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中学八年级(上)学情检测物理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中学八年级(上)学情检测物理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中学八年级(上)学情检测物理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2023 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中学八年级上学情检测物理试卷一1. 小明在厨房中觉察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蔗糖”。小华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尝一尝”这一过程应是科学探究中的()A. 提出问题B. 进展试验C. 猜测与假设D. 得出结论2. 以下属于声源的是()A. 人的声带B. 教室里的喇叭C. 流淌的水D. 挂在胸前的哨子3. 成语“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特性中的()A. 音色B. 响度C. 音调D. 声速4. 以下各组物质在室温下全是液态的是()A. 酱油、醋、食盐 B. 水、煤油、铝C. 石蜡、钢铁、水 D. 酒精、煤油、水银5. 如下图的四个
2、事例中,能说明液体可以传声的是()A. 用土 通话B. 机械手表放在枕头下影响睡眠C. 利用声呐探测D. 对着山峰大喊能听到回声6.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进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以下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A. 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C.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B. 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D. 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7. 用温度计测水温读数时如下图,方法正确的选项是()第 1 页,共 17 页A. B.C.D.8. 以下关于乐音和噪声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 乐音动听动听,给人以享受B. 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C. 噪声使人烦躁担忧,有害于人的安康D. 物
3、理学角度乐音是遵循肯定规律的振动发出的,噪声是杂乱无章、无规律的振动发出的9. 如下图,小陈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脸蛋有震感,这个试验可以用来探究()A. 声音产生的缘由B.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C. 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10. 掌握噪声的几种措施如以下图,其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A. 摩托车的消声器B.大路两旁的透亮板墙C.学校四周制止鸣笛D.工厂员工戴防噪声耳罩11. 以下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 夏天自来水管出“汗”B. 冬天,从人口中呼出“白气”C. 夏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棒四周冒出“白气”D. 放在敞口瓶中的酒精渐渐削减12. 声音是由物体
4、的振动产生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小东用图甲的试验装置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以下选项中哪两个图像(如图乙)可能是敲击同一个音叉的波形图()第 2 页,共 17 页A. 和B. 和C. 和D. 和13. 如下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 50dB 变为 30dB,说明音叉振动的()A. 振幅变大B. 振幅变小C. 频率变大D. 频率变小14. 如下图,某试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试验.则以下有关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B. 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是水蒸气C. 试验中纸没有烧着是由于
5、纸本身就不能点燃D. 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假设撤去酒精灯,则水将不会沸腾15. 如下图的声现象中,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 甲图: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钢尺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高B. 乙图: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烛焰会跳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C. 丙图: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是需要介质D. 丁图:工厂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6. 如下图是教室上课时常用的一种便携式扩音器,教师使用它讲课的主要目的是转变声音特性中的,但使用这种设备会造成声音的“失真”,这是由于声音的发生了变第 3 页,共 17 页化。在体育课上同学跳绳,绳子转动越快,声
6、音的越高。(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7. 如下图,三支一样的试管内装有不同深度的水,用嘴贴着管口吹气, 能听到试管发出的声音。该过程中的发声物体是(填“试管”、“水” 或“空气柱”);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填写对应试管序号)。18. 图中的甲和乙是乐音和噪声的波形图,属于噪声的是图。如图丙的交通标志,这是在掌握噪声。高架桥两侧安装隔音板是在掌握噪声。19. 如下图,常温下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分别盖上一样的枯燥玻璃片 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玻璃片(选填“a”或“b”)的上外表有小水珠。水珠的形成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此过程需要热。20. 中国科兴疫苗需保存
7、在低于8的环境中。夏季,运输过程中为监测疫苗温度是否超标, 应在冷藏箱内放置图中所示的温度计。在接收点,为正确读数,验收人员(能/ 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温度计示数如下图,说明疫苗(安全/担忧全)。第 4 页,共 17 页21. 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 4s听到回声(声速为340𝑚/𝑠), 问:(1) 假设汽艇停在水面上,他离高崖多远?(2) 假设汽艇 10 米/秒的速度匀速驶向高崖,他听到回声时离高崖多远?22. 小刚同学学习了温度计的学问后,自制了一支温度计,这支温度计共有100 个小格,他用该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的温
8、度时,温度计液柱停在第 20 格,用该温度计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温度计液柱停在第 70 格。(要有解题过程,只写答案不给分)求:(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2)假设用该温度计测量某杯水的温度时,液柱停在第50 格,则该杯水的温度是多少?23. 图甲和图乙是关于声现象的两个试验: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图乙: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渐渐抽出其中空气,觉察铃声明显减小。(1) 图甲试验中,此试验说明声音是由(选填“乒乓球”、“音叉”)振动产生的;乒乓球的作用是,以便于观看,用到的争论方法是(选填“掌握变量法”、“试验推理法”或“转换法”);(
9、2) 图乙试验(选填“能”或“不能”)在月球上做。第 5 页,共 17 页24. 在“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的特点”试验中:(1) 小明组装的试验装置如图 1 所示,除图中所示的试验器材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 。(2) 小红观看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状况,如图2 中的 a、b 示,则图 (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状况。(3) 小明和小红选用的试验装置一样,他们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3 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缘由可能是水的不同。由图 3 可知:水在沸腾时,温度。25. 声呐能够向水中放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 30𝑘𝐻
10、𝑧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假设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依据声信号来回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声呐发出声波遇到的目标假设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 的变化规律是:假设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假设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利用声呐还可以对海疆进展海底外形的绘测。(1) 声呐所发出的波是 A.电磁波B.超声波C.次声波D.光波(2) 以下哪种动物能发出与声呐一样的波 A.大象B.狗 C.蝙蝠D.猫(3) 人能够感受到声呐发出波的频率范围是
