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资金管理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支农资金管理调研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财政支农资金管理调研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和把握我市财政支农惠农资金治理现状,准时总结近年来创新治理所取得的成效,查找资金治理使用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讨论进一步加强治理的措施。今年以来,我们把支农惠农资金治理的目光聚向资金流向的“终端”环节,先后选择我市个不同层面的县、区、镇、乡等,通过收集状况和召开局部县、区、乡财政及农口部门负责人座谈会,以及对局部重点支农惠农资金逐笔、逐环节追溯直至资金“落地”等方式开展调查讨论,全面了解我市支农惠农投入底数和治理制度设计、治理制度执行、资金全程监管以及资金“落地”效益,仔细听取了基层财政及农口部门和群众的意见与建议。据调查统计,我市支农惠农投入大幅
2、度增。2023年财政支农惠农总投入为万元,比2023年增加万元,增长%,其中上级财政支农惠农投入万元,比增加万元,增长%;本级财政支农惠农投入万元,比增加万元,增长%。平均每个区(镇、乡)投入为万元。调查结果说明,通过多年来综合治理,当前我市财政支农惠农资金治理力度明显加强,资金使用绩效明显提高。 一、我市财政支农惠农资金治理根本状况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尤其是今年以来,我市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不断加大了财政对“三农”投入,促进了农业、农村快速进展。全市财政部门在各级检察、纪检、审计等部门不断加强对“三农”资金审计监视的根底上,紧紧围绕
3、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转变理财观念,创新监管方式,从以下“七个方面”着力构建支农惠农资金安全高效运行的体制机制,违纪违规现象大大削减,支农惠农政策效应逐步凸现。 (一)着力打造资金安全运行通道。通过今年以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推动,财政资金的拨付自上而下根本上实现了封闭式运行。在市级层面上,上级下达和本级预算安排的农业财政口支农惠农资金走向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各项直接发放的惠农补贴资金,主要包括农作物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全部由市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到金融机构,通过“一折通”发放,只要申报、公示、审核程序到位,补贴政策就能全面落实到位。二是各项间接惠农补贴资金,主要包括农机购置补贴
4、、动物疫苗补贴资金、棉花良种补贴、转移培训补助资金等,主要通过政府招投标和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给商。三是工程建立资金,包括用于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开发等工程资金,除少数特别工程外,一般都要求实行市级财政报账制或托付乡镇财政所报账制。一个工程资金到县后,既要经过工程招投标、政府选购、工程监理、工程验收等规定程序,又要经过工程所在地公示和乡镇财政所、乡镇政府、县农口主管部门、县财政部门分管财政的政府领导逐级审核签字后,才能通过国库直接支付到供给商或施工单位。实行严格审核后的国库直达,取消了工程资金在部门“漫游”的各个环节,大大削减了资金的流失和铺张。 (二)着力健全治理制度
5、建立平台。治理制度建立是财政部门依法行政的前提和根底。我市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以来,市财政局从健全和完善制度建立入手,构建了一整套科学合理、层次清楚、分工明确、掩盖全面的支农惠农资金治理制度体系,汇编印发各地执行,确保支农惠农资金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县、区结合当地实际,对各项支农惠农资金治理也都制定了详细操作方法,在制度建立层面上实现了“无缝对接”,有效地防止了治理制度“缺位”现象。县财政局针对近年来农业自然灾难频发,农业救灾资金治理“缺位”现象,准时制定了防汛救灾资金物资治理使用暂行方法。县建立了财政资金安排、拨付和使用状况的跟踪反应制度和基层财政所农业专管员制度,确保财政支农
6、惠农资金始终处于有效监控之中。县针对前些年财政监视发觉的问题,积极制定整改措施,从制度建立入手,制定了各类专项资金治理方法,利用会议、检查、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赢得了社会的广泛支持,资金治理明显加强。县、县、区、区、区等地财政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和支农投入重点,进一步细化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立、扶贫开发、支农资金整合等一系列专项资金拨付程序,制定治理方法,为管好用好财政支农资金供应了制度保障。 (三)着力构建部门联合共管机制。实践证明,支农惠农资金的监视与治理,不是财政一个部门的事情,应根据各级政府部门职能划分,建立财政和农口部门职能相匹配的联合共管机制。为此,市财政局制定了关于加强财政支
