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矿床学复习最全面精品资料.pdf
《2023年矿床学复习最全面精品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矿床学复习最全面精品资料.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矿床:是指在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其质和量适合于工业要求,并在现有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可被开采和利用有用矿物或有用物质的集合体。2.矿床学:是应用地质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矿床的质、量、产状、形成机制与时空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3.矿产资源:是指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经各种长期地质综合作用形成的存在于地壳中可供人类利用的呈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矿物原料。其特点是开拓性可变性不可再生性。分类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可燃有机岩矿产地下水资源。4.矿床模式或成矿模式:是指在对大量矿床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某类矿床或某种成矿作用基本特征的概括。5.矿石:指从矿床中开采出来,并在当前的技术和
2、经济条件下能从其中提取一种或多种有用组分(元素或化合物)的天然矿物集合体。矿石即是一种可利用的特殊岩石 6.矿石矿物:也称有用矿物,系指可以被利用的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如铜矿中的黄铜矿,斑铜矿。7.脉石矿物:指那些虽与矿石矿物相伴,但不能被利用或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暂时不能被利用的矿石。8.脉石:一般指矿体中与矿石伴生的的无用固体矿物(包括脉石矿物、夹石、围岩碎块等)9.夹石:矿体内达不到工业要求而不被利用的部分。最大夹石厚度:夹石厚度指标 10.矿物: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影响下,通过结晶作用,升华作用,化学反应作用等途径形成的岩石。矿物以集合体(单个矿物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矿物)形式出现。11.矿体
3、与围岩的关系 a、接触关系突变接触渐变接触 b、时间关系同时或近同时形成矿体明显晚于围岩 12.母岩:在成矿过程中提供主要成矿物质的岩石。(岩浆岩)矿源层:能为后期的热液活动提供成矿物质的岩层。(沉积岩)14.工业品位:指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供工业开采和利用的矿石的最低品位要求。影响因素:开采条件加工利用的难易程度交通运输条件综合利用程度的高低 15.边界品位:也称最低工业品位,指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用来划分矿体与非矿体界限的最低品位,是在圈定矿体时对单个矿样中有用组分所规定的最低品位数值。16.矿石品级:是指矿石的质量分级。分级依据:a、矿石的品位 b、工艺性能 c、伴生组分 17.
4、矿石储量:是指经地质研究并利用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如钻探、槽探、井探、坑探等查明的矿产储藏量,是衡量矿床规模的重要依据。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开采储量。18.共生组分:指矿石或矿床中与主要有用组分在成因上相关,空间上共存,品位上达标,并可供单独处理的组分 19.伴生组分:指矿石或矿床中虽与主要有用组分相伴,但不具有独立工业价值的元素,化合物或矿物,其存在与否和含量的多寡常影响着矿石质量。分为 A 有益组分:指可综合利用的组分和能改善产品性能的组分。B 有害组分:指对选矿和冶炼或对其产品有不良影响的组分。20.矿体:是矿床中可供开采利用的、由矿石和夹石组成的地质体,是组成矿床的基本单位。21.矿体的形
