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产品设计概述.docx
《人机工程学产品设计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机工程学产品设计概述.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 章 人机工程学概述1.1 人机工程学的命名及定义、分类人机工程学 (Man-Machine Engineering)是研究人、机器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跨越不同学科领域,应用多种学科原理、方法和数据的一门边缘学科。它应用生理学、心理学、医学、卫生学、人体测量学、劳动科学、系统工程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和成果,主要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恰当地设计和改进这些关系,使工作系统获得满意的效果,同时保证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人机工程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具有边缘学科共有的特点,如:学科命名多样化、学科定义不统一、学科边界模糊、学科内
2、容综合性强、学科应用范围广泛等。1. 1. 1 人机工程学的命名目前该学科在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名称,在美国,一开始时称为应用实验心理学 (Ap-plied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或 工 程 心 理 学 (Engineering Psychology),20世纪50年代又被称为人类工程学 (Human Engineering)或人的因素工 程 学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 在 西 欧 多 被 称 为 工 效 学(Ergonomos):“ergon”为希腊词根,即“工作、劳动”,“nomos”即“规律、规则”, 合起来就是“人的劳动规律
3、”的意思。由于该词能够较全面地反应本学科的本质,又源自希腊文,便于各国语言翻译上的统一,而且词义保持中性,被较多的国家所采用。在日本被称为人间工学。在国内,除普遍采用人机工程学外,常见的名称还有人体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人类工程学、工程心理学、宜人学、人的因素学等。1. 1.2 人机工程学的定义该学科的定义与其命名一样也不统一。美国人机工程学专家 C. C. 伍德(CharlesC.Wood)对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为:设备设计必须适合人的各方面因素,以便在操作上付出最小的代价而求得最高效率。W.B.Woodson认为: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是19人与机器相互关系的合理方案,亦即对人的知觉显示、操作控制、人
4、机系统的设计及其布置和作业系统的组合等进行有效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获得最高的效率及作业时感到安全和舒适。日本的人机工程学专家认为:人机工程学是根据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特性,了解并掌握人的作业能力和极限,让机具、工作、环境、起居条件等和人体相适应的科学。前苏联的人机工程学专家则认为: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可能性、劳动生活方式和劳动的组织安排,从而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同时创造舒适和安全的 劳动环境,保障劳动人民的健康,使人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中国1979年出版的辞海中所下定义为: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是运用人体测量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生物力学以及工程学
5、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 手段,综合地进行人体结构、功能、心理以及力学等问题研究的学科,从而设计出 使操作者能发挥最大效能的机械、仪器和控制装置,并研究控制台上各个仪表的最 佳位置。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则将其定义为: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和机器、 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 征,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目前,国际人类工效学学会 (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 简称IEA)所下的定义最权威,也最全面,即:人机工程学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
6、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家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综上所述,尽管各国对人机工程学所下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在以下两个方面却是一致的:(1)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要素之间的关系;(2) 人机工程学研究的目的是使人们在工程技术和工作的设计中能够使三者得到合理的配合,实现系统中人和机器的效能、安全、健康和舒适等的最优化。在人、机、环境三要素中,“人”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决策者,也是操作者或使用者,因此,人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以及人适应机器和环境的能力都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机”是指机器,但比一般技术术语的意义要广泛得多,
7、包括人操纵和使用的一切物的总称,可以是机器,也可以是设施、工具或用具等。怎样才能设计出满足人的要求、符合人的特点的机器产品,是人机工程学探讨的重要问题。“环境”则是指人和机所处的周围环境,不仅指工作场所的声、光、空气、温度、振动等物理环境因素,而且也包括团体组织、奖惩制度、社会舆论、工作氛围、同 事关系等社会环境因素。“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是人机工程学最重要的概念和思想,人-机-环境系统是指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使用的机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简称人机系统。人机
8、系统可小至人与剪刀等手工工具,也可大至人与汽车,乃至人与宇宙飞船等。人机工程学的特点是,不是孤立地研究人、机、环境三个要素,而是从系统的总体高度,将它们看成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系统。“人的效能”主要是指人的作业效能,即人按照一定要求完成某项作业时所表现出的效率和成绩。一个人的效能决定于工作性质、人的能力、工具和工作方法,决定于人、机、环境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得到妥善处理。“安全”是与事故密切相关的概念,任何人-机-环境系统的设计都必须十分重视安全问题,人机工程学着重研究造成事故的人为因素。“健康、舒适”是评价生活、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身心健康和舒适度的要
