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类汇编n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含9月试题).pdf
《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类汇编n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含9月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类汇编n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含9月试题).pdf(8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N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目录N 1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N 2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1N 3 文学类文本阅读戏剧.1N 1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语文 卷201 5 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考试(201 409)W 0R D 版】N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 成 1 6 1 9 题。致命的江南潘向黎读诗可能尚不明显,读词,简直触目就是“江南”。对这个词有着强烈的偏爱,觉得它唤起的是湿润而明媚的印象,而且连它的字形都那么亭匀有致,音节也那么悦耳动听。六岁时第一次到杭州,于是对江南的最早的印象就是那柔柔的柳丝、明媚的西湖,还有父母温暖的双手。那真是绝好的启蒙教育。有人说,在历史上“杏花春雨江南”
2、总不是“骏马秋风塞北”的对手,纤柔的南方一次次败给骁勇的北方。如果这是宿命,我想大多数江南人宁可接受这样的命运,也要守着江南,寸步不离,永不叛逃。最早记得的是白居易的 江南好:“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是关于江南流传最广、最艺术的广告。而最浓艳消魂的是韦庄的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始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是写给江南的情书,表达的已经是身陷其中、无法自拔的爱恋了。韵味深长、风神独具的是皇甫松的 忆江南:“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在烛火黯淡的
3、光线下,在有着美人蕉图案的屏风边,诗人梦见了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夜雨潇潇,诗 人(或有人)在船上吹着笛子,桥上传来低低的吴侬软语。这是个笼罩着迷蒙烟水汽的世界,既温暖又惆怅,既迷离又清新。这是画境,是诗境,也是梦境。江南如果仅仅使人难忘难舍、魂牵梦萦,那还不足以称“致命”。但是江南似乎真的 是“致命”的。它可以使人放弃前途。辛 弃 疾 的“休说妒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水龙吟)”提到的季鹰,名叫张翰,西晋人。世说新语 识鉴篇说他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苑菜羹、妒鱼脍,就说:“人生贵得适意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弃官南归。这就是著名的无妒之思的典故。后来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看清形
4、势的聪明人脱身的借口,但是谁能否认,藤妒之思,也 是 张 翰 决 定 的 原 因 之?因为我始终相信,江南作为人性的栖居之地,有着这样的魅力,让人平息尘心俗念,放弃对仕途经济的热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是这种选择的另一个版本,稍涉香艳而已。它可以使人放下刀戈、率众来降。丘迟的一篇 与陈伯之书,是一篇招降书,写得文采斐然,情景交融,动人心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睥,岂不怆悔!”逃奔北魏的陈伯之读了,抵挡不住乡思的攻势,率八千人来降。与其说这是文学的胜利,不如说是江南的胜利。它甚至是江山变色、生灵涂炭的缘起。柳 永 的 望海潮将江南的
5、繁华猗旎写到了十分,“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传说金主完颜亮读了这首词,慕西湖胜景,就起了挥鞭渡江、立马吴山之意。我不怀疑江南有这样的吸引力,会让人起觊觎之心,但是将王朝的覆灭,归罪于一阕词,未免荒谬。朱东润先生说得公允:“说金主受一词的影响而发动南侵,原不足信;但于此可以说明这首词描绘之工,流传之广。(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但是这都是前尘往事了。留下来的只是关于江南的美丽的咏叹,只是关于江南的千古传说。江南,是一个文化的空间,一个人性的空间,是中国人永远的梦境。在这里,我们滤去了现实中的不洁、不美、所有的缺憾,只留下山明水秀、草长莺飞,才子佳人,美酒佳茗虽然那些
