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学习教案(2023)七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八年级地理学习教案(2023)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学习教案(2023)七篇.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地理学习教案(2023)七篇八年级地理学习教案(2023)精选篇1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第一节河流和湖泊的概况二、江南大河珠江三、京杭运河教学设计方案3教学重点: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教学手段:课件教学过程(复习)1.什么叫外流区、内流区?它们的分布有何特点?2.什么叫河流的水文特征?中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有哪些相同之处?这些水文特征主要受什么影响?(导入)上节学习了中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那么中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又是怎样的呢?(学习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提问)中国内流河主要流经哪个气候区?那里的气候有何特点?(展示)中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学生对照图讨论
2、。(展示并总结)在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上画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并出示乌鲁木齐的气温降水图,得出结论:中国内流河主要流经非季风气候区,气候干燥少雨。(提问)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内流河的河水主要来源于哪里?(高山上冰雪融水。教师可补充:部分来自山地降水。)(提问)根据内流河河水的来源,分析内流河的水量在一年中有什么变化?(春季随气温逐渐增高,冰雪融化,河水增多;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河水最丰富;秋季冰雪融水减少,水量逐渐减少;冬季最少,甚至断流。(讲述)正是由于内流河流经非季风区,这里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所以内流河的流量小,水位变化大。而且河水被大量蒸发.流量迅速减少。因此内流河的流程
3、短,很多河流中途消失。(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指导学生在地图上识认季节河的符号,并且在内流区中找出弱水和塔里木河两条季节河。(学习中国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在内流区中找出中国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景观图片两幅。塔里木河位于中国的盆地塔里木盆地,它由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汇集而成,全长2179千米,仅次于原苏联的伏尔加河(3530千米)、锡尔纳伦河(2991千米)、阿姆喷赤瓦赫什河(2991千米)和乌拉尔河(2428千米),为世界第5大内陆河。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它的汛期短,在79月水量;10月以后水
4、量大减;由于上游源于高大山地,干流沿山麓地带分布,下游多季节河。(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的灌溉图片两幅。塔里木河是塔里木盆地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展示并讲述)展示塔里木河各水文站不同年代径流量表格。从表格上我们看出了什么呢?(径流量逐年减少)近年来,由于上中游沿岸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大增,再加上近年来塔里木河中游沿岸大量盲目引水开荒,又大量的浪费了水资源。(展示并讲述)展示胡杨树的两幅图片。在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树被世居于此的维吾尔族人称为“英雄树”,有“长着不死一千年,死了不倒一千年,倒了不烂一千年”的说法。而如今塔里木河流域几十万亩胡杨林枯萎死亡。除此之外,还有大面积的沼泽、芦苇和红柳
5、等消失。沙漠蔓延趋势逐年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危及下游5万多人的生存,那里的耕地面积由60年代的5万公顷,减缩到现在的1.4万公顷。由此可见,对河流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学习南方大河珠江)(过渡)我们已经从整体上了解了中国大江大河的分布、分类及特征。在众多的大河中,长江、黄河跨地区范围广。我们将在以后两节中详细了解。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南方的大河珠江。(展示并讲解)展示珠江景观图。珠江长2214千米,流域面积45.3万平方千米。(展示并讲解)展示珠江水系示意图。珠江水系由西江、东江、北江汇合而成。(提问)珠江的位置有何特点?结合地形、气候,想一想,珠江主要水文特征是什么?(珠江位于
6、中国南方,因而雨季长,所以珠江的风期最长,水量丰沛,仅次于长江,是黄河的七倍。珠江流经地势二、三级阶梯,加之水量丰沛,因此水能丰富。)(提问)目前建立了哪些水电站?(答案略)(提问)珠江不仅水能丰富,而且航运价值也很高,为什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学生回答很可能会多种多样,但只要是言之成理即可。如南方水量丰沛,利于航运;经济发达,需求航运沟通海洋,海河联运,终年不冻,四季通航;地处对外的前沿等等都应该鼓励赞扬。)(学习京杭运河)(过渡)前面介绍的都是天然河流的水文特征。在中国除了众多的天然河流外,还有许多的人工河流。其中有一条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人工河就是中国的京杭大运河。(展示)
7、京杭运河景观图片。从图中使学生了解运河河道的宽阔、航运的繁忙、沿岸经济的发达。(展示)京杭运河图。边演示边讲解京杭运河的起始点、长度、流经的省市、沟通的水系等内容。(讲解)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的运河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国,称霸中原,就在公元前485年起开凿邗沟,从邗城(今江苏扬州)东南到末口(今江苏淮安),沟通了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奠定了大运河的初基。这段运河的开凿至今已经有2400多年历史了。到了隋朝,隋文帝建都长安(今西安),由于供给京师的粮食主要靠黄河运输,而黄河上又有三门峡阻隔,运粮十分不便,京师的粮食供应有很大的困难。一遇荒年,京师军民就没有饭吃。公元594年
8、,由于连续几年的荒年,隋文帝不得不带领京师军民到洛阳就食。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当时已迁都洛阳,为了从外地调运粮食到京师,并到扬州看“琼花”,就征集几百万民工,开挖通济渠,使之南接邗沟。从长安到扬州沿渠修筑御道、离宫。同时还从洛阳附近开凿永济渠,连接卫河,通达天津,然后沿永定河通达北京。隋朝大业六年(610年)又拓宽浚深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直达余杭(今杭州),两岸宽达十余丈,能通“龙舟”。至此,南北大运河全部开凿完成,成为中国历可与万里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展示并讲解)展示京杭运河地图(多彩地图)。京杭运河历曾经是中国漕运和商旅往来的重要通道,对沟通南北交通起过重要作用。但因流经
9、地区地势高低悬殊,黄河泛滥等原因,河道易被淤塞。1991年津浦铁路通车后,运河的运输地位下降,多段河道废弃。1949年后,被淤河道分段被疏通,运河南端还延长了7千米,使运河船只可以进入钱塘江。目前,运河季节性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它的年运输量,在内河航运中仅次于长江,居第二位。(学习内流湖和外流湖)(过渡)以上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各类河流的特点,最后学习中国的湖泊。(展示)中国内流流域和外流流域图,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内流湖,什么是外流湖。(讲述)天然湖泊遍及中国各地,其名称因语言的不同,而有“湖”、“池”、“漾”、“海”、“错”等之称。湖泊也有内流湖区与外流湖区之分,其分界线与内外流河的分