7、农资金责任治理的实施意见,根据“谁审批、谁建立、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了市、县、乡财政与农口部门各拘束财政支农资金监视治理和使用中的责任,通过行政惩罚、绩效安排、工作考核等方式,不断强化治理责任追究,做到工程建立有人管,资金风险有人担。县的县、区、乡三级层层签订责任书,把惠农补贴落实状况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县财政局在关于印发加强财政支农资金责任治理实施方法的通知中,还增加了“乡镇人民政府责任”条款,使责任体系更加完善。县政府进一步延长和细化治理责任主体,强调把好“四关”:即财政部门管资金,严格根据资金拨付程序和进度拨款,严把资金拨付关;工程主管部门管工程,对工程真实性负责,严把工程审核关;审计部门
8、对资金的安排、使用、治理和效益状况进展审计监视,严把审计监视关;监察部门对安排、治理和使用中违纪违规行为进展查处,严把责任追究关。县制定了县加强财政支农资金责任治理实施方法,建立县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和农口部门通力协作的治理责任体系,明确各自应担当治理责任,严格根据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追究责任。县狠抓治理责任奖惩体系建立,将资金治理使用状况与来年的经费预算、工程申报挂钩。 (四)着力标准治理末端操作程序。此次所调查县、乡,都根本取消了单位资金账户,根本实现了个人工资、惠农补贴财政“一折通”发放和工程资金国库集中支付的改革目标。在直接惠农资金治理方面,补贴申报程序必需经过农户申报、入户登记、村“
9、两委”班子核实、以村为单位张榜公示、财政核查、乡镇政府审核县直有关部门复核、县政府领导审批等程序后,县财政再向金融机构拨付资金,确保了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县实行“四个一”措施:指标统一下、补贴一卡发、结算一线通、效劳一站办,确保惠农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县实行惠农补贴发放“五直达”:即惠农政策“直达”群众、数据测算“直达”详细对象、补贴凭证“直达”个人、补贴资金“直达”享受对象、督办检查“直达”基层。在工程资金治理方面,严格实行报账制治理,对工程建立中到达政府选购标准的工程、设备、效劳等支出,全部实行政府招标选购;对大宗材料、设备、劳务等可以直达终端的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从源头上杜绝挤占、挪用
10、行为。县通过严格实行工程工程款支付逐级审核和县级报账制治理,确保了资金支付安全标准,在县国库收付中心设立京山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程资金专户,严格实行报账制治理,做到支出核算到工程,资金支付直达工程施工单位。县严格根据“工程申报、财政评审、下达规划、施工建立、联合验收”的程序,对农村安全饮水、病险水库整治、小农水建立等相关工程资金,严格根据工程建立进度拨款。2023年,财政支农资金直接支付率达90%以上。 (五)着力突出资金使用治理创新。一是大力推动支农资金整合。近年来,在全市逐步开展了以县为主、以主导产业或新农村建立为平台、在资金治理渠道和用途不变的前提下,整合各类用途相近的各类财政支农资金,
11、吸引社会资金,集中投入的自主整合模式。从的整合资金亿元、吸引社会投入亿元,进展到的整合资金亿元、吸引社会投入亿元,大大提高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县以产业为平台,先后整合各类支农资金万元,引导社会投入万元,用于工程。县以中心财政现代农业生产进展专项资金万元为引导,整合各类财政支农资金万元,吸引社会投入万元,实施建立工程,开发兴建生产基地。县整合支农资金亿元,集中解决农村“产业进展难、出行办事难、安全饮水难、学生上学难、有病就医难、提高素养难、转变环境难、民主治理难”等“八难”问题,有效地促进了产业进展,改善了农村面貌,增加了农夫收入。县围绕产业进展,整合各类支农资金项万元,引导社会投入达万元,促
12、进产业进一步进展壮大。二是推行“以奖代补”、民办公助、先建后补、以资代劳、财政贴息、贷款担保等方式,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县从开头,县财政每年安排植树、改水、修路各万元“以奖代补”资金,用于生态和根底建立。2023年通过政策引导,建成通村大路公里;解决了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造林面积万亩。县投入奖补资金万元,用于口农村给水水库的改造。区近年来每年财政投入上千万元资金,主要通过以奖代补方式,重点扶持、三大产业进展,2023年本级财政扶持资金已达万元。三是积极推动治理创新。我市把各级财政支农投入纳入市财政专户,依据工程进度准时将资金拨至实施单位,会计账务、实施方案和工程资料在市财政备案留查
13、,既保证工程进度需要,又表达了科学化、精细化治理。四是探究简便易行的惠农补贴发放方式。实行惠农补贴资金归口治理,发放各项惠农补贴资金万元,惠及万农户,既降低了行政本钱,又提高了资金到位效率。 (六)着力强化乡镇财政治理职能。乡镇财政所作为最基层的财政部门,处于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前沿阵地”和最终一道“关口”,能否仔细履行治理职能,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能否落在实处,直接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安康进展,直接关系到广阔农夫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信念。农村税费改革后,全市财政系统通过加大基层队伍建立,使基层财政所顺当实现了“从征到管、从收到给”的角色转换。特殊在支农惠农资金治理上,