9、求越来越高。一个好的人机系统,不仅要求效率高、事故少,而且还要不损害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并要尽可能使操作人员感到舒适、满意。了解了上述几个基本概念之后,就能更好地理解关于人机工程学的定义。关键应掌握两点:( 1 )人机工程学是在人与机器、人与环境不协调,甚至存在严重矛盾这样一个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建立起来的,它本身今天仍在不断发展;( 2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重点是“系统中的人”。“系统中的人”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既不独指人,也不独指系统,这里的人是属于特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人机工程学并非孤立地研究人,它同时研究系统的其他组成部分,以便根据人的特性和能力来设计和改造系统。1. 1.3 人机
10、工效学从工业设计的角度而言,人机工程学主要包括设备人机工程学和功能人机工程学。(1) 设备人机工程学 (Equipment Ergonomics)设备人机工程学从解剖学和生理学角度,对不同的民族、年龄、性别的人的身体各部位进行静态的 (身高、坐高,、辛长等)和动态的(四肢活动范围等)测量,得到基本的参数,作为设计中最根本的尺 度依据。一般而言,静态的人体尺度要大于动态的人体尺度,在设计时应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正确的人体尺度。例如,在设计公共汽车上的拉手时,就要考虑到人在抓拉手时手的状态,因此,其高度不应以人的指尖到脚底的距离为依据,而应以人的掌心到脚底的尺度为准。(2) 功能人机工程学 (Fu
11、nctional Ergonomics)功能人机工程学通过研究人的知觉、智能、适应性等心理因素,研究人对环境刺激的承受力和反应能力,为舒适、美观、实用的生活环境的创造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就环境而言,其优劣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活动能力。人在过亮或过暗的照明条件下都不能取得最好的视觉效果;在过强的噪声或完全消除噪声的环境中,人也不能高效率地工作。因此,有的办公室经常播放一些轻松舒缓的背景音乐,就是出于这个道理。1.2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简史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国家,但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却是在美国完成的。所以,人机工程学有“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之说。虽然本学科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期,
12、但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却只有近60年历史。该学科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 2. 1 经验人机工教 (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19世纪末,人们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能力与其所使用的工具之间的关系,从而进入了有意识地研究人际关系的新阶段。这一阶段,在人与工具的关系以及人与操作方法的研究方面,最具有影响力的首推有“科学管理之父”美誉的泰勒。20世纪初,美国学者F.W. 泰勒 (Frederick W. Taylor)在传统管理方法的基础上,首创了新的管理方法和理论,并据此制定了一整套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的操作方法,考虑了人使用机器、工具、材料及作业环境的标准化问题。例如,
13、他在1898 年进入美国的伯利恒钢铁公司后,曾研究过铁锨的形状和重量,找到了铁锨的最佳设计以及每次铲煤或矿石的最适当重量。同时,泰勒还进行了操作方法的研究,剔除多余的不合理动作,制定最省力高效的操作方法和相应的工时定额,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泰勒同时代的吉尔布雷斯夫妇 (F.B.Gilbreth和L. M. Gilbreth)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他们于1911年通过快速拍摄影片, 详细记录了工人的操作动作后,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将工人的砌砖动作进行简化, 使工人的砌砖速度由原来的120块/小时提高到350块/小时。泰勒和吉尔布雷斯夫妇 所创立的时间与动作研究
14、,对提高工作效率和减轻工作疲劳,至今仍有重要意义。现代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H. 闵斯特博格 (H.Munsterberg)1912 年前后出版了心理学与工作效率、心理技术原理等书,将当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与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从理论上有机炮结合起来,通过选拔、培训工人与改善工作条件、减轻疲劳等措施使工人适应机器。因此,从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理论的形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称为经验 人机工程学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有:研究每一职业的需求和特点; 利用测试来选择工人和安排工作;规划利用人力的最好方法;制定培训方案,使人 力得到最有效的发挥;研究最优良的工作条件;研究最好的管理组
15、织形式;研究工 作动机,促进工人和管理者之间的通力合作。由于当时该学科舶研究偏重于心理学 方面,因而在这一阶段大多称本学科为“应用实验心理学”。在这个阶段,学科发展 的主要特点是:以机械为中心进行设计,在人机关系上以选择和培训操作者为主, 使人适应机器。经验人机工程学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当时,人们所从事的劳动在复杂程度和负荷量上都有了很大变化。因而改革工具、改善劳动条件和提高工作效率称为最迫切的问题,从而使研究者对经验人机工程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并促使经验人机工程学进入科学人机工程学阶段。1. 2. 2 科人机工教 (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50年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
16、于战争的需要,军事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武器装备 变得空前庞大和复杂。此时,完全依靠选拔和训练人员,已无法使人适应不断发展 的新武器的效能要求,因而由于操作失误而导致的事故率大为增多。例如,由于战 斗机座舱及仪表位置设计不当,造成飞行员误读仪表和误用操纵器而导致意外事故; 或由于操作复杂、不灵活和不符合人的生理尺寸而造成战斗命中率低等现象经常发 生。据统计,美国在二战期间发生的飞行事故中,90%是由人为因素而造成的。失败 的教训引起决策者和设计者的高度重视,通过分析研究,逐步认识到,“人的因素” 在设计中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条件,只有当武器装备符合使用者的生理、心理特 性和能力限度时,才能发挥其