10、界线大致相同。外流湖区以含盐量较小的淡水湖为主;内流湖区以含盐量较大的咸水湖为主,但青藏高原上有一些淡水湖。八年级地理学习教案(2023)精选篇2【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规律和分布特点,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的概念,掌握不同人种的分布地区。2、了解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特点和分布。3、了解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重点】世界人种和语言宗教的分布地区【教学用具】教学挂图和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人口和人种。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先慢后快。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各洲人口增长的快慢。对于各洲来说,非洲最快,欧洲最慢。世界人口的分布: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
11、洲及北美洲东部人口稠密。沙漠、雨林,高纬度和高山高原地区人口稀疏。人口问题:使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人种的划分: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人种的分布:白种人: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黄种人: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拉丁美洲。黑种人:非洲,大洋洲,美洲补充:结合地图掌握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特别是人种比较复杂的亚洲和非洲地区。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世界的主要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世界三大宗教:-,伊斯兰教,佛教。名称发源分布典型建筑-亚洲的西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教堂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亚洲
12、西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清真寺佛教古印度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寺庙(佛塔)补充:中国的维吾尔族是白种人,印第安人是黄种人。藏族和蒙古族信仰佛教。回族和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聚落的形式: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分类标准:劳动方式的差异。聚落的发展和环境的关系:有利条件水源充足,地形平坦肥沃,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各地的聚落都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的特点。总结:本章讲述了世界的人种和语言宗教的分布,还有世界人口和聚落的分布好发展规律。重点是人种、语言、宗教的分布地区,这是一个考试的重点内容,要熟练掌握。【作业设计】列表比较世界人种、语言和宗教的分布地区。八年级地理学习教案(2023)精选
13、篇3教学重点:1.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2.中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教学媒体:中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课时安排:计划授课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前几节我们雪线了中国的气温和降水等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两个问题:(1)中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的有什么特点?(2)中国年降水量在地区分布和几节分配上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导入新课知道了中国气温和降水的一些特点,中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归纳出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中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板书第四节气候特征读表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
14、本第57页,“中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的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1)1月份,中国的齐齐哈尔、北京的平均气温,分别比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低多少摄氏度?学生回答:分别低22.7C和3.7C。(2)7月份,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分别比巴黎、纽约高多少摄氏度?学生回答:分别高26.3C和7.3C(3)齐齐哈尔、北京的气温年较差,分别比巴黎、纽约大多少摄氏度?学生回答:齐齐哈尔比巴黎大26.3C,北京比纽约大7.3C。提问对上述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分析归纳冬季,中国比同纬度地区冷,夏季中国大部分地区又比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暖热。因此,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年
15、较差偏大。由此得出气温冬冷夏热的特点。大陆性气候显著。展示北京、齐齐哈尔、巴黎、纽约降水量柱状图。使同学们阅读柱状图,比较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讨论、回答。归纳总结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再加上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由此得出中国冬季干燥,夏季多雨,大陆性强的气候特点。归纳起来,一是说明中国季风气候显著,二是具有大陆性的特点。板书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显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读图提问展示北京、武汉、哈尔滨等城市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请同学们读图,思考中国夏季气温、降水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中国夏季普遍高温,
16、降水集中。总结这就是中国气候的第二个特征:雨热同期。板书二、雨热同期启发提问雨热同期。夏季中国除了青藏高原,天山等少数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是世界同纬度除沙漠以外最暖热的地区。因此,中国热量条件优越。这种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作物生产有没有好处?请同学们思考回答。学生讨论、回答。概括总结正如同学所说,中国优越的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很有利,可以使一些喜温的高产作物如水稻、玉米、棉花等。在中国广大北方地区也有大面积种植;使得水稻、棉花的种植界线的纬度之高,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由此可见,夏热是中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板书1、夏热是中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启发提问在高温的夏季,也是中国降水量