14、大力推行农财专管员包村包户责任治理,建立健全资金台账治理方法,严格根据托付报账程序,堵塞使用环节“漏洞”,深受广阔农夫群众拥护。县财政所加强对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治理,实行补贴政策、标准、治理方法全公开,根据“一折通”发放程序,多年来没有消失一起群众信访。在工程资金治理中,对扶贫、低产林改造、小型水利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等工程,根据托付报账制要求,加强票据标准性审核,加强工程财务治理,有效杜绝了截留、挪用、虚报状况的发生。县、县等地基层财政所普遍建立了财政支农工程资金台账,全程参加惠农补贴工程根底数据的摸查、核实、上报以及惠农补贴资金的发放、监管,催促工程所在村组对惠农补贴资金和工程资金进展张榜
15、公示,使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准时足额落实到位。 (七)着力推行工程资金跟踪监管。建立财政支农资金“专管员”跟踪监管机制,严格实行工程法人制工程招标制、工程监理制、工程验收制、县级报账制、进度拨付制、跟踪监管制,坚持事前、事中、事后全程跟踪监管,有效堵塞了治理漏洞,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安全运行。县通过严格实施扶贫工程招标制、支农工程监理制、资金县级报账制、资金财政监管制,全程跟踪治理,近年来审计结果没有消失大的违纪违规问题。区建立财政预算、执行和监视“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县积极实行“动态跟踪、全程介入、严格监管、准时预警”的方法,联合农口部门开展常常性专项检查,加强对救灾和灌区、“民办公助”等工程建立资
16、金的跟踪督办,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治理,“问题资金”概率大大削减。 二、我市财政支农惠农资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惠农补贴工程过细。据我市财政局统计,目前各级财政到村到户的各类补贴,补助,救助资金高达项,仅农口负责治理和兑付的补贴就有项。但详细兑付到农户资金数额不多,有些补贴资金打到存折上只有几元钱,而且资金下拨时间又不同步。一项补贴资金从申报到登记公示,审核,审批,兑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上对象难找,数据难核实,工作量成倍增加,兑付本钱居高不下,而且没有法定的预算支出渠道,县乡财政不堪重负。一些农夫朋友面对这些“零零碎碎”的补贴资金并不非常在意,政策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
17、工程资金使用分散。我市农业农村投入渠道较多,涉及发改、财政、国土、扶贫、农业、林业、水利、农机、水产、畜牧等十几个部门,支农资金来源分散,不同渠道的资金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立内容、工程安排等方面有相当程度的重复和穿插。有的工程结转指标较大,如我市水利系统资金结转大的缘由主要是水利工程的建立期与预算年度不全都,2023年第一季度水利支出主要是2023年的水利工程款,而2023年的水利工程大局部还在办理立项、招投标、设计等前期手续,致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难以发挥。 (三)制度执行不够严格。我市各县区部门预算编制还不够标准、国库集中支付不够到位、政府选购不够彻底、资金审批程序不够严格、报账制和国库
18、直接支付没有全面推行。如我市局部预算单位由于事前立项不严格,论证不充分,工程申报规划和实施方案缺乏可行性,导致在年度预算指标下后还存在工程之间进展调整的现象。镇区申报的工程工程概算不精确,远大于实际完成的工程量。镇区水利工程规划调整范围大。实际执行中由于镇区工程进度不一,规划调整范围较大。从调查状况看,但凡问题资金,在上述环节上都可以找到根源。制度执行不严格,既有依法理财意识淡薄缘由,也有制度设计不切实际缘由;既有长官意志缘由,也有工作责任心不强的缘由;既有村务公开不透亮的缘由,也有政策宣传不到位缘由。 (四)制度设计有待完善。一是安排的随便性较大,局部补贴性质的农口专项资金没有制定补贴标准,
19、资金安排时缺乏比拟标准的标准和依据,存在“分饼仔”现象,安排的随便性较大。二是专项资金用途过于专一。各项资金制度都规定特地的用途,实行专款专用,地方财政难以统筹安排使用。三是工程资金配套难。各地普遍反映,上级立项或实施的重大支农工程,如农村安全饮水、病险水库整险、农村能源等,均要求地方按工程投资的肯定比例予以配套。但是,目前我市大多数县、区受财力限制,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影响了中心、省级农业工程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四是工程资金缺口大。要求镇区配套的工程多,镇区财政难以承受,工程资金缺口大。 (五)监管仍有薄弱环节。一是在资金治理使用上,简单消失治理不细致、不准时、不到位,导致资金被挤占和挪用。二是
20、联合申报工程制度执行不严,实行部门预算改革后,部门治理的专项资金预算,人大通过后即已通知部门,随即消失了部门资金部门随便表态、随便单家申报工程、而且还能获得工程审批和资金扶持的问题。在工程申报和资金安排环节财政治理职能在渐渐弱化,联合申报这一互为监视的有效做法正在被减弱。三是在工程审核与票据审核上,由于治理者责任心不强,消失假工程、假数据、假票据套取财政资金现象,有的治理者还帮忙造假。四是资金无偿投入多。近年来我市的支农资金投入拘泥于就扶贫而抓扶贫,补助性、扶贫性的资金较多,对支农资金缺乏深层次开发利用。没有从启发农夫思想、拓宽农村进展思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量上作文章,无偿投入使用的多,收到
