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二下册语文《念奴娇》说课设计.docx
《高中高二下册语文《念奴娇》说课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高二下册语文《念奴娇》说课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高中高二下册语文念奴娇说课设计_高二下班级工作计划 学习目标 1、字:柘zhe 椽chun 檩ln2、词:落寞 秋士 幽远3、了解文章“景”与“情”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联系写作背景,体会在秋景中所寄予的感情。4、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进一步把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5、体会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物”“我”之间完善的融合与统一。6、了解郁达夫及其作品。了解故都的秋的艺术特色。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特点,领会故都的秋声、秋色、秋味。教学难点理解为何回避暖色闹景,为何写北国之外的南国之秋。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初
2、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构造。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课文一年四季中,春天是妩媚的,她常给人以明丽动人的美,所以,纵然是客居他乡、彻夜难眠,在临安春雨初霁中,陆游还会给我们留下“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名句;而夏天经常是热忱的,她给人以无穷的回味,所以闲逛“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的康桥,在再别康桥中,徐志摩先生要慢吟轻咏:“但我不能放歌,静静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缄默,缄默是今晚的康桥。”那么,秋天呢?(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我说秋天是多姿多彩的-有人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秋日里,*读到的是壮美。有人登高,笔下消失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
3、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的景象,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有人在秋中徘徊,目之所及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和“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秋雨里,柳永读到的是凄苦。不同的人,他们眼里的秋景不同,由于心里的情感有别,“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今日我们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看看读到的是什么?二、简介及写作背景。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省富阳县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制造社”并曾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
4、、中山大学任教。1930年参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斗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1942年流亡到苏门答腊,化名赵廉隐居下来。不久,当地日本宪兵部强迫他去当翻译,他利用这个身份,暗中爱护和营救了不少当地志士和华侨,并得悉了日本宪兵部很多隐秘罪行。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隐秘杀害。1952年,中心人民政府追认他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战士”,并在他的家乡建亭纪念。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茫茫夜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肯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心情。散文以游记著
5、称,情景交融,文笔美丽,自成一家。出版有达夫全集(七卷)、达夫散文集、达夫游记、达夫日记和郁达夫选集等。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与左翼文艺活动和进展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惧的威逼等缘由,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很多时间处处游山玩水,在肯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孤独。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很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进展作出了奉献。1934年7月为“避暑”与夫人王映霞儿子郁飞上青岛住
6、了一个月,随后又到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8月16日接人间世编辑催稿信,于17日的晨为“坐索”的王佘杞写了两千个字,题名:故都的秋,这是一篇美丽的散文。时代背景:1933年,由于国内政治的不堪,郁达夫从由上海迁居杭州,思想苦闷,创作枯竭,曾盼望闲散安逸的生活却不行得。三、放多媒体朗读四、探讨课文内容1、找出文章的文眼(中心句,总领句)“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殊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板书:清、静、悲凉)2、齐读三、四、五段,思索哪些地方突出了“清、静、悲凉”。“清”指悠闲。坐在院子里,手捧浓茶,举头望碧空,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俯身看牵牛,听驯鸽的飞声。悠闲之人才有这样的闲
7、心。“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悠闲。”有空闲才能细细地清扫,有闲心才能细细的观看。悠闲的秋境正合闲适的心境。“静”指宁静。“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松软的触觉。”满地铺花,是观看形象;脚踏落蕊,写触觉感受。这里没有人声,万籁俱寂,静到“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松软的触觉”,可见静到了极点。这是境的安静,也是心的安静。“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这是境的安静);“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这是心的安静)。“一椽破屋”、“破壁腰”
