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性支农资金调研报告.docx
《财政性支农资金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性支农资金调研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财政性支农资金调研报告 近些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各级政府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肯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增加了农业综合实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可持续进展。据县财政部门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我县每年到位的财政性支农资金规模均在5000万元以上,年到达了1.4亿元以上。但是,在支农资金的治理使用上,由于制度性因素的影响,其使用效益和政策效应未得到充分发挥。近期,我们围绕“整合财政性支农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问题进展了专题调研,对我县财政性支农资金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展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浅薄的想法和建议。 一、我县财政性支农资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2、一)惠农补贴因素性问题较多,现实价值认同度不高。 我县惠农补贴包括粮食“两补”、农业生产资料增支补贴、棉花良种推广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方面。年,全县发放粮食“两补资金”2542万元;年,发放粮食“两补资金”2566万元、农业生产资料增支补贴资金1096万元;年,发放粮食“两补资金”2563万元、农业生产资料增支补贴资金2340万元、棉花良种推广补贴375万元、农机具补贴309万元、能繁母猪补贴69万元。国家惠农补贴范围不断扩大,工程不断增加,力度也不断增加。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觉,由于制度设计和运作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惠农补贴的作用与效益未能充分表达,干部群众对此的认同度并不
3、是很高。 1、惠农补贴民心效应高于鼓励效应,效益预期缩水。惠农补贴的目的在于刺激并爱护好农夫生产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国家粮、棉、油安全、稳定生产;这也是国家以工补农、反哺农业,增加农夫收入的一条重要政策途径。从调查状况来看,尽管补贴资金每年都在几千万、上亿元以上,集中起来是一笔很大的资金,但按目前补贴标准计算,平均补贴到户,补贴多的也只有几百元,少的甚至只有几十元。与粮、棉、油等农产品价格增涨所带来的利润空间和收益相比,与打工收入相比,对农夫的生产积极性和兴奋点刺激不大。同时,每年惠农补贴都分成若干次发放,并且很难在农夫生产急需资金的期间发放到位,加上各种惠农补贴给农夫带来的收益,往往被农业生产
4、资料价格的攀升所冲销,导致不少农夫产生逆反心理,认为好的政策背后总是一个“陷井”,因而降低了对惠农补贴的期望预期,农业生产热忱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逐步冷却。年以来,我县除粮食种植面积逐年略有扩大外,棉花、油菜种植面积始终上下波动,没有持续增长。可以这样说,税费改革减轻了农夫负担,杜绝了弃田抛荒现象,但惠农补贴只是在肯定程度上起到了安抚民心、稳定农夫的作用,对农业的生产、农夫的增收没有实质性地推动。 2、惠农补贴制度设计超于农村实际,相对本钱过大。目前,各种惠农补贴工程分类很细,工程发放要求各不一样,既加大了这项工作的落实本钱,又增加了农夫不必要的麻烦。如:粮食补贴分商贸口径类补贴和农业口径类补贴
5、。商贸口径的如良种补贴补当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当年补上年;农业口径的都是当年不补,次年补上年。基层干部感觉一年四季都在为发放补贴作预备,都在发放惠农补贴。而每次发放一类补贴,镇、村及财政干部都要进村入户逐户登记、逐户核实、制订账卡表册,张榜公示,层层报批、层层督查、层层验收。对各种惠农补贴发放时的人力、财力重复投入实行本钱效益核算,行政本钱过大。如:年一次水稻良种补贴共计33万元,全县亩平1元左右,要求一次性发放给农夫,补贴到位。从政策宣传、填表造册、公示报批等,每一个环节都必需有严格标准的资料,每一个环节都必需要乡镇、村的干部投入大量精力进展发动、调查、核实,投入的行政本钱,远远超过这
