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案《小卓玛上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音乐教案《小卓玛上学》反思.docx(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班音乐教案小卓玛上学反思736_146891 1、大班音乐教案小卓玛上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理解小卓玛上学的旋律,想象乐曲所表现的节奏和小卓玛上学的快乐心情。 2、能初步表现藏族舞蹈的特点,动作基本合拍。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5、培育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进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打算: 磁带。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毕业歌。 能布满感情地演唱,并能表现出三拍子的强弱拍。 2、欣赏并理解乐曲小卓玛上学。 (1)欣赏乐曲小卓玛上学。 (2)幼儿沟通自己对乐曲内容的理解。 (3)综合幼儿的想象,并以讲故事的形式,进一步帮助幼儿
2、理解乐曲内容。 3、商量舞蹈动作并练习。 老师和孩子共同商量按乐曲跳舞的动作并进行练习,把握要点,表现藏族舞蹈的特征。 (1)分段学习。 (2)整段学习。 活动反思: 舞蹈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队形变化、人际沟通的一种集体性舞蹈。它既强调幼儿个性气质的展现,又强调幼儿情感的表达和沟通,在简洁、重复的动作表演中培育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阅历,体验表现和制造的快乐。在主题再见吧,幼儿园中,有一个舞蹈活动小卓玛上学,其目标为:根据乐曲旋律、舞蹈所表现的情节,体验小卓玛上学的快乐心情能初步表现藏族舞蹈的特点,动作基本合拍。 活动中,我先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通过讲故事的形
3、式引起幼儿爱好:有一个藏族的小姑娘要去上学了,她背起书包高高兴兴地向学校走去.通过故事,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乐曲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动作的教授,最后进行完整地舞蹈,幼儿的乐观性比较高,他们在老师的乐观激励下,像模像样的练习基本动作,虽然动作有些走样,略显笨拙,但却非常可爱,也看出了孩子们的努力。少数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相对于孩子们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我想“熟能生巧”这个词用在活动后的延长会更有效果。这次的教学活动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在集体舞教学中,老师精炼的语言对整个课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对于新学的动作不能很快的把握,此时需要老师用语言进行提示,从而帮助幼儿把握动作的要领.本次活动我没有进
4、行队列变化,假如要进行队形变化,则需要运用标记、语言讲解等多种手段,帮助幼儿以最轻松的方法学习舞蹈。 2、大班音乐教案小卓玛上学反思 目标: 1.能理解小卓玛上学的旋律,并能表现出三拍子的强弱拍。 2.能初步表现藏族舞蹈的特点,动作基本合拍。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打算: 已经多次欣赏过藏族的乐曲,学习过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过程: 1.复习毕业歌。 能布满激情地唱歌,并能表现出三拍子的强和弱。 2.欣赏并理解乐曲小卓玛上学。 (1)欣赏并理解乐曲小卓玛上学。 (2)幼儿沟通自己对乐曲的理解。 (3)综合幼儿的
5、想象,以讲故事的形式,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内容。 3.商量舞蹈动作并练习。老师和孩子共同商量舞蹈的动作并进行练习,把握要点,表现藏族的舞蹈特征。 (1)分段学习。自由进行练习。 (2)整段学习。重点体会小卓玛上学时的愉快心情。 延长: 在音乐区域提供小卓玛上学磁带,在游戏中让幼儿继续学习。 活动反思: 舞蹈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队形变化、人际沟通的一种集体性舞蹈。它既强调幼儿个性气质的展现,又强调幼儿情感的表达和沟通,在简洁、重复的动作表演中培育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阅历,体验表现和制造的快乐。在主题再见吧,幼儿园中,有一个舞蹈活动小卓玛上学,其目标为:根据乐
