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及说稿(七篇).docx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及说稿(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及说稿(七篇).docx(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及说稿(七篇)关于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一 1. 经受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根本特征。 2.培育观看、操作及思维力量。 3.培育自主学习、合作沟通的力量。 教学重点: 使学生把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经受探究、验证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 教学预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醒课题 1.今日教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 (指课题并齐读):长方形和正方形。 2.观看:查找身边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3. 猜测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点?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然后
2、再相互争论。 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 1.出示合作要求: 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直尺、三角板,想一想准备用什么方法验证?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提示:用直尺量,看看出它的每条边长度怎样。 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去验证; 通过对折,并重点理解对折的方法:引导学生说“把长方形的上下边对折,他们重合在一起,说明上下边相等;同样证明左右边相等。 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形成小组的意见。 2.集体沟通 学生依照讨论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觉正方形的特征。全班沟通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比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样点和不同点。 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划出四个角都是直角。 归纳总结 三、练习。
3、(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相互合作,也可以小组间4人一起合作,拼成即可。 (二)比照练习。 1.想想做做第3、4题。 如何在一个长方形里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强调: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三)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5、6题。 针对学生错例,提示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图形的留意点。 长方形长是8厘米,宽是2厘米,几个这样的长方形才能拼成一个正方形?借助画图解决,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2课时 熟悉周长 1. 通过观看和操作等活动,熟悉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
4、图形的周长。 2.经受观看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阅历的同时进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制困难后获得的胜利,树立驾驭数学学问的自信。 教学重点: 熟悉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 对周长含义的理解。计算出周长。 教学预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找一找,摸一摸数学书封面、课桌面、直尺边线。 强调从哪里开头就要从哪里完毕。 2.观看:篮球场、游泳池、树叶的边线。 这些图形都是封闭图形。 3. 提醒课题:周长 用自己话说说,什么是周长? 二、自学例2。(15分钟左右) 1.同桌合作要求: 翻开书本
5、39页,如何知道两个图形周长?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然后再相互争论。 先自己测量,计算,再沟通 哪个图形周长长? 提示:应先量出每个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后将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 2.小组合作要求: 拿出预备好的树叶,(每个小组只要测量一片大小适中的树叶) 你能指出树叶的周长在哪里吗?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 预备什么工具?如何测量? 一人固定树叶,一人用线缠绕,一人预备直尺,一人记录。 细线在这里有什么用处?尽可能将细线与树叶外围的边重合在一起。 3.集体沟通: 每个小组测得树叶的详细长度; 在测量树叶周长时有什么留意点。 如何测量不规章图形的周长?感受“化曲为直”。 三、练习。
6、(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想想做做第2、3题。 让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留意什么,然后独立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如何计算各个图形周长?说说自己列式时思索过程。 (二)综合练习。 1.想想做做第4题。 鼓舞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三)创编练习。 用10厘米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它们的周长( )a长方形长 b正方形长 c三角形长 d一样长 这句话中的重点字词是“分别” 不管怎么围,围成什么图形?什么不变?体会“变与不变”。 四、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3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 使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
7、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初步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解决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简洁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存图形与几何的学习阅历,进展数学思索。 3.使学生在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 探究并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 择优选择方法。 教学预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时间:3分钟) 1、出示一张篮球场的平面图,并标出它的长和宽,提问:依据这张图以及相关的条件,你能想到什么? 相机出示问题: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2、启发:要求
8、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求几条边的长度之和? 3、指出:今日我们就来讨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板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自主建构。(时间:15分钟) 1、自主学习导学单: (1)独立计算篮球场的周长。 (2)把你的计算方法小组内说一说。 小组沟通: (1) 核对答案,订正错题。 (2)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2、全班沟通。 沟通重点: (1)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只有两个,但连加算式中却消失了4个数据,这是为什么? (2)28+15算出的是什么?把算出的结果再与2相乘算出的是什么? (3)上面的四周方法算的都是长方形几条边的长度之和?你认为哪些算法是比拟简便
9、的? 预设: (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 (4)28+15=43(米) 432=86(米) 3、说说喜爱哪种方法。 4、完成“试一试” 全班沟通 (1)25+25+25+25=100(米) (2)254=100(米) 比拟:算出的都是正方形的几条边的和?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些? 小结:我们又学习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将课题补充完整: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三、内化练习。(时间:15分钟) 【根本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引导:列加法连加算式的学生进一步优化方
10、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提问:你准备量出哪几边的长度?为什么? 【拓展练习】 3、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小华跑了多少米,就是求长方形操场的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题。 为什么要用“大约”这个词表达计算结果? 【创编题】 学校将原来边长为50米的正方形操场,扩建成一个长80米,宽50米的长方形运动场。你知道扩建后操场的周长增加了多少米吗? 引导学生画图。 四、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4课时 练习六(1) 1. 娴熟把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正确推断长方形或正方形把握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简洁图形的周长。 2.估算并计算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
