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个人(十三篇).docx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个人(十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个人(十三篇).docx(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计划个人(十三篇)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规划个人篇一 1、(构造系统、单元内容、重难点) 本学期主要是进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复习:高三近现代史的章节根底和专题复习; 2、历史大专题复习及热点透析; 3、考前练习 1、(双基智能水平、学习态度、方法、纪律)学生在根底学问、根本力量、学习态度、上课纪律方面做的比拟好。 2、在材料分析、解题方面还有所欠缺。 3、在学问的整合上,普遍消失思维混乱局面。 1、对世界史做一个比拟透彻的分析和理解 2、对历史做一个比拟恰当的.整合,注意专题学问 3、提高学生的解题力量 1、每星期的考试,使学生适应考试 2、不定期的进展抽测,抓好学生的根底学问 3、进
2、展针对性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力量。 略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规划个人篇二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充分讨论高考,不断进展课堂教学改革,探究高三教学模式,增加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力量,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以课本和课程标准为根本,充分研读考纲,从整体上把握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加工教材,理解把握根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大事,根本的历史进展脉络. 2,转变教学观念,大胆地进展课堂改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育和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拟,迁移等根本的学科思维力量.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的方法评价问题的力量. 3,采纳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会用根本的史学方法去熟悉和总结历史进展的规律,从而增加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念,增加年轻人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历史依据及其正确性,培育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4,加强教研,讨论高考和高考试题,注意学问的迁移和运用,习题. 5,进展有效学问落实,把课堂上的根本学问做为落实的主渠道,准时进展“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6,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秀率,平均成绩和及格率上有明显提升. 三,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高三教学,复习的整体把握和具体规划及实施措施,对高三只是有大致的阶段安排与复习进度,对每一阶段的教
4、学和复习目标,复习策略和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没有细致考虑,这种规划的盲目性,必定导致教学的.盲目性,质量提高的盲目性. 2,教师没有对大纲,考试说明进展具体讨论.大纲中对学问把握程度有明确要求,考试说明中也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并有具体的解读说明,教师只是在想固然的去教学. 3,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效率低下,对于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及新理念缺乏学习和实践,课堂中仍习惯于教师一讲究竟,教师累,学生睡,效果差,成绩低. 4,课堂教学中缺乏针对性,高三教学没有高三的特点.高三复习课,绝大多数教师都在就学问讲学问,缺乏深层分析,只是学问的简洁排列,对主干学问把握不到位;学生理解只偏留在外表上;不能把握历史
5、整体框架,历史根本线索,学生所学的学问是零散的,无序的. 5,缺乏对学生的根底学问理解和思维力量的培育.近几年高考命题思路是特别明确的,就是注意学生的力量培育,注意学生的学科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量,这就要求教师必需注意根底,以大纲,考纲为指导,以课本为本,注意根底学问的迁移与应用,以培育学生思维力量为主线来统领学问. 6,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习惯于只讲学问,不讲方法,学生不会主动学习,结果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而没有太大的成效. 7,缺乏对习题的筛选和高考试题讨论,许多学校给学生发了许多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做,结果铺张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也不是很好. 8,缺乏将课本学问与现
6、实热点,重点问题的联系的力量,只是单讲课本上的学问,一遇到解决实际问题就无从下手,不能进展有效的学问迁移. 四,实行措施 1,从整体上考虑和制定教学复习规划,根据规划有条不紊的进展实施.在规划的制定中要有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详细措施,评价,时间安排,内容安排等内容. 2,在每轮复习中应留意的问题.针对近几年高级的命题特点和历史课实际,一般采纳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抓课本学问落实,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详读课本,围绕主干学问进展梳理,形成内在的主体构造网络,在记忆的根底上对学问进展理解. 其次轮复习主要以主干学问为中心,以专题的形式,对历史学问重新加以梳理和加工,走出课本,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
7、历史进展的规律.不能把每节相关学问简洁列出来放到一起,要重点分析,归纳出历史进展规律,教会学生学会把握规律,得出启发,提升学生纵横比拟问题的难力. 第三轮:依据考纲,重新梳理课本,查缺补漏,教师少讲,让学生自己进展,并适当地进展综合练习. 3,要仔细研读大纲,考纲和考试说明.应当说,考试说明是依据大纲制定的,大纲是作为整个高中教学的依据,而考试说明只是为了高考的需要而定的.做为备考来讲,应当以教材为依托,全面复习,对考试说明没有列出的内容不必过分深究.高考题目大体上分两局部,一局部考察对根本学问的分解,另一局部考察较为深层次的力量.前者与教材关系较严密,但不会是直接照搬教材的某一局部内容,后者