6、曲旋律、舞蹈所表现的情节,体验小卓玛上学的快乐心情能初步表现藏族舞蹈的特点,动作基本合拍。 活动中,我先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爱好:有一个藏族的小姑娘要去上学了,她背起书包高高兴兴地向学校走去.通过故事,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乐曲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动作的教授,最后进行完整地舞蹈,幼儿的乐观性比较高,他们在老师的乐观激励下,像模像样的练习基本动作,虽然动作有些走样,略显笨拙,但却非常可爱,也看出了孩子们的努力。少数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相对于孩子们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我想“熟能生巧”这个词用在活动后的延长会更有效果。这次的教学活动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在集体舞教学中,老师精炼的
7、语言对整个课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对于新学的动作不能很快的把握,此时需要老师用语言进行提示,从而帮助幼儿把握动作的要领.本次活动我没有进行队列变化,假如要进行队形变化,则需要运用标记、语言讲解等多种手段,帮助幼儿以最轻松的方法学习舞蹈。 3、大班音乐教案小卓玛上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理解小卓玛上学的旋律,想象乐曲所表现的节奏和小卓玛上学的快乐心情。 2、能初步表现藏族舞蹈的特点,动作基本合拍。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打算: 磁带。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毕业歌。 能布满感情地演唱,并能表现出三拍子的强弱拍。 2、欣赏并
8、理解乐曲小卓玛上学。 (1)欣赏乐曲小卓玛上学。 (2)幼儿沟通自己对乐曲内容的理解。 (3)综合幼儿的想象,并以讲故事的形式,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乐曲内容。 3、商量舞蹈动作并练习。 老师和孩子共同商量按乐曲跳舞的动作并进行练习,把握要点,表现藏族舞蹈的特征。 (1)分段学习。 (2)整段学习。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先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爱好:有一个藏族的小姑娘要去上学了,她背起书包高高兴兴地向学校走去.通过故事, 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乐曲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动作的教授,最后进行完整地舞蹈,幼儿的乐观性比较高,他们在老师的乐观激励下,像模像样的练习基本动作,虽然动作
9、有些走样,略显笨拙,但却非常可爱,也看出了孩子们的努力。少数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相对于孩子们来说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我想“熟能生巧”这个词用在活动后的延长会更有效果。这次的教学活动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在集体舞教学中,老师精炼的语言对整个课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对于新学的动作不能很快的把握,此时需要老师用语言进行提示,从而帮助幼儿把握动作的要领.本次活动我没有进行队列变化,假如要进行队形变化,则需要运用标记、语言讲解等多种手段,帮助幼儿以最轻松的方法学习舞蹈。 在舞蹈教学中,我们需要用自身人格魅力去感染幼儿,以自身富有表现力的情绪影响幼儿,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幼儿情趣。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创设情景,提