11、形的周长,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使其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策略。 3.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胜利的体验,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 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 估算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敏捷应用相应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预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3分钟) 54-13 54-18 34+49 49+14 69+26 25+63 48+27 36+35 二、梳理学问。(预设6分钟) 师生回忆复习所学学问。出示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什么样的 2.能
12、正确、娴熟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会估算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周长。 三、练习(21分钟) 【根本练习】 练习六第2-3题 自主练习单: 完成书本第2-3题 先完成的同学思索: (1)在第2题中,你能用不同方法数或算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2)在第3题中,计算各图形周长时,怎样算比拟简便。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或者算法得出各个图形的周长。 【比照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4、5题。 比拟,说说求栅栏或者线的总长度就是求什么。 追问: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不一样? 指出:虽然计算方法不一样,但这两题其实都是求图形的周长。 【操作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6题。 先独立完成,在全班沟通。 提问:这题要
13、先知道什么? 【估算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7题 给出规格一样的练习本组织学生进展相关估量和测量、计算活动。 提示学生先估量封面的长和宽,再估算出它的周长。 【创编练习】 一个长方形分成a、b两局部,这两局部哪一局部的周长大? 四、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5课时 练习六(2) 1. 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含义的理解,使其能正确、娴熟地进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2. 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胜利的体验,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 正确、娴熟地进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在生
14、活中的综合运用。 教学预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口算热身。(3分钟) 练习六第8题 二、练习(27分钟) 【根底练习】 练习六第9题 指出:要求长方形的周长,一般需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活用练习】 练习六第10题 自主练习单: 1.完成第10题 2.菜地一面靠墙,有哪几种状况? 3.“至少”两字是什么意思?应当选择哪一种状况? 引导学生理解:菜地一面靠墙有两种状况,一种是长靠墙,一种是宽靠墙。在此根底上争论哪种状况是篱笆用的最少的。 教师引导学生依据题意画简易图,帮忙学生理解题意。 【操作练习】 练习六第1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沟通 预设学生的答复可能有: 1.先求出围成这个
15、图形6条边的长度,最终相加。 2.通过平移可知,这个图形的周长就相当于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 【创编练习】 如下列图所示,喜羊羊和美羊羊同时从学校到村长家,喜羊羊沿a路线行走,美羊羊沿b路线行走,假如两人速度一样,谁先到村长家,为什么? 现学现用,学生通过上面拓展练习,已经积存了一些平移法的阅历,通过平移帮忙学生理解,两人走的路是一样长的,所以两人会同时到达。 三、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6课时 周长是多少 1.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我处的熟悉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把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在操作实践
16、、沟通争论和解决总量的过程中培育创新意识,进展数学思索及合作沟通的力量。 3.培育学生宠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进一步熟悉周长和周长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在探究中获得学问和力量。 教学预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认定目标(预设5分钟)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课前你们每个小组都分得一个学具篓,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学具篓里都有些什么物体,能告知教师吗?今日教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运用这些学具进一步探究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出示课题:周长是多少 二、操作实践,主动探究(预设33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导学单: 1.拼一拼 (1)请同学们取出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17、,动手拼一拼,看看可以拼哪些外形的图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察。学生互动沟通。 想一想你拼成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操作,汇报沟通。 通过沟通,学生发觉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肯定相等。 2.比一比 (1)谈话:同学们都自己动手求出了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师这里有两个图形(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后两个图形) 同学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先估量下:哪一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请同学们验证下自己的猜想。 (2)学生尝试测量计算,并在小组内沟通算法。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为什么会相等?另一个多边形的周长也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吗?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转化的方法,把多边形的周长转化成正方形或正
18、方形的周长来解决,问题就变得简洁了。 3.画一画 谈话: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吗?在小组沟通下,看看有几种状况?你能画出这些长方形吗? 假如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画出这个正方形吗? 师:依据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小结:通常先算出一组长和宽的和,再有条理的列举出各种不同的长和宽。列举的时候要有肯定地条理。 4.量一量 出示课本上两幅图。这两幅图是什么?你能指出它们的周长吗?和你的同桌沟通下。(其次幅图留意让学生明确周长就是圆的周长,和里面的图案无关。) 你能估量出这两幅图形的周长吗?你能验证下吗?你准备如何验证?同桌合作测量出
19、两幅图形的周长。(其次幅图让学生通过软线来测量,留意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引导学生估量周长时,先估量其中某一段的长,再通过估算得出结果。也可以先画出与相关图案大小接近的简洁平面图形,再由这些简洁平面图形的周长推算出该图案的周长。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围一围再量一量的策略到达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目的。 三、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反思: 关于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二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苏教国标教材六年小学数学(下册)其次单元25页的例4教学。内容包括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
20、几何形体学问的最终局部,是几何学问的综合运用。学好这局部学问,为今后学习简单的形体学问打下扎实的根底,是后继学习的前提。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圆柱体积计算是圆锥体积计算的根底,因此圆柱体积和应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其中,圆柱体积计算公社的推导过程比拟简单,需要用转化的方法来考虑,推导过程要有肯定的规律推理力量,因此,等积转化数学思想的培育以及观看比拟新旧图形的联系,做出合请推理,从而推导圆柱体积公式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 4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受观看、猜测、操作、验证、沟通和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究并把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初步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解决相关的简洁实际问题。 (2)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方体 体积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