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ppt 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成药ppt 课件.ppt(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成药学 v补药吃出更多病。v由于不明情况,误服补药,一些人出现鼻出血、齿龈和口腔粘膜肿胀、头昏头痛、胸闷腹胀、不思饮食、周身瘙痒等不良反应。v不合理用药己经成为当今全球的第四号杀手。v缺乏医药学专业知识,家庭用药存在安全隐患。前言v所谓中成药,就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一定的方药组成,结合适宜的制药工艺,赋予特定的剂型,以中药材为原料,生产的具有确切疗效和规范标准的,可以直接临床应用的制剂。简称为成药。v研究中成药相关课题的这门学科则为中成药学,它是中医药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一、中成药和中成药学的含义v性质稳定v疗效确切v毒副作用相对较小v并且服用、携带、贮藏保管比较方便。v它是中国传统医药
2、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中成药的特点第一章 中成药的发展简史v中成药的历史悠久,它的起源是与人类同疾病斗争密切相关的。早在原始社会,药物治疗疾病已经开始,最初是用单味药。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为了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和适应比较复杂病情,把几种药物配合起来使用,于是产生了方剂,进而制成剂型,成为中成药。现代发展状况v我国中成药有近50种剂型,5000多个品种,国际化,标准化,现代化、科学化的现代中医药体系正在形成。其中有些产品经过长期临床观察,某些方面优于西药,已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成了全人类防病治病的有力武器。v在中成药生产中,传统剂型丸、汤、膏剂等改制成片剂(如银翘解毒片)
3、,颗粒剂(如感冒清冲剂)、注射剂(如醒脑静注射液)、滴丸剂(如苏冰滴丸)等;规模已由过去的前店后坊形式发展到目前具有大规模的机械化新生产方式。第二章、中成药的命名v1.以方剂来源命名 如局方至宝丹来源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济生肾气丸源于宋代严用和的济生方。v2.以处方组成命名 如二冬膏,三黄片,五苓散,六味地黄丸均属此类命名。有的处方简单,则直书组成药物,如磁朱丸。还有的是以组成药物的比例命名如六一散由滑石 6份甘草 1份组成。中成药新药用此法命名的也不少如板蓝根冲剂,板蓝根颗粒、银黄口服液、双黄连注射液等v3.以成药功效命名。如养血安神糖浆指其养血安神之效,理中丸指其有调理中焦脾胃之功。
4、逍遥丸治肝郁气滞、胁胀烦闷等症,服之病去,有逍遥之乐。失笑散治血淤腹痛,药到病除,病者不禁欣喜失笑。v4.以主药和功用命名 如银翘解毒片以金银花、连翘为主药,有散风解表之功。艾附暖宫丸以艾叶、香附为主药,有暖胞宫作用。藿香正气丸以藿香为主药,治四时不正之气所致之症等。三七伤药胶囊以三七为主药,有活血散淤止痛的作用。v5.以成药性状命名 如云南白药(白色粉末)、紫雪丹(形如霜雪而色紫)、小金丹(原用金箔包衣)、一捻金(金黄色粉末)、桃花散(粉红色粉末)等。v6.以服用剂量命名 如十滴水、九分散、七厘散、五粒回春丹等,都是指一次服用的常用剂量,并提醒用药者注意用量,多为毒剧药。v7.以所治病名命名
5、 为方便临床使用及患者选择,大量新研制的中成药多直接采用所治病名命名。如鼻炎康(治疗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便秘通(治虚性便秘,尤其是脾虚和脾肾两虚型便秘)、肾炎舒片(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型肾炎引起的水肿、腰痛、头晕、乏力等症)、感冒灵冲剂(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咽痛等症)、乙肝益气解郁冲剂(用于乙型肝炎)、通心络胶囊(用于中医络病)等。v8.以中医术语命名 此类命名充分体现了辨证施治的中医药特色。如百合固金丸,肺在五行中属金,百合固金丸功效实为滋阴清热、润肺止咳。又如导赤丹,赤在五行中与心对应,此丹能引导心火从小便而去,故名。其他如补中益气口服液、泻白丸、养血归脾丸、金水宝等皆属此类