10、供动作、造型的创编机会,使幼儿主动参加活动的过程。 4、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小动物的尾巴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对动物很感爱好,为了激发幼儿的爱好和爱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爱好,结合纲要精神及本班幼儿实际,特设计了本节活动课。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比较中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获得长短、圆扁等关系概念的阅历。 2.让幼儿能根据各种关系续编儿歌。 3.进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把握简洁的实验记录方法。 4.培育幼儿对事物的奇怪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爱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在比较中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获得长短、圆扁等关系概念的阅历。
11、 难点:让幼儿能根据各种关系续编儿歌。 活动打算 各种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幼儿跟老师做手指游戏 二、看图说话 1.大二班的小伴侣,今日动物园里可吵闹了,由于很多动物都来参加比尾巴大赛,老师带大家去看看,好吗? 2.出示第一组动物图片: 你们看到哪些动物来了?谁来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它的尾巴是怎样的? 3.出示第二组动物图片: 在这几只动物里,你最喜欢谁?它的尾巴又是怎样的? 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 三、诵读儿歌 1.小伴侣跟严老师读课题:比尾巴。小伴侣请专心听老师读儿歌,思考一下儿歌里介绍了哪几种动物,它们的尾巴是怎样的? 2.读后提问:儿歌里介绍了几种动
12、物?它们的尾巴是怎样的? 3.师述:这首儿歌是以问答的形式出现的,前面先问,后面再答,问什么就答什么。我们读的时候也要留意先问后答。 4.小伴侣跟老师一起读儿歌两遍。(第一遍,老师教小伴侣读。第二遍小伴侣做小老师教老师读。) 四、创编儿歌 动物园里还不止这些动物呢!出示动物图片:让我们也来当一当小诗人,用动物的尾巴来编儿歌好吗? 五、结束活动 大二班的小伴侣,我们幼儿园的门窗也贴有很多动物的图片对吗?让我们再去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的尾巴又是怎样的? 教学反思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由于选择的儿歌内容与孩子们最喜欢的小动物有关,所以能够吸引他们的留意力。也由于孩子们已经积累一些有关动物知识,又有
13、一定的表达能力,所以一开课创设一个布满儿童情趣的动物园比尾巴大赛的情境,让幼儿调动各个感官,仔细观察,细心发现,大胆地说。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让幼儿充分发挥学习主人翁的角色,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了儿歌的内容,也了解了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所以在创编儿歌时,小伴侣也能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来进行创编。但也由于我是一个刚转岗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语言不够儿童化,上课的语言艺术也还有待加强。 5、大班音乐游戏活动教案:猫捉老鼠教案(附教学反思) 游戏意图: 音乐游戏“猫和老鼠”表现了一只爱臭美、喜欢跳舞的猫和一群聪慧机灵的老鼠斗智斗勇的故事。大班幼儿的制造欲望比较强烈,越
14、来越喜欢那些能满足想象和制造欲望的活动在活动中表现与表达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也逐渐增强。根据幼儿的特点我设计了音乐游戏活动猫捉老鼠。通过生动、好玩、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熬炼幼儿行动的灵敏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学会快速躲闪。实践过程中逐渐明确游戏玩法,并与同伴合作随乐游戏。 游戏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表演故事内容。有节奏地做动作。 2、在游戏过程中,遵守游戏规章,感受乐曲诙谐、欢快的风格。 3、留意避开与同伴碰撞。 4、能乐观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遵守游戏规章,把握游戏的玩法。 游戏打算: 1.猫与老鼠的头饰各一只。 2.纸箭头若干个,磁铁若干块,磁性黑板一块。 3.
