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ppt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ppt(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v一、资产管理理论(一)商业贷款理论(二)资产转换理论(三)预期收入理论v二、负债管理理论v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v四、资产 负债表内外统一管理理论第七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1v一、资产管理理论(The Asset Management)1、商业贷款理论 2、资产转换理论 3、预期收入理论2v一、资产管理理论(The Asset Management)(一)资产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该理论是商业银行早期的经营理论,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广泛流行。此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首先,从商业银行自身来看,其早期的业务中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吸收活期
2、存款,定期存款的数量则有限。活期存款的不稳定性,迫使银行家们必须将注意力集中于资产管理方面,特别要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以应付客户的提款。3 可见,早期的商业银行主要是求生存,而不是求发展,这是资产管理理论应运而生的主观原因;其次,从外部条件来看,在商业银行早期,工商企业贷款需求比较单一,数量也有限,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这就使商业银行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去努力增加资金来源,扩大盈利,而只需进行资产结构的合理安排,以满足客户贷款和提款的要求。4v(二)资产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 资产管理理论的核心是商业银行将经营管理的重点放在资产方面,通过资产结构的适当安排,实现经营原则(“三性”原则)的要求。5(三)
3、资产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商业贷款理论观点:银行的资金来源于客户的存款,而这些存款是要经常提取的。如果存款人在需要资金时无法从银行提出自己的存款,那么银行只能倒闭。6因此,为了应付存款人难以预料的提款,银行只能将资金短期使用,而不能发放长期贷款或进行长期投资。因此,在这种贷款中,一般采取票据贴现的方式。因为票据本身是购买商品和流通商品的证据,它具有自偿性。这种理论强调,办理短期贷款一定要以真实交易作基础,要用真实的商业票据为凭证作抵押,这样在企业不能还款时,可以处理抵押品、保证资金安全。在此,这种理论也称为“真实票据论”。7v主要缺点:将银行的业务限制在狭义的生产与流通领域内,对于大量的有偿
4、还能力的贷款不予考虑。对于提款人的假设过于绝对化,就一般而论,存款人总是一面提款,也一面存款,总有一部分资金留在银行不取,而这部分资金就是可以长期使用的资金,不需要保持太大的流动性。事实上,真实票据的自偿性不那么如人意,即使在经济情况好转的情况下也有相当的票据不能自偿。8 2、转换理论观点:银行的贷款不能仅仅依赖于短期和自偿性,只要银行的资产在存款人提现时能随时转换为现金,维持银行的流动性,就是安全的,这样的资产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不论是否具有自偿性,都可以持有。保持银行资金流动性的最好办法是购买那些需款时可以立即出售的资产,只要银行持有能随时在市场上变现并能确保损失最小化的资产,它的流动性就
5、有较大的保证。9缺点明显:其运用依赖于发达的证券市场和充足的短期证券。同时,还要看市场特点,在经济危机发生时,证券抛售量往往大大超过证券购买量,就难以保证流动性。103、预期收入理论预期收入理是一种关于资产选择的理论。观点:贷款并不能自动清偿,贷款的清偿依赖于借款者同第三者交易时获得的收入。简而言之,贷款的清偿依靠借款者将来的或预期的收入。11因此,贷款安全性和流动性取决于借款者的预期收入,如果一项贷款的将来收入或预期收入有保证(如按日、季分期付款),即使期限较长,由于安全性和流动性有保证,银行仍然可以接受。反之,如果一项贷款的预期收入不可靠,即使期限较短,银行也不应当发放。12v根据此理论,
6、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发放短期贷款,经营易于转让的证券,而且还可以发放长期设备贷款,还可发放非生产性消费者贷款,只要借款人的预期收入可靠,还款来源有保证即可。13(四)对资产管理理论的评价以上三种资产管理理论反映了商业银行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经营管理的特点,在保证银行资产流动性方面而各有侧重。商业贷款理论,主要通过短期放款来保证银行资产有流动性;转换理论,是在金融市场得到一定发展,金融资产交易成为普遍的条件下,通过金融资产的转换来保证流动性;而预期收入理论,则主要是从贷款和投资的清偿条件来考虑资产安全和流动性的。14v二、负债管理理论(The Liability Management)(一)负债管理理论
7、的产生背景1、金融工具的创新。随着负债理论的发展,西方商业银行传统的主动型负债方式向中央银行借款和同业拆借得到了很大完善,同时,随着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又开始向欧洲货币市场借款,此后,又开始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和“回购协议”等借款形式,扩大了资金来源。152、金融业竞争的加剧。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兴起,压缩传统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因此银行不得不采取新的方式筹集资金和管理业务。3、金融管制的影响。通货膨胀开始困扰各国经济,普遍受到政府利率管制的商业银行,都感到吸收资金能力衰弱,寻求资金、扩大负债成为当时银行的第一需求,使负债理论得以兴起。16(二)负债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负债管理理论主张商业银行将
8、管理重点放在负债业务方面,通过寻找新的资金来源,来实现经营方针的要求。该理论认为: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调整资产结构获得,而且可以通过调整负债结构提供。17换言之,银行可以用积极出售债务的方式,即主动负债,从各种不同的来源渠道借入资金来提供流动性。只要银行的借款市场扩大,它的流动性就有一定保证。这就没有必要在资产方保持大量高流动性资产,而应将它们投入高盈利的贷款和投资中,在必要时甚至可以通过借款来支持贷款规模的扩大。18(三)负债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银行券理论 最古老的负债理论,商业银行以贵金属做准备发行银行券,银行券的数额与货币兑现准备的数额之间的比例视经济形势而变动。该理论的核心是:强
9、调负债的适度性。192、存款理论 银行负债的主要理论,认为存款是银行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是存款者放弃货币流动性的一种选择,银行应当为此支付利息并关注存款的稳定和安全。该理论最主要的特征是其保守性倾向,对商业银行稳健经营起了保障促进作用。203、购买理论 该理论是一种创新的负债理论,主张以主动负债的方法来保证对银行流动性的需要。具体做法:以短期借入款来应付存款的提取,负债项目一增一减,不影响资产负债规模;以借入款来应付增加贷款的要求,是资产和负债项目同时增加。其缺点是:购买理论容易过度助长商业银行片面扩大负债、盲目竞争、加重债务危机和通货膨胀,因而通常不为宏观金融管理机构所倡导。214、销售理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商业银行 资产负债 综合 管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