6、次补贴所带来的实际收益。同时,农夫为了从乡镇金融网点取回几十元补贴,往往需来回数十里,甚至来回数次,才能取到。许多时候,农夫取回的补贴还不够所付出的工时本钱、消费本钱,这些也给农夫群众带来了诸多麻烦。 3、惠农补贴详细形式疏于体制监管,潜在冲突较多。一是政策制度因地域、季节差异而引起的冲突。各种惠农补贴发放都有明确的规定。一方面要求严格根据实际种植面积或实际数量进展造表申报;一方面又要求有关补贴必需在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发放到位,导致制度上的规定与地域差异上的冲突常常消失。如根据规定的时间发放,不少地方生产季节不同步,又无法进展摸底统计,也不能按时申报、发放,消失政策不落实、落实滞后的状况。二是
7、政策制度因治理真空而引起的冲突。如:随着农村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农夫工转移力度加大,农村土地经营权“地下”流转现象普较为普遍。特殊是“二轮延包”后,一些农夫把耕地转给其他农户,经营权发生转移。而在补贴发放时,因相关制度不完善、资料跟踪不到位,有的仍旧以土地承包人为补贴对象,直接将补贴款打入“一折通”,从而消失了“未种田的领补贴,种田的没补贴”的现象。有的农户在计税面积上没有种植粮食作物,而是种植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但同样得到了粮食补贴。另外,有的“一折通”农户姓名不符、账号不对,或因破损等缘由,有“折”,但取不到款。潜在的冲突和纠纷较多。三是政策制度因市场体制问题而引起的冲突。如现行的农机具购
8、置补贴是补贴经销商,不是直接补贴到购机农户。农机具购置都是定点厂商、定点产品、定点修理。经销商在农机具价格运作上缺乏有效的监控,运作空间较大,潜成市场垄断,竞争不充分,不少购机农夫担忧经销商“吃两头”,既拿补贴,又不降价。特殊是农机具产品一旦消失故障,全县大多只有县城一个修理点,给农机具用户带来许多不便。 (二)支农工程整合乏力,工程资金放大效应受限 年至年,全县通过财政系统下拨的上级支农专项资金为17742.8万元,其中农业专项资金8703.6万元,林业专项资金181万元,水利专项资金6555.2万元,扶贫专项资金556万元。综合近些年来工程资金使用治理状况,我县工程资金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
9、问题: 1、工程规划编制滞后,资金投入重点分散。不少乡镇和部门对各自领域内的建立工程没有提前规划,工程库很不完善。每年在向上争取工程时,往往不是依据全县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进展规划,结合各地重点进展区域、重点产业、重点工程进展工程筹划和包装,而更多地是跟着上面的政策走,依据上级年度支农方向,为争工程而报工程,为争取到工程而跑工程,造成争取的工程许多时候不合实际,工程投入作用不大。同时,财政支农工程投入涉及农业生产的水、田、路、林等多方面,一般由发改局、财政局、国土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等部门分别治理,有许多条线,分很多口子,政出多门、“资”出多门,各部门安排各自的规划,各部门争取各部门的工程
10、,造成不同渠道的投资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立内容、工程安排等方面各行其事,投入分散,从而导致重点区域、重点村、重点产业、重点工程投资总量缺乏,建立规格不高,甚至造成低水平重复建立。 2、工程治理各自为政,资金统筹配套困难。一方面,对于每一个部门、每一块的工程和资金,上上下下,条条块块,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使用和治理方法。不少工程国家、省里是直接到点,不少资金国家、省里也是戴帽下达。县乡政府和有关部门想“张钱李用”是肯定不行能的。对于这些不同渠道和类型的工程和资金,大多无法进展区域、产业上的整合。另一方面,支农工程资金尽管大多从县财政口子下达,但是,不同类型的工程资金是从不同的财政口子走,详细的
11、使用与治理是详细职能部门的事情,政府与财政部门只能起一个划拔和监管作用,很难统筹。例如:上级下拨到我县的扶贫专项资金,明确要求只能投放到甘家厂、章田寺等乡镇,假如投入其他地方,则违反政策,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也是如此。而像土地平坦专项资金,我县每年有数千万元,既没有从农业口走,也没有从财政口走,统筹安排就更难实现。另外,许多工程资金都附带地方配套的要求,而我县县、乡地方财政都比拟紧急,地方配套难以承受。这样,既造成许多工程因配套资金难以完全到位,影响工程实施的完整性,同时也增加了县级财政统筹的压力与困难。 3、工程推动联系松散,资金使用效益较低。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沟通不够,对某些详细工程的推动实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财政 支农 资金 调研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