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师工作总结个人范文.docx
《高中物理教师工作总结个人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教师工作总结个人范文.docx(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高中物理教师工作总结个人范文高中物理教师工作总结个人优秀范文一 第1课时 库仑定律 电场强度 根底学问回忆 1、电荷、电荷守恒 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 电荷守恒:电荷即不会创生,也不会消逝,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局部转移到另一局部;在转移过程中,电荷总量保持不变。(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元电荷:指一个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e=1.610
2、-19 2、库仑定律 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电场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即:f=kq1q2 其中k为静电力常量, k=9.010 9 nm2/c2 2r 成立条件 真空中(空气中也近似成立),点电荷,即带电体的外形和大小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视不计。(对带电匀称的球, r为球心间的距离)。 3、电场强度 电场:带电体的四周存在着的一种特别物质,它的根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电场发生作用的。电场还具有能的性质。 电场强度e:反映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定义:放入电
3、场中某点的摸索电荷所受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即:e=f q单位: 场强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受力方向为该点的场强方向。 (说明: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与放入场中的摸索电荷无关,而是由该点的位置和场源电何来打算。) 点电荷的电场强度:e=kq,其中q为场源电荷,e为场中距q为r的某点处的场强大小。对于求r2 匀称带电的球体或球壳外某点的场强时,r为该点到球心的距离。 电场强度的叠加:当存在多个场源电荷时,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为各个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 电场线:为形象描述电场而引入的假想曲线。 电场线从正电荷或无限远动身,终止于无限远或负电荷。 电场
4、线不相交,也不相切,更不能认为电场就是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 同一幅图中,场强大的地方电场线较密,场强小的地方电场线较疏。 匀强电场:电场中各点场强大小到处相等,方向一样,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些平行的等间距的平行线。 高中物理教师工作总结个人优秀范文二 学习目标: 1、学问与技能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熟悉在什么状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状况下没有做功。 理解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展简洁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培育学生分析概括推理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展简洁计算 教学难点:推断
5、在什么状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状况下没有做功。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展现汇报 自学指导 一、阅读课本前两段,知道什么是力学中的功,知道力何时能做功。并填写以下空格: 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二、观看课本中前三个图,找出三个实例的共同点:_ 课本中的后三个图中,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 出缘由: 甲图:没有做功的缘由是:_ _. 乙图:没有做功的缘由是:_ _. 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力学 力所说的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_;另一个是_. 阅读课本其次段,了解两种不做功的状况,要知道为什么不做功。通
6、过各个实例可知力学里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行,必需同时具备,力才做功。 课堂达标推断以下说法的正误: (1)只要有力作 用在物体上,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 ) (2)物体只要移动了距离,就做了功 ( ) (3)物体从高处落下重力做了功 ( ) (4)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又移动了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 ) (5)受提着重物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人做了功 ( ) (6)人用力推车,但车未动,人没有做功 ( ) 三、阅读课本“功的计算”局部的内 容,然后填写以下空白。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所做的功就_.在物理学中 ,把_叫做功。 功=_ _.公式表示为:_.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7、:w- 功 -_( ) f-_-_( ) s-_-_( ) 在国际单 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 _,距离的单位是_,功的单位是_,它有一个特地的名称叫 做_,简称_,符号是_,且1j=_nm 【典型例题】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200n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进了10m,则拉力 所做的功是多少? 五、拓展提升 1、已知物体受10n的拉力,并沿拉力方向匀速前进了5m,拉力对物体做功_j. 2、用100n的拉力将重50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运速移动了5m,拉力做功_j,重力做功为_j. 3、马拉着质量为2023kg的车在平路上前 进,马的水平拉力是500n,做了2105j的功,则马拉车前进了_m
