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市长(代表中山市政府) .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山市市长(代表中山市政府)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市市长(代表中山市政府) .doc(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 山 市 市 长 ( 代 表 中 山 市 政 府 )基 础 教 育 工 作 责 任 考 核自 评 说 明(2009、2010 年)二一一一一年五月1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分办法一、领导与管理1.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法律法规,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每年主持召开 两次以上专门会议,及时研究和解 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每年为教 育办几件实事,教育发展水平较高; 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本指标有 4 个要素共 15 分:出现区域性违反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现象,未能体现教育优先发展的一票否决。每缺一次专门会议扣 1 分;未能及时研究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的扣 3
2、分。没落实到学校调研的扣 1分;为教育办实事每缺一年扣 1 分;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有 1 个及以上低于同类地区平均水平扣2 分。校园和周边环境安全保障不力的扣 5 分。出现重大责任事故一票否决。2009 年142009 年 分值15自评 分2010 年14他评分 2010 年2自 评 说 明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始终坚持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把教育工作作为建设“适宜创业、适宜创新、适宜居住”新型城市、构建幸福和美中山的重要内容,站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全面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在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考虑,在经费投入上
3、优先增加,在重点工程的实施上优先安排,全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市政府每年多次召开市长办公会议研究教育问题的专门会议,就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教师待遇等重大问题进行具体研究,部署、协调发展教育事业的有关工作。带头坚持党政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市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及时解决教育工作上的困难与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和各镇区全面落实免费义务教育经费、绩效工资、代课教师、重大教育建设工程等实际问题;教师节、春节等重大节日,带头深入学校或上门慰问教师,嘉奖获得优异成绩的校长、教师和学生,等等,努力为教育多办实事、办好事;多次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和庆祝教师节活动中讲话,对教育工作者进
4、行鼓励和鞭策,还注意通过3自 评 说 明召开座谈会等各种渠道倾听教育工作者的心声和对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建议。目前,中山教育体系完善、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市有全日制普通中小学 324 所(不含技校、体校),幼儿园 435 所,义务教育阶段 100%的中小学校为省规范化以上学校,普通高中优质学位达 99.88%,中等职业学校优质学位(省重以上)达到 97.47%。连续 5 年实现万人上大学的目标,连续 5 年高考录取率居全省第一,连续 6 年被全国重点院校免试录取的学生人数名列全省地级市第一,连续 5 年五大学科竞赛成绩保持全省第一。2010 年,全面完成了 24 个镇区广东省教育强镇(区)复
5、评工作。学前三年入园率、小学入学率和初中、高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26.68%、100%、144.67%、100%、54.5%,这些指标均超过珠三角地区教育发展平均水平,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教育水平。我市教育事业的高水平发展,受到上级的肯定和社会的好评。2009 年 10 月,中山市有关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接受了人民网专访。2010 年人民教育第九期推出创刊 60 周年特刊, “中山经验”被该特刊列为 19502010 年 60 年来中国教育最有影响力的 30 件事件之一,这是对中山教育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同年省委政研室撰写的题为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山市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与
6、启示调研报告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汪洋书记批示,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为单行本印发,产生了较大影响。高度重视营造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为目标,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治安环境。出台了中山市委办公室、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意见,指示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等部门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的整治工作,要求中小学强化守土有责意识,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不断加强校园安全管理。要求综治、工商、公安、教育、文化、卫生、城管、安监、电信等4自 评 说 明 部门协调合作,制定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集中整治行
7、动方案,共同维护校园秩序,联合开展每学期至少一次的整治校园周边治安环境行动,重点清查色情赌博书报刊;开展绿色上网行动、打击网络色情专项行动,清除手机和网上色情等有害信息;节假日、寒暑假期间加强对授权网吧的监管工作;鼓励学校、图书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设立公益性上网场所,免费或优惠向未成年人开放,引导未成年人文明上网;大力整治电子游戏(游艺)场所,重点整治电子游戏(游艺)场所无证照经营、非节假日接纳未成年人等违法经营行为。对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园周边娱乐场所进行摸底排查,取缔距离中小学校周边不足 200 米的网吧及无证照或者证照不全的娱乐场所等。目前,市文广新局聘请了 60 位教育系统的中小学德育干部为
8、文化市场监督员,对违规经营的卡拉 OK 厅、电子游戏机室、网吧、酒吧、溜冰场、桌球室进行及时举报。凡发现校园周边侵害中小学生的违法行为,公安部门都迅速行动,有效处置,维护了在校学生的合法权益。连续四年举办“绿色暑假缤纷文化”暑期系列活动,活动内容丰富,趣味性强,活跃了我市青少年学生暑期文化生活,提升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艺术素养,让我市广大青少年学生度过一个充实、健康、安全的暑假。全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均聘请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并建立校园警务室,派出民警驻校,实现“一校一室一警”,每天上学、放学各校都有民警或治保会成员、家长志愿者协助学校疏导交通,加强安全保卫,切实维护了学校正常的教育
