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写作专题审题.ppt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写作专题审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写作专题审题.ppt(7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模块写作考情分析第四模块 考情分析 卷别 作文类型材料提要(题目、话题)内核探秘 文体要求全国卷 材料作文“猫吃鱼与猫捉鼠”漫画生活观念与人生态度 自选全国卷 材料作文 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探求生活中的问题 自选四川卷 材料作文 关于“点”的论述 思考与认知 自选重庆卷 命题作文 难题 人生态度与意志品质 不限江西卷 命题作文 找回童年 生活感悟与人生思考 议论文或记叙文湖北卷 材料作文 关于“幻想”的论述 思考与认知 自选国标卷 材料作文热带观赏鱼狼罗森塔尔实验人才成长 自选山东卷 材料作文 列夫 托尔斯泰名言 思考人生 不限第四模块 考情分析 广东卷 命题作文 与你为邻 生活体验与感
2、受 自选江苏卷 命题作文 绿色生活 生活观念及思考 自选北京卷 命题作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人生态度与意志品质不限天津卷 话题作文“我生活的世界”理解与感悟 不限安徽卷 材料作文 清人阮元的诗歌生活观念及人生态度不限福建卷 材料作文格林童话的诞生生活感悟及人生思考自选浙江卷 命题作文 角色转换之间生活感悟及人生思考不限辽宁卷 材料作文 托尼的生活故事生活观念及人生态度自选湖南卷 命题作文 早 思考与认知 议论文或记叙文上海卷 材料作文丹麦人钓鱼及孟子言论理解与感悟 自选专题1 审 题专题1 审 题技巧点拨专题1 技巧点拨 一、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新材料作文也叫后话题作文,它是介于旧材料作文与话题作
3、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2010年18套试卷中的作文,在2009年18套试卷中有9个省市考新材料作文的扩大趋势下,进一步扩大为10个省市考新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过去的材料专题1 技巧点拨作文,会限定文体,而新材料作文的文体不限。过去的材料作文,强调最佳立意,而新材料作文有较多的立意,只有最合适的立意,而不强调最佳立意。这是新材料作文的特点。这种作文提供的材料更为多样,既利于考生能多角度立意,
4、也留给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新材料作文,吸收了过去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长处,是一种全新的作文形式。新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相比,审题立意的难度加大了。由于过去的高考中,话题作文长期占据了主导地位,备考中教师有意无意地漠视学生审题立意能力的培养,以致有相当部分的考生遇到新材料作文时,面对作文的审题立意,有些茫然失措,写出的作文往往偏离了题意。为了在写新材料作文时不偏离题意,考生有必要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一些程序和方法。专题1 技巧点拨(一)文字材料 审题如审案,讲究一个“细”字。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忌一步到位,没有读懂材料,像盲人摸象一样摸住一处就写一处,结果往往会偏离题意,审题应按步骤操作。新材料作
5、文的审题程序是:1概括材料明要点 理清材料涉及的人或事物,如果是多个人物,确定谁是主人公;写了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人物多的,还要注意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抓住关键词语或句子,明确材料说理的角度。专题1 技巧点拨 2.确定性质和倾向 根据事件的结果确定事件的性质和命题者的倾向性。材料结果好的,其性质往往是正面的,命题者的倾向性往往是赞成;材料结果不好的,其性质往往是反面的,命题者的倾向性往往是贬抑;如果材料结果不明朗,材料的性质往往是蕴藏的,应辩证分析,分析命题人的真正意图。专题1 技巧点拨 3关键词语抓得准 抓住材料的关键词语,吃透材料的基本意思,是文字材料作文审题的最基本要求。新材料作
6、文的关键词语常常是材料中议论或抒情性的语句或是总结性的语句。抓住材料的关键词语后,要注意语言的转换,可用“只有才”的形式把关键词语变成一个有倾向性的观点。如关键词是“适度”可以转换为“只有适度,才能事遂人愿”。专题1 技巧点拨 4筛选观点定主题 根据材料的内涵,认真分析材料中可能蕴含的各种观点,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筛选出切合材料的、自己感受最深的主题。结合材料的性质和出题者的倾向性确立主题是最起码的要求。对多角度多含义材料作辩证分析,是保证主题正确的必要过程,罗列观点的过程就是对材料全面分析的过程,也是防止跑题或偏题的好方法之一。专题1 技巧点拨 特别提示:一定要根据材料的性质和含义多角度分析
