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第7章课件.ppt
《《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第7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第7章课件.ppt(9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第7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设计7.1 校正问题的提出7.2 7.2 各设计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各设计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7.3 7.3 系统的校正 系统的校正 7.3.1 7.3.1 超前校正 超前校正 7.3.2 7.3.2 滞后校正 滞后校正7.3.3 滞后超前校正 7.3.4 PID校正 27.1 校正问题的提出图7.1控制系统波德图减小增益K单纯通过改变增益的办法有局限稳态误差增大临界稳定状态3校正的基本概念n 所谓校正(补偿),是指当系统的性能指标不能满足控制要求时,通过改变系统的结构或增加附加装置来改善原系统的控制性能,从而使系统性能达到控制要求的过程。n 这些附加的部件、环节称
2、为校正装置。47.2 各设计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1.时域指标 稳态指标静态误差ess,开环放大系数K 动态指标超调量,调整时间ts,上升时间 tr,振荡次数N 2.频域指标(1)开环频域指标增益交界频率c、相位裕度和幅值裕量kp。(2)闭环频域指标闭环谐振峰值Mr、谐振频率r和带宽频率b57.2 各设计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以二阶系统为例 b c c越大,ts越小,响应速度越快 相位裕量反映系统稳定性,与闭环谐振峰值Mr 和超调量关系密切闭环特性系统幅频特性曲线 c1.06低频中频高频图7.4对数幅频特性曲线表征闭环系统的稳态性能该部分增益应充分大为使闭环系统稳定并具有足够的相位裕度,开环对
3、数幅频特性曲线最好以-20dB/dec的斜率通过0dB线要求有比较负的斜率,使幅值衰减更快7校正问题的三类1、如果系统稳定且有较满意的暂态响应,但稳态 误差太大,这就必须增加低频段的增益来减小 稳态误差,同时保持中、高频特性不变;a)改变低频段减小稳态误差8校正问题的三类2、如系统稳定且有较满意的误差,但其动态性能 较差,则应改变系统的中频段和高频段,以改 变系统的截止频率和相角裕度;b)改变高频段提高截止频率和相角裕度9校正问题的三类3、如果一个系统的稳态和动态性能均不能令人满 意,就必须增加低频增益,并改变中频段和高 频段。c)低中高频段均改变提高稳态和动态性能10对应上面三种情况的BOD
4、E图:c)低中高频段均改变b)改变高频段 a)改变低频段减小稳态误差提高截止频率和相角裕度提高稳态和动态性能11 校正系统的结构 按照校正装置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控制系统的校正方式可以分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串联校正 是指校正装置串联在系统前向通道中的校正方式。比较常用的串联校正装置有超前校正装置、滞后校正装置、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等。7.3 系统的校正波德图(对数坐标图)对数相频特性L()20lgk(k1)0()0o比例环节波德图对数幅频特性比例环节一阶微分环节对数幅频特性理想微分环节的s对数幅频特性为对数幅频特性对数相频特性微分环节45o-20dB()1/0.1/1/090
5、o0o 微分环节波德图 L()对数幅频特性对数相频特性转角频率1/对数幅频特性为对数相频特性为L()/dB200 0.1/A 1/A()0o-90o积分环节波德图积分环节频率特性为斜率-20dBdec-1转角频率 L()0()0o-45o-90o 惯性环节波德图-201/T 10/T转角频率对数相频特性对数幅频特性对数频率特性斜率-20dBdec-1L(=1/T)=-3dB渐 近 线惯 性 环节振荡环节u=/n幅频特性相频特性传递函数为频率特性对数幅频特性对数频率特性为图3.24振荡环节波德图u=/n振荡环节对数幅频特性对数相频特性当nL()=-40lgT,()-180L()=0dB,()01
