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课件9.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经济学课件9.pptx(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 十十 章章 农农 村村 发发 展展 第一节第一节 小农经济及其出路小农经济及其出路 第二节第二节 农业与经济发展农业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第三节 农村非农产业与经济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与经济发展 第四节第四节 改革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改革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1第一节第一节小农经济及其出路小农经济及其出路一、小农经济的特点一、小农经济的特点二、改造小农经济的大思路二、改造小农经济的大思路2一、一、小农经济的特点小农经济的特点1.农民的定义农民的定义3 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在简单的工具和家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在简单的工具和家庭劳动力的帮助下,为满足他们自身消费的需庭劳动力的帮助下,为满足他们自身消费
2、的需要和完成政治经济力量拥有者所规定的任务而要和完成政治经济力量拥有者所规定的任务而生产。生产。1.1.农民的定义农民的定义为了全面理解这一概念,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四为了全面理解这一概念,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四个相互依存的方面:个相互依存的方面:(1)农民家庭农场是基本的、多功能的社会组织单位。农民家庭农场是基本的、多功能的社会组织单位。(2)土地耕作是其维持生计的主要手段。土地耕作是其维持生计的主要手段。(3)文化形态与农村小社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文化形态与农村小社区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4)农民从属于农民从属于“外部外部”的社会力量。的社会力量。4 一、一、小农经济的特点小农经济的特点此外,在
3、典型的农民之外,还有许多此外,在典型的农民之外,还有许多“边缘群体边缘群体”。(1)农业劳动者和农民工一身二任的农民。农业劳动者和农民工一身二任的农民。(2)从事不同于土地耕作活动的家庭,如半从事不同于土地耕作活动的家庭,如半游牧人口、渔民和猎户等。游牧人口、渔民和猎户等。(3)不在村落中居住的农民。不在村落中居住的农民。(4)未被触动的农民。未被触动的农民。5 一、一、小农经济的特点小农经济的特点 1.农民的定义农民的定义 2.小农与社会变迁小农与社会变迁在当今世界,与农民关系密切的经济社在当今世界,与农民关系密切的经济社会变迁有这样会变迁有这样5种类型:种类型:(1)经济分化经济分化;(2
4、)贫困化;贫困化;(3)从农民到农业者从农民到农业者;(4)集体化或国有化集体化或国有化;(5)小农化小农化。6 一、一、小农经济的特点小农经济的特点二、改造小农经济的大思路二、改造小农经济的大思路1.农民问题农民问题2.改造小农经济的基本思路改造小农经济的基本思路71.1.农民问题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有这样几层含义:农民问题有这样几层含义:起初,农民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主要是关于起初,农民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主要是关于农民对待现存社会形态变革的态度及其在这种变农民对待现存社会形态变革的态度及其在这种变革过程中的作用的问题。革过程中的作用的问题。与农民问题的政治性含义相联系的第二重含义与农民问题的
5、政治性含义相联系的第二重含义是如何看待和处理农业中的阶级形态或农民的分是如何看待和处理农业中的阶级形态或农民的分化问题。化问题。8 二、改造小农经济的大思路二、改造小农经济的大思路1.1.农民问题农民问题与前两种含义密切相关却又别具一格的第三种含与前两种含义密切相关却又别具一格的第三种含义是:在特定的工业化过程中,农业与全部社会形义是:在特定的工业化过程中,农业与全部社会形态的各方面发展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讨态的各方面发展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原始积累的讨论中,在普列奥布拉伦斯基和布哈林等人的争论中,论中,在普列奥布拉伦斯基和布哈林等人的争论中,农业为原始积累提供剩余的作用是一个理论焦点。
6、农业为原始积累提供剩余的作用是一个理论焦点。同时,这场争论也强调了农业作为工业品国内市场同时,这场争论也强调了农业作为工业品国内市场的重要性。的重要性。9二、改造小农经济的大思路二、改造小农经济的大思路2.2.改造小农经济的基本思路改造小农经济的基本思路农村转型农村转型(agrariantransition)是指一是指一个贫穷国家资本主义的全面发展以及这一个贫穷国家资本主义的全面发展以及这一生产方式最终在该国社会形态中取得支配生产方式最终在该国社会形态中取得支配地位所必需的农村变革。农村转型的过程地位所必需的农村变革。农村转型的过程也就是小农经济得以改造、农民问题得以也就是小农经济得以改造、农
