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药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pdf
《2023年药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药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药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1总则.41.1 编制目的.41.2 编制依据.41.3 工作原则.41.4 适用范围.41.5 事件分级.52组织指挥体系.52.1 应急指挥体系.52.1.1 区应急指挥机构.52.1.1.1 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62.1.1.2 工作组.63监测、报告、预警.83.1 监测.83.2 寸 艮 告.93.2.1 寸艮告责任主体.93.2.2 报告程序和时限.93.2.3 报告内容.103.2.4 才艮告方式.113.3 预警.113.3.1 预警分级.1 2 1 3.3.2 预警措施.123.3.3 预警级别调整和解除.134应急响应.134.1 应急响应分级
2、.134.2 先期处置.144.3 分级响应.154.3.1 I级、II级、HI级响应.154.3.2 N级(一般)应急响应.154.3.2.1应急响应启动.154 3.2.2应急响应终止.174.4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175善后与总结.175.1 后续处置.175.2 补偿和补助.185.3 总结评估.186保障措施.186.1 组织保障.186.2 资金和物资保障.186.3 医疗救治.196.4 信息不口技术保障.196.5 培训演练和社会动 员.19 2 7附 则.197.1 预案管理.197.2 预案解释.207.3 预案实施.20 3 1总则1.1 编制目的指导和规范药品(含医疗器
3、械,下同)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各类药品安全事件,最大程度减少药品安全事件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1.2 编制依据依 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药品召回管理办法 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 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 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省药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和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要求,制定本预案。1.3 工作原则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
4、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法规范、科学处置的原则,开展药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1.4 适用范围本预案所称药品安全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药品群体不良事件,较大药品质量事件,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药品安全事件。4 本预案适用于市区内发生的药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1.5 事件分级根据事件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药品安全事件分为四级:特别重大(I级)、重 大(II级)、较 大(III级)和 一 般(W级)(分级标准见附件1)。2组织指挥体系2.1 应急指挥体系全区药品安全事件应急指挥体系由区药品安全事件应
5、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区指挥部”)及其办公室、工作组组成,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协调和指导我区内相应等级的药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2.1.1 区应急指挥机构区政府负责全区一般药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在区政府的统筹协调下,成立区指挥部,负责全区一般(W级)药品安全事件应急先期处置,负责配合上级药品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上级指挥部”)做好全区特别重大(I级)、重 大(II级)、较大(川级)药品安全事件应对工作。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指挥长,区政府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卫生健康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副指挥长。各成员单位根据应急响应级别,按照区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依职责做好药品安全
6、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成员单位名单及职责见附件2)。指挥长可根据实际情况抽调其他有关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参与药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5 2.1.1.1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成员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同志及有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办公室主要职责如下:(1)负责贯彻落实区指挥部的各项部署,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工作;(2)检查督促相关部门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3)向区指挥部及时报告有关情况,与区有关部门、单位交流信息。(4)建立会商、发文、信息发布和督查等制度,协调宣传报道、信息发布和舆情处置工作。(5)组织协调人员培训、物资储备、后勤保障、社会动员等相关工作
7、。(6)完成区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2.1.1.2 工作组由区应急指挥部成立现场指挥部,设立相关工作组,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挥或指导下,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发生全区特别重大(I 级)、重 大(H 级)、较 大(III级)药品安全事件时,现场指挥部和工作组应配合上级指挥部做好相关工作。各工作组组长由牵头单位分管负责人担任,组成及职责分工如下:综合协调组: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其他成员单位参加。负责应急工作的综合协调、信息汇总报送,以及应急处置会议组 6 织和相关公文处理等工作;组织做好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工作;做好其他应急保障工作。医疗救治组:由区卫生健康局牵头,区
8、市场监督管理局参加。负责组织做好紧急医疗救治工作,提出保护公众健康的措施建议。事件调查组: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区卫生健康局、公安分局等参加。负责药品安全事件原因调查,评估事件影响,提出调查结论,提出防范意见和处理建议;对涉嫌犯罪的,由公安分局立案侦办,查清事实,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危害控制组: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区卫生健康局、公安分局、生态环境分局等参加,负责对相关产品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并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做好相关危害控制工作。舆情引导组:由区委宣传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区卫生健康局、区融媒体中心等参加。负责指导开展事件进展、应急处置工作情况等权威信息发布,加强新闻宣传报道;采取