6、笙箫吟唱的烟波画船已经去得很远。(选 自 才女书百篇女性散文经典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项得0分)A.江南不让塞北,且成为历代文人骚客笔下永恒的主题,他们不仅在诗词歌赋中浓缩了这一意象,而且经过竞相歌咏,渐渐形成了 种诗学传统。B.“江花”“江水”承载着江南特有的招牌景致,而“讲边人月”“皓腕霜雪”等场景散发着中国文化最深处的芬芳气息,引发了无数人有关江南的心事与情思。C.“让人平息尘心俗念,放弃对仕途经济的热衷”,作者借解释张翰隐退的原因,表明自己顿悟世事、追求内心平静的人生态度。D.“逃奔北魏的陈伯之读了,抵挡不住乡思的
7、攻势”一句,说明了乡思、乡愁是陈伯之心中最柔软的一 角和最本能的情感,同时也是他人生的最终归宿。E.作者穿越历史的时空,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江南的美景,抒发了对江南的爱恋之情,并从人性和文化等方面阐释了江南的精神内涵。【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 (综合分析)。【答案解析】答案:A C 解析:A项,“江南不让塞北”有误,与原文第二段“有人说”的观点相矛盾;C项,“表明自己人生态度”有误,此处只能说明作者认同江南的魅力。【思路点拨】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
8、,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H I 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在具体评价时,社会时代背景、作家生平思想、作品创作实
9、际,都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另外,对古典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还要从社会历史的实际出发,而不能用今天的观点去强求古人和外国作家。1 7.作者为什么说江南“使人难忘难舍、魂牵梦萦”?请简要分析。(4分)【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 (鉴赏评价)。【答案解析】答案:江南给了作者儿时“绝好的启蒙教育。终身守望着江南、爱恋江南是大多数江南人的“宿命”。古代文人赞叹江南的名作丰富了江南的人文内涵。江南所具有的“温暖又惆怅,迷离又清新”的独特气质和意境,让人迷恋。解析:锁定信息区域,从开头到“这是画境,是诗境,也是梦境”四个自然段,然后逐段分析、
10、概括。【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要遵循,一个原则、两 个 观 念、三个步骤。一个原则:忠于原文。启示: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两个观念:1.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2.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1 8 .文中大量引用了与江南有关的古诗文,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4分)【知识点】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 (表达)。【答案解析】古诗文的引用能够生动、凝练、有韵味地展现江南的美,让读者在品读中深切感受到江南的深刻内蕴、独特意境。充分展现我国
11、古诗文的魅力,吸引读者关注作品中人物的行事,获得人生感悟,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解析:回答本问题,先通读全文,把握文章主旨,再结合文体特点,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其作用,进行概括。(4分,答对一点2 分)【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 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
12、),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1 9 .本文以“致命的江南”为题,意蕴颇深,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生活实际对此进行探究。(8分)【知识点】考查考生探索作品内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 (探究)。【答案解析】本文以“致命的江南”为题,意蕴主要有二:江南与个人、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茄妒之思”使张翰弃官南归;逃奔北魏的陈伯之读了丘迟的书信,抵挡不住乡思的攻势,率八千人来降;金主完颜亮读了 望海潮,慕西湖胜景,对江南顿起觊觎之心。江南业己化成中国人斩不断的血脉。江南具有一种精致、雅洁、温润的文化气质,是文化的空间,是人性的空间,是国人的梦境,更是人们心中真、善、美的存留,是人类最美好的事物和情感的
13、寄托。人们走进江南,便与江南融为一体。联系生活实际略。解析:本文以“致命的江南”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通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概括,答题要结合文本有观点,且要联系实际。(8分,文本分析6分,每点3分;联系实际2 分。意思正确即可)【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要注意:审清题目,明确答题方向,问什么答什么;挖掘含意,注意表里虚实,指代双关比喻;体会用意,注重多个角度,时间地点氛围;形象为题,侧重线索情节,强调主旨情感;思路清晰,答题分清要点,尽量对号入座。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语文 卷 2