7、民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解决的过程。农村转型问题上,存在着农村转型问题上,存在着“分化说分化说”和和“新民粹化新民粹化”的小农经济理论。的小农经济理论。10 二、改造小农经济的大思路二、改造小农经济的大思路“新民粹化新民粹化”的小农经济理论的小农经济理论“新民粹化”的小农经济理论由恰亚诺夫提出。他认为,家庭是农民农场活动的基础,而家庭经济以劳动的供给和消费的满足为决定因素。资本主义对农业的渗透更多的是经由流通过程发生的。农民农场一体化的最主要形式只能是纵向一体化,并且只能采用合作制形式。11第二节第二节农业与经济发展农业与经济发展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二、发展中国家
8、的传统农业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三、传统农业的改造三、传统农业的改造12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产品贡献产品贡献2.市场贡献市场贡献3.要素贡献要素贡献4.外汇贡献外汇贡献13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产品贡献产品贡献14非农业部门的扩大以农业发展为前提,非农业部门的扩大以农业发展为前提,农业不仅要为非农业部门的就业人员提供农业不仅要为非农业部门的就业人员提供食物,而且还要为某些制造业,如纺织,食物,而且还要为某些制造业,如纺织,提供原材料。前者可称之为农业部门的食提供原材料。前者可称之为农业部门的食品贡献,后者可称为原料贡献,合
9、称为农品贡献,后者可称为原料贡献,合称为农业的产品贡献。业的产品贡献。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2.市场贡献市场贡献15农民购买服装、家具、日用品及建筑材料等农民购买服装、家具、日用品及建筑材料等消费品和化肥、农药、农机及其他农业投入品,消费品和化肥、农药、农机及其他农业投入品,扩大了对工业品的需求,刺激了工业生产的扩张。扩大了对工业品的需求,刺激了工业生产的扩张。这样,农民作为工业品的需求者,对经济发展和这样,农民作为工业品的需求者,对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农业的市场贡献工业化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农业的市场贡献还应包括出售给非农业部门的粮食和其
10、他农产品。还应包括出售给非农业部门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库兹涅茨称前者为库兹涅茨称前者为“生产过程的市场化生产过程的市场化”,后者,后者为为“农业净产品的市场化农业净产品的市场化”。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3.要素贡献要素贡献16按资源的种类,农业的要素贡献又可按资源的种类,农业的要素贡献又可细分为资本贡献和劳动贡献。细分为资本贡献和劳动贡献。资本贡献:资本贡献:农业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农业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中的主要部门,实际上是国内储蓄和投资中的主要部门,实际上是国内储蓄和投资的主要来源。的主要来源。劳动贡献:劳动贡献:由于发展中国家中大约由于发展中国家中大约23
11、的人口是农业人口,所有农业人口实际上的人口是农业人口,所有农业人口实际上是增加工业城市人口的唯一来源。是增加工业城市人口的唯一来源。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4.4.外汇贡献外汇贡献17农产品的出口可以为发展中国家获得农产品的出口可以为发展中国家获得十分宝贵的外汇。特别是在发展的初期阶十分宝贵的外汇。特别是在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工业很不发达,农产品和其他初段,由于工业很不发达,农产品和其他初级产品的出口可以说是许多国家获得外汇级产品的出口可以说是许多国家获得外汇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来源。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来源。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传统
12、农业的生产单位是小型的家庭农传统农业的生产单位是小型的家庭农场。作为生产单位,这些家庭农场的特场。作为生产单位,这些家庭农场的特征不仅是规模小,而且还是高度自给自征不仅是规模小,而且还是高度自给自足的。生产要素主要是劳动和土地,很足的。生产要素主要是劳动和土地,很少使用购买的投入。劳动主要由家庭成少使用购买的投入。劳动主要由家庭成员提供。产量中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家庭员提供。产量中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家庭成员的消费。在纯粹生存性农业中,家成员的消费。在纯粹生存性农业中,家庭农场只为满足其自身消费而生产。在庭农场只为满足其自身消费而生产。在半生存农业中,生产半为消费,半为市半生存农业中,生产半为消费,半