11、kHz 至kHz。(4) 停在海水中的潜艇 A 监测到离它一段距离的潜艇 B,接到潜艇 B 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高的,说明潜艇 B 是(选填“靠近”或“远离”)潜艇 A。(5) 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疆,并对该海疆的海底外形利用声呐系统进展了测绘:在经过该海第 6 页,共 17 页域水平面等间距的 A、B、C、D、E 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放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𝑠、0.16𝑠、0.30𝑠、0.14𝑠、0.30𝑠。依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外形,则该海疆海底的大致外形
12、如图 第 7 页,共 17 页答案和解析1. 【答案】B【解析】解:小明在试验室中觉察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蔗糖”,是一个提出假设的过程;小华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尝一尝”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展试验。应选:B。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测与假设、制定打算与设计试验、进展试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沟通与合作。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环节的理解和应用,是一道根底题。2. 【答案】C【解析】解: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A、人的声带,假设声带没有振动,此时不会发出声音,则不是声源,不符合题意; B、教室里的喇叭,假设没有发出声音,则不是声源,不符合题意;C、流淌的
13、水在振动,发出了声音,是声源,符合题意;D、挂在胸前的哨子,假设没有发出声音,则不是声源,不符合题意; 应选:C。能够发声的物体不是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才是声源,分析题干中涉及的物体,是正在发声的就是声源。要抓住声源的定义进展推断-正在发声的物体,而不是能够发声的物体。3. 【答案】B【解析】解:“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故B 正确、ACD 错误。应选:B。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凹凸,由振动频率打算;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打算的一个特性。解决此类问题要会依据响度、音色
14、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4. 【答案】D【解析】解:A、在通常状况下酱油、醋是液态,食盐是固态,故A 错误;第 8 页,共 17 页B、在通常状况下水、煤油是液态,铝是固态,故B 错误; C、在通常状况下水是液态,石蜡、钢铁是固态,故C 错误; D、在通常状况下酒精、煤油、水银是液态,故D 正确。应选:D。依据每个选项中的物质的存在状态分析。此题考察了物质的存在状态,属于根底学问。5. 【答案】C【解析】解:A、用土 通话说明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故A 错误;B、机械手表放在枕头下影响睡眠,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故B 错误;C、利用声呐探测是利用超声波在水中传播,说明声音能在液体
15、中传播,故C 正确; D、对着山峰大喊能听到回声,声音是在空气中传播,故D 错误;应选: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区分介质的种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此题主要考察了学生对介质种类的区分,属于根底题。6. 【答案】B【解析】解: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A 错误;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故B 正确;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C 错误;D、用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故D 错误。应选:B。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区分声传递信息和能量的实例,可解答此题。7. 【答案】B【解析】解;ACD、视
16、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外表没有相平,故ACD 错误;B、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外表相平,故 B 正确。应选:B。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测量前估量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适宜的温度计,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遇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连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外表相平。此题考察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难度不大。第 9 页,共 17 页8. 【答案】B【解析】解:A、乐音动听动听,使人心情舒服,给人以享受。故A 正确。B、从产生角度,乐器发出的声音有
17、时是乐音,有时是噪声,如不会拉小提琴的人拉琴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动身,即使是乐器发出格外动听的声音,但时间和地点不对,也会成为噪声。故 B 错误;C、依据从环保角度动身的噪声定义可知,噪声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休息,使人烦躁担忧,有害于人的安康。故 C 正确。D、依据从噪声产生的角度的定义可知,乐音的振动遵循肯定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故 D 正确。应选:B。噪声的定义有两个:从产生角度定义,物体做无规章的杂乱无章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是噪声。从环保角度定义,但凡干扰人们正常的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想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依据噪声的两
18、个定义可以确定选择项的正误。(1)此题考察了学生对噪声的定义的了解和生疏,留意从产生和环保两个角度去考虑问题。(2)从环保的角度动身,再动听的声音都有可能成为噪声。9. 【答案】A【解析】解:当用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脸蛋时,可以感觉到有振动,所以此试验是想探究声音产生的缘由即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选项A 正确。应选:A。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它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知道声音产生的缘由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属于根底题。10. 【答案】B【解析】解:A、摩托车的消声器,属于在声源处掌握噪声,故A 不符合题意;B、大路两旁的透亮板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 符
19、合题意; C、学校四周静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 不符合题意;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属于在人耳处掌握噪声,故D 不符合题意; 应选:B。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此题主要考察噪声的防治的途径的了解和把握,是一道根底题。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展解答。第 10 页,共 17 页11. 【答案】D【解析】解:A、夏天自来水管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水管,在其外表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 A 不符题意;B、冬天,从人口中呼出“白气”,是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飘散在空中,即“白气”,故 B 不符题意;C、夏天,从冰柜
20、中拿出的冰棒四周冒出“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棒后,发生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即“白气”;故C 不符题意;D、放在敞口瓶中的酒精渐渐削减,是液态的酒精发生汽化(蒸发)现象;故 D 符合题意; 应选:D。在肯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状况也要有清楚的生疏。12. 【答案】D【解析】解:由题意可知,敲击同一个音叉时,声音的响度可能变化,但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不会转变,由波形可知,和的音调一样、响度和音色不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学年 江苏省 徐州市 邳州 中学 年级 检测 物理 试卷 答案 详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