14、015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返校联考(201408)】N1(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12 16题。(20分)山村弦歌宋利萍(1)家有一盆文竹,要长到窗外了,教师节得的,学生特意全体起立唱 感恩,一百零八支花朵一百单八杯红酒,我那天臭美得四处得瑟。(2)窗外秋玫瑰开得正好,我的记忆跨山跨水一直通到故乡,村庄小学课堂上。那时我们也给老师送花,五月初山丹丹开成焰火,我们都是采花大盗,家里,老师的办公室桌上,教室里的水桶也栽满了,香气汩汩穿流,我们就是一株株快乐的植物.老师俨然是护佑的“树头”,还必带一束花回家,给他病瘫的老婆看。(3)他疼爱那个病怏怏的女人,尽力让她活得舒服,每晚为她擦洗躺下,才
15、去判作业。女人不想拖累他和孩子,偷喝了农药,恰好他有事赶回家救了命。他严肃地哄她:“为啥你得稳稳地坐着动不了,你是树根,树头的主心骨,你没了我们活不好。”女人便高兴得做起了树根。(4)贫困,劳累,睡眠不足,他的脸像松树那样常青着,又永远地穿草绿的衣裤,背草绿的挎包。早起去田间劳动,奔回家做饭侍弄老婆孩子,拿了管管路上啃,小跑三五里到学校,用现在的话叫深圳速度。校长吹口哨了,他衣衫整齐,及时站在了课堂上,看他的虾兵蟹将闯进来,细长的眼睛荡起得意的笑。(5)树头脾气好,但对男生犯错误不客气,脑绷子弹得铮铮响,一脚踹屁股从讲台踹到门外去。乡间的孩子太野,课间也跑到树林里转一圈打一两只麻雀,拔光毛用纸
16、包起来,就地挖坑烧烤,吃得嘴边黑漆漆。要么截水抓鱼,顺便拎几只青蛙水线虫回来捉弄说话咬舌的女生。(6)树头对女生就宽容多了。课间休息时间长,我和女伴也上山了。男生摘杏女生坐在树下吃。吃完把水泡泡的嫩蒯冷不丁地挤到别人的脸上玩闹,牙酸倒了,方想起还上课中,妈呀一声跑回去。(7)树头的眼光似立秋的剑,穿透几个女生冷而不滴血,“下次注意!”转到男生处立刻霜降了,全部面壁,一屁股脚,写三篇深刻检查。一篇班上念,篇拿回家,一篇留底,敬待期末表现。(8)树头作文课上格外活泼,声音敲大缸似的,震得土墙都掉渣,总算换了白背心,讲出汗了便撩开去挠挠肚皮。小学老师很累,两个年级同上复式班,要变幻多种角色教所有的课
17、程,我是觉得好的,早早做完作业听高年级课文,趣味得紧。(9)蛉蟆骨朵儿在黑板上游来游去,音乐课上,他摆弄五线谱,想给榆木脑袋们开开仙窍.我们这些笨拙的牲牛儿苗针,没一个走得准,干脆画小人描张飞赵云去了。老师看情形不对,立刻又张开大嗓门:“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声震林檄,一群亢奋的鸟呼拉拉扑过来。他的青黄的脸也变红了,像年轻的没有任何压力的男孩,在田野小径上自由地奔跑。忽而眼睛湿了,他转身出门。我们仍扯着吼“你把美丽带给人间”。(1 0)黄昏.我们值日锁门,听到幽怨的二泉映月,树头老师坐在台阶上拉二胡,专注,颓废,忧郁,满目悲伤的水汽。地霞花装躯道落着J包 的 挖 地 遒 萧 条 奥 秋
18、宴 虹 星整个小学时光最寂寥的一瞬。(1 1)我们不懂他的忧伤。(1 2)不久小学撤了,给钱少又拖欠,没有老师来,几岁的娃就得过山过梁找学上。封山育林了,拖拉机种地,牛群也没了。孩子老早不念书打工嫁人去,山丹丹花开了,艳也无人采。树头老师和他的老婆孩子怎样了,我不知道。(1 3)有时路过他们村庄,白墙红顶都是新房子,他大概早脱贫了。也老了。还能拉得动二胡不?(选自2 0 1 2 年 1 0 月 美文上半月刊,有删改)注:弦歌:用琴瑟等伴奏歌唱。古代传授 诗学,均配以弦乐歌咏,故 称“弦歌”。后指礼乐教化、学习诵读为“弦歌”。拢(m d n g)牛儿苗:别名太阳花。1 2.文章开头写学生“唱 感
19、恩”有什么作用?(3分)【知识点】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探究)。【答案解析】答案:引出下文对树头老师的回忆。与下文的音乐课和树头老师“拉二胡”等内容呼应。暗扣主题,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恩。(每 点 1 分,共 3分)解析:回答本问题,先通读全文,根据意境找出与之呼应的句子,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去分析它们的作用。【思路点拨】回答此类题的前提是细读全文,抓住关键再品味。从字眼、意思、意境等方面来考虑他们的相同之处,题目有时会很明确地指定了阅读范围,所以也要注意题干要求。1 3.文章第段波浪线句子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关键句含义的
20、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答案:描写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寂静、空旷、萧 条(或 答“寂寥)的特点,烘托了二胡乐曲的幽怨,烘托了树头老师内心世界的忧伤。(每 点 1 分,共 3分)解析:结合语境,分析句子,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归纳其作用。【思路点拨】理解句子的含义,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要注意分析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要想到是其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如果是比喻,则应该找到本句中的本体,是说明生动形象的本体的什么特点呢,还是化抽象为具体来说明什么道理:如果是象征,
