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四篇).docx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四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四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四篇)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篇一/h3 一个母体,要想保持生养力量,首先要有能容纳新生命的“谷”,而且这个谷还要具有孕育新生命的“神力”。 天地作为一个母体,要想具有生养力量,也要首先有能容纳新生命的“谷”,这个“谷”很像“橐龠”,虚而不屈。而且还具有“神力”,所以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守的就是这个可以始终保持旺盛“生养力量”的母体。 假如这种“生养力量”能够始终不死,那么新的生命就会源源不断地诞生。这样的母体,就叫做“玄牝”。 这种永久保持生养力量的母体的神秘所在,就叫做“天地根”。 这种玄妙的生养力量,在天地间绵绵不断的产生作用,若隐若现于万物之中,用之不尽
2、。 也正由于用之不尽,所以“谷神不死”,所以“是谓玄牝”。 从古到今,很多人试图打造“玄牝”,或者近似于“玄牝”,能有长期生育力量的母体。 通过玄牝传承“不死的谷神”,也就是“血脉和精神”,血脉是有形的,精神是无形的。 我们中华民族就是具有长期生育力量的母体,源源不断孕育着中华儿女,黄皮肤,黑头发,说着汉语,写着汉字,传承着中华文明。 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长盛不衰呢?“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这就要追朔中华民族形成的根源炎黄文明白,也就是畜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不断斗争与融合的文明。许多民族“谷”还在,“神”却没了,被完全殖民化后,丢失了自己的语言,文字,文明,完全嫁接成了其他民族。看着还是李子树,结
3、的却全是苹果。这样的民族,事实上“谷神”已死,母体已亡。 更有很多民族,形神俱灭,成为了历史。 作为一个人,总会死的。却也有“不死的谷神”,比方老子,他把他是精神思想,从他的躯体里分别开,成为一部道德经,这部书就可以成为“玄牝”。它可以源源不断地产生信奉老子思想的后人。 道德经为什么会长盛不衰呢?“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道德经的天地根,就在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老子当年遇到的困惑和对困惑的思索,到如今,我们照旧有那些困惑,照旧需要思索。一旦当时“老子”遇到的困惑,如今已经不成为困惑,道德经就寿终正寝了。 一个百年家族矗立不倒,也可近似“玄牝”,百年家族源源不断地产生优秀人才,支撑这个家族的长
4、盛不衰。 百年家族长盛不衰的神秘是什么?“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百年家族的天地根,就是百年家族的立根之本,在于“优秀的家训”和能够严格履行家训。 不像更多的家族,还没形成一个可以源源不断产生人才的“母体”,就瓦解了,其次代就忘掉了第一代赖以胜利的根本,结果富不过二代。 历代统治者,都想把“政权江山”打造成“玄牝”,让自己的政权可以长盛不衰。当这个政权可以源源不断产生维护这个政权的优秀人才时,这个政权就会有勃勃生气。否则,就会被推翻,或者复辟。 比方无产阶级政权,假如能源源不断产生无产阶级学问分子,和无产阶级接班人,那么无产阶级政权就能长盛不衰,否则只会被复辟。 什么样的政权才能长盛不衰呢?“
5、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就是要看这个政权的“天地根”,政权的立根之处,也就是政权建立的初心。 所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保持政权不褪色。 很多政权遗忘了初心,很快就被当时推翻的政治阶层复辟了,于是又回归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里去了。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篇二/h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释、道文化更是传承千年,堪称中华民族思想之结晶,而道德经一书便是道家文化的集中总结。 道德经又名老子,是老子西出函谷关时所作。全篇5000余言,分为道篇和德篇,其中的好多话语早已广为人知。 在此,我想强调一点:学问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深越好,而是要与驾御学问的力量相匹配。说实话
6、,我真的不敢对道德经妄加评论,只是喜爱读、喜爱抄、喜爱背。下面我想共享一下自己在读完道德经后的一些感受,望与君共勉! “道可道,特别道”。信任大家都听过这句话,这是道德经开篇的一句话,好像老子什么也不想说了,由于可以说出来的道不是恒常大道。是呀!语言在描述许多高深事物的时候总显得捉襟见肘,而老子开篇就告知我们:不要局限于文字和语言。正如佛语所言:教外别物,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老子在文中几次提到了“婴儿”,比方:“为天下奚,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老子告知我们要学习婴儿,而好多人却不情愿向比自己资格低的人学习,其实这是对资源的一大铺张。婴儿不会有任何的定势,所以什么东西都学得最快。学
7、外语的最快方式就是仿照,而婴儿恰恰就是这样做的;我们平常总是说“空杯心态”,而这恰恰又被婴儿做到了。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好多的时候,我感觉老子的才智与常人的思维是相悖逆的,但细细品尝,却隐藏着深厚的哲理。我们常说:做人要能屈能伸,韩信做到了。只有每天把自己放得很低,才能够学到东西。这就如佛语所言:空才能有,放下才能担当。好多的时候,我们无法做出选择,由于可以选择的太多,就像电视的频道太多了,以至于我们很少能完整地看完一个节目。选择太多往往会使人迷惑,以至最终一事无成。太多的时候后,我们需要有项羽那种破釜沉舟的士气,其实人生就如白驹过隙,少一些选择往往是件好事。
8、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道德经中几次说到水,比方“上善若水”、“天下莫柔于水,而攻顽强者莫之能胜”。水乃生命之源,造福万物却不求回报。“水滴石穿”的才智让我们明白何为“柔弱胜刚毅”。水本无形,但把水放到什么容器,它就会变成什么外形,所以水的无形是至形,李小龙截拳道中的“以无法胜有法,以无限胜有限”正好与此殊途同归。所以老子告知我们要学习水的才智。 一句“自知者智,自胜者强”蕴含了无尽的深意。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人贵有自知之明,而事实却是:太多的人螳臂当车或是妄自菲薄,许多时候,我们会发觉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恰恰就是自己最厌烦的那个人!所以每天都要不断的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正如易经所言:
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所以真正的强者是战胜自己的人。 读书之中布满了乐趣,而读道德经这本布满哲理的书更是乐趣无穷。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等身之书,可抵百万雄师”,而我觉得,读书要有选择性,同时要能够站在的角度思索问题,学会感同身受。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使用学问的主体是人,由于“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最终我想说的是:读书是一种沟通,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篇三/h3 老子之著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
10、的才智宝典中吸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华。 当今社会科学兴旺,社会经济高速进展,人们的物质财宝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宝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峻。假酒、假奶粉、毒大米、毒火腿;坑、拐、蒙、骗;贪污、腐败等等触目惊心的社会问题时见报端。 “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工作”的呼声日益剧烈。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面对金钱、地位、美女的诱惑呢!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吸取睿智,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注意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责! 其实,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端正心态的问题,它蕴含着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静心:静守自己的人生坐标;净心:净处自己的人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德经 心得体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