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在艺术院校的创新之路探索.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文学教育在艺术院校的创新之路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教育在艺术院校的创新之路探索.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学教育在艺术院校的创新之路探索 摘要:艺术院校高校生文学教化工作是我国高等教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高校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艺术人才教化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分析文学教化工作在艺术院校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创建性地解决文学教学中的困难,以期推动艺术院校人才培育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艺术院校;文学教化;创新 作者简介:陈艳(11016-),女,江西赣州人,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副教授;薛婧婧(11015-),女,辽宁本溪人,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助教。(辽宁 大连 11665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我国艺术设计人才培育机制创新探讨”(项目编
2、号:2022lslktjyx-16)的探讨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17-0079(2022)01-0008-02 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化改革全面推动素养教化的确定(中发110199号文件)明确提出:“高等教化要重视培育高校生的创新实力、实践实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高校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教化部部长袁贵仁在中国高等教化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指出:要把推动高等教化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作为重点,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化制度,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化发展道路,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化理论体系。1艺术院校文学教化亟待创新,这
3、不仅是高等院校艺术教化的神圣使命,更是关乎社会主义国家精神文化建设的一件大事。 一、文学教化在艺术院校创新的重要性 1.文学教化使文化学问与艺术学问融会贯穿 艺术院校绝大多数高校生长期处于“重专轻文”的状态,把主要精力放在训练艺术技能上难以提高艺术修为和个人综合素养。艺术院校应当注意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育,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爱好,把握文学教化与艺术教化的学科结合点,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学问体系。 2.文学教化可以启发艺术设计创作灵感 优秀的艺术作品肯定包含作家火热的激情和深厚的才智。设计师非凡的想象力、创作力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感悟,而对生活的感悟来自于个人亲身的经验和更多的从他人处获得的阅历。细致品读文
4、学作品会丰富学问、荡涤心灵、启发创作灵感,增加艺术作品的感染力。 3.文学教化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文学即人学。对于文化基础薄弱、特性十足的艺术院校高校生来说,文学教化的精神感染作用尤为重要。学生在阅读名篇、了解背景、感受意境之时能够吸取、品尝、观赏和传承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汲取和借鉴外国文化的精华,塑造自我完善的人格,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二、艺术院校开展文学教化工作的困难与挑战 由于专业学习的特别性,在艺术院校开展文学教化不行避开地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1.艺术院校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主动性差,学习爱好不高 学习目的不明确,为了考试成果而出勤是许多
5、艺术院校学生对文学课的相识。一些学生上课迟到,课堂听讲不用心,中途缺席,甚至旷课,无法对文学教学内容产生爱好。不按时完成平常作业,期末考试不仔细复习,考试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企图通过作弊获得良好成果的大有人在。造成这种现象的缘由有以下几点: (1)艺术院校学生长期存在“重专轻文”的相识。“往往很重视专业学习,轻视文化学习,文化素养普遍较低。详细表现为学问面较窄,缺乏理解力,考虑问题时缺乏思想深度。相对非艺术学生而言,思辨性不强。”2许多学生相识不到文化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或者认为文学教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作用不大,可以不专心学习,考试也是敷衍了事;或者只为取得奖学金而学习,带有变味的功利性。
6、(2)文学课的内容也让艺术专业的学生望而生畏。文学学问理论性较强,阅读量大,学生排斥须要记忆的学问。尤其对于文化基础薄弱的艺术学生来说,他们缺乏自我参加和自我教化,对学习文学存在心理排斥、理解困难和参加途径稀缺的阻碍。 (3)文学课教学的传统模式以老师讲授为主,重灌输,轻互动。“填鸭式”的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缺少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机会。开课一般实行大班上课方式,老师和学生缺乏面对面沟通的机会。由于教学人数多,老师讲授无激情,学朝气械、被动接受,导致文学教化效果差。 2.文学课老师人数少,教学资源有限 与综合性高校相比,艺术院校的学生数量少,文化课老师的需求量较少,因此在文学课生师比偏低,科
7、研成果和水平也深受影响。在教学资源配置方面,艺术院校往往优先考虑专业发展的需求,文化课的发展处于不利地位,文学图书及影像资料在图书馆藏书中所占比重很低,文学教学的经费支出在校级财政支出中处于弱势。 3.专业氛围深厚,文学教化主题活动少 艺术院校的教学注意实践教学,激励学生亲身实践。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这些活动既能拓展学生的专业学问,又能丰富学生的高校生活,深受学生的宠爱。相比之下,文学教化的主题活动则相对较少。 三、文学教化的改进与创新 日前,教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提出:解决创新人才的成长“需求”问题,一是学科专业结构要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二是人
8、才培育过程要加强实践环节。3文学功底是学生需具备的重要素养。艺术院校文学教化创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文学类选修课 艺术院校可在课程设置中增加文学类选修课或专题讲座,以加强学生文学修养的塑造。第一,选修课和专题讲座可以使教学时间敏捷。可支配晚课及周末上课,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能够确保学生平安。其次,有的放矢地支配协助专业教学的相关课程,开拓学生视野,启发创作灵感。 2.加强文学课自编教材建设 蔡元培先生曾提出:“知教化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一律,毋宁展特性。”4因材施教的立足点就是教材。然而,目前我国至今仍旧没有普遍适用于美术院校或音乐院校的文学教
9、材,加强自编教材建设刻不待时。 (1)依据各专业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性地选取名篇进行解读能使学生在增加文学学问的同时增加自信念。比如,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希腊神话时引入相关的油画观赏,如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可在教材中适当加入插图以增加视觉刺激,加深记忆。 (2)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学问渗透。可在自编教材中加入相关艺术专业学问进行比较比照,使文学学问和艺术学问融会贯穿。在进行各文学时期学问梳理的同时可以补充艺术史学问的简介,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外文学和美学发展的脉络,理解历史发展中文化变迁的进程,使文学学习和艺术专业学习得到整合提高。单个文章解读中也可以将文学学问和相关艺术学问糅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 教育 艺术院校 创新 探索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