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教案.pdf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教案.pdf(8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的加减教案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的加减教 案(精 选17篇)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的加减 教 案 篇1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算术四则 运 算,而初中的有理数运算是以小学算术四则运算为基础 的,不同的是有理数运算多了一个符号问题。符号法则是有理数运算法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本章知识和今后学习其他与计算有关的内容时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之一。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数学活动,感受到了数的范围的扩大,能借助生活经验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行有理数的运 算,如计算比赛的得分,计算温差等等。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
2、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数学交流的能力。学生学习中的困难预设: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认识过程,要遵循一般的认识规律,而七年级的学生,对异号两数相加从未接触过,与小学加法比较,思维强度增大,需要通过绝对值大小的比较来确定和的符号和加法转化为减法两个过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短时间内完成这个认识过程确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时应从实例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正负抵消的思想,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加以解释,让学生感知法则的由来,以突破这一难点。二、教学任务分析对于有理数的运算,首先在于运算的意义的理解,即首先要回答为什么要进行运算。为 此,必须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
3、,认识到运算的作用,加深学生对运算本身意义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运算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一定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教科书基于学生学习了相反数和绝对值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时的具体学习任务:探索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教 学 方 法 是 引 导 一 分 类 一 归 纳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如 下: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能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3.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和归纳猜想的能力;4.渗透分类、探索、归纳等思想方法,使学生了解研究数学的一
4、些基本方法。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课时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 一 环 节:复习引入,提出问题;第二环节:活 动 探 究,猜想结论;第三环节:验证明确结论;第四环节:运用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 环 节:布置作业。(一)复习引入,提出问题活动内容:1.复习提问:(1)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较大?(2)一位同学在一条东西方向的跑道上,先向东走了20米,又向西走了 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的位置位于出发点的哪个方向,与原来出发的位置相距多少米?若向东记为正,向西记为负,该问题用算式表示为。活动目的: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这里先让学生回顾在具体问题中感受
5、正数和负数的加法运算。2提出问题: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分,答错一题扣1分,不回答得0分.如果我们用1个表示+1,用1个,那么 就表示0,同样也表示0.计算(-2)+(-3).在方框中放进2个 和3个:因此,(-2)+(-3)=-5.用类似的方法计算(2)(-3)+2 3+(-2)(4)4+(-4)思 考:两个有理数相加,还有哪些不同的情形?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列举两个正数相加,如3+2,一个数和零相 加,如 0+(-4),4 +0。活 动 目 的: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类比列出两个有理数相加 的7种不同情形,两个正数相加、两个负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根据绝对值又可分为三类)、一
6、个 加 数 为0。进而讨论如何进行一般的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活动的实际效果:实际问题情境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利于他们积极探究.(二)活动探究,猜 想 结 论:上面我们列出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种不同情形,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这7个 算 式,你能从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教师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点拨和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形成统一的认识。对“一 起 探 究 ,教师可引导学生按以
7、下步骤思考:1、观察列出的具体算式,根据两个加数的符号分类:两个正数相加、两个负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根据绝对值又可分为三类)、一个加数为0。2、同号两数相加时,和的符号与两个加数的符号有怎样的关系?和的绝对值和加数的绝对值有怎样的关系?异号两数相加时和的符号与两个加数的符号有怎样的关系?和的绝对值和加数的绝对值有怎么样的关系?有一个加数为0时,和是什么?3、从中归纳概括出规律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引出规定的加法法则。在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必要时可以交流,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值相等时和为0包色对值不相等时,取绝
8、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同0相 加,仍得这个数。活动目的:利用分组讨论、分类归纳帮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过程,同时有利于加法运算法则的归纳。活动的实际效果:由于采用了图示的教学手段,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分类观察,发 现 规 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 律,最后由学生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补充,从而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通过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 发 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规定的合理性,培养了学生的分类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三)验证明确结论:例1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并说明理由:(1)180+(-10)(2)(-10)+(-1);(3)5
