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通用7篇).docx
《高一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通用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通用7篇).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高一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通用7篇)高一语文最终的常春藤叶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情节的分析理解最终的长春藤叶的意义,理解文章的深刻的主题思想 2通过分析文中对贝尔曼的描写,找出人物内在和外在的鲜亮比照,表达贝尔曼作为低层的小人物却有着高尚的人格,美妙的心灵 3体会并学习文章的语言艺术及精致的构造安排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怎样理解长春藤叶的意义及文章的主题的把握 2贝尔曼人物形象的理解 3最终结尾情节的出人意料表达了奇妙的构思 三教学设想: 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情节、人物、环境等,从而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及结尾的奇妙构思。 四教学方法: 自主研习为主,辅之以教师引导
2、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步骤: (一)简介: 欧亨利 ,美国短篇小说家。他一生穷困潦倒,接触了多种多样的人物,把握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十余年创作生涯中,写下300多篇小说,闻名的作品有白菜与皇帝、警察与与赞美诗、四百万、西部人心、市声、滚石等。 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他也因此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怜悯一般的小市民,憎恨压迫者,他创作的艺术特色是常以使人发笑的幽默,启发人们深思。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之余,引出人们“含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所以受到读者的欢送。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可结合本文明暗线进一步理
3、解把握) 1(111)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纽约的格林尼治村,一个社会下层艺术家聚居的小区 开端 琼珊不幸感染肺炎,生命垂危,只有非常之一的盼望 2(1236)苏艾鼓舞琼珊要有信念战胜病魔,但是琼珊已放弃主观上的努力,只等着最终一片叶子掉下来,自己也该离开人世了。 3(3750)最终一片叶子始终贴在墙上,这使琼珊觉悟到自己的错误,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4(5155)结局 琼珊病愈,贝尔曼去世。 (附本文线索 明线:琼珊病重病危转好脱离危急 暗线:贝尔曼画长春藤叶生病病危送进医院去世) (四)提出问题,自主探讨:(可利用多媒体展现这这三个问题) 1怎样理解贝尔曼的杰作? 明确:他的杰作就是他用画出
4、来的那一片最终的常春藤叶,这副杰作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反映了一般人之间无私情意,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2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情节是哪一个情节?是怎样写的,这样写会有圆满么? 明确:是贝尔曼冒雨画常春藤叶的那个情节,可是这个情节并没有写出来,这就形成了情节的空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表达了的奇妙的构思技巧。 3从文中对贝尔曼的描写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 明确特点:艺术界失意、酗酒、唠叨、急躁、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平凡的甚至有点让人感到厌烦。和善具有怜悯心、自我牺牲精神,内在和外在形成比照。 (五)课堂小结: 文章通过写贝尔曼画最终的常春藤叶而挽救了把生命寄予在落叶上的琼珊