9、教学秩序。2010 年 11 月 5 日, “中山市校园网上警务室”正式开通,这是全国警校合作的首创之举,是警校共建的新形式,也是在新形势下搭建的一座学校、公安、家庭之间的“连心桥”。重视安全文明校园的创建工作,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学校在交通、饮食卫生、消防、房舍、防洪、防震、防雷、防溺水、防体育伤害、防煤气中毒等方面的安全防范能力,不断推进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健康发展。教育局每年都要与各镇区教科文卫办(教办)主任和直属学校校长签定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各镇区教科文卫办(教办)分别与辖区5自 评 说 明内各学校签订安全责任书,学校校长与班主任、班主任与学生签订安全责任书、承诺书,进一步明确了各
10、级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职责,强化了安全意识。目前,全市按照 200 名师生配备 1 名保安,已配备校园保安员 2862名,并确定了保安最低工资不低于 2000 元的标准,2010 年全市校园监控系统投入 6000 多万元,报警系统全部接入公安 110 系统,安装校园视频监控探头 3369 个,建立专兼职护校队伍 360 支,有效地维护了校园安全稳定。各学校健全了安全制度,制订了安全工作方案和各种安全应急预案,深入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活动,建立了安全应急管理平台。加强校车管理,在全省率先为全市 1300 部校车发放了校车标识牌,安装了GPS,强化了对校车行驶安全的监控和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教育。
11、每年教育局和各镇区都联合举办多次校园安全、卫生专项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完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师生身体健康、人身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全市现有“广东省安全文明学校”18 所, “中山市安全文明学校”83 所, “中山市交通安全文明学校”236 所, “消防教育示范学校”4 所, “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化管理示范学校”3 所;“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校”1 所;17 所学校被评为“中山市交通文明学校示范单位”。2009、2010 年,全市学校没有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扣分原因:扣分原因:由于当前社会环境比较复杂,所以尽管教育、公安等部门在维护校园及周边环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有不
12、够完善之处。2009、2010 年各扣 1 分。6编 号题 目111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教育优先发展的文件、资料11220082010 年政府工作报告12市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市政府工作会议纪要131市领导到学校调研等有关重视教育活动的报道材料132为教育办实事的典型资料133反映基础教育主要指标的教育统计报表14德育工作的有关材料15反映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保障机制、措施和落实情况的材料佐 证 材 料 目 录7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分办法一、领导与管理2.确立科教兴市战略,把教育 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积 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 职业技术教育,制定发展中等职业 技术
13、教育和招收欠发达地区生源的 规划和措施,努力促进区域内各类 教育均衡协调持续健康发展。本指标有 2 个要素共 7 分:没有确立科教兴市战略,教育没能列入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的扣 2 分。没能制定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招收欠发达地区生源的规划和措施,每项扣 1 分;没有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扣 2 分;区域内各类教育发展不协调的现状没改进扣 1 分。2009 年62009 年 分值7自评 分2010 年6他评分 2010 年8自 评 说 明市委、市政府进一步确立科教兴市战略,坚持把教育列入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结合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逐年加大市本级资金投入力度,集中财力重点用于校舍安全工程和新
14、建扩建校园,不断改善办学条件。2009 年至今,全市加固校舍 144660 平方米,投资 10859 万元;重建校舍243144 平方米,投资 103334 万元。纳入省校安工程的 10 个重点项目工程已全部完成。新建、扩建工程方面,先后投入 83129 万元用于中山纪念中学、市一中、华侨中学、市实验高中的扩建工程;投资 9998 万元完成中山中专二期工程; 投资 12830 万元新建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投资9998 万元用于五桂山实训基地第一期工程;投资 20603 万元用于石岐中心小学科艺楼工程、市实验小学体育馆工程、市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工程、市二幼搬迁等建设项目。在市委市府的带动下,各
15、镇区也掀起了新建、扩建、改造校舍和加快实施“校安工程”的热潮,如开发区濠头中学、沙溪龙山中学、三乡桂山中学扩建工程,投资均超 1 亿元。全市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大大加快了教育现代化进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2005 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对发展9自 评 说 明职业教育进行了全面部署。2007 年,市委、市政府又作出“超常规发展职业教育”的决策,并把超常规发展职业教育列入全市十大重点民生工程,对未来几年中山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规划:一是结合我市经济组团发展实施职业教育布局调整,重点工作包括迁建中山中专、兴建
16、 3 所市直属组团中等职业学校,逐步撤并规模小、办学效益不高的职业学校和附设在普通中学的职高班,优化资源配置;二是在五桂山建设占地 3000 亩的职业教育园区,其中包括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校区、中山中专、市级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等;三是组建全市职业教育集团,探索职业教育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全市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共享,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综合实力,打造中山职业教育品牌。至 2010 学年,已完成了上述规划中的中山中专(占地 500 亩)迁建工程,撤并 4 所小规模职业中学,停止 4 所附设在普通中学的职中班的招生,引进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校区(占地 1000 亩),新建市第一职业学