6、8滞后校正装置的对数频率特性曲线最大相位滞后角最大相位滞后角频率45-45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具有负的斜率段相频曲线具有负相移(=10)19超前校正装置的对数频率特性曲线最大相位超前角最大相位超前角频率45-45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具有正的斜率段相频曲线具有正相移20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对数频率特性曲线21 7.3.1 超前校正特点 特点 频率特性具有 频率特性具有正的相位角的补偿网络 正的相位角的补偿网络功能 功能 增大相位裕量和频带宽度 增大相位裕量和频带宽度,使,使瞬态相应显著改善 瞬态相应显著改善 对稳态精度作用不大 对稳态精度作用不大 应用 应用 应用于 应用于稳态精度已满足,噪声信号较小,但
7、瞬时品质不能满足要求的系统缺点:降低了系统的抗扰性能22x0 x f2 f1 kxi 1 1 超前网络的构成 超前网络的构成(2 2)机械超前网络)机械超前网络图7.6机械超前网络原理图传递函数:衰减系数23图7.7超前网络极坐标图衰减系数给定后最大相位超前角为:最大相位超前角频率24超前校正装置的对数频率特性曲线最大相位超前角最大相位超前角频率45-45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具有正的斜率段相频曲线具有正相移251、减少了开环频率特性在幅值穿越频率上的负 斜率,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2、减小了阶跃响应的超调量;3、增加了开环频率特性在幅值穿越频率附近的 正相角和相角裕度;4、提高了系统的频带宽度;5、
8、不影响系统的稳态性能;上述内容可以归纳为:两少,两高,一不变超前校正装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2622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图7.9控制系统框图设有一单位负反馈其开环传递函数为如果系统静态误差系数,要求相位裕量增益裕量,试求系统的校正装置。27第 第1 1步:求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增益 步:求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增益 K K值 值利用基于终值定理的稳态误差公式k 图7.10开环系统极坐标图(1 1)极坐标图的绘制)极坐标图的绘制第 第2 2步:求取未校正系统的相位裕量 步:求取未校正系统的相位裕量 幅值裕量 幅值裕量28(2)波德图的绘制图7.11开环系统的波德图-29(3)求相位裕量和幅值裕
9、量从作图就可求出,也可通过计算求出。首先求增益交界频率,然后求此频率下惯性环节的相位角,再将此相位角再加上积分环节的相位角即可。30第3步:确定在系统上需要增加的相位超前角 需要增加相位超前量为增加相位超前校正装置,会改变波特图的幅频特性曲线,使增益交接频率向右方移动,故需补偿由于增益交界频率的增加而造成的相位滞后增量,则校正装置应提供的最大相位超前量为31第 第4 4步:根据所提供的最大相位超前角 步:根据所提供的最大相位超前角,确定衰减系数,确定衰减系数 及 及 处的幅值 处的幅值图7.12超前校正网络对数幅频特性线最大相位超前角频率32第 第5 5步:步:根据超前网络 根据超前网络 m
10、m处的幅值 处的幅值,求未补偿前传递函数在此 求未补偿前传递函数在此幅值下的频率值,以此来确定 幅值下的频率值,以此来确定m m的具体数值,即超前网络 的具体数值,即超前网络的位置和补偿后的增益交界频率 的位置和补偿后的增益交界频率。求未补偿前的传递函数W(s)的波德图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幅值为-6.1dB时的频率,则反对数,则由此可以求得秒-1,由此可确定=8.9秒-1。将此频率作为校正后W(s)Gc(s)的增益交界频率。33第 第6 6步:根据 步:根据m 值,求超前网络的转角频率,即确定超前网络微分环节的时间常数T 使,确定了超前校正环节的位置 再求超前校正环节的两个转角频率和,也就是确定
11、时间常数T值的大小,即完成了超前校正环节的设计。n n 因为 则n 因此超前网络可确定为34第7步:引入增益等于 的放在倍数,补偿超前校正后所造成的幅值衰减。为了补偿超前校正造成的幅值衰减,须将放大器的增益提高 倍,这就相当于将超前环节的对数幅频曲线上移。这样得到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35第 第8 8步:最终确定校正后的系统 步:最终确定校正后的系统图 图7.13 7.13超前校正后控制系统传递框图 超前校正后控制系统传递框图+-Xi(s)Xo(s)-360.1 1 10002040600-45-90-18010-2045237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步骤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步骤第 第1 1步:求未校正
