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金融硕士考研之利率决定理论知识点归纳总结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金融硕士考研之利率决定理论知识点归纳总结整理..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金融硕士考研之利率决定理论知识点整 理 金融硕士考研笔记之利率决定理论 金融硕士考研日益临近,紧锣密鼓的复习气氛充斥着学院的每个部位,大家都打起了万分精神为了最后的这段冲刺时间做最大的努力。我通过一段时间总结了金融硕士考研笔记之利率决定理论的知识点,希望这些知识点可以真正的帮助到每一位阅读过我的笔记的考生。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是以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作为起点的。马克思指出,利息是贷出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因此,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利润率决定利息率,从而使利息率具有以下特点:(
2、1 随着技术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平均利润率有下降趋势,因而也影响平均利息率有同方向变化的趋势。由于还存在某些其他影响利息率的因素,如社会财富及收入相对于社会资金需求的增长程度,信用制度的发达程度等,它们可能会加速这种变化趋势或者抵消该趋势(2 平均利润率虽有下降趋势,但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而就一个阶段来考察,每个国家的平均利润率则是一个相当稳定的量。相应地,平均利息率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3 由于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两类资本家对利润分割的结果,因而使利息率的决定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平均利息率无法由任何规律决定;相反,传统习惯、法律规定、竞争等因素,在利率的确定上都可直接起作用。二、古典的
3、利率理论 19 世纪八九十年代,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瑞典经济学家维克塞尔和美国经济学家费雪等人对支配和影响资本供给与需求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终于提出资本的供给来自于储蓄,资本的需求来自于投资,从而建立了储蓄与投资决定利率的理论。由于这些理论严格遵循着古典经济学重视实物因素 的传统,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因此被西方经济学者称为古典利率理论,也被后人称为实际利率理论。古典的利率理论认为,利率决定于储蓄与投资的均衡点。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即利率提高,投资额下降;利率降低,投资额上升;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即储蓄额与利率成正相关关系。三、凯恩斯利率理论
4、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利率不是决定于储蓄和投资的相互作用,而是由货币量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凯恩斯学派的利率理论是一种货币理论。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数量和一般人的流动性偏好两个因素。凯恩斯认为,货币的供应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货币的需求量起因于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前两种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记为M1=L1(Y。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记为 M2=L2(r。货币总需求Md=L1(Y+L2(r。货币总供给为为 Ms(Ms 由货币当局决定,当 Md=Ms 时可以求均衡利率 re。当利率非常低时,市场就会产生未来利率会上升的预期,这样货
5、币投机需求就会达到无穷大,这时无论中央银行供应多少货币,都会被相应的投机需求所吸收,从而使利率不能继续下降而“锁定”在这一水平,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四、可贷资金理论 由英国的罗伯逊和瑞典的俄林倡导。他们一方面反对传统经济学对货币因素的忽视而将利率的决定仅限于实际因素;另一方面又批评凯恩斯只强调货币供求而否定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按照可贷资金理论,借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的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用公式表示,有:DL=I+M D SL=S+M S 式中,DL 为借贷资金
6、的需求;SL 为借贷资金的供给;M D 为该时期内货币需求的改变量;M S 为该时期内货币供应的改变量。显然,作为借贷资金供给一项内容的货币供给与利率呈正相关关系;而作为借贷资金需求一项内容的货币需求与利率则呈负相关关系。就总体来说,均衡条件为:I+M D=S+M S 这样,利率的决定便建立在可贷资金供求均衡的基础之上。如果投资与储蓄这一对实际因素的力量对比不变,按照这一理论,则货币供需力量对比的变化即足以改变利率,因此,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是货币现象,如图所示。图中的 M 0 是尚未增加 M S 的货币供给量,M 1 是增加了 M S 之后的货币供给量。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从流量的角度研究借贷资金的
7、供求和利率的决定,可以直接用于金融市场的利率分析。特别是资金流量分析方法和资金流量统计建立之后,用可贷资金理论对利率决定作实证研究有实用价值。五、ISLM 模型的利率决定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批判的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使利率决定理论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该理论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没有考虑收入因素对利率的影响。而在实际工作中,收入因素对利率的决定是有重要作用的,这种作用是通过对储蓄和货币需求的影响来实现的。由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首先提出、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加以发展而形成 ISLM 模型,充分考虑了收入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从而促进了利率决定理论的发展。ISLM 分析模型,是从整个市场全面均衡
8、来讨论利率的决定机制的。该模型的理论基础有以下几点:(1 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可分为两个领域,产品领域和货币领域。在产品领域中要研究的主要对象 是投资 I 和储蓄 S,在货币领域中要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货币需求 L 和货币供给M。(2 产品领域均衡的条件是投资 I=储蓄 S,货币领域均衡的条件是货币需求 L=货币供给 M,整个社会经济均衡必须在实际领域和货币领域同时达到均衡时才能实现。(3 投资是利率 r的反函数,即 I(r;储蓄是收入 Y 的增函数,即 S(Y。货币需求可按不同的需求动机分为两个组成部分 L1 和 L2,其中,L1 是满足交易与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又是收入的增函数,即 L1(Y;而
9、L2 是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它是 利率的反函数,即 L2(i。即货币需求 L=L1+L2;货币供给 M 在一定时期由货币当局确定,因而是经济的外生变量。根据以上条件,必须在产品领域找出 I 和 S 相等的均衡点的轨迹,即 IS 曲线;在货币领域找到 L 和 M 相等的均衡点的轨迹,即 LM 曲线。然后由这两条曲线所代表的两个领域同时达到均衡的点来决定利率和收入水平,此即 ISLM 模型。其中,IS 曲线是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收入组合点的轨迹,S=I 是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IS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从 IS 曲线反映的收入与利率的关系来看,利率较低,则投资较大,从而收入增加,储蓄也将增大。LM 曲线是在货币市场均衡时反映利率与收入的组合点的轨迹。从 ISLM 模型我们可得以下结论:均衡利率的大小取决于投资需求函数、储蓄函数、流动偏好即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供给量。当资本投资的边际效率提高,IS 曲线将向右上方移动,利率将上升;当边际储蓄倾向提高,IS 曲线将向左下方移动,利率将下降;当交易与谨慎的货币需求增强,即流动偏好增强时,LM 曲线将向上移动,因此利率将提高;当货币供给增加时,LM 曲线将向下移动,利率将降低。ISLM 模型是揭示利率决定的比较系统的理论,该模型成为分析利率变动趋势一个较好的工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