13、为市场。场。技术停滞也是传统农业的特征之一。技术停滞也是传统农业的特征之一。181.1.土地占有方式及其变革土地占有方式及其变革土地占有方式:土地占有方式:(1)大规模现代耕作或养殖;大规模现代耕作或养殖;(2)种植园农业;种植园农业;(3)大庄园;大庄园;(4)家庭农场独立农业者;家庭农场独立农业者;(5)租佃制;租佃制;(6)分成制;分成制;(7)不在地主;不在地主;(8)公社制公社制;(9)集体化农业集体化农业19 三、三、传统农业的改造传统农业的改造1.1.土地占有方式及其变革土地占有方式及其变革(1)租佃合同的改革。依法签订长期合同,)租佃合同的改革。依法签订长期合同,限制地主驱逐佃
14、农的权利,会大大增加农民限制地主驱逐佃农的权利,会大大增加农民保养土地并在土地上投资的意愿。保养土地并在土地上投资的意愿。(2)减租。)减租。(3)把土地有偿转让给耕种者。政府可以规定一个)把土地有偿转让给耕种者。政府可以规定一个人拥有的土地亩数的最高限度,迫使个人出售超人拥有的土地亩数的最高限度,迫使个人出售超过限度的土地。过限度的土地。(4)把土地无偿转让给耕种者。土地所有者没有耕)把土地无偿转让给耕种者。土地所有者没有耕种的一切土地均被没收,前地主得不到任何补偿。种的一切土地均被没收,前地主得不到任何补偿。20 三、三、传统农业的改造传统农业的改造1.1.土地占有方式及其变革土地占有方式
15、及其变革这种改革本身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政府可这种改革本身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政府可以颁布律法规定个人能够拥有土地数量的上限,以颁布律法规定个人能够拥有土地数量的上限,迫使个人出售限额外的土地或者,法律可以规定迫使个人出售限额外的土地或者,法律可以规定除了耕作土地的人拥有的土地外,其余必须全部除了耕作土地的人拥有的土地外,其余必须全部出售。以无偿方式实现耕者有其田,是激进程度出售。以无偿方式实现耕者有其田,是激进程度仅次于集体化的改革措施,除耕者拥有的土地外仅次于集体化的改革措施,除耕者拥有的土地外一律没收。一律没收。21 三、三、传统农业的改造传统农业的改造2.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农业生产技术
16、的变革一般来说,在地多人少的国家和地少人多的一般来说,在地多人少的国家和地少人多的国家,技术发展的道路有明显不同。前者要解决国家,技术发展的道路有明显不同。前者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用有限的劳动力生产出最大的产量,的问题是如何用有限的劳动力生产出最大的产量,后者虽然也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土地生产率的后者虽然也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土地生产率的提高是更重要的目标。提高是更重要的目标。22 三、三、传统农业的改造传统农业的改造2.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不同的发展战略要求采用不同的技术。不同的发展战略要求采用不同的技术。这些不同的技术可分成两大系列,即这些不同的技术可分成两大系列,即机械机械
17、(技术技术)系列和生物系列。系列和生物系列。23 三、三、传统农业的改造传统农业的改造第三节第三节农村非农产业与经济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与经济发展一、小农经济的二元性一、小农经济的二元性二、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工业二、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工业三、农村非农产业与经济发展三、农村非农产业与经济发展24一、小农经济的二元性一、小农经济的二元性小农经济中的社会成员不仅仅有对食品小农经济中的社会成员不仅仅有对食品的需要,还有对衣物、居住等非农业产品的需要,还有对衣物、居住等非农业产品的需要;在城乡分工水平很低、城市工业的需要;在城乡分工水平很低、城市工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这些非农业产品只能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这些非农
18、业产品只能由小农家庭的经济活动提供。这种农业生由小农家庭的经济活动提供。这种农业生产与非农业生产并存的特点,我们称之为产与非农业生产并存的特点,我们称之为小农经济的二元性。小农经济的二元性。25一、小农经济的二元性一、小农经济的二元性原始工业的特征主要有:原始工业的特征主要有:第一,原始工业的生产者主要为所居住地以第一,原始工业的生产者主要为所居住地以外的区域市场生产,这些市场还经常是海外市场,外的区域市场生产,这些市场还经常是海外市场,不同区域的产品之间还存在着激烈竞争。不同区域的产品之间还存在着激烈竞争。第二,原始工业的生产者主要是小农第二,原始工业的生产者主要是小农制造制造业者一身二任的
