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中班优秀活动教案优秀10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幼儿中班优秀活动教案优秀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中班优秀活动教案优秀10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幼儿中班优秀活动教案优秀10篇幼儿园中班优质教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感受并体验故事中小动物们快乐。 2、能根据故事内容并积极参加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3、培养发现快乐、分享快乐,积极面对生活的良好的个性品质。 4、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制作一实物快乐口袋(用白布裁剪成大口袋,外面画一些体现快乐主题的儿童画,内用软棉花包裹着一可以录音和放音的随身听)。 2、与故事快乐口袋内容相符的电脑课件和录音。 活动过程: 一、 问一问设置疑点,激发幼儿兴趣。 老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快乐口袋,提问并
2、导入课题。使幼儿对快乐口袋有了一定的具象认识。 教师用语参考:老师这儿有一个神奇的口袋,你们看,口袋上有什么呀?引导幼儿观察口袋上有关快乐的画面。教师小结:这些小朋友和小动物玩的都很开心、都很快乐,这是个快乐口袋。 那口袋里装了些什么呢?老师打开录音,幼儿欣赏。如:今天是我五周岁的生日,我请了许多朋友吃蛋糕,我的心里呀,真快乐!我的画画作业被放旱进橱窗里展览啦,我的心里呀,真快乐!妈妈生病了,我端杯开水给妈妈喝,妈妈夸我懂事了,我的心里呀,真快乐!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那快乐口袋里装的都是什么?(快乐)有一天有只小猴也发现了一只神奇的口袋,我们一起来听听到底发生了哪些事。二、听一听幼儿欣赏故事
3、,体验作品经验。 教师打开多媒体课件,让幼儿边听故事边看动画,听完故事后进行层层递进地提问,使幼儿对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 (一)、教师讲故事幼儿边听边看动画 (二)、逐图出示,分析故事内容教师: 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都是谁呢?小猴发现的这只神奇的口袋只能装什么?那这只口袋,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口袋?(快乐口袋)哪些小动物跑来对着口袋说话的?它们分别说了什么?我们一起来学学。(幼儿依次学习小孔雀、小青蛙、小鸟、小象、小猪、小猴的话,并用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表现。)突然森林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小猴想起了什么?它是怎么做的?最后小动物们怎么样了?是谁让小动物们又重新快乐起来的? (三)、完整欣赏
4、故事教师:这只快乐口袋真是太神奇了,我们一起再来完整的听听这个故事,请小朋友跟着故事说说小动物们的话。我们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吧。(快乐口袋) 三、玩一玩把快乐告诉口袋,巩固作品经验。 教师通过游戏,鼓励幼儿对着教具快乐口袋讲讲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儿(注意启发幼儿从多角度谈谈自己的快乐),帮助幼儿发现快乐、教师用语参考:故事中小动物们有许多快乐的事儿,你们平时遇到过哪些快乐的事儿呢?又有哪些事情能让你快乐起来呢?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说说吧。谁愿意将自己的快乐事情对着快乐口袋说说?(幼儿说说自己的快乐()事儿) 四、谈一谈什么叫快乐,迁移作品经验。 教师:小朋友们对着快乐口袋说了很多自己的快乐事儿,那到
5、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呢?和你的好朋友去说说吧。教师小结: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大家要学会发现快乐,并与别人共同分享快乐,使大家都快乐起来那才是真正的快乐。 音乐声中幼儿与客人老师分享自己的快乐。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小百科:口袋指指缝在衣服上用以装东西的袋形部分,衣兜。或一种装
6、物用具,一般用布、皮做成;用布、皮等做成的装东西的用具。可以比喻类似口袋的包围圈、口袋阵,也可以代指钱包。 幼儿园中班优质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 纲要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在跳、爬、钻、投掷、平衡、攀登等各种有趣的活动中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尝试圈的不同玩法,发展幼儿走、跑、跳等基本动作。 2、体验合作的乐趣,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重、难点分析: 重点:探索、尝试圈的多种不同玩法。 难点:合作尝试圈的多种玩法。 教学准备: 幼儿人手一个圈;录音机、磁带;划定池塘的场地。 教学程序: 1、在音乐伴奏下,幼儿做准备活动:(3分钟) 幼儿人手一个圈,听音乐按节奏做圈操