17、集中的季节,雨热同季对农作物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回答。归纳、总结农作物在高温的季节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中国高温多雨的夏季,正适合农作物森林和牧草的生长。因此,高温期多雨期与农作物的生长期一致,是中国气候资源的又一大优势。板书2、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启发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1)西亚、北非在北纬15-30的地区,气候景观有什么特点?(2)为什么中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带的长江以南地区,却成为降水丰沛的“鱼米之乡”?学生讨论、回答。概括总结在世界上北纬15-30的纬度带内,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气候炎热干燥,大多数呈沙漠和荒漠景观。中国处于同一纬度地区
18、的长江以南地区,由于受到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并且雨热同季,利于水稻的生长,是中国重要的稻米产区,河湖众多,淡水鱼产量很大,从而成为中国的“鱼米之乡”。展示挂图或投影片展示中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划分图。复习提问请同学们读中国温度带划分图和中国干湿地区划分图,说说中国可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和干湿区?学生指图回答。讲述中国既有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又有四个干湿地区,(投影片迭加演示)多种多样的温度带迭加在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上,这说明中国的气候复杂多样。气候的复杂多样是中国气候的又一显著特点。板书三、气候复杂多样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中国气候复杂多样
19、的一个重要标志。读图思考请同学们读课本第38页4.23图,“横断山区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和第59页4.24图,“秦岭南北”,思考说明地形对气候和植被有什么影响?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问题横断山区海拔很高,达数千米,随着山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植被随之发生变化,从山下的常绿阔叶林依次过渡到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山草甸-雪线以上。说明地势的高低对气候影响很大,进而影响植被种类的生长分布。秦岭南北一图,表示了山南、山北在植物和景观上的差异。山南生长的是亚热带植物柑橘树,山北生长的是温带植物苹果树。这是因为秦岭在气候上起着屏障作用,可阻挡北部冬季风的南下。所以秦岭南坡气温高,为亚热带景观;北坡气温低
20、,为暖温带景观。讲述由以上分析得出:地形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使得中国的气候更加复杂多样。板书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中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启发提问中国气候的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对各种植物和农作物品种的生长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回答。归纳总结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中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中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板书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中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复习巩固选作复习题(1)中国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3条)(2)中国气候对农作物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板
21、书设计第四节气候特征一、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二、雨热同期1、夏热是中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2、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十分有利。三、气候复杂多样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中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中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中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探究活动活动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方式:学生根据所给资料分组讨论同样是在北纬15-30范围内的西亚、北非和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在气候特征上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教师提供资料,包括两个地区的景观图、气温降水图、洋流图。学生分组讨
22、论后,派代表发表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八年级地理学习教案(2023)精选篇4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中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2.使学生熟悉中国主要的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地。3.使学生了解中国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4.通过分析中国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节约、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与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教学建议关于“矿产资源”的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四部分,首先介绍了矿产资源总的分布特征,并且分析了分布相对集中带来的有利和不利方面;第二部分介绍了能源矿产,包括它们的分布、储量、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中国能源资
23、源的短缺形势;第三部分介绍了金属矿产,这部分是分类介绍的。与铁矿相比,有色金属矿对于初中生来说,可能不太熟悉,因此教材中举了许多实例,以使学生认识到有色金属的重要性。前面三部分都是以关于煤矿、铁矿、有色金属矿和油气田的分布的四幅图为基础的,目的就是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在最后一部分里,教材通过大量实例介绍了中国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对策。关于“矿产资源”的教法建议关于矿产资源的分布,建议指导学生读4幅中国矿产资源分布图,从宏观上分析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矿分布的特点是广泛且相对集中。关于矿点名称,教师要具体指导学生利用省区、江河、山脉等参照物,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地理 学习 教案 2023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