9、多种形式,做好药品安全知识科普;收集相关舆情信息,及时澄清不实信息,开展舆情处置和舆情引导。社会稳定组:由公安分局牵头,区司法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信访局等部门组成。负责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借机传播谣言制造社会恐慌、哄抢物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在校学生、家长和教职工的教育引导;加强应急物资存放点、大型接种点等重点地区治安管控;做好相关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作,防止出现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行为。及时对接保险理赔工作,维护社会 7 稳定。专家技术组: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卫生健康局牵头。一般药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区卫生健康局从区
10、医疗救治、药品领域专家库中遴选相关专家组成专家技术组,负责药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咨询指导和技术支撑,组织药品安全、公共卫生以及舆情领域相关专家参与事件调查处置,向区应急指挥部提出处置意见和建议,为应急决策提供参考。工作组设置、组成和职责可根据工作需要适时作出调整,必要时可吸收事件发生地镇街、社 区(村)有关人员参加。3 监测、报告、预警建立健全药品安全事件监测、报告与预警制度,积极开展风险分析和评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3.1 监测利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含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药物滥用,下同)监测系统等手段,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尤其是高风险品种质量安全的监测。区市场监督管
11、理部门负责本区域药品安全监测工作,通过日常监管系统、检验检测系统、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投诉举报系统以及舆情监测等,搜集汇总药品安全信息和事件信息,监测潜在的药品安全事件信息。根据需要,各类药品安全事件的监测信息在相关部门之间实现共享。3.2 报告 8 3.2.1报告责任主体(1)药品生产企业;(2)药品经营企业;(3)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4)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5)市场监督管理部门;(6)药品检验检测机构;(7)其他单位和个人等报告主体。3.2.2报告程序和时限按照由下至上逐级报告的原则,各责任主体应及时报告药品安全事件,紧急情况可同时越级报告。(1)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
12、业、药品零售连锁总部在发现或获知药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应当立即向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区域第四检查分局报告,同时报告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药品零售企业在发现或获知药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应当立即向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发现或获知药品安全事件发生后,应当立即向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同时向区卫生健康局报告。区卫生健康局从其他渠道获知的药品安全事件信息,应及时通报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发现或获知药品安全事件后,应及时向区政府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各报告责任主体报告药品安全事件最迟不得超过2 小时。9(2)接到报告后,对报告内容的可靠性进行核实和初步研判,初步认定为
13、特别重大(I 级)、重 大(II级)、较 大(III级)药品安全事件的,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应在30分钟内向区政府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同时立即组织人员赴现场进行调查核实。情况紧急时,可同时向市政府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初步认定为IV级(一般)药品安全事件的,按照区预案相关规定进行处置。(3)区政府接到报告时,应在30分钟内报市政府。(4)涉及港澳台人员、外国公民,或事件可能影响到境外、国外的,应及时通报台港澳、外事等部门。3.2.3 报告内容按照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事件信息报告分为初次报告、进展报告和总结报告。(1)初次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性质,所涉药品的生产经营企业名称、
14、产品规格、包装及批号等信息,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影响范围,受害者基本信息、主要症状与体征,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和潜在危害程度,下一步工作计划以及报告单位、联络员和通信方式等。(2)进展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件调查情况和原因分析结果、产品控制情况、事件影响评估、采取的控制措施等,对初次报告的内容进行补充。特别重大(I 级)、重 大(II级)、较 大(III级)药品安全事件应每日报告事件进展情况,重要情况随时上报。(3)总结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对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10 责任、应对等进行全面分析,对事件应对过程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并提出今后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总结报告
15、应在事件应急响应终止后2 周内报送。3.2.4 报告方式初次报告和进展报告一般可通过网络、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总结报告应采用书面或电子文档形式;涉及国家秘密的,应选择符合保密规定的方式报告。3.3 预警根据监测信息,对辖区内药品安全事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可能危害公众健康的风险因素、风险级别、影响范围、紧急程度和可能存在的危害提出分析评估意见,及时向区政府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配合市政府或相关部门研究确定发布药品风险提示信息和用药指导信息;对可以预警的药品安全事件,根据风险分析结果进行预警。3.3.1 预警分级对可以预警的药品安全事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分级预警,一般划分为一级、二级
16、、三级、四级。一级预警由国家层面确定发布,二级预警由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请省政府授权确定发布,三级预警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报请市政府授权确定发布并采取相应措施,四级预警由区政府授权确定发布并采取相应措施。一级:有可能发生特别重大(I 级)药品安全事件;发生重大(II级)药品安全事件。11 二级:有可能发生重大(H级)药品安全事件;发生较大(i n级)药品安全事件。三级:有可能发生较大(i n 级)药品安全事件;发生一般(W级)药品安全事件。四级:有可能发生一般(W级)药品安全事件。3.3.2 预警措施一级、二级、三级预警分别由国家、省级、市级层面按照相关预案规定发布,并采取相关措施。四级预警由区
17、应急指挥部根据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特点和造成的危害及时采取以下措施:(1)做好启动I V 级(一般)响应的准备;(2)组织加强对事件进展情况的动态监测,随时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根据情况调整预警级别;(3)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派出人员赶赴现场;(4)及时向社会发布所涉及药品警示信息,宣传避免、减少危害的科学常识,公布咨询电话,发送信息提示;(5)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预警信息。3.3.3 预警级别调整和解除一级、二级、三级预警级别调整与解除分别由国家、省级、市级层面负责。四级预警解除:根据评估结果、对事件的处置情况,认为预警可能消除,由区政府或授权区市场监管局宣布解除预警。4 应急响应 12 4.1 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药品 安全 事件 应急 预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