9、+(-5);(4)0+(-2)活动目的:给学生提供示范,进行有理数加法,可以按 照“一 观 察,二 确 定,三 求 和 的 步 骤 进 行,一观察是指观察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二确定是指确定 和的 符 号,三求和是指计算 和 的绝对值.活动的实际效果:通过习题,加深了学生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四)运用巩固:活动内容:1.口答下列算式的结果Q)(+4)+(+3);(2)(-4)+(-3);(3)(+4)+(-3);(4)(+3)+(-4);(5)(+4)+(-4);(6)(-3)+0(7)0+(+2);(8)0+0.活 动 目 的:通过这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达到熟练程
10、度。2.请同学们完成书上的随堂练习:(1)(-25)+(-7);(2)(-13)+5;(3)(-23)+0;(4)45+(-45)全班学生书面练习,四位学生板演,教师对学生板演进行讲评.活动目的:习题的配备上,注意到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由易到难,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够逐步地提高能力,得到发展。活动的实际效果: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通过口答、演排组错,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中,解决各种(五)课 堂 小 结:活动内容:师生共同总结。1.两个有理数相加,一观察,二 确 定,三 求 和 ,即首先判断加法类型,再确定和的符号,最后确定
11、和的绝对值2.有理数加法法则及其应用。3.注意异号的情况。活 动 目 的:课堂小结并不只是课堂知识点的回顾,要尽量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切身感受,教师对于发言进行鼓励,进一步梳理本节所学,更要有所思考,达到对所学知识巩固的目的。活动的实际效果:学 生 对“一 观 察,二 确 定,三求和的步骤印象较深,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的加减 教案 篇2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2.能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弄清有理数加法与非负数加法的区别;3.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时,能正确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过程;
12、4.通过有理数加法法则及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合理性,然后又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运用法则和运算律,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分析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依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难点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1)加法法则本身是一种规定,教材通过行程问题让学生了解法则的合理性。(2)具体运算时,应先判别题目属于运算法则中的哪个类 型,是同号相加、异号相加、还是与0相加。(3)如果是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如果是异号两数相加,应先判别绝对值的大小关系,如果绝对值
13、相等,则和为0;如果绝对值不相等,则和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和的绝对值就是较大的绝对值与较小的绝对值的差。一个数与0相 加,仍得这个数。(二)知识结构(三)教法建议1.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在学习新课以前可以适当复习小学中算术运算以及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2.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规定的,而教材开始部分的行程问题是为了说明加法法则的合理性。3.应强调加法交换律 a+b=b+a中字母a、b的任意性。4.计算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加法算式,应建议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不要盲目动手,应该先仔细观察式子的特 点,深刻认识加数间的相互关系,找到合理的运算步骤,再适当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
14、加法运算更为简化。5.可以给出一些类似 两数之和必大于任何一个加数的判断题,以明确由于负数参与加法运算,一些算术加法中的正确结论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中未必也成立。6.在探讨导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行程问题时,可以尝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用动画演示人或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两次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教学设计示例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 法 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通过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 点:熟练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加法运算.难 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复
15、习提问1.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什么?3.有理数大小比较是怎么规定的?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较大?利用数轴说明?-3与-2;|3|与卜3|;卜3|与0;-2 与|+1|;-|+4|与卜3|.(二)引入新课在小学算术中学过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这些运算是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的运算.引入负数之后,这些运算法则将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学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三)进行新课有理数的加法(板书课题)例I如图所示,某人从原点0出 发,如果第一次走了 5米,第二次接着又走了 3米,求两次行走后某人在什么地方?两次行走后距原点0为8米,应该用加法.为区
16、别向东还是向西走,这里规定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这两数相加有以下三种情况:1.同号两数相加(1)某人向东走5米,再 向 东 走3米,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这是求两次行走的路程的和.5+3=8用数轴表示如图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 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 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 8 米.可 见,正数加正数,其和仍是正数,和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2)某人向西走5 米,再 向 西 走 3 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显 然,两次一共向西走了 8 米(-5)+(-3)=-8用数轴表示如图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 的 西 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 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