6、。v9.按成药产地或成药中主药产地或生产企业命名.如云南白药、孔府胃炎宁、沈阳红药贴膏剂、地奥心血康胶囊等均属此类命名。v10.按成方的创制人命名 如史国公药酒,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命名,是用来纪念传说中的史国公及冯了性创制出疗效独特的药酒,本书收载的华佗再造丸也属此类命名。v11.以成药主要有效成分命名:近几年,随着中药制剂学的发展,从中药材中提取一种或几种有效成分,通过适当的工艺制成的成药不断出现,相应地产生了此类命名方法,如本书收载的绞股蓝总苷胶囊、绞股苷甙片即属此类命名。第三章、中成药的剂型v在选用中成药的剂型时,应对患者的病情,体质认真分析,并根据剂型的特点,加以合理的选用,充分发挥临
7、床疗效和使用效果。常用中成药剂型v中成药的历史悠久,剂型种类繁多。特别是 1985年药品管理法颁布后的近20年来,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成药础研究、剂型改革、新剂型的开发、速效高效中成药的研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常用中成药剂型有近50种之多。v1.丸剂:v是指将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赋形剂如水,酒、药汁、醋等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固体制剂。v具有吸收缓慢,药效持久、体积小、服用及携带方便等优点,是一种传统剂型。v一般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如八珍丸;亦有用于急症的,如安宫牛黄丸等。临床上常用的丸剂有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缩丸等。v2.散剂:v散剂是将药物研成细粉,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
8、粉末状制剂。v根据临床用途不同可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两种。v内服剂有研为极细末直接冲服者,如参苓白术散;亦有研成粗末,用时加水煮沸取汁服用的,如银翘散。v外用散剂是将药物研成极细粉,撒布或调敷患处,如金黄散、冰硼散等。v散剂的主要优点是制作简便,便于使用,起效迅速,节省药物,易于贮藏保管等。v3.膏剂:v根据医疗要求和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煎膏剂、软膏剂、硬膏剂三种。v煎膏剂:v又称膏滋,是将配方药物用水煎煮,去渣,经浓缩后加糖或蜜制的稠厚状半固体内服制剂。v具有口感好,便于服用、易于吸收、疗效迅速等特点,又因含有糖或蜜而营养丰富,具有滋补、润肺作用,较适合久病体虚者长期服用,如益母草膏、二冬膏
9、等。v软膏剂:v又称油膏、药膏,系用适宜的基质(植物油、蜂蜡、乳胶剂等)与药物均匀混合制成的一种半固体外用制剂。v多用于皮肤或黏膜,具局部治疗作用,适用于外科疮疡疖肿,烧烫伤等疾病。v硬膏剂:v又称黑膏药,是主要用植物油炸取药料成分,再与铅丹化合后,涂布于裱褙材料上,贴敷于皮肤的外用制剂。v多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疽等疾病。v 橡胶膏剂:基质为橡胶,药材提取物与之混匀后,涂布于布上的外用固体剂型。v4.丹剂:v是指用水银、芒硝、雄黄等矿物加热烧制而升华或熔合炼成的不同结晶形状的无机化合物。v丹剂多外用,是中医治疗疮疡等症的主要药物,特点是用量小,药效确切,可直接使用于疮面,也可制成药条