15、编个“猫抓老鼠”的小故事,乐句出现在故事中,录在磁带上。 游戏玩法: 先请两位小伴侣,分别扮演猫与老鼠(游戏中请其他小伴侣轮流扮演这两个角色)。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创作表演。 再请四位小伴侣到黑板上,各持纸箭头几个。根据故事中出现的乐句的凹凸走向,用箭头在黑板上排列出来。若乐句中的各个音是从低到高的,箭头则朝上。反之,则朝下。平行,就用表示。这样箭头排列出的走向,就是猫勇敢地追捕老鼠时走的路线。 座位上的小伴侣,用手划出乐句中各音凹凸走向,以检验黑板上排列出的箭头方向是否正确。 附故事猫捉老鼠 有一只小老鼠,偷偷地爬出了洞 它东看看,西瞧瞧,看看没什么危险,就往稻田里窜出, 刚想找点东西吃。 只
16、听见“喵”一声,“不好,猫来了,快逃!”小老鼠撒腿就跑 一口气跑到了前面的山顶上,回头看看猫没追上来,心想想真倒霉,累死了。它刚想躺下休息一会儿,只见猫已经从后山小路往上直追。“快逃啊!” 。 老鼠舍命逃呀逃。老鼠又来到了稻田里 ,它抓起稻谷赶零往嘴里塞,当老鼠正在洋洋得意的时候,“喵”猫从后面朝老鼠扑了上去,逮住了那只偷吃庄稼的老鼠。 箭头排列: 老师小结: 表扬乐观游戏的幼儿,对下回游戏提出创意。 活动延长: 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做猫捉老鼠的游戏。 活动反思: 幽默的故事情节,激发强烈的学习爱好。“猫”和“老鼠”是幼儿十分熟悉的动物形象,这一对天敌既能给幼儿无尽的想象空间,也能制造出丰富的
17、游戏形式。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音乐中的内在价值,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使音乐游戏成为幼儿在园活动的“兴奋剂”和“调节剂”,从而引发和保持幼儿参加活动的乐观性。在音乐游戏中,老师奇妙地运用了自身的“幽默感”,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爱好和挑战愿望,在笑声中与孩子们一起游戏,和孩子们共同幸福成长。 6、大班音乐活动节奏乐喜洋洋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节奏乐是孩子们特殊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乐器也是孩子们特殊喜欢的一种玩具,利用不同的节奏型,通过对乐器的演奏,培育孩子们的乐感,感受不同音乐的性质,提高孩子的音乐感受力。 活动目标: 1、在理解乐曲的基础上,能用响板、铃鼓演奏两
18、种不同的节奏型为乐曲配伴奏。 2、学习用分奏、合奏等演奏方式表现乐曲,进展协调协作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育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进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愿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打算: 1、知识阅历打算:对喜洋洋这首乐曲的内容和特点已有初步的了解。 2、物质打算:响板、铃鼓、喜洋洋乐曲、响板和铃鼓的图片、字卡(强、弱) 节奏卡(1):2/4 X X X X 节奏卡(2):2/4 X X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两种不同的节奏型,并尝试用手和乐器正确的打击节奏。 活动难点:用响板、铃鼓采纳分奏和合奏相结合
19、的方法,利用不同节奏型完整的演奏乐曲。 活动过程: 一、律动:播放才智树我也跳跳跳,老师带领幼儿一起跟着音乐做动作。 二、学习两种不同的节奏型,并能正确的打击节奏。 1、完整的欣赏一遍乐曲,复习乐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重点提问:乐曲的名字是什么?它有几段?哪两段是相同的?相同的两段节奏是快还是慢?第二段呢? 2、熟悉节奏型,并运用节奏型为乐曲伴奏。 (1)出示节奏卡(1):2/4 X X X X 讲解节奏型,重点提示幼儿在2/4拍中,第一拍强,第二拍弱。 老师示范打击方法,幼儿跟学。 播放音乐,幼儿徒手练习节奏型(1)。 再次播放音乐,请幼儿拿响板用节奏型(1)为乐曲配伴奏。 (2)出示节奏卡
20、(2):2/4 X X 引导幼儿与节奏卡(1)做比较,老师讲解节奏型,并示范正确的打击方法,幼儿跟学。 播放音乐,幼儿徒手练习节奏型(2)。 熟悉铃鼓,并教给幼儿正确的打击方法。 再次播放音乐,请幼儿拿铃鼓用节奏型(2)为乐曲配伴奏。 三、用响板、铃鼓采纳分奏和合奏相结合的方法完整的演奏乐曲。 1、将幼儿分成两组,并讲解演奏方法:老师在节奏卡(1)前贴上响板的图片,让第一组幼儿拿响板用节奏型(1)演奏第一段乐曲老师在节奏卡(2)前贴上铃鼓的图片,让第二组幼儿拿铃鼓用节奏型(2)演奏第二段乐曲第三段乐曲两组幼儿一起合奏。 2、老师讲解指挥手势。 3、两组幼儿各拿响板和铃鼓运用两种不同的节奏型跟音
