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鉴赏修辞 (2).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古诗鉴赏修辞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古诗鉴赏修辞 (2).ppt(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初步掌握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表达技巧的内容繁而杂,这节课我们用分类举例的方法进行,我们将表达技巧分为四类:学习内容常见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篇章结构 学习目标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近4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有关手法统计2005年:考查了表现手法(修辞),涉及了衬托(3套)对偶/对仗(3套)夸张(2套)比喻(2套)拟人(2套)等常见手法和顶真(1套)。2006年:衬托对比(3套),比喻(3套),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拟人,对比以及象征。2007年:试卷省份 体
2、 裁 考点分布全国卷一 宋词 手法:直抒胸臆北京卷 诗经 手法:赋比兴江苏卷 宋词 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山东卷 清诗 手法:借代安徽卷 清词 手法:衬托重庆卷 唐宋诗 手法:拟人湖北卷 唐诗 手法:对比(或对照、映衬)浙江卷 唐诗金词元曲手法:今昔对比,寓情于景,拟人,运用典故,化用诗句2008年:卷 别 体裁、时代 考 点福建卷 唐诗 手法:景中含情广东卷 宋诗 修辞:拟人江苏卷 唐诗 修辞:比喻江西卷 宋诗 手法:虚实辽宁卷 元散曲 修辞、表现手法:比喻对偶、比拟山东卷 宋词 手法:细节描写四川卷 元散曲 修辞:对偶、比喻、夸张浙江卷 金诗 手法:触景生情特点一、手法丰富多彩二、重点
3、考查:三、概念模糊比喻拟人对偶衬托对比景情试题类型1判断手法型2评析手法型3比较异同型手法定向型手法自助型提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常见修辞: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古典诗词讲究语言凝练、语意含蓄,所以常采用多种修辞手法。运用修辞,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定义: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作用:1.形象具体可感。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2.充分表达
4、作者的情感。“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一)比喻(二)比拟 定义: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作用:1.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形象。2.突出作者的情感。“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三)借代 定义: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
5、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作用: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引人联想。“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四)夸张 定义: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夸张上邪,我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 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忠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
6、人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而强烈。(五)对偶 定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六)排比 定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作用:1.意象繁密,语言精练。2.感情强烈,真挚感人。“枯藤老树昏
7、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七)设问 定义: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八)反问 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作用: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反复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3.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
8、时方始休。作用:1.音节舒缓和谐,朗朗上口。2.强调主题,形成气势,突出情感。3.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对比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作用:1.以强烈反差突出事物特征。2.强化作者思想感情。双关 1.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用 1.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2.使语言含蓄、风趣,令人回味。互文 1.主人下马客在船。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3.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作用: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
9、委婉,耐人寻味。辨明修辞手法是第一步,重要的是要了解作者借助这些修辞手法抒发什么感情,达到什么目的。下面我们来看看两首诗,看看他们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这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解题方法1、确定修辞方法2、结合诗句分析3、分析修辞表情达意的作用 200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一水:亦作“二水”。(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2)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古诗鉴赏修辞 2 高中 古诗 鉴赏 修辞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