7、材料,排列观点,再从中选出第一主题。运用发散性思维分析原材料,结合现实生活,列出二到五个观点,为“好中选优”做准备。罗列观点的过程就是对材料全面分析的过程,也是防止考生脑袋一热抓住一个就写,结果跑题或偏题的好方法。专题1 技巧点拨 示例1:如2010年全国课标卷的材料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存下来。专题1 技巧点拨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
8、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专题1 技巧点拨 审题步骤:1概括材料明要点 材料的主要内容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2确定性质和倾向“热带观赏鱼”是说环境对人才成长的影响,“狼”是说人的成长要有好奇心、有兴趣、要体验,“罗森塔尔实验”是说评价的好坏对成长有不同的作用、信心会影响人的成长等。三则材料的性质都是说人才成长规律的。其性质和倾向是正面和赞成的。专题1
9、技巧点拨 3关键词语抓得准 环境、好奇心、兴趣、体验、评价、信心等。4筛选观点定主题 环境影响的人才成长,有好奇心、有兴趣、去体验能促进人的成长,评价的好坏对成长有不同的作用,信心会影响人的成长,人才的成长受多个方面的影响等。专题1 技巧点拨 示例2:如2010年山东卷的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专题1 技巧点拨 审题步骤:1概括材料明要点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2确定
10、性质和倾向 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辩证地说明了事物的美和魅力,以及人生的变化都是存在一分为二规律的。3关键词语抓得准 人生变化,魅力,美;光明和阴影。专题1 技巧点拨 4筛选观点定主题 既要看到光明,又要看到阴影,要全面地看问题,只有这样,才不至于骄傲自满,沾沾自喜,滞步不前;要看到阴影,更要看到光明,只有这样,才能看到希望,拥有信心,赢得最后的成功和辉煌。专题1 技巧点拨(二)图片材料 看图作文,顾名思义,就是看图画来作文。要使文章能准确地反映图意,看清画面内容。要看清画面,一是总观全图,看全貌,并有步骤地进行观察。二是观察背景和人物。
11、如画面的背景反映了什么,近景和远景怎样配合,它们和画面上的人物有什么关系,还有人物的身体、年龄、活动情况等。三是观察细节(如人物表情、服饰、用具专题1 技巧点拨等)。最重要的是要善于看清画面上有哪些细节,想一想作者画这些细节的目的。四是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一幅画的主题抓得准,看图作文才能写得好。这样,我们就要细心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他在画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颂扬什么,批评什么?他要说明什么?又是怎样把自己的意图融合在画面之中的?专题1 技巧点拨 从某种意义上讲,看图作文是材料作文的一种变式。它与材料作文的不同,只在于看图作文提供的是图画材料,材料作文提供的是文字材料。所以看图作文的审题思路
12、与材料作文的审题思路大同小异。具体审题步骤如下:1概括画面内容和要点 看图中画了哪些人物或事物,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上面有哪些文字,文字的表达指向是什么。要找全,找准,不要遗漏。专题1 技巧点拨 2确定画面主体和性质 依据事件的结果,判断图画的性质是正面的,反面的,还是中性的。3确定命题者的倾向性 即命题者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或者要说明什么道理。4分析原因找说明道理 即分析命题者为什么提倡,为什么反对,如果命题者的倾向性是中性,要辩证分析,找出命题者要说明的道理。专题1 技巧点拨 5根据性质倾向定主题 根据画面的性质、出题者的倾向性,确定最合适的主题。确定主题时,考生要联系头脑中储备的材料,联
13、系现实生活。示例:2010全国卷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专题1 技巧点拨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步骤:1概括画面内容和要点 四只猫,面前的桌子上有四盘鱼,一猫吃完了鱼,双手抚肚;四猫未吃鱼,去捉老鼠;三猫对二猫说:“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2确定画面主体和性质 三猫、四猫是主体,材料的性质主要是反面的。专题1 技巧点拨 3确定命题者的倾向性 命题者的倾向性是不反对一猫“享受”鱼,赞成四猫捉鼠,但是反对三猫认为有鱼吃就忘记自己捉鼠的职责了。4分析原因找说明道理 生活条件好了,猫