19、。业者一身二任的。26一、小农经济的二元性一、小农经济的二元性原始工业的特征主要有:原始工业的特征主要有:第三,原始工业化由于制造了食物市场,第三,原始工业化由于制造了食物市场,因而也刺激了商业化农业的发展。换言之,原因而也刺激了商业化农业的发展。换言之,原始工业与商业化农业是共生共存的。始工业与商业化农业是共生共存的。第四,生产区域内的城镇主要是贸易和商第四,生产区域内的城镇主要是贸易和商业中心。业中心。27一、小农经济的二元性一、小农经济的二元性“原始工业化原始工业化”对近代欧洲经济发展的影响对近代欧洲经济发展的影响:首先,来自原始工业的收入使人口增长,打破了原首先,来自原始工业的收入使人
20、口增长,打破了原来那种在人口和生活资料之间的稳定均衡。来那种在人口和生活资料之间的稳定均衡。其次,随着人口增长和原始工业的发展,那些经历其次,随着人口增长和原始工业的发展,那些经历原始工业化的区域迅速进入收益递减状态,工业分散给原始工业化的区域迅速进入收益递减状态,工业分散给产品集中、质量控制带来了困难,这使得人力在工场内产品集中、质量控制带来了困难,这使得人力在工场内的集中成为必要,并导致节约劳动型技术的发明和使用。的集中成为必要,并导致节约劳动型技术的发明和使用。28一、小农经济的二元性一、小农经济的二元性“原始工业化原始工业化”对近代欧洲经济发展的影对近代欧洲经济发展的影响响:第三,原始
21、工业的发展,使资本和机器设备集第三,原始工业的发展,使资本和机器设备集中于商人、商业化农场主或地主手中。中于商人、商业化农场主或地主手中。第四,原始工业化使商人积累了技术知识,在第四,原始工业化使商人积累了技术知识,在这种意义上,它为早期工厂主提供了训练场所。这种意义上,它为早期工厂主提供了训练场所。第五,原始工业和区域性商业化农业的同时发第五,原始工业和区域性商业化农业的同时发展使农业能够承担为进一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展使农业能够承担为进一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食品的任务。食品的任务。29二、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工业二、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工业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末年代末8080年代初以来
22、,发展经济学开始关年代初以来,发展经济学开始关注农村工业。这种关注是由几方面的因素促成的。注农村工业。这种关注是由几方面的因素促成的。首先,以城市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化战略没有产生首先,以城市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化战略没有产生意想中的效果。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依然严峻,不平意想中的效果。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依然严峻,不平等问题没有缓和,甚至还有所激化。等问题没有缓和,甚至还有所激化。第二,人们认识到在许多国家第二,人们认识到在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的一些特别是亚洲的一些国家国家),),农业部门的发展潜力有限,农村工业将在增农业部门的发展潜力有限,农村工业将在增加农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
23、作加农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用。第三,发展经济学家们认识到在世界上的许多地区,第三,发展经济学家们认识到在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农村工业都是一种重要而且富有活力的活动。农村工业都是一种重要而且富有活力的活动。30二、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工业二、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工业20世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汇集了大量的实地调查资料年代中后期汇集了大量的实地调查资料和研究论文的文献表明:和研究论文的文献表明:(1)亚洲国家很大一部分劳动力从事农村非农活动。亚洲国家很大一部分劳动力从事农村非农活动。(2)农村非农活动在吸收劳动力方面的重要性呈增农村非农活动在吸收劳动力方面的重要性呈增长趋势。长趋势。
24、(3)农村非农活动经常是兼业性的,有时是季节性农村非农活动经常是兼业性的,有时是季节性的。的。(4)农村非农活动表现出一种二元性。农村非农活动表现出一种二元性。(5)农村非农部门的增长既有劳动供给方面的推动农村非农部门的增长既有劳动供给方面的推动,也有产品需求方面的拉动。,也有产品需求方面的拉动。31三、农村非农产业与经济发展三、农村非农产业与经济发展农村非农活动的水平决定于农村非农活动的水平决定于“推推”和和“拉拉”两两方面的因素。在方面的因素。在“推推”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这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这样一个事实:仅有的可耕地不能完全吸收农村样一个事实:仅有的可耕地不能完全吸收农村劳动力。劳动力