8、. 4、某人沿水平方向用力推着重1500n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10m,已知受到的阻力为100n,求它推车做的功。 5、下面几种状况下,力做了功的是( ) a 用力把杠铃举在空中不动 b 用力提着水桶水平匀速移动 c 用力在斜面上拉车前进 d 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运速移动 6、一个物体的质量是5kg,用10n的水平拉力在地面上前进了10m,则拉力做的功是_j,若把物体匀速向上提起10m,则需要的拉力是_n,拉力所做的功又是_j. 7、起重机将重3103n的楼板以1m/s的速度举到10m高的三层楼后,又将楼板水平移动了3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对楼板做的功是( ) a 6103j b 9103j c
9、 3104j d 3.9104j 8、某同学用50n的力将重10n的足球踢出去15m远,该同学对足球做的功是( ) a 750j b 150j c 没有做功 d 做了功,但条件缺乏,无法确定 9、两辆车的重力分别是100n和500n,用200n的力都使它们前进了15m,则( ) a 拉大车做的功多 b 拉小车做的功多 c 拉力对两车 做的功一样多 d 无法比拟 10、如下图三种状况下,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都沿接触面匀速移动了s的距离,则功的计算公式w=fs( ) a 只适于甲 b 只适于乙 c 只适于甲和丙 d 甲、乙、丙都适用 11、质量为100k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了
10、5m,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05倍,求拉力f做的功。(g=10n/kg) 高中物理教师工作总结个人优秀范文三 (1)知道波面和波线,以及波传播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2)知道波发 生反射现 象时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知道反射波的频率,波速和波长与入射波一样 (3)知道折射波与入射波的频率一样,波速与波长不同,理解波发生折射的缘由是波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把握入射角与折射角的 关系 教学重点:惠更斯原理,波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教学难点:惠更斯原理 教学方法:课堂演示,flash课件 1蝙蝠的“眼睛”:18世纪,意大利教士兼生物学家斯帕兰扎尼讨论蝙蝠在夜间活动时,发觉蝙蝠
11、是靠高频率的尖叫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的。这种尖叫声在每秒2万到10万赫兹之间,我们的耳 朵对这样频率范围内的声波是听不到的。这样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蝙蝠发出超声波,然后借助物体反射回来的回声,就能推断出所接近的物体的大小、外形和运动方式。 2隐形飞机f117:雷达是利用无线电 波发觉目标,并测定其位置的设备。由于无线电波具有恒速、定向传播的规 律,因此,当雷达波遇到飞行目 标(飞机、导弹)等时,一局部雷达波便会反射回来,依据反射雷达波的时间和方位便可以计算出飞行目标的位置。 雷达确定目标示意图 由于一般飞机的形状比拟简单,总有很多局部能够剧烈反射雷达波,因此整个飞机外表涂以黑色的汲取雷达波的涂料。
12、 波面:同一时刻,介质中处于波峰或波谷的质点所构成的面叫做波面 波线:用来表示波的传播方向的跟各个波面垂直的线叫做波线 荷兰物理 学家 惠 更 斯 1、惠更斯原理:介质中任一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看作放射子波的波源,而后任意时刻,这些子波在波前进方向的包络面便是新的波面。 2、依据惠更斯原理,只要知道某一时刻的波阵面,就可以确定下一时刻的波阵面。 1、波遇到障碍物会返回来连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反射 2、反射规律 反射定律:入射线、法线、反射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线与反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角(i)和反射角(i):入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i叫做入射角反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
13、的夹角i 叫做反射角 反射波的波长、频率、波速都跟入射波一样 波遇到两种介质界面时,总存在反射 1、波的折射: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的 传播方向发 生了转变的现象叫做波的折射 2、折射规律: (1)。折射角(r):折射波的波线与两介质界面法线的夹角r叫做折射角 2、折射定律:入射线、法线、折射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线 与折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波在第一种介质中的速度跟波在其次种介质中的速度之比: 当入射速度大于折射速度时,折射角折向法线。 当入射速度小于折射速度时,折射角折离法线。 当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转变,属折射中的特例 在波的折射中,波的频率不转
14、变,波 速和波长都发生转变 波发生折射的缘由:是波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 由惠更斯原理,a、b为同一波面上的两点,a、b点会放射子波,经t后, b点放射的子波到达界面处d点, a点的到达c点, 高中物理教师工作总结个人优秀范文四 讨论性试验:(1) 讨论匀变速运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构造:见教材。 2、操作要点:接50hz,4-6伏的沟通电 s1 s2 s3 s4 正确标取记:在纸带中间局部选5个点 。t 。t 。 t 。 t 。 3、重点:纸带的分析 0 1 2 3 4 a.推断物体运动状况: 在误差范围内:假如s1=s2=s3=。.。.。.,则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假如?s1=?s2
15、=?s3= 。.。.。.。=常数, 则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b.测定加速度: 公式法: 先求?s,再由?s= at2求加速度。 图象法: 作v-t图,求a=直线的斜率 c.测定即时速度: v1=(s1+s2)/2t v2=(s2+s3)/2t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原理::?s=at2 2、试验条件: a.合力恒定,细线与木板是平行的。 b.接50hz,4-6伏沟通电。 3、试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低压沟通电源、小车、细绳、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钩码、导线、两根导线。 4、主要测量: 选择纸带,标出记数点,测出每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s1、s2、s3 。图中