8、根本上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因此, 依托教材不等于捆死在教材上. 4,提高课堂效率,做好学问落实.对于历史课来讲,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应重点讲清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和历史大事,讲清梳理历史脉络的根本方法,帮忙学生加工整理学问,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总结出根本的历史规律,得出结论.学问落实要做到“四清“,把课本学问的记忆放在课堂上,在习题练习上,注意根本学问和根本技能以及学问的迁移力量. 5,适当练习.在每一轮复习中都要有适当练习,但选题肯定要留意层次性和代表性,切忌陷入题海战,在讲题中肯定要针对学生问题去讲解,并不是单纯的就题讲题,要举一反三,融会贯穿,让学生能窥一斑而知全貌.另外,选题尽量选一些
9、新题,不要过于陈旧,学生会在新题新情境下开心的做题,效果更好些.留意主观题的检查与落实. 6,要处理好学科之问的关系.不能在复习时一味单干,应适当穿插些两门学科学问,适当串串门,使学生在平常学习中就养成根本的文综思维习惯,同时也有利于本学科的学习. 附:高三教学进度及考试安排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时间:11.311.4 内容:中国古代史(全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时间:1.292.4 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 春节放假时间: 时间: 2.122.25 第三次调研测试: 时间:3.264.1 内容:全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 专题复习及 时间:4.14
10、.30 第四次调研测试: 综合训练 时间: 5.15.30。 高三历史教师工作规划个人篇三 1、明确复习依据 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一般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试验)、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综合、四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表达,是历史新课改赖以进展的纲领性文件(根本大法);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素材;考试说明是备考复习的重要依据。三个依据相互依存,缺一不行。需特殊留意:不同版本的教材要留意比拟,相互借鉴使用,在使用时要求同存异。 2、明确命题导向 新一轮课程改革刚刚开头的时候,教育部有关领导就明确地提出了要以高考的改革来推动课程改革。可见高考命题思路也要紧跟课程
11、改革,努力表达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这使得新课标下的高考呈以下特点: 第一,根底性。对根本学问的把握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它不追求非构造类学问的广度,更加重视对构造类学问的把握,就是要求把握历史人物、历史大事、历史现象和历史进展的根本脉络。山东省的文综试题的考察表现在学问考察的根底性,绝大多数的题目都是基于主干学问的考察,着重考察学生学问的理解水平和思维深度,要求学生通过新材料或关键词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量和方法不是空中楼阁,它离不开根本学问和根本技能的承载作用。 其次,历史性。指的是历史课程的育人目标通过“历史事实”来实现,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灌输,历史不同于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
12、,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历史性”,这表达在贴近现实、不避热点。注意试题的现实性不是简洁地考“热点”,简洁地图解历史,而是通过考点的选择表达当今社会和世界的重大问题和整体走向,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并以此来考察考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如试题中的所涉及的“人民币”“中美关系”“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三,人文性。就是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人文教育,在素养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根底性作用,一般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必需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取
13、材生动、亲切,关注人文精神的培育,具有较强的情感颜色,对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考察也屡屡消失,如对“服饰”“民族关系”等问题的考察。 第四,讨论性。通过“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学问,提倡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学问,提倡讨论性学习,强调“史由证来,证史全都,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原则。学问力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到达有机的统一,表达了历史学科的根本特点,这是新课标程标准所提倡的。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突出表达了这一点,如第12题对依据地示意图的推断等题。 第五,地域性。各省单独命题,表达地方特色是近年高考试题的重要特征。各省自主命题留意以地
14、方相关的历史学问为背景创设情境,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气氛。各省试题中有明显的表达,以山东在中国、世界的地位为主题。 3、明确内容进度 (1)复习内容 必修内容:必修政治文明历程、必修经济成长历程、必修文化进展历程。 选修内容: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20世纪的战斗与和平等。 (2)复习进度: 7月21日9月7日(45课时)复习必修政治文明历程。 9月9日10月25日(50课时)复习必修经济成长历程。 10月27日12月14日(49课时)复习必修文化进展历程。 12月16日1月底(45课时) 复习选修、。 2月作单元、综合模拟试题,检验、稳固一轮复习效果。 3月4月 二轮复习。 5
15、月 三轮复习。 1、第一轮复习 (1)时间安排:7月21日2月。 (2)复习思路:夯实根底学问,理清根本线索,培育根本技能。 (3)详细要求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学问构造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历史学问进展梳理和归纳,使学问系统化,为全面而精确地记忆打下牢靠的根底。从新的高考趋势来看,根本是考察力量,但这种力量是建立在对学问根底更高要求的根底上的,因此对根底学问的把握必需更加扎实全面。一轮复习是在新课学习根底上,对历史学问点、历史线索、历史技能进展提高和升华。其主要目的是理清历史线索,在此根底上把握阶段特征,扎实根底学问,提高解题技能。不管平常多么熟识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