5、状:指矿体在空间的产出样式和形状。等轴型柱状型板状型 22.矿体的产状:指矿体产出的空间位置和地质环境。包括内容矿体的空间位置矿体埋藏情况矿体与围岩层理、片理的关系矿体与火成岩的关系矿体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24.矿石结构:矿石中矿物颗粒的形状,大小和相互关系。矿石构造:矿物集合体的形状和有用矿物的分布状况。统称矿石组构 25.胚胎矿或矿胎:指金属矿物或成矿元素初步富集,但还未达到工业品位要求的地质体。26.同生矿床:指矿体与围岩基本上是在同一地质作用过程中同时或近于同时形成的矿床 后生矿床:矿体与围岩分别在不同的地址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且矿体的形成明显晚于围岩。二者分属不同时代,27.叠生矿床:指
6、先期形成同生矿床之后,又叠加了晚期形成的后生矿床。28.矿田:指在统一的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成因上近似,空间上相邻的一组矿床分布区域。29.矿带:是最常见的区域性成矿单元。30.成矿区(带):是指大区域的成矿单元。31.成矿物质来源:地壳、上地幔、壳-幔边界(地幔流体)32.丰度:某元素在某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33.克拉克值:是指某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即某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34.浓度克拉克值:是指一个地质体中某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其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的比值,即地质体中某元素的丰度与其克拉克值的比值。35.浓度系数:工业品位与该元素的克拉克值之比。36.成矿作用:是指将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有用元
7、素或有用组分从分散状态富集到可供人们开采利用程度的地质作用。内生成矿作用:主要是指在地球内部热能作用下,导致矿床形成的各种作用。分岩浆成矿作用热液成矿作用 外生成矿作用:指发生于地壳表层,主要在太阳能影响下,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导致矿床形成的各种地质作用。分风化成矿作用沉积成矿作用 变质成矿作用:即在区域变质和热变质过程中所发生的成矿作用,或使已经形成的矿床发生变质的作用。分区域变质成矿作用、接触交代成矿作用、接触变质成矿作用和花岗岩化(混合岩化)成矿作用。37.置换作用:交代作用系指溶液与岩石接触过程中,发生了一些组分的带入和另一些组分带出的地球化学作用 38.岩浆
8、: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并富含挥发分的熔融体。39.岩浆矿床: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形成的岩浆经过分异、结晶等成矿作用使分散在岩浆中的成矿物质聚集而形成的矿床。40.原始地幔物质完全熔融、分熔和分异的产物:超基性、基性岩 41.挥发组份作用(矿化剂):种类和数量对岩浆的结晶分异及成矿组分的运移,富集也有一定影响,影响到有用矿物晶出的先后,能与多种金属元素组成易溶的络合物。42.含矿基性、超基性岩体形成前的岩浆特点:低粘度、高温度和密度差异常大 43.同化作用:岩浆在其形成或向上运移的过程中,往往会熔化或溶解一些外来物质(如围岩碎块),从而使岩浆成分发生改变的作用
9、。混染作用:不完全的同化作用.44.岩浆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有:结晶分异成矿作用、熔离成矿作用、岩浆爆发作用和岩浆喷溢成矿作用四种。45.结晶分异作用:矿物按顺序进行结晶,并在重力和动力影响下发生分异和聚集的过程.岩浆分结矿床:由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矿床称。划分为早期岩浆矿床和晚期岩浆矿床。46.早期岩浆矿床:岩浆冷凝结晶时,由于矿物较早地从岩浆中结晶和富集所形成的矿床.火成堆积作用:当矿物结晶后,边按照本身比重的大小,进行重力分异,矿物便依据这个自然规律在岩浆房的一定部位富集成矿 晚期岩浆矿床:在岩浆冷凝过程的晚期阶段,在矿化剂的影响下,有用矿物比硅酸盐矿物从熔浆中较晚晶出所形成的矿床 47.岩