17、校(占地 300 亩)以及市高级技工学校黄圃分校区(占地 300 亩)等项目的实施工作,市职业教育集团已于 2009 年 11 月成立,市级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及其他规划项目的实施工作也正抓紧推进中。我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 “双转移”战略部署, 2009 年以来,在全市实行职业教育布局调整,学位紧张,品牌专业“抢手”的情况下,每年安排约 30%的中职招生计划招收欠发达地区学生。2009、2010 年中山中专等 4 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和坦洲理工学校等 6 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承担了招收欠发达地区学生共 7060 人的任务,所提供的均是优质学位和品牌专业,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全日制、工读结合和
18、联合办学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各学校均在每年的 7 月底前就全部落实好接收外地生源各项软、硬件的准备工作。为做好招生工作,每年由市教育局副局长带领有招生任务的学校前往欠发达地区进行招生宣传,洽谈联系合作办学工作,还接待了 3 批次东西两翼校长代表团来中山考察。此外,凡是在中山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欠发达地区学生都享有与当地学生同等待遇,其中包括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每生每年 1500 元的10自 评 说 明国家助学金待遇。2010 年 9 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自 2009 学年起,对接收对口扶贫地区的汕尾市 340 名“双转移”学生,免除其就读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的三年学费和补助住宿生活
19、费,我市为此投入的专项资金预计达 729.3 万元。我市近年来坚持教育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规范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高中教育,超常规发展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发展均衡,水平不断提高。在推进镇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切实加强规划,加大投入,坚持一手抓规范化学校建设,一手抓学校上等级、创特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办学条件标准化、办学水平优质化。2010 学年,全市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 301 所,其中小学 212 所,初中 76 所(含 9 年一贯制学校),另有完全中学(含 12 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 13 所。义务教育
20、阶段在校生 345899 人,其中小学生 237846 人,初中生 108053 人。全市义务教育段公办学校达到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以上标准的比例2009 年为 95.7%,2010 年为 100 %。近年来我市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快速改善初中办学条件, “振兴初中行动计划”取得良好成效。至 2010 年,全市达到市一级以上等级学校标准的独立设置的公办初中有 39 所,占总数的 92.86%,市一级以上初中优质学位覆盖率达 96.35% 。我市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教育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有公办民办高(职)中 37 所,达到市一级(市重点)以上等级学校的 33 所,其中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6
21、 所 ,省一级学校 11 所,市一级学校 4 所,国家重点职中 6 所,省重点职中 6所。我市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和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年度计划,在坚持流动儿童义务教育“两为主”原则,创新流动儿童积分入学机制,挖掘公办学校潜力吸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入学基础上,积极鼓励扶持民办学校发展,为流动儿童提供足够的学位和较好的学习条件。以创省规范化学校和市一级以上学校为抓手,大力推动民办学校转型升级,扶持有条件的民办学校积极培育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走学校优11自 评 说 明质化之路,至 2010 年底,全市有各类民办学校 72 所,省规范化学校比例达 100%,市一级以上优质民办学校 16 所(
22、其中省一级 9 所,市一级 7 所),占民办学校总数 22.2% 。扣分原因:扣分原因:虽然我市近年来通过创建教育强市、教育强镇(区)和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实现了区域内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健康发展,但以高位均衡发展和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来衡量,还需进一步提升部分农村学校和低收费民办学校的办学水平,以促进这部分相对后进的学校缩小与优质学校之间的差距,2009 年、2010 年各扣 1 分。12编 号题 目211确立科教兴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有关文件资料212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办法221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招收欠发达地区生源的
23、规划和措施 222推进各类教育均衡协调、持续发展的有关资料223反映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有关材料22-4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和等级学校有关统计资料佐 证 材 料 目 录13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评分办法一、领导与管理3.高度重视校长、教师的培养、 培训,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依法保障 教师工资福利按时足额发放并逐步增 长;按照省定编制足额配齐教师;建 立适应教育发展规律的人事制度和师 资队伍。本指标有 4 个要素共 8 分:校长、教师培养、培训规划、措施和资金配套没落实、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扣 2 分。没能依法保障教师合格权益,没能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福利并逐步增长的一票否决。没按省定标准核定编制配齐教师
24、、代课教师没能逐年减少扣4 分。没有建立适应教育发展规律的人事制度和师资队伍扣 2 分。2009 年72009 年 分值8自评分 2010 年7他评分 2010 年14自 评 说 明高度重视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市财政 2009-2010 年共安排 1940 万元的专项经费保障校长、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首先,通过实施“中山市名教师名校长工程”,建立健全名教师、名校长及其培养对象以及市级骨干教师的评选、选拔、管理机制,制定名教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及管理办法,以设立名教师名校长工作室等方式发挥名教师名校长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名教师、名校长的梯队建设,形成以名教师、名校长为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山市 市长 代表 中山 市政府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