5、这样一个故事,歌颂了穷苦朋友之间相濡以沫的宝贵友情和一般人的美妙心灵。同时,也告知我们,在生与死、抗争和屈服之间,需要自己树立信念,作出努力,才能得胜,顽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连续的精神支柱。 (六)课下作业: 1、 请你想象一下贝尔曼画长春藤叶的情形,写一篇500字的片断作文。 2、 试将这篇小说改编成话剧,并排练演出。 高一语文最终的常春藤叶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通过对小说的研习,使学生对生命有新的感受和熟悉:顽强信念、珍爱生命。 教学设想 这是欧亨利的代表作之一,在作品中着力弘扬了人性美,展现人们憧憬人性世界的美妙愿望。作品可学习的东西许多,比方构造艺术、语言艺术、小说内涵等,对于这幅人性世
6、界的千古名画,拟采纳朗读争论法,让学生在赏读、研读的过程中,感悟小说震憾人心的力气,同时引导学生加深对生命的思索与熟悉。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能想像吗?常春藤上的一片叶子竟然挽救了一个年轻而又几乎失去盼望的生命。这毕竟是怎样奇妙的一片叶子呢?是什么力气使它奇迹般的永不凋落?让我们带着奇怪一起走进美国作家欧亨利的闻名短篇小说最终的常春藤叶。 二、简介作家及其创作状况(多媒体展现) 欧亨利(18621910),美国作家,以其众多的作品及作品的奇妙构思和幽默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赞誉,成为美国独树一帜的出色短篇小说家。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其
7、代表作为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 三、先找同学来概述一下故事情节 四、研读文本 1、大家读了小说,肯定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请同学们畅所欲言,来谈一谈你认为这篇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 提示最震憾人心的情节当属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的意外结局。 找学生朗读结尾局部苏艾揭秘的一段话。 2、原来最终一片叶子是贝尔曼画在墙上的。请依据文章中有关内容,说说贝尔曼是怎样的一个人? 请先找出文章集中描写贝尔曼的地方,读一读,再谈看法。 提示 初见贝尔曼(3035):通过外貌描写告知我们:贝尔曼是一共性格急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又通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
8、法”后,“挖苦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他的和善和富有怜悯心。 再见贝尔曼(5255):贝尔曼已经身体虚弱,病了两天就去世了。贝尔曼是由于冒雨画最终一片叶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让我们看到了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厌烦的外表下有一颗炽热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无私关心帮忙他人,甚至不惜付诞生命的代价,他的崇高爱心和自我牺牲精神让人为之感动。 3、大家看作品的第30节,贝尔曼是个失意的人,作画40年也没有什么成就,“他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你认为他画的最终一片叶子是不是杰作?为什么? 提示 已经对自己不抱任何盼望的琼珊在贝尔曼用生命换来的最终一片常春藤叶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正是贝尔曼的这幅画唤
9、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这是一幅人性世界的千古名画。 4、这是一片多么不平凡的叶子呀!但圆满的是,整篇作品对贝尔曼的描写并不多,甚至连最感人的画叶子的镜头都没有写,同学们,你能发挥你的想像来填补这段情节的空白吗? 提示 我们可以想像,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冒雨踉踉跄跄爬到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地方,抖动着调拌黄色和绿色,在墙上施展他从未施展的艺术才能,而最终却因此患病而献诞生命。 5、刚刚大家展现了自己丰富的想像力,现在请大家再看作品,请在文中找一找,这最最关键的“最终一片叶子”最先在文中何处消失的? 找学生分角色朗读1628节,并思索在这里,最终一片叶子和琼珊有何关系? 提示 琼珊把这最终一