21、乐分奏、合奏。 4、两组幼儿互换乐器再为乐曲进行伴奏。 四、活动延长:老师为幼儿打算更多的乐曲让幼儿配伴奏。 活动反思: 音乐欣赏对于培育幼儿的审美能力有着独特的教育作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鉴于此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音乐欣赏成了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难点,本次活动通过多媒体的直观、生动,视听结合的教学形式来突破难点。以多媒体视听结合的优势。来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ABA的结构形式。从而丰富幼儿的艺术情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7、大班音乐活动赛马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在进行有关“马”的主题活动时,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加深对马的熟悉,我结合了二胡独奏曲赛马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它是我
22、国著名的民乐乐曲,不失为幼儿音乐欣赏的好教材。我将一首结构比较复杂的器乐曲诠释成特定的情景表演,让幼儿去了解它、接纳它、表现它,运用多通道参加理论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欣赏、律动、打击乐演奏活动让幼儿自发的投入到听、说、想、做、演的活动中来,进行探究性、制造性的学习,从而生成本课题。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木偶表演,欣赏乐曲赛马,根据音乐形象和情绪,用筷子随节拍较投入地进行表演。 2、幼儿根据已有阅历和提供的材料,乐观探究尝试用筷子不同的敲击方式,并探讨其他乐器如何进行合理的匹配,制造性的表现自身对音乐的感知。 3、培育幼儿对欣赏乐曲的爱好及对民族音乐的喜爱。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
23、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育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进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打算: 四种颜色(红、黄、白、黑)的木偶马饰,二胡曲赛马,共四组幼儿人手两把筷子,串铃,圆舞板,小铃,实物二胡。 活动过程: 一、 情景导入 老师:在一片美丽的大草原上奔跑着四匹骏马,一匹红马、一匹黄马、一匹白马、还有一匹黑马(相继出现马饰),看-它们来啦!(两位老师手持马饰,随乐进行木偶操作)幼儿边听乐曲,边欣赏木偶表演。 二、 分析音乐,将音乐情境化。 师幼讨论:刚才的音乐听了有什么感觉?你们看到它们在干什么?幼儿回忆刚才的情景表演,讨论音乐情节。在此基础上老师小结:对,刚才小伴侣看得很仔细,听得很专心。这首音乐听上
24、去很欢快、奔放,表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群马飞奔,你追我该的动人场面。 再次欣赏音乐根据特定的音乐形象,创编、记忆动作挨次。老师:四匹马是如何你追我赶的?幼儿讨论,老师小结:乐曲开头,四匹马一同快速奔跑慢跑红马首次领先黄马又次领先白马又跑到黄马的前面黑马又超过了白马红马、白马两两领先黄马、黑马又共同领先一起奔跑冲刺反复一次到达终点,拉住缰绳“吁”(全曲结束) 三、幼儿根据音乐情节大胆表现音乐。 老师示范随乐用筷子敲奏。 幼儿根据颜色分组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老师:你应该表演什么颜色的马?为什么?幼儿:我坐的是红色的椅子,就扮演红色的马。 老师:你怎样表演马在奔跑? 幼儿1:我可以象骑马的叔叔那
25、样挥鞭 幼儿2:我可以喊“驾” 幼儿听音乐,分组用筷子演奏。 看指挥演奏:一起走(敲)红马敲黄马敲白马敲黑马敲两匹两匹轮流走(两组轮流敲奏)一起奔向终点冲刺(四组齐奏)拉住疆绳,乐曲结束(幼儿筷子上举,作欢呼状) 老师:怎样使你的筷子敲得好听? 幼儿1:要合着节拍敲 幼儿2:带上手腕敲得好听! 老师:刚才我们是使用两把筷子对敲,还可以怎么敲? 幼儿1:我可以将筷子在椅背上敲 幼儿2:我可以在椅子的两侧敲 幼儿3:我可以在地板上敲。 根据筷子不同的敲击点幼儿再次分组演奏。 老师:你还想扮演什么颜色的马?(交换位置演奏),提出要求:老师指挥重拍时,你要把重拍敲出来! 探讨其他乐器的匹配。 老师出示