16、教材这一环节,由于:以前的学问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把握学问。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无视的环节或死角。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悟课本内容。 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一个单元完毕后要进展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完毕后要进展模块过关测试。 第一轮复习方式采纳读、讲(听)、练、评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根据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规划性地读书,在此根底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规律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学问构造,使把握的学问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其次环节讲(听):在熟知根底学问的根底上,理
17、解根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稳固学问并逐步形成历史学科思维力量)。同时,要针对考点进展学问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 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完毕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准时进展测试、反应,可实行一课一小练(当堂训练)的形式,以便准时稳固落实,练习后,必需核对答案,分析总结。通过典型题目逐步培育学生的根本技能,如理解力量、猎取信息的力量、表述力量、分析力量、创新力量等。 第四环节讲评:包括教师的讲评与学生的自评。每一单元测试及模块测试后教师要重点讲评,教师在讲评练习和试卷过程中,要特殊留心解题方法的讲评,从而削减解题错误,提高应试力
18、量。 一轮复习侧重点在于理解历史概念,把握根底学问。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中的学问内容主要由详细的历史史实和抽象的历史熟悉两局部构成,它包括三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详细的历史史实。详细、真实的历史史实是构成历史的根本材料,它是由肯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进展的详细活动组成的,因此,这类学问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大事就构成了详细历史史实的根本元素,如权利法案、孙中山、临时约法、君主立宪制、相对论等,把握这些根本元素,是历史学习过程中要完成的根本任务。 其次,根本的历史概念。历史概念是通过抽象的概括而形成的对历史人物、历史大事、历史现象等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它是历史根底学问的重要组成局部。历史概念形成
19、的一般过程是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其各种本质特征,把握其整体和内在的联系。理解历史概念:必需清晰其含义,并要把握它的外延,包括历史概念形成的背景或缘由、进展和演化过程及影响。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不能孤立地进展,要同历史事实、历史特征、历史过程、历史结论结合起来,明确其因与果、现象与本质等的联系。如熟悉近代英国的政治构造就可以通过转移概念形成近代美国、近代法国、近代日本、近代德国和近代俄国等不同类型的政治构造,进而形成代议制的完整概念。 第三,根本的历史线索和规律。它是历史进展过程中历史现象内部本质性联系的反映,它包含历史大事的因果关系、历史进展阶段的内在联系,以及对人类社会进展趋势的猜测。历史线索和规
20、律是运用分析、综合、比拟、归纳等思维形式,通过对历史史实和历史概念的推断、推理而形成的一种熟悉上的升华,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与进展的历史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制造者”“民主是不行抗拒的历史潮流”等。把握历史规律一般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归纳法,即先了解若干史实或例子,然后运用归纳的熟悉方法,从详细的史实或例子中提炼,概括出某种历史规律。例如通过对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分析比拟,可以得出“在肯定历史条件和国情下,改革也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的规律。其次种是演绎法,即先了解某种规律的内涵,然后通过史实或例子对其进展论证或说明,从而使学习者认同或证明某种历史规律的存在。但在运用演绎法
21、进展规律的学习时,要特殊留意历史规律表述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总之,根底学问既包括详细史实,也包括规律性的熟悉,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也属于这一范畴。对根底学问的把握要贯彻“全、准、新、细”的原则。“全”即复习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试大纲的任何学问点,在此根底上才可以强化重点;“准”即对学问的识记、理解、阐释要精确;“深”即对历史现象、内在联系和规律的理解熟悉要深刻;“新”即对历史学问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熟悉和稳固;“细”即注意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启发我们必需抓好细节,许多问题并不难,但考察很细致,于微小处方显精神,细节打算成败。 2、其次轮复习 (1)时间安排:3月4月。 (2)复习思路:
22、以专题学问为主,整合必修、选修模块,贯穿中外、联通古今。加大对学问点与线的相关材料的阅读理解,包括对各版本教材之间学问点的连接,包括对历史概念的把握、同一历史大事的不同观点等。 (3)详细要求: 专题的设计:专题设计形式要敏捷,要听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可实行四种类型:即线性专题(纵向专题)、时段专题(某一特定时期,如20世纪二、三十年月等)、问题专题(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包括热点专题)、地域专题(如环渤海地区等),专题的设计既要突出历史主干学问,又要留意重点、热点问题,可纵可横,可大可小。 二轮复习可实行四步复习法 第一、“学问归类”:把教材中的相关学问归类到专题中。这种归类决不是全部相关学问的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教师 工作计划 个人 十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