10、片叶子作为自己生命的征兆,作为最终一丝与世界的微弱牵连,作为放弃生命的理由。在寒秋风雨中,藤叶越掉越多,琼珊越数越少,读者的心也越揪越紧,全部的情节都归于那维系琼珊生命的最终一片叶子上,小说情节逐步推向高潮,琼珊数落叶数了三天,等了一天,就只等最终的藤叶飘落下来,却想不到这最终的常春藤叶竟能战胜“秋风扫落叶”的命运,历经一天一夜秋风、秋雨的侵袭而坚韧地依附在茎上,它给苏艾和琼珊以至读者带来的又何止是绝处逢生的惊喜呀! 6、经过一天一夜的风吹雨打,最终一片藤叶竟然奇迹般的抵抗住了“秋风扫落叶”的命运,琼珊竟然会信任,这是为什么?假设这片叶子真的掉了,琼珊会死吗? 提示问题的关键不是叶子的真假,而
11、是那片不落的常春藤叶引发了琼珊对生命的思索,请大家读一读4450节,那片顽强的藤叶面对凄风苦雨的打击不愿屈服而飘落。这给陷入无望中的琼珊以极大的鼓舞,促使她重新振作起来。 假设这片叶子真的掉了,琼珊也不肯定会死。贝尔曼为之牺牲的最终一片叶子当然给琼珊极大的鼓舞,但琼珊的康复仅有这片叶子是不够的,还需要琼珊自己的力气来战胜病魔。 我想,我们回忆一下作品,大家就会明白:请看611节,找生读。 7、在琼珊患肺炎病危的时刻,医生为什么既不判她“死刑”,又不愿定她可以治愈,而说一切看她自己呢? 提示由于在生与死,抗争与屈服之间,需要自己树立信念,作出努力才能得胜。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是看你
12、自己有没有信念,能不能去面对,有没有士气战胜它,我们从琼珊的经受中看到,信念对一个人是何等的重要!顽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连续的精神支柱。 8、我们来看一组材料 小引时间之轮已跨越世纪门槛。站在世界的门槛上,人们最终熟悉到“进展诚珍贵,生命价更高。”可以说,生命这样一个严厉而又寓于深刻哲理内涵的古老话题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倍受全人类的关注。 来自生活深处的典型现象 1、生命极其宝贵而宏大 生命的消失,是经过大自然很多年的演化才发生的,任何一个微小的自然条件的转变,都有可能扼杀生命于摇篮中。生命消失后,又从单细胞生命经过漫长的变化,消失了更简单的生命形式。而最终拥有更高才智、高级情感的生物人类的再现
13、更表达了生命的宏大。在茫茫宇宙中,我们还没有发觉其他有生命存在的星体。就目前来说,我们的生命是独一无二的。 2、生命因信念极其坚韧、坚韧 1998年5月20日晚9时,一场山洪将新疆巴音乌素矿矿井冲垮,一股巨大的水流直灌井底,将13个在井底干活的工人冲倒,沉没,只有青年工人杭平抓到一截一米多长的圆木,顺水向巷道深处漂去,始终漂到700米深处的采煤区。杭平上到一块一米见方的枯燥地带,拧亮矿灯,光影里看到不远处一头井下拉煤车的骡子被卡在狭窄的道口。最初的两天,除了喝水,还试着啃那圆木上的树皮,还试着嚼皮带,但他都失败了。大约过了四五天之后,他将饥饿的目光投向了与他相依为命的骡子。他移动极度虚弱的身体
14、,拿铁锹绊住骡子的脚,让骡子在挣扎中溺水死亡。接着把铁锹在石头上磨快,来剥骡子的皮,又把自己的眼镜片打碎,用玻璃一点一点地割肉吃,由于他不能嚼,翻江倒海的恶心几乎将他置于死地。几天后,肉开头变味,他把割下的肉泡在水里,反复搓洗,直到洗净才敢吞食。为了保持体力和热量,他将自己的行动降到了最低限度。他躺在地上,很多次地想,我还活着,我要活下去。就这样他始终到了6月23日早晨8点钟,这时,他摩挲自己的身体,胳膊枯瘦如柴,胸肌已塌陷,摸一摸肚子,已能触到脊梁骨了。在这三十四天中,两台水泵以每小时近200吨的抽水量日夜不停地旋转着,随着水位的下降,救援人员从井下抬出了12具尸体。当救援人员发觉杭平还活着
15、的时候,这使全部闻知此事的人都布满了奇怪,都感到这是一个近似神话的“奇迹”。 3、战胜生命无望的力气在于生命本身 有一天黄昏,他心烦意乱地走到陡崖边。 他觉得生活无聊而平淡,年轻的心已不愿负担人世的孤独和艰辛。他感到周身的血液如禁锢在坛子里的葡萄酒,有一种要把坛子冲破的冲动。于是,他把脚轻轻凌空一提。 突然,有什么独特的声音传来,他不禁侧耳静听。噢,是婴儿的哭声,在这荒山野岭,生命依旧高高在上。立刻,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动袭来,他一把推开诱他自杀的死神,循着啼声和灯光奔去。 那是他命运里最刺眼的一次闪电。数年后,他的宏大作品如春雨般洒落俄罗斯及世界。 他就是屠格涅夫。 4、生命因抗争而尊贵 死亡日
16、记的陆幼青生于1963年,华东师大毕业。生病前是上海浦东房地产展销中心副总经理。陆幼青1994年发觉胃癌已是晚期,胃不得不切除4/5。但3个月后,他拖着轻轻飘飘的身体坚韧地走进公司大门,微笑如旧。他对朋友说:“人有死亡的尊严,应当有自己选择承受死亡的方式。” 2023年夏天,陆幼青再度发病入院时,医生预言他“还有100天。”此时,他特别地安静,思索良久,打算以日记的形式记载这100天的经受、过程和心理变化。“自己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难受,很简单地就会躲避。日记像考勤卡似的,勤奋与否一目了然。”他将日记定名为死亡日记,并打算“网上直播”。陆幼青在病床上共写了34篇日记,数十万字。“一篇两三千字的日