16、o是任一点。 5、 数据处理: 0 1 2 3 4 5 6 依据测出的s1、s2、s3.。.。.。. 。s1 。s2 。 s3 。s4 。 s5 。 s6 。 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出加速度: s4-s1=3a1t2 , s5-s2=3a2t2 , s6-s3=3a3t2 a=(a1+a2+a3)/3=(s4+s5+s6- s1-s2-s3)/9t2 测匀变速运动的即时速度:(同上) (2) 讨论平抛运动 1、试验原理: 用肯定的方法描出平抛小球在空中的轨迹曲线,再依据轨迹上某些点的位置坐标,由h=求出t,再由x=v0t求v0,并求v0的平均值。 2、试验器材: 木板,白纸,图钉,未端水平的斜槽,
17、小球,刻度尺,附有小孔的卡片,重锤线。 3、试验条件: a. 固定白纸的木板要竖直。 b. 斜槽未端的切线水平,在白纸上精确登记槽口位置。 c.小球每次从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 (3) 讨论弹力与形变关系 方法归纳: (1)用悬挂砝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压力 (2)用列表法来记录和分析数据(如何设计试验记录表格) (3)用图象法来分析试验数据关系 步骤: 1以力为纵坐标、弹簧伸长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 2依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 3根据图中各点的分布和走向,尝试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 4以弹簧的伸重工业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如看似象反比例函数
18、,则变相关的量为倒数再讨论一下是否为正比关系(图象是否可变为直线)-化曲为直的方法等。 5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意义。 2、 留意事项:所加砝码不要过多(大)以免弹簧超出其弹性限度 高中物理教师工作总结个人优秀范文五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一般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2必修)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节向心力。 教材的内容方面来看,本章节主要讲解了向心力的定义、定义式、方向及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前面几节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这节讲的是描述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合外力,是对物体运动熟悉上的升华,为接下来万有引力的的学习奠定了根底。所以在整个教材体
19、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这样的安排由简洁到简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本章节是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程中比拟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对物体运动熟悉上的升华,它把运动学和动力学联系在了一起,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也是学生学问系统中不行或缺的重要组成局部。 【学问根底方面】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具备了探究向心力的根本学问和根本技能,这为本节课的探究性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思维根底方面】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科学和第一学期的学习,具有了肯定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较强的计算力量,但承受力量尚欠缺,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情
20、感态度方面】在学生的生活阅历中,与向心力有关的现象有,但是有一些是错误的这就给学生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带来困难。 【学问技能目标】理解向心力的定义; 能说出向心力的定义、写出向心力的定义式和单位理解向心力的作用效果;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 【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对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圆周运动,牛顿其次定律的理解与学习,相互联系,体验对物理概念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用概念前后联系的方法得出加速度的概念,感悟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学无止境的观点; 通过向心力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受与体验动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些好玩的试验试验,加深学生的印象,简单让学生
21、理解,引起学生兴趣; 重点:向心力表达式验证,向心力来源与作用效果。设定肯定运动情景,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来源进展举例说明,进展受力分析。(重点如何落实) 难点:向心力表达式的验证。通过用圆锥摆粗滤验证表达式,通过圆锥摆做匀速圆周运动解释原理,分析其在运动角度和手里角度的合外力,测量数据与测量器材,一步步得出表达式的正确。(难点咋么突破)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争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口述 1、引入 回忆本章内容,复习向心加速度,放一个有关视屏,向同学提问物体为甚么做圆周运动? 2、新课教学(熟识一下过渡) 一、做小球做圆周运动的试验,多问题进展思索,得出向心力特点进展总结 二、教授有关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物理 教师 工作总结 个人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