25、。“拉拉”的因素则是指有吸引力的非农业的因素则是指有吸引力的非农业工作机会。在这两类因素中哪一类更为重要工作机会。在这两类因素中哪一类更为重要?这部分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阶段,部分取决于人这部分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阶段,部分取决于人口对土地压力的强度。口对土地压力的强度。32第四节第四节 改革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改革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改革前中国的农村经济一、改革前中国的农村经济二、改革:农民的双重解放二、改革:农民的双重解放三、三、中国三农问题的现状中国三农问题的现状33一、改革前中国的农村经济一、改革前中国的农村经济1949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开始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开始在广大
26、农村实行土地改革,推翻了农村的在广大农村实行土地改革,推翻了农村的旧秩序,使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小农旧秩序,使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小农经济逐渐走向了集体经济的社会主义发展经济逐渐走向了集体经济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宣告了封建剥削制度的终结。道路,宣告了封建剥削制度的终结。34一、改革前中国的农村经济一、改革前中国的农村经济但由于不切实际的夸大生产关系的变革但由于不切实际的夸大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因此对农村所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因此对农村所有制的改造过急过快,盲目扩大生产组织的制的改造过急过快,盲目扩大生产组织的规格和提高公有化的程度,致使农村经济规格和提高公有化的程度,致
27、使农村经济的发展滞缓甚至遭到挫折。的发展滞缓甚至遭到挫折。改革前的农村经济体制对农民择业、迁改革前的农村经济体制对农民择业、迁徙和改变社会身份的自由也设置了种种束徙和改变社会身份的自由也设置了种种束缚和限制。缚和限制。35二、改革:农民的双重解放二、改革:农民的双重解放 1978年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调整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调整了农村的生产关系,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了农村的生产关系,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实行了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的家庭实行了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起集体统一与农户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起集体统一与农户分散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分散相结合的双层经
28、营体制。联产承包制度建立起了集体财产与农联产承包制度建立起了集体财产与农民自有财产之间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成民自有财产之间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成为中国农村财产关系变革的起点。为中国农村财产关系变革的起点。36二、改革:农民的双重解放二、改革:农民的双重解放 承认农民的财产权利,相应就要求扩承认农民的财产权利,相应就要求扩大农民从事经济活动的自由。大农民从事经济活动的自由。1978年以后,年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陆续地制定和发布了一中共中央、国务院陆续地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逐步解除了原有体制系列重要政策文件,逐步解除了原有体制对农民经营自由的重重禁锢。对农民经营自由的重重禁锢。财产权
29、利和身份自由这种双重解放造财产权利和身份自由这种双重解放造就了就了1979年以后几年间的中国农业和农村年以后几年间的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超常规增长。经济的超常规增长。37三、三农问题三、三农问题 进入进入2020世纪世纪9090年代后,尤其是在年代后,尤其是在9090年代年代下半期以来,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日益突下半期以来,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出,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人们逐渐认识到前期农业和农村改革障碍。人们逐渐认识到前期农业和农村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38三、三、中国三农问题的现状中国三农问题的现状
