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髻娃娃形象的民俗文化学研究.docx
《抓髻娃娃形象的民俗文化学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抓髻娃娃形象的民俗文化学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抓髻娃娃形象的民俗文化学研究 摘要:甘肃庆阳地区的剪纸艺术创作,是我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传统历史文化的结晶,“抓髻娃娃”造型的剪纸创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剪纸艺术的重要组成形式之一,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化,到今日,在其表现形式上仍旧能够体现出古老的创作思维,表达着劳动人民对于自然与生命的一种原始的认知意识。文章以民族文化学的角度,从抓髻娃娃的表现形态与视觉语言符号,来阐述剪纸创作中这一古朴又神奇的民间艺术创作形式。 关键词:抓髻娃娃;民俗文化;表现形态;视觉符号 中图分类号:J5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15-5312(2022)14-0140-01 抓髻娃娃的艺术形式剪纸,是我国传统
2、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陇东庆阳地区,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抓髻娃娃形象的剪纸艺术,作为该地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和民俗文化现象,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抓髻娃娃形象剪纸,有多种表现形式,始祖像剪纸、燎疳娃娃、扫天婆婆、洞房喜花、七彩纸人等造型,共同被学术界统称为抓髻娃娃中华民族的爱护神与繁衍之神。 一、抓髻娃娃表现形态中的民俗文化 民间剪纸的创作,不是单纯的为了审美,多数剪纸作品都有其特定的含义,而被运用于民间的各种民俗活动中。民俗文化有着全族性与全文化性,这里的文化性囊括了一个民族古老神话起先繁衍生发的全部文化内容,包括衣食住行、天文地理、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等。民间剪纸艺术与民俗
3、活动之间有着紧密的对应关系。 (一)驱邪祈福的心理意愿 唐代的诗圣杜甫,在其长诗彭衙行中有云:“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反映了当时当地,用剪纸来招魂的一种民间习俗,招魂是在古时流传下来的民间风俗活动之一,始终到今日部分地区仍旧存在。人生在世,在社会活动的参加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喜怒哀乐、忧思惊吓等心情的刺激与波动,尤其是幼年孩童,很简单受惊生病,在庆阳地区的农村,仍旧有传统的“招魂娃娃”形象的剪纸,流传至今并运用。假如有谁家的孩童,不慎摔倒受到惊吓,老人们就会剪一个“招魂娃娃”,挂在竹竿,一路呼喊孩童的名字回家,直到走到受到惊吓的地方,然后将“招魂娃娃”剪纸烧掉,并一种叨念孩童的名字赶快回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抓髻 娃娃 形象 民俗 文化学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