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纹样及其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扎染纹样及其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扎染纹样及其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 摘要:扎染艺术特色显明,分布范围广,历史源远流长。手工扎染的纹饰自然活泼、清爽优雅、别具特色,是重要的时尚流行元素,为国内外流行服饰接受,并为进入特性化的服装,家纺,纤维艺术领域的设计师供应了独特的艺术手法。 关键词:扎染;工艺;纹样;应用 中图分类号:J523.2文献标识码:A 一、扎染及其分布 1、扎染的源起 扎染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工艺,中国古典文献记之为“绞染”或“绞缬”。宋人胡三省在资治通鉴音注中说:“缬撮采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之缬。”扎染也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据刘孝孙二仪实录衣服名义载,手工扎染“秦汉间
2、始有,不知何人造,陈梁间贵贱通服之。”从这个记载来看,中国的手工扎染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2、扎染的分布 自然界很多的植物、矿物能对自然纤维着色,因此很多国家都有扎染。秘鲁和中东古代的历史遗迹中均有扎染织物的发觉。直至今日北印度、西非和日本人仍沿途用这一印染方法。在印度,扎染工艺直到今日仍在印度民族服装上广泛地运用。印度的扎染品种丰富、形式多样、制作精致,其中以卷扎技法最具特色,产量居世界第一。 手工扎染遍布世界各地,因各地的历史文化不同,所创建出的扎染作品也各自具有自己民族的文化特征。中国扎染工艺的运用不仅早,技术也丰富多样,并随着中外沟通传播到国外,如日本的扎染,就是奈良时期由中国传入的。
3、我国的云南的大理白族地区,是我国目前扎染产量最大、最多,在国内外最有影响的地区之一。这里被文化部命名为“白族扎染之乡”。他们的扎染图案有圆菊、蛾蛾花,也有创新的几何图案等。另外,湘西的扎染也较有特点,其扎染多采纳散点状花纹,图案以菊花、海棠花等小型纹样为主,大多采纳靛蓝染料染色。 日本手工扎染也反映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日本的扎染在公元七世纪前后受当时中国唐朝文化的影响,直到公元十六世纪,印染业才走上了民族化的道路。其中扎染主要以“田”技术为代表,有包括“云纹绞”、“人目绞”、“三浦绞”等闻名绞法在内的近一百零一余种工艺技法。扎染的图形多为写实的山水、花鸟,具有相当的难度。“三浦绞”的工艺繁杂,
4、染后的绞花像满天的繁星,具有优雅、绚丽多彩的工艺特色,有着日本扎染艺术典型的民族风格。日本的扎染还结合刺绣与手绘等方法,使扎染更具特色、富丽堂皇。 在非洲,尼日利亚的扎染历史悠久,简洁、自然的几何纹样始终为人们所青睐;在拉丁美洲,人们将扎染技术和手绘工艺综合运用。今日的哥伦比亚和秘鲁的扎染主要表现几何纹、变形鸟纹、植物纹,图案惟妙惟肖。从上述状况可以看出,各地区劳动人民创建的扎染都充分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特点。注:参见张松鹤浅谈手工扎染的审美特征一文,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第20卷,2004年第4期,第63页。 二、扎染的纹样及应用 1、扎染的纹样的特点 古代扎染工艺能在世界各地出现,缘由在
5、于其工艺技术的简洁:将织物按预想的图形缝、扎,湿水后再浸入染液,染色后取出松开束绳即可出现相应的花纹。由于纤维的渗透作用,使织物上呈现出无级层次的色晕效果。由于是手工制作,即使图案相同,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扎法的不同,加上扎制的松紧、染前浸水的饱和度、染色的时间、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图形作品出现千变万化的结果。多种多样的扎法和染法不仅使我们设计的图案能得到独得的表达,而且具有现代工业化生产所不能达到的、独特的自然美的艺术效果。 扎染的纹样独特的艺术效果一是暈色。这是在染色过程中染料渗化出现的一种肌理效果。这种肌理效果是为因线扎得松或紧、束扎后布团的内外层等缘由形成了布的吸色性能的差异所致。在
6、扎染图形边缘部位,染料多少有所渗透,最终体现为轮廓线上的渗化肌理。而晕色染則是运用手工逐级染色,其色晕效果尤如中国画大写意的神韵。特色之二是折皱与浮雕感。由于染色过程中高温的作用,图形中的小点除去扎线后依旧隆起,保持有凹凸褶皱,在平滑的布面上尤如浮雕细心刻出,又如珍宝颗颗镶嵌,具有醒目的视觉效果和迷人的触觉感受。 扎染是运用折、皱、捆、包等多种工艺手段进行制作的,结果会在染色过程中染料可能出现附着与不附着之处,最终形成了色泽斑斓,皱纹综错,别具意趣的视觉效果,这种自然肌理充分地体现了物质本身的美,它新奇而独特,渗化效果的扎染纹理自然、微妙,其它工艺品难以相比;而折皱凹凸的触觉效果同样表现得剧烈