26、小乐器:圆舞板、小铃、串铃。手持木偶马饰:刚才四匹马奔跑时,哪里发出声音?哪种乐器最象马铃声?(串铃)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集体)哪种乐器最象马蹄声?(圆舞板)加在单独演奏,还是集体演奏的地方?(单独) 各请两位幼儿分别加奏串铃和圆舞板,全体幼儿共同演奏。 四、小结: 今日我们大家共同欣赏了我国著名的民乐乐曲赛马,它是由弦乐器二胡演奏的,好听吗?下次老师再次带领你们欣赏美丽的二胡曲!(出示二胡实物,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 活动反思: 二胡独奏曲赛马的旋律难快、奔放,较形象地表现出在一望无边的大草原上群马飞奔、你追我赶的动人场面。听了这首乐曲后,给人以振奋、鼓舞。二胡的音
27、色及相应的演奏技巧如:拨弦模拟马蹄声,将乐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及欢快的情境充分地表现出来,乐曲的结构较工整,一气呵成,非常的连贯流畅,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在进行有关“马”的主题活动时,可结合二胡独奏曲赛马的音乐欣赏,不仅促进幼儿进一步加深对马的熟悉,而且从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及想像中产生出有关马的审美认知及审美情趣。 8、大班音乐活动节奏乐小乐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打击各种生活用品,懂得不同质料的东西敲击后会发出不同的声音的道理。 2、学习动作表示节奏乐中的休止,培育幼儿对节奏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育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进展
28、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唱歌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打算: 铁盆6只,塑料碗6只,瓷杯6只,不锈钢盆6只,节奏条4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伴侣今日大3班来了几位新伴侣,想知道他们是谁吗?闭上眼睛,听一听?(分别敲击杯子、盆子、碗) 师: | | |- 你听 你听 谁在 唱歌 呀 我听 我听 小碗 在唱 歌 师:今日我们来了这三位伴侣,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 小结:不同材料做成的东西敲击后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我们就请这三位伴侣来唱歌。 怎么唱,你们知道吗? 二、幼儿分组尝试 1、师:桌子有小碗、小盆与生活中常用的物品,还有一根节奏,请你用这些东西正确地敲出这些节奏。来,去
29、试一试。 2、幼儿自己尝试。师:假如你们一小组觉得困难,请你们大胆地去寻求老师的帮助。 3、师:请小伴侣拿着你的东西坐好,把东西放在椅子下面,谁来告知我,你们一小组打的那一条节奏。 4、师:等等,我忽然有个问题。“这儿怎么有那么多的”,这是什么意思? 5、师:噢,明白了,请你试试吧。(幼儿分条打节奏,幼儿学一学) 6、师:打得不错,能把这四条节奏连起来吗?试一试。 幼儿将节奏条连起来打。 三、利用肢体语言,表现节奏 师:小伴侣,请你们仔细看一下,老师是怎么打这个节奏的。我在哪些地方做了哪些动作? 师表演,在休止的地方用扭腰表示。 师:你们想用这样的方式试一试吗?(幼儿自由表演) 请个别幼儿进行
30、表演,其他幼儿进行评价。 四、总结 师:你们觉得这样的活动好玩吗?还想玩吗?下课以后,自己和伴侣一起再玩一玩。 活动反思: 在活动开头,我直接给幼儿呈现打击乐器,让幼儿通过两次击打,发现任意的击打和在音乐伴奏下的敲击之间的不同,接着复习各种幼儿自己打出的节奏,既充分引导孩子体验了节奏中蕴含的秩序性,又为后面的活动做好了铺垫。在这一环节中,幼儿由以往按老师出示的节奏谱合奏转变为按自己制造的节奏型演奏,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9、大班音乐欢迎歌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在三只熊请客的情景中熟悉旋律,理解歌词,并初步学唱欢迎歌。 2、 尝试听辨不同的音色与角色形象进行匹配,体验参
31、加音乐活动的乐趣。 3、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 培育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进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打算: 1、阅历打算知道不同小动物的主要特征。 2、物质打算三只熊PPT。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愿意参加唱歌游戏。 活动难点: 听辨不同音色与角色形象进行匹配。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 这么漂亮的房子是谁的家?让我们走近看一看。 2、 原来是三只熊的家,他们是谁?(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 3、 今日它们都妆扮得漂漂亮亮,打算要开个生日餐会,想邀请许多伴侣来参加。我们也一起去吧。 二、伴侣来做客 (一) 小兔