21、实际效益的少,未能充分发挥支农资金的启动功能和带动作用。五是报账制治理缺乏统一要求,个别部门受利益驱动,为加大预算基数,争取更多的工程资金,将本属于镇区事权的工程及非公益性工程纳入部门预算进展申报。 (六)队伍建立有待加强。一是随着财政支农惠农资金量的增加、治理要求的提升,无论是报账制治理,还是财政公开数据和惠农补贴发放数据的录入,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而单靠我财政局农业科股两三个人,只能疲于应付,难以完成。二是现行的“乡财县管乡用”体制,与局部县乡镇财政行政治理体制存在冲突。有的地方乡镇财政下放到乡镇治理后,淡化财政职能,治理严峻缺位。三是乡镇财政所根底治理任务重。如县财政所仅有人,却负责上万个
22、农户的各项惠农补贴的核实发放,平均每个人要治理上千户,有时为一件事要上门四五次才找得到人,消失“数据核实难、资金发放难、经费保障难”,致使治理压力过大。四是基层农财队伍整体素养有待提高。 三、推动我市财政支农资金科学化精细化治理的思索 (一)进一步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各级财政部门都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要准时汇报财政支农惠农政策在当地的贯彻落实状况,准时汇报各项资金治理的详细要求,准时汇报当地财政支农资金治理在全市所处的位次,准时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为党委政府工作决策当好参谋,为落实党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把好关、“放好哨”。 (二)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领导干部要把“三
23、农”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要深入基层、深入农户,仔细开展调查讨论,切实担负起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的领导责任,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要一抓究竟,带头抓落实。县乡财政和农口部门,要不断增加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感,严格执行政策法规,敢于坚持原则,根据科学化、精细化治理要求,创新村务公开、工程公示等有效监管方式,加固财政资金治理链条,确保党和政府强农惠农政策安全畅通落实到位。 (三)进一步强化治理制度约束。一是要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努力使广阔农夫朋友心里始终有一本明白账。大力推行财政政务公开,实施“阳光财政”,不断加强社会舆论监视和群众监视。二是要不断增加依法为民理财的理念,常常
24、性开展违纪违规案例教育,在严格执行制度上下功夫。三是建立支农惠农资金治理使用的奖惩机制,在严厉查处问题的同时,大力表彰支农惠农资金治理先进单位和个人。 (四)进一步夯实资金治理根底。一是完善财政惠农补贴制度要结合农业生产季节特点,不断探究和完善惠农补贴操作方法,使之与工作实际相吻合,从而削减工作量,降低运行本钱,增加时效性。二是进一步完善支农工程县级财政报账制度,将其延长到治理末端,科学合理确权确责到单位到人,实现财政报账制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无缝连接。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县乡财政支农工作的指导,提高财政支农惠农政策落实的执行力。四是加强财政支农队伍建立,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治理和政策水平;加强财政
25、职业道德建立,用感恩心和责任心履行好自己的使命;关怀基层财政干部政治生活待遇,使之安心基层效劳“三农”。 (五)进一步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创新支农投入方式。通过鼓励等手段,调动县乡财政支农投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导向效应,综合运用财政贴息、担保贷款、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手段,积极鼓舞社会各方面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尽快构建财政支农多元投入机制。二是进一步加大对县乡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逐步削减指定专项用途的工程资金比重,逐步下放工程审批权,赐予地方政府更多统筹使用资金的主动权。三是全面推动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连续鼓舞县市以政府为主导,以新农村建立规划和重大支农工程建立为平台开展整合,对有实施方案、有整合工程、有实际效果的县市统一组织绩效考评,对整合支农资金取得明显成效的县市赐予嘉奖,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集聚效益和放大效益。四是连续探究建立县乡财政与农口部门齐抓共管机制,标准支农工程联合申报等制度,促进支农资金标准安全高效运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