17、记,要用去我四五个小时。我躺着、坐着、倚着,以各种姿态坚持写完它。” 日记一发表,网友们的贴子纷至沓来,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 陆幼青和死亡日记在网上被说成是:“2023年中国民间的特别大事”,究竟,这个一般人引起了太多的思索。 来自心灵深处的撞击 在全部的生命中,人的生命最珍贵 生命,作为整体是不会死亡的。不仅不会死亡,而且会不断地进展。生命只有作为个体、才免不了要死亡。 有人说,人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便一每天走向死亡;有人说,人从诞生的第一天起,便一每天趋向成熟;有人说,人是走向苦痛与欢快;有人说,人是走向失败与胜利。倒霉与幸运不也同样伴随着生命?! 人的生命是壮美的,人的生命又有他的局限,人
18、,男人女人,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东方人或西方人,第一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共同性的问题如何熟悉生命、如何敬重生命、如何爱护生命 同学样,生命是一部蕴含丰富内含的生活大书,不管你的生命航程走到哪个阶段,你都应有很强的生命意识。假如你是少年,你就要熟悉生命;你是青年,你就要培育生命;你是壮年,你就要驾驭生命;你是老年,你就要爱护生命。你要让你的生命像朝日一样,永久洋溢着青春的活力,那你就树立起剧烈的生命意识吧! 读了这些材料,你肯定会有所感受,请大家设想,当你在人生的旅途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大家精彩的发言让我感到很欣慰。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大家不仅观赏了小说的魅力,还对人生有了更
19、深刻的思索和熟悉,我祝福大家都能成为一个有着顽强信念的人。让自己的人生更辉煌。最终,我想以汪国真的一首诗来完毕这堂课的学习。 生命 生命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矗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叶萧瑟晚来风急 垂下头颅 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 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无论走向何方 都会有很多双眼睛跟随着你 从别人那里 我们熟悉了自己 高一语文最终的常春藤叶教案 篇3 一、温故知新 这节课,我们连续来学习美国闻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作品最终的常春藤叶。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熟悉了、把握了字词并理清了文章的脉络。首先,检查一下大家的把握状况。谁来介绍一下? 1、欧亨利的状况简
20、介。 语言艺术:诙谐幽默、带泪的微笑,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作品、国籍、称号 2、小说三要素:人物(主要、次要)、情节(4个局部,有时到“高潮”处戛然而止)、环境(自然、社会)。 二、分析人物 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这一关键要素。 1、小说中的人物有哪些? 2、这3个人物之中,谁是所要描绘的主要人物呢?请你结合小说三要素,围绕你所认为的仆人公,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认为琼珊是仆人公 故事复述:住在格林尼治村的青年画家琼珊,有一天,患了肺炎,觉得自己活不下去了,便始终盯着窗外的常春藤叶,并且打算在最终一片常春藤叶掉落时就离开人世。但经过一整晚风雨洗礼的常春藤叶仍没有落下
21、,其次天早晨它仍在墙上,而恰恰是由于这片不掉的常春藤叶使琼珊又找到了生的盼望,最终她在这个常春藤叶上找到了精神支撑而奇迹般活下来了。 出示“时间、病情”表。确实,在故事发生的4天时间,琼珊始终贯穿文章始终。可以说,琼珊是三个人物中着墨最多者。 简析琼珊 文章写琼珊,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语言、神态、动作) 从中可以看出人物的什么特点?(脆弱、悲观、重拾信念) 题目最终一片常春藤叶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能挽救琼珊的生命? (2)认为贝尔曼是仆人公 故事复述:住在格林尼治村的一位老画家贝尔曼,他穷困潦倒,在艺术上不得志,但他决心要画一幅杰作,有一天,租住在他楼上的青年画家琼珊患了肺炎,并得知她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后的常春藤叶 语文 最后 常春藤 教案 通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