10、浆岩成矿专属性:指岩浆岩内与内生矿床间在成因上表现出来有规律的联系,一定类型的岩浆岩经常产出一定类型的矿床。A 鉻尖晶石矿床:含镁高的超基性岩,纯橄榄岩 B 金刚石矿床:金伯利岩弱碱性的超基性岩 C 铜镍硫化物矿床:低钙高镁的基性岩 D 钒钛磁铁矿矿床:斜长石,辉长-斜长岩(基性岩)48 岩浆熔离作用:指在较高温度下的一种均匀的岩浆熔融体,当温度和压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分离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混熔的熔融体的作用。岩浆熔离矿床:由岩浆熔离作用造成有用组分的富集而形成的矿床。常见相关矿种有铜,镍(硫化物)矿。49.硫化物的熔离和侵位提出两大类型模式:a)深部熔离模式 b)就地熔离模式 50.岩浆爆发
11、作用:指经过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或熔离作用,喷发至近地表的地质作用。有关的矿床为产于金伯利岩中的金刚石矿床。51.岩浆喷溢成矿作用:指含矿熔浆(或矿浆)沿一定通道喷溢至地表或贯入到火山口附近的火山岩系中,冷凝堆积形成矿床的作用。安山岩类中的磷灰石磁铁矿(赤铁矿)矿床。52.岩浆矿床的主要类型:铬铁矿矿床 a 层状铬铁矿 b 非层状(豆荚状)铬铁矿铜镍硫化物矿床钒钛磁铁矿矿床 铂族元素矿床金刚石矿床 53.镁铁质岩中的铜-镍硫化物矿床划分为:(1)纯橄榄岩橄榄岩类中的矿床(2)辉长岩中的矿床(3)其他类型(沉积的和热液的)的矿床。钒钛磁铁矿矿床有关的辉长岩类由:玄武质或碱性橄榄玄武质岩浆分异演化而
12、形成,通常还和铬铁矿床、铂族元素矿床、硫化物矿床伴生。54.伟晶岩:指与一定的火成侵入体在成因上有密切联系,在矿物成分上相同或相似、由特别粗大的晶体所组成、并常具有一定内部构造特征的规则或不规则的脉状体。55.伟晶岩矿床:若伟晶岩中的有用矿物或金属元素富集达到工业要求时,构成的。最大工业价值的是酸性的花岗伟晶岩,其次是碱性的霞石正长伟晶岩 56 花岗伟晶岩矿床的形成条件:1)温度、深度及压力 2)矿化剂的作用 3)与混合岩-花岗岩的关系4)围岩条件5)地质构造条件 57.伟晶岩矿床形成的阶段性(成矿过程):(1)Ca-Na 阶段(2)K阶段(3)Li 阶段(4)Na 阶段(5)K-(Rb)阶段
13、即晚期钾阶段(6)晚期Li 阶段(或 Li-K-Rb-Cs阶段)。13 为原始结晶作用阶段 46 为交代作用阶段 58.伟晶岩矿床的成因:残余岩浆结晶,残余岩浆结晶和热液交代,热液交代 1.热液矿床:通过含矿流体(包括气相、液相、超临界流体)作用而生成的后生矿床称热液矿床或气化热液矿床。2.导矿构造:是指热液自深部地段进入矿田范围的通道。(不含矿,可有矿化痕迹).容矿构造:是使矿体定位,并决定其形态、产状、大小,有时决定其内部结构的构造。配矿构造:热液由导矿构造进入容矿构造的通道(导矿构造上盘).3热液成矿作用:指形成热液矿床的地质作用和过程,它涉及成矿热液来源、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质的迁移方
14、式及其沉淀集中的原因、成矿方式、成矿过程、热液运动的原因等 4.含矿热液的来源:岩浆水、变质水、建造水、地表水、地幔热液。5.岩浆水(岩浆成因热液):指岩浆结晶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水,有很强的搬运金属络合物的能力。6.变质水(变质成因热液):指沉积岩或低级变质岩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水 7.建造水:指沉积物沉积时含在沉积物中的水,也叫封存水。8.热液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可分为四类:来自同生热液和变质热液、来自热液渗滤的围岩、来自岩浆热液、上地幔。9.水-岩反应:热液沿围岩的裂隙、孔隙进行渗滤、运移时,可以和围岩中组分发生反应 10.热液运动的原因:重力驱动,压力梯度驱动,对流的热液驱动 11.
15、成矿物质的迁移形式:硫化物的形式卤化物的形式以易溶络合物的形式以胶体溶液进行搬运(低温).金属元素呈络合物形式搬运,温度较高的热液矿床中成矿物质呈卤化物气态溶液运移。成矿物质的沉淀:温度的降低和 PH 值的变化常常大于络合物的稳定性影响最大。温度、PH 值、压力的变化,氧化还原作用,与原岩反应,不同来源的热液混合,水解,沸腾。12 热液矿床的成矿方式主要有:充填作用和交代作用。13.充填作用:当含矿热液在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围岩中流动时,因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热液中成矿物质沉淀于已有的各种孔隙和裂隙中即为。14.交代作用:指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各种置换作用。类型:扩散交代作用,渗滤交代作用 15.