32、来了,熊妈妈来迎接,让幼儿感受旋律,初步熟悉歌词。 1、“哎,有个小动物也想去,是谁呢?!”(点出“小兔” ) “我们和小兔一起去三只熊的家吧。”(引导幼儿学小兔跳)。 “三只熊的家到了。” “门上还有个门铃呢。”引导幼儿一起按门铃。(播放熊妈妈的声音) 2、 “是谁唱着欢迎歌来欢迎小兔的?”(幼儿猜猜讲讲) (打开门,出现熊妈妈)“原来是熊妈妈。”“跟熊妈妈打个招呼吧”。(“熊妈妈你好!”) 3、“熊妈妈唱的真好听,声音柔柔的,我们请熊妈妈再来唱一遍吧。” 4、再欣赏一遍熊妈妈的歌。 提问:刚才熊妈妈唱了什么?是怎么唱的?(老师重复歌词) “感谢熊妈妈的歌!” (二)小鸡来了,小熊来迎接,幼
33、儿初步跟唱。 1、“叽叽叽,叽叽叽,这是谁来了?”(小鸡)“来了几只小鸡呀?”(两只) 2、我们带小鸡一起到三只熊的家去吧。跟着老师学做小鸡的律动。 3、 小鸡也来按门铃了。(播放小熊的歌声)。“是谁在唱欢迎歌迎接小鸡呢?”(出现小熊)。引导幼儿和小熊招呼。小熊的声音跟我们小伴侣的声音一样可爱,我们也来跟着小熊唱欢迎歌好吗?(引导幼儿随着录音跟唱,学小熊唱歌) 4、小熊说:“小鸡请进,请坐”。 (三)小鸭子来了,熊爸爸来迎接。 1、“瞧,有一群可爱的小鸭也来了”。“小鸭子走累了,坐下歇歇。” 2、“我们来按门铃,听一听这次是谁来开门。”你怎么知道是熊爸爸。“原来熊爸爸唱歌的声音是粗粗的,低低的
34、。 (四)一起唱歌 “熊妈妈唱得歌是柔柔的,熊宝宝唱得歌是稚嫩的,熊爸爸唱得歌是粗粗的低低的。那我们小伴侣喜欢怎么歌声呀?” “我们一起和三只熊来欢迎今日参加生日会的小动物吧” 活动反思: 在出示小兔的时候我们,我们可以以儿歌的形式出现,如“耳朵长又长,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按门铃的时候,老师可以提醒一下,动作可以做得更美丽一些。小鸡出示的形式很好,和小兔的有所不同,但是噱头还是不够,老师的肢体语言还要再夸张一点。让宝宝们学唱的时候可以仿照熊爸爸、熊妈妈和熊宝宝的声音,这样也能更好地完成活动的目标。 托班的教学活动最主要的是孩子快乐,孩子在玩乐的过程中学到一定的本领。托班对于每个孩
35、子的语言都是要有小结的,而且老师要擅长发现孩子的优点,准时地表扬她们。尤其是小年龄的孩子老师要多表扬,多激励。学唱的时候我让孩子唱的还是比较少,还是需要多唱,可以用各种不同的角色扮演进行演唱,以达到目标。 10、大班音乐大象和小蚊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乐曲,感受其中的诙谐趣味。 2、通过联系故事线索、角色表演、动作仿照等形式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3、体验与同伴相互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愿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能用身体动作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活动难点:幼儿能随图谱,按故
36、事情节记忆动作挨次,玩音乐游戏。 活动打算: 完整音乐、图谱、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头部分 1、播放课件,老师叙述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幼儿根据故事创编动作。 二、基本部分 2、听音乐用动作把这个故事表演一遍。 (1)、老师带幼儿听音乐完整做一遍身体动作。 (2)、听音乐 用动作把这个故事表演一遍。 3、出示图谱,老师指图,(教案.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幼儿看图谱表演完整的身体动作。 (1)、出示图谱,明确图谱上的角色。 (2)、老师指图,幼儿尝试说一说,做一做。 (3)、老师指图,幼儿跟着音乐看图谱做动作。 4、分角表演。 (1)、老师与幼儿分角色表演。 (2)、幼儿分角色表演
37、。 (3)、我们玩得真快乐!请客人老师跟小伴侣一起玩游戏。 三、结束部分 请小伴侣听着音乐,做动作表演故事走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在次活动中,幼儿爱好很高,擅长表现自己,也很投入音乐游戏,使幼儿充分体验了游戏中小蚊子叮与大象赶的逗乐情趣。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我在有些环节的语言组织上不够精炼,还需要加强。在活动的设计上也有一些欠缺,以后也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 11、大班音乐活动洗手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分辨音乐的强弱、快慢,并用两种不同的力度、速度的洗手帕的动作来表现。 2、通过洗手帕活动,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