21、则应先找出其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其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1 4.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4分)(1)我们就是株株快乐的植物.老师俨然是护佑的“树头”(2)我们仍扯着吼“你把美丽带给人间”【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关键句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答案解析】答案:(1)运用比喻手法。(1 分)形象生动地表现我们生活的快乐,歌颂树头老师对学生的保护和帮助。(1 分)(2)运用双关手法。(1 分)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和赞美。(1 分)解析:解答此题:就句子析语法,抓关键词“俨然”“护佑”“仍”“扯着吼”;结合有效信息区,找解读点,信息先分类,明确其联系;就句子特殊性,过
22、渡句(尽量用原文语句概括上下文);联系全文主旨,发掘深意;层对点答题,紧扣原文。【思路点拨】理解句子的含义,要想到以下几个方面:是句子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如果是比喻,则应该找到本句中的本体,是说明生动形象的本体的什么特点呢,还是化抽象为具体来说明什么道理;如果是象征,则应先找出其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其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是句子可能在结构上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是一些文中的重要语句,有时受文章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的制约,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这时仅靠上下文难以理解句子的含义,还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15.概括树头老师
23、的形象。(6 分)【知识点】考查考生筛选文章信息,鉴赏作品的形象能力,能力层次为C、D级(理解鉴赏)。【答案解析】答案:外观形象:生活贫困、忙碌、劳累;(1 分)生活朴素,注意自身仪表。(1 分)内在品格:热爱教育工作,在艰难的环境中仍尽忠职守。(1 分)注意教育方法,既严格要求又能宽严相济。(1 分)关爱家人和学生,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1 分)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所迫,内心充满热情又略带哀伤。(每 点 1 分,共 6 分)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从情节入手,看人物性格构成与发展变化。情节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在分析人物性格成长与情节关系时,一方面要抓住故事情节的矛盾冲突来看人物
24、性格的内涵;一方面要关注重要场面和精彩细节中人物形象的热点。从环境入手,看人物性格成长的背景。环境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基石。从人物描写入手,看人物性格的具体表现。人物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思路点拨】鉴赏散文,离不开对人物形象的鉴赏。那么如何鉴赏人物形象呢?首先,要借助联想与想象,让作品中的人物在自己的头脑里“活”起来;其次,要以情节与环境为依托,分析、综合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最后,在全面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分析形象的艺术性和社会意义。1 6.这篇散文以“山村弦歌”为题,联系全文和注解,谈谈其中的含义。(4分)【知识点】考查考生探索作品内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
25、(探究)。【答案解析】答案:浅层含义:指树头老师在音乐课上教我们唱歌和在黄昏时坐在台阶上拉二胡。(2分)深层含义:化 用“弦歌”的文化内涵,赞美树头老师对乡村学生的教育。(1分)通 过“弦歌”深入树头老师的内心深处,揭示乡村教师的不幸和哀伤。(1 分)解析:本文以“山村弦歌”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 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通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概括,答题要结合文本有观点,且要联系实际。【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要注意:审清题目,明确答题方向,问什么答什么;挖掘含意,注意表里虚实,指代双关比喻;体会用意,注重多个角度,时间地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分类 汇编 单元 文学 文本 阅读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