想。 1、指名反馈:贝尔决定发明电话是受什么的启发? 2、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其他思考:从中你们想到了什么? 3、指名反馈。(引导学生体会一切的发明制造来自于生活,源于人类大胆的幻想。) (二)体会实验的艰苦,贝尔的执着。 1、指名反馈:课文讲了贝尔发明电话的几件事? (1)一次实验失败,贝尔哭笑不得。 (2)拆船板做音箱。 (3)硫酸溅到人腿。 2、从这几件事情中,你觉得发明
11、的过程是怎样的?你们是从哪些详细的语句中体会到的? 3、引导学生从关键的语句中体会实验的艰苦,人物的精神。 教学建议: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老师根据详细的句子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经过两年的艰苦实验,他们终于做好了一台电话样机” (1)引导抓关键词语,说说自己的体会。 (2)激励想像,说说他们两年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3)感情朗读。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反馈:贝尔是怎样讨论和发明电话的? 2、指名反馈:从发明的过程中你觉得贝尔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自由发言:坚持不懈、热爱科学、大胆想像、敢于实验探究。) 五、拓展延长 1、小组沟通:说说电话给人
12、们带来了什么便利? 2、集体沟通、反馈。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移动电话的进展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从而激励学生不断地努力,争取科学上的再进步。 小学一班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精选篇3)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奇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意课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给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观天是一篇十分趣味的寓言。文章经过生动趣味的对话,对孩子们
13、叙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当让课堂布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样样呢? (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它看到学校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 生:它会处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
14、,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 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师一愣,然后布满奇怪怀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很多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很多捕获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留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 生: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平安的井中去。 (师灵机一动)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方
15、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欢快地和我们生活在一齐。 (学生思考片刻,跃跃欲试,爱好盎然) 生:我们做个广告牌,上头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知人们应当与动物成为好伴侣。 生: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 生: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 生:我们不仅仅自我要明白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伴侣宣传要爱惜动物,保护环境的知识。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惜家园,小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动物们才会快欢快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三、案例反思 我真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奋!也庆幸自我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我没有根据我们“想当然”的观点
16、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简便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进展,老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制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 (一)敬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进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进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
17、生动。 本案例中,我本想让学生说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让青蛙明白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进行思维的拓展。但一位学生却说青蛙可能看不到这样美丽的景色。我让他说出了原因环境被污染。这位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来源于他的生活体验,对生活的关注。而这一石却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此刻环境受到了破坏的种种情景。这便是生活给予学生的。有人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活力的过程。案例中,我应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奇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获,才智启迪,学生在与老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
18、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制造性的见解,学生彼此之间在在沟通之中相互启发。新课标告知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敬重学生的思考,敬重学生的进展,敬重学生的批判,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的结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二)感悟生活,激发创新思维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欢快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语文源于生活,让学生从语文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制造生活,这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一个动身点。仅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感悟生活,从生活之水中激起灵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积累,就有灵感的迸发。 案例中正是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才会有了“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
19、景色。”的灵感。而这就需要在老师不断地帮忙下,睁开眼睛注视万物,竖起倾听万籁,敞快乐灵关怀、感悟生活,激发爱好,陶冶热爱生活的情感。案例中,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也迸发出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制造性思维的火花,涌出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和新答案,始终使课堂布满着疑点,闪烁出亮点,呈现出课堂精彩。 (三)回归生活,演绎精彩课堂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案例中我把握契机,提出“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方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欢快地和我们生活在一齐。”由此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从而关注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生活体验,重视社会
20、实践活动,关爱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进展,协调生存,促进人类的可持续进展,由于人类正是自然界的精灵,人类假如不能与自然界协调进展,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而最终毁灭了自我。老师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进取自主地探究,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由此可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老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公平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加、有效参加,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 小学一班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精选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一定挨次复述课文。 3、联系课文情
21、境,进入角色,展开想像,写一段话。 4、默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同学间纯真丰厚的友谊,懂得关爱关爱别人。 教学重点: 体会同学间纯真丰厚的友谊。 教学难点: 理解同学们不留痕迹的帮助,及进入角色,展开想像,写一段话。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按时间挨次分段 教学重点: 1、学会9个生字。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分段。 教学难点: 分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正音:同桌相互检查生字表里的生字的读音。 2、沟通本课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拓展生字组词 沸()()()()
22、 悔()()()()() 纯()()()() 4、把握字形:请你仔细观察“恶”、“享”谊三个字,提出书写时留意事项,并在每个字下面写一遍。 5、学习多音字 xng( ) 兴 xng() 二、检查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1、自读预习中不熟的自然段。 2、四人小组采纳接力的形式朗读一遍课文,留意订正不正确的字音。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分段。 1、独立总结:老师提示: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方面总结,每一方面用一句话。 2、集体沟通。 3、理请课文的挨次:默读课文,划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 4、沟通明确:动身前一天动身那天第二天后来 5、按时间的不同给课文分段 (1、2)(3)(4、5)(6)(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一年级 语文 教学 案例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