38、音乐活动感爱好,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体验唱歌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打算: 洗手帕磁带、手帕,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中洗衣服的片段 活动重难点: 听音乐能够区分强弱、快慢。 活动过程: 1、观看录像导入主题,引起幼儿爱好 “小伴侣,你们喜不喜欢看动画片呀?(喜欢)今日老师就请小伴侣来看一段动画片好吗?” 师:“你们看到了谁呀?(大头儿子)他在干什么呢?(洗衣服)他是怎么洗的呀?谁能上来表演一下?”请个别幼儿上能台表演 2、出示手帕,老师演示洗手帕的方法。 “小伴侣,这是什么?”(手帕)“那你们看看这块手帕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手帕脏了) “手帕脏了怎么办?可以怎样洗?”请幼儿讨论并创编
39、动作 3、欣赏音乐洗手绢。帮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分辨音乐的强弱、快慢的变化 “老师这儿有一首关于洗手帕的音乐,我们来听一听,好吗?” 音乐又快又重时应怎样洗手帕?请幼儿创编动作 音乐又轻又慢时可以怎么样洗手帕?请幼儿创编动作 4、请幼儿分段听音乐,练习两种洗手帕的动作。 那我们听好了音乐来学一下洗手帕动作 5、激励幼儿边听音乐边完整的洗手帕的动作。 “现在我们现在跟着音乐来洗手帕吧!” 6、启发幼儿在乐曲末边说“晾起来”边做相应的动作,表现出劳动后的愉快心情。 “手帕洗好后,我们还应该做什么呢?” 7、与幼儿一起唱我的小宝宝结束活动 手帕洗好了,小伴侣们累不累啊?那我们坐在位置上休息一下吧!
40、活动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得到父母的疼爱,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大人包办代替,自理能力很差。韵律活动洗手帕,让孩子们充分熟悉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活动,孩子们懂得了音乐又快又重时,应怎样洗手帕音乐又慢又轻时,又应怎样洗手帕。 12、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精灵的魔法汤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流畅的音乐风格,用图谱来感受、了解ABA的曲子结构。 2、运用肢体感应A段的渐强渐快,分辨B段乐句的音乐元素。 3、借助故事情境来想象,体验倾听、辨析、互动的乐趣。 4、愿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育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进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打算: 小的矿泉
41、水瓶、水、盖子里有颜料、魔法布、约翰斯特劳斯加速度圆舞曲选段1:27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趣引题。 1、师:在森林里,有一间小木屋,里面住着小精灵,她可神奇了,会变魔法呢。 2、提问:什么叫变魔法?(幼:变魔术) 会变出什么异想不到的东西呢?(幼:好吃、好玩) 3、小结:变魔法就是会出其不意变出你想不到的东西。 二、情境贯穿,感受旋律。 1、承接:小精灵会变很神奇的“魔汤”,变魔汤时,要用到瓶子和布。(遮挡) 2、师出示瓶子和魔法布,开头神奇的变魔法。 3、播放音乐一边听音乐,一边变魔法。(师故作神奇的肢体动作和着音乐节奏魔法) 4、音乐结束后,水瓶里的水变色了。 提问:在变魔法时,老师做了哪些动作? (幼:点一点、摇一摇、手指收拢放开的动作) 三、绘画记录,引出乐谱。 1、承接:小精灵把魔法配方放在音乐里,我们尝试着把音乐记下来。 2、边完整听音乐旋律,边用记号笔在黑板上描绘乐谱。 3、梳理阅历,提问:谁能看明白这个魔法秘诀要做些什么事情? (搅拌用力转圆圈追问:一共要搅拌几次?3次。在什么时候要搅拌?) (手晃动谁能看出来用有什么不一样?回应:反正看上去下边要比下边要长一点,大一点) (追问:还有两个很小的点点。在哪里?幼儿在乐谱上指认。回应:点住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