10、、药线或外用膏剂。v传统的丹剂并非指单一剂型,除上述丹剂外,尚有典型的散、丸、锭剂等亦称为丹的,而且这些丹往往是疗效较好的内服药,如紫雪丹、仁丹、五粒回春丹等。v5.酒剂:v也称药酒,是以酒为溶媒,一般是用白酒或黄酒.通过冷浸或热浸将药中的有效成分浸出所制得的澄明的浸出液。v酒剂具有服用方便、吸收奏效迅速的特点。酒本身可以活血通络,故用散寒除湿、祛风活血、止痛散淤的药物制成酒剂则效果更佳。强壮滋补药也可采用这一剂型,但小儿、孕妇、心脏病及高血压患者不宜服用。v6.片剂:v是将药物加工、粉碎、提取、混合后,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压制成的片状固体制剂。v具有体积小、剂量准确.服用方便、便于携带和贮存等特
11、点。v另外,糖衣片还可掩盖不适嗅昧、苦味等,很受人们欢迎。如首乌片、复方丹参片、晕复静片等。中药片剂除了素片糖衣片薄膜衣片外,还有口含片泡腾片。v7.颗粒剂:v是将药材用适当的溶媒提取浓缩成稠膏,加入适量的赋形剂(如淀粉、糊精、糖粉等)制成的颗粒状制剂,服用时用热开水榕解冲服。v颗粒剂是在糖浆剂和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约一种新剂型,且有体积小、含药量大,疗效迅速、药味小,便于服用,携带方便等优点,如板兰根颗粒剂等。v8.糖浆剂 v是将药物分别煎煮提取药液后去渣,再将药液浓缩成稠膏,加入适量蔗糖制成的液体制剂。v一般糖浆剂中含糖量60%-65%。v糖浆剂的特点是味甜、吸收快,便于服用,儿童服用尤为
12、适宜。v9.注射剂 v是将药材经过提取、精制,在无菌操作条件下配置成灭菌溶液,供皮下、肌肉、静脉等注射使用的一种制剂。v它具有作用迅速.给药方便,药物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响,而直接进入人体组织等优点,适合于多种疾病,尤其对急救、神志昏迷和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更为适宜。v常用的注射剂有复方丹参注射液、柴胡射液,香丹注射液等v10.口服液(合剂)v是在汤剂和注射剂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将汤剂进一步提取、精制、浓缩,再以无菌操作法灌装于安瓿内供口服的制剂。v口服液具有剂量小、口感好,服用方便,吸收快、疗效好、便于携带贮存等优点。一般加有防腐剂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第四章、中成药的应用v中成药的组成是在中
13、医理论指导下而设方遣药,不同的成药有其不同的功效与主治范围,选用时必须根据病人所表现的症状,辨证施治,才能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否则轻则造成浪费药品,重则贻误病机,以至引起不良后果。要想合理选用中成药应该做到以下几点。vI.药证相符 v中医重视辨证论治;疾病的本质和属性,往往是通过“证”的形式表现于临床,通过辨证去认识疾病的病理基础,进而立法、选药。v 例如感冒属表证,中医采用解表法(解表药)治疗。有些患者自购成药服用,由于不加辨证(辨其寒、热).而将适用于风寒表症的辛温解表类成药用于凤热感冒,或将适用于风热感冒的辛凉解表类成药用于风寒感冒,结果病情不见好转,甚至加重。v 再如瘀血阻滞不宜再用收
14、敛止血的中成药,痰多咳嗽不宜再用敛肺止咳中成药。v通常情况下,中成药并非是固定治疗某种疾病或症状的特效药,应该辨证用药。v例如,因夏季着凉所致呕吐可选用霍香正气丸(水);若因食积内停引起的呕吐,则成选用保和丸;如因脾胃虚弱产生的呕吐,宜选用香砂六君丸。v在辨证基础上可以异病同治。如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膀胱炎、带状疱疹,乃至高血压病等均属西医不同系统的疾病,这些疾病者都属中医的肝胆湿热证时,选用龙胆泻肝丸治疗均能取得治疗效果。v中药注射液也要辨证使用v如对冠心病(CAD)病人伴有高血压,肺心病伴有呼吸系统急性感染痰多者,病毒性心肌炎伴有表证发热者等虚中挟实者,使用生脉注射液宜慎重!v说明临床使用
15、中成药要以中医辨证为依据,不能完全按西医病名,对号入座。要想达到最佳疗效,必须做到这一点!v2.剂型的选择 v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中成药剂型,方能产生良好疗效。v通常情况下,中成药多以口服剂型为主。v近年来结合药效与临床,开展中成药新剂型的改进、开发、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既方便了应用,又提高了疗效,受到了医患双方的欢迎。3.配伍用药 中成药的处方组成固定,都是针对某一证型疾病最一般的表现而设计的,但在临床上,患者的具体表现却不尽相同,如同为风寒感冒,有的以咳嗽为主,有的以发热头痛为主,因此为了适应各自不同的具体病症,除通过辨证选用适当的中成药外,有时还可配伍其他药物,以期获得更佳效