30、(一)农业问题(一)农业问题一是农业生态恶化,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严重,人均一是农业生态恶化,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严重,人均耕地面积锐减等。耕地面积锐减等。二是农业人口过多,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二是农业人口过多,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三是因资源配置长期形成的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三是因资源配置长期形成的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导致农产品结构性过剩。构不合理,导致农产品结构性过剩。四是因农产品市场化率低、生产成本过高,农产品四是因农产品市场化率低、生产成本过高,农产品质量及污染问题而缺乏国际竞争力。五是因粮食质量及污染问题而缺乏国际竞争力。五是因粮食流通体制、农村金融体制、科研
31、推广体制改革滞流通体制、农村金融体制、科研推广体制改革滞后而阻碍了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后而阻碍了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39三、三、中国三农问题的现状中国三农问题的现状(二)、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二)、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在基础设施方面,在基础设施方面,1998年来国家实行积极年来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长期国债,加强基础设的财政政策,增发长期国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施建设,1998-2001年,中央安排国债资年,中央安排国债资金金5100亿元,其中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亿元,其中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为的为56亿元,仅占亿元,仅占1.1%,只能
32、满足同期,只能满足同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的10%左右。左右。40三、三、中国三农问题的现状中国三农问题的现状在医疗卫生方面,在医疗卫生方面,1990-2000年,政年,政府投入农村医疗卫生总费用比重由府投入农村医疗卫生总费用比重由12.5%下降到下降到6.6%,87%的农民是完的农民是完全自费医疗,有统计说,中国全自费医疗,有统计说,中国70%的的农村人口仅消费农村人口仅消费5%医药商品,而医药商品,而30%的城市人口消费的城市人口消费95%的医药商品。的医药商品。41三、三、中国三农问题的现状中国三农问题的现状。在义务教育方面,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在义务教育方面
33、,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襄阳县教育总投入的调查看,农村义心对襄阳县教育总投入的调查看,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几乎全部是由农民负担,省务教育的投入几乎全部是由农民负担,省级以上财政专款仅占级以上财政专款仅占0.11%。结果人们看到。结果人们看到的就只有城市的现代化,而没有农村的现的就只有城市的现代化,而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农村的交通、卫生、教育等还很落代化,农村的交通、卫生、教育等还很落后。后。42三、三、中国三农问题的现状中国三农问题的现状(三)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直接表现为农(三)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直接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是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是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农民收入低增长慢,一是因为粮食、棉花等农产品生农民收入低增长慢,一是因为粮食、棉花等农产品生产太多,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增产不增收;二是城产太多,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增产不增收;二是城镇化进程滞后,城市人口相对少(只占镇化进程滞后,城市人口相对少(只占30%),购买),购买农产品的城市消费群体相对比重太低;三是城市企业农产品的城市消费群体相对比重太低;三是城市企业开工不足,乡镇企业有很多破产,劳动力转移困难,开工不足,乡镇企业有很多破产,劳动力转移困难,没有非农就业收入,农民增收陷入停滞。没有非农就业收入,农民增收陷入停滞。4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