16、围岩蚀变:矿体围岩在气-液和超临界流体作用下所发生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变化.16.蚀变岩:指蚀变过程中在一定物理化学条件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矿物共生组合所构成的岩石。常见的围岩蚀变:矽卡岩化,钾长石化,钠长石化,黑云母化,云英岩化,青磐石化,泥质蚀变,蛇纹石化,沸石化 17.热液矿床的蚀变类型:斑岩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高中温热液脉型矿床、中-低温热液矿床。18.矿物共生组合:在矿床中,由同一种成矿作用所形成的一群矿物,其彼此之间成因及空间共生关系称为矿物共生组合。19.热液矿床的分带性是指:彼此具有一定成因联系的成矿元素、矿物、矿物组合在同一矿体中或矿床中空间分布的规律性,或者指在一定区域
17、范围内不同类型的矿床在空间上分布的规律性。20.矽卡岩型矿床(接触交代矿床):也称接触交代矿床,主要是指在中酸性中基性侵入岩类与碳酸盐岩类岩石的接触带上或其附近,由于含矿汽水热液进行交代作用而形成的矿床。21.控矿构造:接触带构造,捕虏体构造,断裂和裂隙构造,围岩层间破碎带及层理,褶皱构造 22.两个矿化期,五个矿化阶段:矽卡岩期分为早期矽卡岩化阶段、晚期矽卡岩化阶段、氧化物阶段石英-硫化物期分为早期硫化物阶段、晚期硫化物阶段;23.斑岩型矿床:是指规模大、品位低、主要产于斑岩中及其接触带附近的细脉浸染型矿床 24.斑岩铜矿按矿化类型分类:大陆边缘型、岛弧型、大陆内部型、陆-弧碰撞型 斑岩铜矿
18、按成矿地质环境分:火山斑岩型(如大平山、铜矿峪)浅成斑岩型(如德兴、沙溪、玉龙)中深成侵入体有关的斑岩型(如多宝山)25 玢岩型铁矿床(火山-次火山型矿床):指产于陆相火山岩分布区域内,与玄武质,安山质岩浆的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一组以铁为主的矿床.分为火山岩型、浅成斑岩型、中深成侵入体有关的斑岩型。玢岩型铁矿床分类:玢岩铁矿,基鲁纳式铁矿,安卡拉-伊利姆式铁矿 低温热液矿床:是指形成温度低于 200的各种热液矿床,形成深度大多在 2000 米至地表范围内.浅成热液低温矿床:产于陆相火山岩系中或相邻岩石中,绝大多数情况下成矿温度小 150,极少数情况下可 300,矿床的形成深度主要集中在地表到地
19、下 1km,个别情况下可达2km。高温热液脉型矿床:成矿温度大于 300-600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热液矿床.分类云英岩型钨、锡石英脉型矿床,钠长岩型稀有、稀土元素矿床 26.矿化期:代表一个较长的成矿作用过程,它是根据成矿体系物理化学条件的显著变化来确定的。27.矿化阶段:表示一组或一组以上的矿物在相同或相似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的形成过程。28.热液矿床的分带:是指与单一矿床或一定区域内的一组矿床有关的矿物或元素在空间上的有序分布形式。区域分带性:指在较大范围内的构造岩浆活动带或构造单元中,在成因上有联系的矿床或矿床类型在空间上分布的规律性。矿田分带性:指在成因上有联系的矿床所组成的矿田中
20、,具有不同矿化特征的矿床在空间上分布的规律性。矿床或矿体的分带性:指矿床和矿体沿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物质组分(元素、矿物、矿物组合)在空间上变化的规律性。29.外生成矿作用:主要由太阳能的影响,在岩石圈上部、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导致在地壳表层形成矿床的作用。30.风化矿床:指地壳表面的岩石和矿床,在大气、水、生物等营力的机械和化学作用的影响下,发生破碎及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使有用物质重新组合、调整、富集所形成的矿床。31.机械风化作用:主要是使岩石和矿石发生破碎形成疏松的碎屑堆积体,生成残积、坡积砂矿的地质作用。32.化学风化作用:主要是在氧气,碳酸气、水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并使