16、果。(一).中成药之间的配伍使用v1.功效相近似的中成药配伍使用,以扩大治疗范围或增强疗效。v如治疗胃热牙痛、口臭咽痛用牛黄解毒丸加清胃黄连丸,治疗心火舌肿、尿赤用牛黄解毒丸加导赤丹;治五更泄泻用四神丸加理中丸;治疗胃下垂、重症肌无力、低血压等可用补中益气丸加归脾丸。v2.功效不同的中成药配伍使用,可补充和提高治疗效果。v如外感风热而咳嗽明显者用银翘解毒胶囊加通宣理肺丸.受寒腹痛而腹泻较重时,用附子理中丸加六合定中丸,气血不足,月经不调兼消化不良者.用八珍益母丸加香砂枳术丸,小儿伤风咳嗽、痰多明显时用小儿百寿丹加白金丸。v3.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中成药配伍使用,使彼此相互制约,减少偏性或副作用。v
17、如用青娥丸治疗肾虚腰痛,因方中有杜仲、补骨脂、胡桃肉等温肾助阳之品,久服易有升火之弊,故可加服二至丸以补肾阴,而纠温药之偏。(二).中成药配伍中药.v根据辨证论治的需要,可将中成药配伍中药,以增强疗效,常见有以下几种配伍。v1.中成药与汤药配伍。v例如,一些贵重中成药如安宫牛黄丸等,在服用时就可以配伍清热解毒凉血之汤剂同服,以利于服用和增强疗效。v据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报道:有人以云南白药胶囊配伍六味地黄汤.再加其他滋阴补阳药合用治疗白血病,获得满意效果。v2.中成药与药引配伍。v如活络丹,醒消丸,七厘散用黄酒送服;附子理中汤用姜汤送服;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用淡盐水送服;清热导滞的至宝丹用焦三仙
18、煎汤送服等。(三).中成药配伍西药v随着中西医结合工作的深入发展,中成药配伍西药应用的机会将不断增加。v而中成药和西药分属两个不同的医药学体系,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论基础和用药经验.v两者合用自然要产生很多新问题,有利有弊。第六章、中成药的使用注意事项v1.注意中成药名称与功效 v中成药品种繁多,在药名上颇多近似而易混淆者,而且不能从药名上去揣测其功效,才不至于误用误治。v例如有人误将用于筋骨痛、四肢麻木、手足拘挛的人参再造丸作为补药;将驱蛔消积的肥儿丸当成小儿滋补品。v 2.注意用药剂量与次数 v 通常每日2-3次,少数是每日1次;1次用量则视剂型而不同。应遵守剂量规定或遭医嘱。v 凡含有剧毒药
19、如番木鳖、朱砂等成药更应遵守剂量规定或遭医嘱,不应擅自增加用量,也不能无端减少用量。v对小儿和老人用药,更宜注意。10岁以上的儿童与成人用量相差不大10岁以下至 5岁,可用成人药量的 1/2 5岁以下至 2岁,可用成人药量的 1/3 1岁以内婴儿可用成人药量的 1/4(毒性、剧烈性药不在此例)。v一般以病情的轻重缓急,确定给药的时间,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为原则。.通常口服药于早晚或早中晚各服1次(2-3次/日);v3.注意精简用药 v单用中药(中成药)或西药能治愈的疾病,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中西药物合用。v合用的效果若不比单独使用中药(或西药)优越,就没有合用的理由。v如有一定的指征,确需中西药物合用,也应以尽可能少的中两药物进行治疗,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滥用和浪费。中西药合用,宜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得擅自加服某些药物(中药或西药),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中成药的不良反应v(一)药物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v(二)不良反应的表现v(三)不良反应的原因v(四)不良反应的预防v 谢谢大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