7、(包括上肢运动、下肢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腹背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以音乐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全身得到充分的活动,为后面的活动作好充分的准备。) 2、初步探索圈的多种玩法:(56分钟) (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圈有很多玩法,你想不想和它做游戏?比比看谁的办法最多。” (2)幼儿分散玩圈,教师观察指导。 (3)请幼儿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法:“谁愿意来当小老师,把自己的好办法教给小朋友?”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探索出圈的多种玩法,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3、深入探索圈的多种玩法,并尝试合作玩圈:(78分钟) (1
8、)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请你试一试自己没有玩到的方法,并且尝试和小朋友一起合作玩圈。” (2)幼儿深入探索、尝试: 教师引导探索出跳圈的幼儿将圈摆出,尝试用多种方法跳圈。 (3)练习双脚分合连续跳圈的方法: 教师讲解跳圈的方法:“一个圈的时候,两只脚并起来跳到这一个圈中;两个圈的时候,两只脚分开,一个圈中跳入一只脚。”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尝试自己没有玩过的方法,并探索与他人合作的玩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4、游戏:网小鱼(56分钟) (1)交待游戏规则:教师做渔翁,用圈做网,小朋友做小鱼,在池塘里游,被渔翁网住的小鱼,站到池塘边。 (2)师幼轮流做渔翁,进行游戏。 (这一活动的目
9、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四散跑的能力及动作的灵活性,让幼儿尝试做渔翁,更加激发起他们参与游戏的欲望,为本次活动掀起高潮。) 5、放松活动小鱼游:(23分钟) 教师:“渔翁回家了,鱼宝宝们可以在池塘里自由自在的游泳、跳舞了。”教师和幼儿做放松活动,并听音乐离开场地。 幼儿园中班优质教案 篇三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词内容,学习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2.尝试选择23种乐器进行演奏。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晨间活动播放爷爷为我打月饼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 2.爷爷为我打月饼教学挂图、教师教学资源
10、、音乐CD。 3.响板、沙锤、串铃等乐器。 活动过程 1.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幼儿倾听,在老师启发下说出歌词内容。 (2)教师示范演唱,幼儿跟唱。 2.用肢体动作练习歌曲节奏。 (1)幼儿演唱歌曲,并用不同的肢体动作如拍手、跺脚、拍肩等表现歌曲节奏。 (2)出示挂图(节奏图谱),引导幼儿练习身体动作(拍手、拍肩、跺脚等)。 (3)将幼儿分为三组,先分组练习,然后教师指挥幼儿分别用肢体动作合作练习。 3.探索打击乐器的配器方案。 引导幼儿讨论选择适宜的乐器,如拍手的地方用什么乐器合适,拍肩、跺脚用什么乐器。 4.打击乐器演奏。 (1)教师指挥幼儿空手做打击乐器的演奏动作。
11、(2)幼儿轻轻去放乐器,看教师指挥,集体演奏23遍。 (3)指挥幼儿自由交换乐器,进行演奏。要求幼儿轻拿轻放乐器。 (4)组织幼儿收放打击乐器,结束。 活动延伸 在律动区投放节奏图谱及乐器,让幼儿进行打击乐器活动,可让幼儿尝试做小指挥。 配器建议 拍手铃鼓,拍肩串铃(碰铃),拍腿响板,拍手、跺脚乐器齐奏。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整个活动中,层层递进,生动感人,启发幼儿积极投入。谈话的方式引入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让孩子们亲身置身于过中秋节的情景之中。让幼儿讨论:中秋节有哪些风俗?最喜欢吃什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也是本次活动的可取之处。在教唱
12、歌曲的过程中,主要以幼儿模仿学习为主,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只重点教唱难唱准的句子。表演部分,基本交给幼儿自己完成,自己想怎么表演就怎么表演,我比较喜欢用这种让幼儿自由发挥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感悟了音乐的情绪与情感,享受到了和谐声音的美妙。 通过这次的活动,我觉得要上好一个活动,老师要通过各种手段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让活动起到更好的效果。 中班优秀教案 篇四 活动主题的选择: 民间的传统游戏简单易学,这个游戏就是其中的一个。它是一个集体游戏,但幼儿也可以分组进行游戏。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对游戏规则掌握的并不是很好,自控能力也要提高。所以选择了这个游戏规则性比较强,