17、高效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还认识到,要设计好 一个高效能的装备,只有工程技术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生理学、心理学、人体 测量学、生物力学等学科方面的知识。于是,人机关系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即从“人适机”转入“机宜人”的阶段。由此,在二战期间,首先在军事领域中开展了与设计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与应用。例如,为了使所设计的武器能够符合战士的生理特点,武器工程师不得不谙解剖学家、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等为设计操作合理的武器出谋划策,结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军事领域中对“人的因素”的研究和应用,使科学人机工程学应运而生。科学人机工程学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末。在其发展的后阶段,随着战争的结束,本学
18、科的综合研究与应用逐渐从军事领域向非军事领域发展,并逐步应用军事领域中的研究成果来解决工业与工程设计中的问题,如飞机、汽车、机械设备、建筑设施以及生活用品等。1949年,在默雷尔 (Murrell)的倡导下,英国成立了第一个人机工程学研究小组。第二年2月16日在英国海军部召开的会议上通过了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这一名称,正式宣告人机工程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此外,人们还提出在设计工业机械设备时也应集中工程技术人员、医学家、心理学家等相关学科专家的共同智慧。因此,在这一发展阶段中,本学科的研究课题已超出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使许多生理学家、工程技术专家涉及到该学科中来共同研究,从
19、而使本学科的名称也有所变化,大多称为“工程心理学”。在这一阶段, 本学科的发展特点是: 重视工业与工程设计中“人的因素”, 力求使机器适应于人。1. 2. 3 取代人机工教 (20世纪60年代至今)20世纪6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工程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及其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宇航事业的空前发展,一系列新科学的迅速崛起,不仅为人机工程学注入了新的研究理论、方法和手段,而且也为人机工程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研究课题。如宇航系统的设计问题、核电站等重要系统的可靠性问题、计算机的人机界面设计问题等。同时,在科学领域中,由于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兴起,在本学科中应用“新三论
20、”来进行人机系统的研究应运而生。所有这一切,不仅给人机工程学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新的实验场所,同时也给该学科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课题,从而促使人机工程学进入了系统的研究阶段。从60年代开始,可以称其为现代人机工程学的发展阶段。随着人机工程学所涉及的研究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从事本学科研究的专家 所涉及的专业和学科也就愈来愈多,主要有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工业卫生学、工业与工程设计、工作研究、建筑与照明工程、管理工程等专业领域。国际人类工效学学会 (简称IEA)在其会刊中指出,现代人机工程学发展有三个特点:(1) 不同于传统人机工程学研究中着眼于选择和训练特定的人,使之适应工作要求;现代人机
21、工程学着眼于机械装备的设计,使机器的操作不越出人类能力界限之外。(2) 密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严密计划设定的广泛实验性研究,尽可能利用所掌握的基本原理,进行具体的机械设备设计。(3) 力求使实验心理学、生理学、功能解剖学等学科的专家与物理学、数学、工程学方面的研究人员共同努力、密切合作。现代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方向是: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究, 以创造最适合于人操作的机械设备和作业环境,使人-机-环境系统相协调,从而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能。IEA于1960年成立以来,为推动各国人机工程学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已分别在瑞典、德国、英国、法国、荷兰、美国、波兰、日本、淇大利亚等国
22、家召开了15 次国际性学术会议,交流和探讨了不同时期本学科的研究动向和发展趋势,从而有力地推动着本学科不断向纵深发展。许多国家的人机工程学学会均与IEA建立了联系且都相继建立了本国的人机工程学国家标准。目前,人机工程学已被广泛应用于国防、交通运输、工业、航天航空、农业、建筑等各个领域。1.3 人机工程学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目前,几乎所有工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和应用,并且都建立和发展了这门学科。1.3. 1 人机工程学在国外的发展英国是最早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国家。1949年,在默雷尔 (Murrell) 的倡导下,成立了第一个人机工程学研究小组,翌年成立了人机工程学研究协会,
23、并于2月 16 日在英国海军部召开的会议上通过了人机工程学 (Ergonomics)这一名称,正式宣告人机工程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1957年发行会刊Ergonomics, 现已成为国际性刊物。目前,人机工程学已应用于英国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美国是现代人机工程学的起源地,也是人机工程学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于1957 年成立人机工程学协会,之后人机工程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其研究机构大部分在海、陆、空军系统和各大学,主要进行工程学以及有关宇航、军事工业、大型计算机体 系、自动化系统等的研究。德国对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其自动化中的人机关系、工作环境、选拔训练以及管理方面的问题都得
24、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前苏联1962年成立全苏联技术美学研究所,并建立了人机工程学学部,其研究偏重于工程心理学方面,并且大力开展了人机工程学的标准化工作,先后有30多项标准列入其国家标准。日本的人机工程学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着力引进各个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逐步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人间工学体系,于1963年建立了人间工学学会。人间工学把人看作是系统的一部分进行研究,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运输、国防和服装行业。1.3.2 人机工程在中国的发展中国最早开展人的工作效率研究的是心理学家,人机工程学在中国一直是工业 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3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的工业心理学思想已引人中国,并 开展了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机 工程学 产品设计 概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