8、(境的悲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悠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这里有境的安静,也有心的悲凉。)“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是非常微小的声音,能听到这样的声音,说明环境的幽静。“鸟鸣山更幽”,写秋蝉的啼唱能够以响衬静。“悲凉”是秋景引发的心理感受。写“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破败景象中显出“悲凉”之情来。槐树的落蕊被扫掉,槐树失去了夏日的繁华,秋蝉以衰弱的蝉声,啼唱着马上消逝的生命,令感到萧索的秋意。牵牛秋草是心造的秋景。红色是暖色调,适于表现兴奋、欢乐的心情,所以淡红的牵牛花被列为下等。蓝白紫
9、黑是冷色调,适于表现愁闷悲凉等感情,正合悲凉的心境。但紫黑色过于浓烈,不如浅淡的蓝色或白色更能适合淡淡的哀愁,所以选中了“蓝朵”。还喜爱稀稀落落尖细而长的秋草,由于它稀疏零落、枯瘦憔悴的形态、颜色更适合落寞的秋情。依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勾画出一幅凄清的秋花秋草图。3、体会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物”“我”之间完善的融合与统一。那“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青天下的驯鸽”、古槐下的“落蕊”、破壁腰中的牵牛花、牵牛花旁的疏落的秋草、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秋蝉的残声、息利索落的秋雨、人声、果树,都是的思想感情“筛选”出来的景物。这些景物是北平处处可见的景物,它们的“客观颜色”是真实的;但这些真实的景物又正
10、好能反映对“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熟悉和感受,也正好能表现的真情和忧思、孤寂的冷落之感,因此,这些景物又带上了的“主观颜色”。这是所谓的“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4、从全文看,“故都的秋”表现在哪里?笔下的故都的秋,在小院中每座低矮的破屋内外;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在秋雨的每一个雨点中;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也在那故都闲人布满了京腔的互答声中。主要刻划了五种景况:早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闲谈秋雨、佳日胜果。(幻灯:秋院、秋槐、秋蝉、秋雨、秋果)5、本文题目是“故都的秋”,为什么在文中屡次写到南国之秋呢?写南国的秋,是为了南北比照,以“南”衬“北”。以
11、江南之秋“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来衬托北国的秋,“特殊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以南国之秋的“淡”来衬托北国之秋的“浓”,以这秋的深味在南方“尝不透”,来同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究竟”作比照,这样,南北比照、衬托,突出了故都的秋感人至深。幻灯:“慢”、“润”、“淡”。五、分析课文构造本文分为总起、分写、总括三局部。总起(第1、2段)总写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憧憬之情。接着分写局部(从“不逢北国之秋”到“才感受得究竟”)从记叙和谈论两方面记叙故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记叙局部,采纳并列构造,依据“清”、“静”、“悲凉”这
12、一特色上的联系,逐一描述了故都的自然风物,共有五种景况,即早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都市闲人、胜日秋果;。谈论局部,从理喻的角度,进一步赞颂秋,赞颂北国的秋。最终总括全文,与总起局部照顾,再次强调南国之秋的色味不及北国之秋,直抒对故都之秋无比眷恋之情。幻灯显示北国之秋 清 静 悲凉1总起江南之秋 慢 润 淡 多雨少风早晨静观落蕊轻扫故 记叙 秋蝉残声 前都 2分写 秋雨话凉 后的 枣树奇景 呼秋 谈论:但凡有情趣的人,对于秋 应总是一样地能引起肤浅、幽远、严峻、萧索的感觉写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之秋3总写直抒对故都之秋无比眷恋之情其次课时学习目标:赏析课文。教学过程 :一、课堂争论1、
13、为何将“淡红色”的牵牛花视为最次?由于“红”的暗色调不符合悲凉的心境。2、本文写故都的秋天,为什么不详写故都秋天的风景?不写北平的风景区,单写院落街巷的景象,是与的心绪、思想以及对北国之秋的熟悉严密相关的。所要追求的是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游人云集的风景还是难以表现的;其次,要真正表现故都之秋,离开了普遍存在的景象,特地描写风景区,也失去了“故都之秋”的代表性;再次,把人们司空见惯的景象中的味、色、意境与姿势挖掘出来,往往更能深切感人,使人更深刻地体会到北平的秋“味”,到达剧烈的艺术效果。3、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形”与“神”的结合点是什么?本文的“形”是故都的自然风物,详
14、细说就是那五幅秋色图。“神”是赞美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憧憬、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结合点”是“清”、“静”、“悲凉4、文中写了“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的雨声,“缓慢闲适”的人声,同样能给人幽静的感觉,这是什么缘由?这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等等,都是细小声音,能听到这些细小的声音,就能给人幽静的感觉,说明这个地方安静无声。二、引导学生分析重点语句1、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
15、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非常的秋意。这里写了视觉形象、听觉形象。景物写得特别细致,如“一丝丝漏下来的日光”“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也写了观景、赏景的心态、动作,如“细数”“静对”,透露出闲适、满意。总起来说,表现了喜爱故都之秋的情怀。2、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松软的触觉。这里写了视觉形象、触觉形象。花铺满地,写视觉形象;脚踏花地,写触觉感受。写触觉,更给读者以逼真的感受。这里安静无人,斯人独徘徊,无人可与沟通,便只有与自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念奴娇 高中 下册 语文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