13、能够提高自控能力的游戏。 活动目的: 1、锻炼幼儿肢体的表现力和控制能力。 2、提高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幼儿学各种小动物走路,进行活动。 二、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参加游戏的幼儿一起说儿歌,并一边说儿歌一边走路或做动作,当说到儿歌最后一句时幼儿身体做出各种动作,摆出各种姿势不动。如果谁动了或笑了,就要被停止游戏。(儿歌:山连山,水连水,我们都是木头人,一不许动,二不许笑,三不许露出小白牙,最后只能蹦一下。也可以幼儿选用自己喜欢的儿歌来代替。) 三、游戏反复进行。 四、活动结束,幼儿散步做放松活动。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下来,其实还有很多值得
14、自己思考和反思的地方。有的幼儿在玩木头人的时候,坚持没几秒,就开始动来动去,觉得很好玩。我就有些着急,提醒乱动的幼儿,木头人是不能动的哦。但是,时间稍长,更多的幼儿也坚持不住,开始微微动起来。在活动到这种过程中,我及时分析自己的教育行为,对遵守规则、表现良好的幼儿给予关注和表扬。在再玩“木头人”这个游戏的时候,我就注重欣赏和关注孩子的造型,夸赞好的造型,来肯定孩子。几个调皮的孩子慢慢地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行动,不再因为得不到关注而表现出混乱。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 篇五 活动目标: 1、能发现物体简单的排序规律,学习不同的排序方法。 2、在情境中感知数学的规律美,增强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
1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几何积木、吸管等操作材料;展示版块 活动过程: (一)观看PPT1,寻找“ABAB”的规律。 1。进入活动室 “今天森林体育馆里要举行动物运动会,邀请小朋友们去当小观众,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出发了。” 2。幼儿入坐 “小朋友们,体育馆到了,请找一个座位坐下来吧!” “运动场布置的真热闹,你都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是怎么排队的?” 3、幼儿观察并进行表述,如运动器械皮球(同色)是按照规律排列的;气球是按照“红的、紫的、红的、紫的”彩旗是按照“三角形、长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规律排队的等。 小结: 运动会场地布置的可真漂亮,
16、所有材料都是有规律的排列的,有按照长短排列的、有按照大小排列的、还有的按照颜色进行排列,这种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方法我们称为排序。 (二)观看PPT2,探索运动员进场的各种排队规律。 1、运动会要开始了,小动物们个个精神抖擞地进入场地了,瞧,首先进场的是跑步运动员,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有精神地向我们走来。都是什么小动物?(兔 羊 羊 兔 羊 羊 )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如果再来一些小兔小羊,让你帮他们接下去排,应该是怎么排序? 2、接下来进场的是爬树运动员,它们也微笑着向我们走来。(教师逐组出示:“松鼠 松鼠 猴” “ 松鼠 松鼠 猴 ” 这些小动物是怎么排队的?如果再来一些松鼠 松鼠 猴,让你帮他们
17、接下去排,应该是怎么排序? 3、最后进场的是举重运动员,只见它们一个个迈着稳健的步伐徐徐向我们走来。(象 熊 河马 象 熊 河马 )这些大力士是怎么排队的?如果再来一些象 熊 河马,让你帮他们接下去排,应该是怎么排序? (三)制作奖品,再现物体的序列。 1。小朋友们真会观察,发现了藏在小动物们队伍里的规律。真棒!现在动物运动员们正在紧张的比赛,马上要到发奖的时间了,大老虎给我们传来了一个紧急消息,奖品还没准备好,要请我们来帮忙,你们愿意吗?不过,他有一个要求,要将指定的材料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来制作奖品,你们可以吗? 2、引导幼儿在五组操作材料中自选一种材料,自定序列或根据序列指示制作奖品。
18、如:A、用塑料珠制作项链;B、用吸管制作项链; 3、请幼儿展示自制的奖品。 孩子们,把你们制作的奖品拿上来展示给大家看看吧,并向大家说说奖品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4。孩子们真棒!帮助大老虎解决了大难题,还学习了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排序的方法,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多注意多观察,还有很多很多的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排序的。 (四)按男女规律排队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五)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的一些规律,如排队时、做动作游戏时进行。 2、在结构游戏和美术活动中迁移经验,自创一些简单的规律拼搭物体和装饰画面,体验规律的美感。 课后反思: 我本来想达到这样的目标,让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 中班 优秀 活动 教案 1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