14、吃鱼不是什么新鲜事,关键在于三猫和四只猫之间发生的事情让我们好奇,猫抓老鼠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结果因为有鱼吃就成了别人的笑柄了,由此我们作文立意可以向人生社会开拓,就会发现这幅漫画的寓意原来是这样的,生活条件好了,人们有“鱼”吃了,是不是要放弃自己“捉鼠”的本分、职责呢?5根据性质倾向定主题 享受的同时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本性、追求、奋斗。专题1 技巧点拨 二、命题作文的审题 命题作文是命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指定的题目进行写作的命题形式。命题作文的基本格式是“题目要求”。题目主要针对作文内容作限定,要求则是就作文的体裁、篇幅等形式作出限制。有时,命题作文就还会在题目和要求之前
15、加上一小段提示。题目、要求、提示都要仔细审。专题1 技巧点拨 2006年到2010年18套试卷中是命题作文的,依次是2010年7个,2009年8个,2008年8个,2007年9个,2006年7个,可见命题作文成了高考作文考试的主要形式。审题准不准决定着命题作文写作的成败。因此作文训练中必须重视命题作文的审题。命题作文对于题目有比较严格的限制,标题本身规定了考生的写作范围,也规定了不能写的范围。为此,命题作文必须审清楚下列三点:专题1 技巧点拨 1辨清文体 拿到一个作文命题首先要审清楚题目要求写什么文体的作文,是要求写记叙文,还是要求写议论文或说明文。近年高考作文虽然文体不限,但有的作文标题本身
16、是有明显的体裁倾向性的。如果不顺着标题本身固有的体裁倾向性来写,势必事倍功半。例如,2010年湖南卷“早”、2009年重庆卷“我与故事”、2009年湖北卷“站在_的门口”等适合写记叙文。2010年北京卷“仰望专题1 技巧点拨星空与脚踏实地”、2009年江苏卷“品味时尚”等比较适合写议论文。有的作文标题本身没有明显的体裁倾向性,如2010年广东卷“与你为邻”、2009年四川卷“熟悉”等,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决定写什么文体。考生自始至终都要严格按照审准的体裁来写,决不能中途易辙。要切记:跑题绝不仅仅指主旨内容方面,体裁四不像也属于跑题。专题1 技巧点拨 2明确特指 就是把文章的内容限定在题目外
17、延所规定的范围之内。首先要明确允许写什么,不允许写什么。如:2010年广东卷“与你为邻”题目的“你”就是特指,只能写选择的特定对象,暗含对话式或交流式写作方式。2009年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和2009年重庆卷“我与故事”题目的“我”,就是特指,只能写与“我”相关的内容;2008年上海卷“他们”,题目“他们”就是特指,只能写除你我之外的对象。2009年江苏卷“品味时尚”中的时尚就是特指,不写时尚的、写过时的就是跑题。对于究竟写什么考生要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熟悉程度来写,作文的特指究竟指向哪一个方面,审题时必须想好。专题1 技巧点拨 需要指出的是,在考场上“辨清文体”和“明确特指”这两步往往一
18、气呵成,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如2008年江苏卷“好奇心”只允许写同好奇有关的范围中的事,不允许写与好奇无关的东西。在这个大范围内考生可以筛选出自己有把握写好的题材。如对老师的日记产生的好奇,对奶奶与爷爷之间的感情产生的好奇,对美国同中国的关系产生的好奇,对地球的末日产生的好奇等等。专题1 技巧点拨 3抓住题眼 题眼就是题目的内在含义。一个作文题目拟出来,命题者不是要考生写表面的东西,而是要求考生挖掘题目内在的含义,即抓住题眼。题眼抓得准不准直接决定作文写作的好和坏。怎样才能抓住题眼呢?专题1 技巧点拨(1)词语类文题往往其本身就是题眼 审题立意时,要准确理解这个词语所表达的全部意义,进而切
19、入题意的深层:要抓住词语所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不仅仅是事物的表面现象,要在参透事物的本质特点的基础上解读出该命题包含的象征意义、比喻意义、引申意义以及道理和规律。如2010年湖南卷作文题“早”,看到这个“早”字,想到“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也可以想到“早离早散早好”等,考生可以见仁见智,因此留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是很大的。再如2009年四川卷高考作文题“熟悉”,如果只把题眼锁定在熟悉的事和熟悉的人上,立意就比较一般。如果在参透“熟悉”的本质特点的基础上解读出该命题包含的道理和规律,那么高分就可能紧紧抓在手里了。专题1 技巧点拨(2)偏正短语的题眼一般
20、在其“偏”偏正短语的中心词是命题规定的写作的对象,而短语的修饰性、限制性的词语往往体现了命题的特殊要求,因此常被认作题眼。如2008年重庆卷“在自然中生活”的题眼是“在自然中”;2008年广东卷“不要轻易说不”的题眼是“不要轻易”。作文的主题只有鲜明有力地突出这些题眼,才能得高分。专题1 技巧点拨(3)动宾短语的题眼一般在“动”即宾语前面的动词。宾语一般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而动词表现的是行为主体的行为,是写作的重点所在,这也就决定了它的题眼地位。例如2010年江西卷“找回童年”的重心是“找回”。2008年浙江卷文题“触摸城市/感受乡村”是动宾短语,其宾语规定了写作的范围(特指)是“城市/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二轮 专题 复习 课件 写作 审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