21、其产物形成了风化壳的地质作用。33.生物风化成矿作用:在生物生活和死亡过程中,由生物及其衍生物所引起岩石或矿物发生化学变化,并导致有用组分聚集形成矿床的风化作用,叫生物风化成矿作用 34.风化矿床的分类:残积、坡积矿床、残余(留)矿床及淋积矿床三类。35.残积矿床:指原生矿床或岩石遭受风化作用,其中未被分解的重砂矿物或岩石碎屑,残留在原地或沿斜坡堆积起来形成的矿床。36.坡积矿床:在某些条件下,残积物由于剥蚀作用和重力作用的影响,渐渐地沿斜坡向下移动一定距离后,在斜坡的某些部位堆积下来成为矿床 37.残余(留)矿床:指在原地由化学风化作用产物(难溶物质)残留堆积形成的矿床。38.淋滤矿床(淋积
22、矿床):原岩或贫矿体经化学风化作用,某些易溶物质被水带到风化壳下部的潜水面附近沉淀下来,所形成的矿床 39.氧化带的分带:(a)完全氧化亚带(铁帽)(b)淋滤亚带(c)次生氧化物富集亚带 40.次生硫化物:硫化物矿床氧化带淋滤出来的某些金属硫酸盐溶液渗透到潜水面以下,在还原环境中,交代原生硫化物生成次生流化物.该过程增加了原生矿石中某种金属的含量,提高了矿石的工业价值,这种作用称次生硫化物富集作用.发生这种作用的地带称为次生硫化物富集带。41.铁帽构造:一般多呈疏松多孔构造,这种构造多由纤细的硅质褐铁矿交织薄膜构成骨架,反映原生矿物的解理、晶体和晶面轮廓。1.沉积矿床:地表岩石和矿石的风化产物
23、、火山喷发物、生物残骸以及宇宙尘等,经地表各种 营力水、风、冰川和生物等搬运到河流,沼泽,湖泊,海洋中合适的地质环境中沉积下来,形成各 类沉积物称之为沉积作用.当沉积物中的有用物质富集达到工业要求时,便成为沉积矿床.2.沉积矿床的分类:机械沉积矿床;化学沉积矿床胶体沉积矿床蒸发沉积矿床,生物化学沉积矿床,火山-沉积矿床 3.沉积矿床的成矿作用:基本成矿作用是沉积分异作用。包括 机械的,化学的、生物的、生物化学的或火山(喷气、热液等)作用的等多种方式 4.机械沉积(分异)成矿作用:由地表岩石或矿床风化形成的许多形状不一、粗细不等的碎屑物质在水流搬运过程中,在重力作用影响下,可按大小、形状和比重的
24、不同,在不同的部位分别沉淀,从而使其中有用的矿物发生局部富集形成矿床的作用 5.化学沉积(分异)成矿作用:当成矿物质以胶体溶液或真溶液形式进行迁移时,由于不同元素在同一搬运介质中的溶解度各不相同,从而在沉淀过程中产生成矿物质的分异沉积作用,通过这一作用形成矿床的过程便称为化学沉积(分异)成矿作用,包括真溶液化学沉积(蒸发沉积)作用和胶体化学沉积作用两种。6.真溶液化学沉积作用:易溶盐类常以真溶液状态被带入干燥地带的水盆地中,当水体的蒸发浓缩和碱化达到一定阶段时,便逐步从溶液中析出并发生沉淀,最终可形成由钾、钠、钙、镁的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硼酸盐,硝酸盐等各种有用的盐类(包括单盐和复盐)堆积
25、物组成蒸发沉积矿床 7.胶体化学沉积作用:在表生带中,除少数易溶盐类呈真溶液搬运外,其他许多难溶物质如铁、锰、铝及粘土等往往呈胶体形式被大量搬运,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在有利的沉积环境中形成巨大的胶体沉积矿床。8.生物和生物化学成矿作用:由生物或生物化学作用促使有机的或无机的成矿物质在各种水盆地中沉积形成矿床的过程统称为生物和生物化学沉积成矿作用。9.沉积矿床分为:机械沉积矿床、胶体沉积矿床和蒸发沉积矿床、生物化学沉积矿床 10.机械沉积矿床:机械沉积矿床指以机械沉积分异作用为主形成的沉积矿床 11.砂矿床:机械沉积矿床一般指砂矿床;可分为残积砂矿床、坡积砂矿床、洪积砂矿床、冲积砂矿床、海滨砂矿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矿床 复习 全面 精品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