17、了-8米.可 见,负数加负数,其和仍是负数,和的绝对值也是等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总 之,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例 如,(-4)+(-5),同号两数相加(-4)+(-5)=-(),取相同的符号4+5=9把绝对值相加(-4)+(-5)=-9,口答练习:(1)举例说明算式7+9的实际意义?(2)(-20)+(-13)=?(3)2.异号两数相加(1)某人向东走5米,再 向 西 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又回到了原点,两次一共向东走了。米.5+(-5)=0可 知,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零.(2)某人向东走5米,再 向 西 走3米,两次一共向
18、东走了多少米?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的 东 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 2米.就是 5+(-3)=2.(3)某人向东走3米,再 向 西 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的 西 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就是 3+(-5)=-2,请同学们想一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是怎么规定的?强调和的符号是如何确定的?和的绝对值如何确定?最后归纳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 符 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例如(-8)+5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85(-8)+
19、5=-()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8-5=3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8)+5=-3,口答练习用算式表示:温度由-4。(:上升7 乙,达到什么温度.(-4)+7=3()3一个数和零相加(1)某人向东走5 米,再向东走0 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显然,5+0=5.结果向东走了 5 米.(2)某人向西走5 米,再向东走0 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容易得出:(-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即向西走了 5 米.请同学们把(1)、(2)画出图来由 ,(2)得 出:一个数同0 相加,仍得这个数.总结有理数加法的三个法则.学生看书,引导他们看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有理数加法运算
20、的三种情况:特 例: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3)一个数和零相加.每种运算的法则强调:Q)确定和的符号;(2)确定和的绝对值的方法.(四)例题分析例 1 计算(-3)+(-9).分 析:这是两个负数相加,属于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加数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就是把绝对值相加(应为3+9=12)(强调相同、相加的特征).解:(-3)+(-9)=-12,例2分 析:这是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值.(强调 两个较大 一个较小)解:#FormatImgID_13#解 题 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后计算和的绝对值.(五)巩固练习1.计
21、算(口答)4+9;4+(-9);-4+9;(-4)+(-9);(5)4+(-4);(6)9+(-2);(7)(-9)+2;(8)-9+0;2.计算(1)5+(-22);(2)(-1.3)+(-8)(3)(-0.9)+1.5;(4)2.7+(-3.5)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的加减 教案篇31.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并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加减运算法则和加法运算律。省略加号与括号的计算。电脑、投影仪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说出-6+9 T-7+3 两种读法.二、解决问题1.计算:-12+11-8+39;+45-9-91+5;-5-5 3 3;-6-8-2+3.5
22、4-4.7 2+16.46-5.28;2.用较简便方法计算:-16+25+16-15+4-10.三、应用、拓展例 1.计算:2/3-1/8-(-1/3)+(-3/8)练 一 练:1.P46 第 1 题 -(4)题;P 4 6 问题解决例 2.当 a=13,b=-12.1,c=-10.6 ,d=25.1 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l)a-(b+c);(2)a-b-c;(3)a-(b+c+d);(4)a-b-c-d;(5)a-(b-d);(6)a-b+d;(7)(a+b)-(c+d);(8)a+b-c-d;(9)(a-c)-(b-d);(10)a-c-b+d.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计算结果,可以发现什么规
23、律?练一练:1.当a=2.7,b=-3.2,c=-1.8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l)a+b-c;(2)a-b+c;(3)-a+b-c;(4)-a-b+c.2.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代数式-y-z+w的值:(1)-=-3,y=-2,z=0,w=5;(2)-=0.3,y=-0.7,z=l.l,w=-2.1;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的加减 教案篇4学习目标:1、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的意义.2、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匹算.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学习重点、难 点: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教学方法:讲练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
24、变化如下表:高度的变化上升4.5千 米 下 降3.2千 米 上 升L1千米 下 降1.4千米记 作+4.5千米 一3.2千 米+1.1千米 一1.4千米请你们想一想,并和同伴一起交流,算算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千米.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方法是二、探究新知1、现在我们来研究(-20)+(+3)(5)(+7),该怎么计算呢?还是先自己独立动动手吧!2、怎 么 样,计算出来了吗,是怎样计算的,与同伴交流交流,师巡视指导.3、师生共同归纳:遇到一个式子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第一步应该先把减法转化为.再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如:(-20)+(+3)-(-5)-(+7)有加法也有减法二(-20)+(+3
25、)+(+5)+(-7)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20+3+5-7再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可以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 或者 负20加3加5减7”.4、师生完整写出解题过程三、解决问题1、解决引例中的问题,再比较前面的方法,你的感觉是2、例题:计算-44(-4)-(+2)+(-2)+12.43、练习:计算 1)(7)(+5)+(4)(10)三、巩固1、小结:说说这节课的收获2、P241、23、计算1)2718+(7)32 2)四、作业1、P255 2、P26 第 8 题、14 题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的加减 教案篇5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理数的加减 年级 上册 数学 有理数 加减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