12、系统的开环增益 步:求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增益 K K值 值第 第2 2步:求取未校正系统的相位裕量 步:求取未校正系统的相位裕量 第3步:确定在系统上需要增加的相位超前角 第 第4 4步:根据所提供的最大相位超前角 步:根据所提供的最大相位超前角,确定衰减系数,确定衰减系数 及 及 处 处超前校正装置 超前校正装置的幅值 的幅值第 第5 5步:步:根据超前网络 根据超前网络 m m处的幅值 处的幅值,求未补偿前传递函数在此 求未补偿前传递函数在此 幅值下的频率值,以此来确定 幅值下的频率值,以此来确定 m m的具体数值,即超 的具体数值,即超 前网络的位置和补偿后的增益交界频率 前网络的位置和补
13、偿后的增益交界频率。第 第6 6步:根据 步:根据m 值,求超前网络的转角频率,即确定超前 网络微分环节的时间常数T第7步:引入增益等于 的放在倍数,补偿超前校正后所造 成的幅值衰减。第 第8 8步:最终确定校正后的系统 步:最终确定校正后的系统38超前校正装置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具有正的斜率段相频曲线具有正相移39(1)串联相位超前校正是利用相位超前效应,即提供超前相位去补偿系统的滞后相位,因而可使不稳定的系统经相位超前校正后变为稳定的系统,或将较小的相位裕量提高到较大的相位裕量,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2)超前校正更为主要的是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相位超前校正的关键在于利用微分环节提供超
14、前角。(3)相位超前校正主要是改变系统的中频段和高频段的频率特性,而低频段的频率特性不变,因此不影响系统的稳态误差。关于相位超前校正的几点说明:40 7.3.2 滞后校正 特点 特点 频率特性具有 频率特性具有负的相位角 负的相位角的补偿网络 的补偿网络 功能 功能 通过 通过高频衰减 高频衰减的特性,使幅值交界频率 的特性,使幅值交界频率左移 左移,从而,从而获得充分的相位裕量 获得充分的相位裕量缺点:截至频率降低,频带宽度变小,瞬态响应变慢411 机械滞后网络的构成图7.15机械滞后网络原理图衰减系数42滞后网络的滞后相角,当 增大时,则 也增大。图7.16滞后网络极坐标图最大滞后相位角最
15、大相位滞后角频率最大滞后相位角衰减系数43超前校正装置的对数频率特性曲线最大相位滞后角最大相位滞后角频率45-45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具有负的斜率段相频曲线具有负相移(=10)44滞后校正装置的对数频率特性曲线滞后校正装置的特性 其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具有负的斜率段,相频曲线具有负相移。最大滞后相位角为最大滞后相位角频率位于两转折频率的几何中心45滞后网络的转角频率分别为 和,由图可以看出,滞后网络基本上是一个低通滤波器。图7.17滞后网络波德图31衰减系数46n 设有一单位负反馈系统n 若使系统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5(1/秒),相位裕量,增益裕量 10dB,试求系统的校正装置。n Xi(s)22滞
16、后校正装置的设计滞后校正装置的设计47第1步:根据给定的速度误差系数Kv=5秒-1,确定开环增益K通过终值定理和误差信号求K值则 当K=5时,可满足稳态性能即稳态误差的要求48第2步:绘制未校正系统的波德图和极坐标图,确定未校正系统的相位裕量和增益裕量,并作稳定性判断。n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n 由此可见系统由四个典型环节构成。n 比例环节 n 积分环节n 惯性环节 n 惯性环节490.001 0.01 0.1 1 1002040600-45-90-180(14)50第3步:确定校正后的相位裕量及相应的新的增益交界频率n 相位裕量的确定应考虑校正后对数幅相频特性曲线的新的增益交界频率下的相位裕
17、量应该等于多少。首先应满足题目所要求的,然后再加上由于加入滞后网络后(滞后网络相位曲线均为负相位),所以要考虑增加。n 这样所需要的相位裕量n 新的增益交界频率的确定。,计算W(s)的相位为时,其频率秒-1 保证了相位裕量要求51第4步:滞后网络设计中衰减系数 的确定 为了在新的增益交界频率上,使W(s)的幅值曲线下降到0dB,滞后网络必须产生必要的衰减量。其衰减量的确定,是根据滞后网络的波德图7.22所示。因为一阶微分环节的转角频率已确定为1/T,其衰减量B(负分贝)取决于衰减系数;增加,B也增大。通过W(s)的波德图可计算出在 处的分贝数,因为 再将 代入B2B1图7.22滞后网络波德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控制 理论 及其 应用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