7、动人。这便是扎染风格豪放与精致之所在,而这种美既是人们细心设计和创建的,又是人工所不行替代的。注:参见吴晓兵浅议扎染的独特艺术语言一文,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第18卷,19101年第4期,第59页。 2、扎染的纹样处理手法 扎染的纹样是通过将图形部分束扎住,将布料浸透水再染色而成的。由于束扎住的部分染液无法渗透进去,从而起到防染的效果。虽然原理简洁,但多种扎和染的方法交替运用,所谓“扎扎染染,染染扎扎;松松紧紧,干干湿湿”给扎染艺术带来无穷的改变。 扎花是束扎织物的统称,扎的方法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多种多样,未必有花。扎制的方法主要有针缝法、针缝线扎法、串扎法、卷压扎法和夹染中的折益法这五大类。每
8、一大类里又包含着若干种技法,如针缝法中有平缝法、折要缝法和对合缝法等多种。而同是平缝法,由于针线的运行方向,缝扎位里的不同,所产生的的效果也不同;还有串扎法里的鹿胎缴扎法也可由设计的改变而达到横向排列、纵向排列私散点排列等各种效果;另外卷压扎法里又包括棒筒法和无芯法等。扎染的制作有扎、缝、折、叠等多种技法,稍加改变即可形成新的表现手法。注:参见许芳扎染艺术的传统与现代一文,上海工艺美术,2022第4期,第92页。 传统的染色方法是用植物染料蓝靛来进行的,现在则更多采纳化学染料。除了通常用的浸染外,点染,注染,段染,渐染,手绘,喷染等多种染色技法可产生丰富多彩的渲染效果。着色与未染之间自然过度,
9、使图形处于似与不似之间,辅之以抽象的肌理效果,给人以粗旷写意,又细致入微的视觉感受。染色后的布料,晾干后就可以拆线了。拆线就是将扎花时缝、扎过的地方的线拆掉,使图案花纹显现出来。拆线不仅是扎染的后续性工作,这个过程也会对图案产生影响。干拆与湿拆,会在边缘产生不同的晕化效果。干拆边缘清楚,湿拆边缘则柔软;小点、细线假如湿拆会变得模糊不清,设计者应依据须要选择。 3、扎染纹样的应用 在机械化印染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并没有摒弃古老的手工扎染,这是因为它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性。扎染艺术语言是一个重要的时尚流行元素,它的表现手法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的扎和染的“防染”限制,在各类纺织面抖和成衣上运用特别
10、工艺手法创建出区分于工业印染审美特征的平面,立体或单色、多色交融新图形。手工扎染的纹饰自然活泼、清爽优雅、别具特色,人们受“回来自然”、“怀旧”的艺术思潮的影响,这也是现代扎染能在今日为国内外流行服饰接受,进而发展成为主流工艺之一的重要缘由。 手工制作的扎染面料与机械化印、织花相比生产成本较高,更多应用在材料附加值较高的服饰生产领域;同时,扎染图形可依据须要随意支配装饰部位,也更相宜在服饰设计中发挥特长,制作出具有工艺品性质的产品。 4、扎染纹样的题材 在纺织品现代印、织花技术尚未发展以前,传统扎染常见的图案多为花草植物、鸟兽虫鱼、自然景观、文字图形以及各种几何图形。由于受到制作工艺的限制,扎
11、染的图案设计不能象印花或提花织物那样精制,且为手工制作,费时费工,因而在现代印染产品的冲击下,一度被放弃运用。 在工业产品相对过剩的后工业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返朴归真、崇尚自然、追求特性发展心理已成为当今的主流。扎染艺术正是以显明的特性化特征,迎合了时代的需求而重新崛起。总体而言,现代扎染图案是用“大花大叶”以及点、线、面等现代构成构成元素,辅之以多种多样的扎法和染法使图形得到充分的表达,从而具有变化莫测,意趣天成的自然美的艺术效果。 5、装饰尺度与部位 尺度印象是扎染图案设计者给予设计作品感染力的重要手法,由于扎染图形手工制作的特性,大尺度的纹样表现是其他印染手段所不能达到的
12、,而扎染的色泽斑斓、流淌暈化、自然肌理等艺术效果在大尺度的图形设计中能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在一些拥有“大面积”的服装款式如裙装上如扎满了碎花,那是以手工与机械角力,结果肯定是得不偿失;而大面积正是发挥扎染或泼彩写意或细腻渐染的好地方。 服装是由平面的布料通过结构设计、裁剪最终转化为各种“立体”的款式,平面化的机械印花图案基本上没有对立体造型的装饰功能。扎染纹样设计应注意与服装款式的结构、风格契合。注:参见丁敏服装刺绣图案的创新设计一文,艺苑,2022第8期,第28页。饰体性是由扎染的最终的装饰对象人所确定的,服装是人体的包装物,而依附在服装上的扎染装饰与人体有着紧密的关系。人体的结构、形态、部位
13、和活动特点等因素,都对扎染图案的布局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服装图案与人体往往是相互作用的,图案可修饰、夸张、掩盖人体的部位结构特点,表现个人的气质和性格;而人体的结构、部位特点又可使图案更加醒目、生动,富有意趣和魅力,因此,扎染图形的设计不能停止于平面构图的完备,还应充分估计到它“穿戴”在人体上的实际效果。 三、结语 扎染艺术,特性显明,工艺文化,源远流长。现代扎染是区分于传统扎染和工业印染的一个新兴领域。现代扎染的新特性结合了现代印染技术和先进手段,融入了现代时尚面料,创建出了特性化的面料,在坚持继承传统工艺精华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独特的工艺语言和深厚的人文色调,染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创建“有意味的形式”适应市场的要求,并为进入时尚化,特性化,艺术化的服装,家纺,纤维艺术领域和设计师的视野供应了可能。 (责任编辑:冯健民) 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