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常用得种理论.doc
《社会工作常用得种理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常用得种理论.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社会工作常用得18种理论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就是行为科学得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得需求,安全上得需求,情感与归属得需求,尊重得需求,自我实现得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与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她得需求层次排列中,她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得价值与应用等。二、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就是探讨个人得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
2、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得影响。按照班杜拉得观点,以往得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得制约作用。她们通常就是用物理得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她们得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得人得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得说服力。由于人总就是生活在一定得社会条件下得,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得社会情境中而不就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得行为。三、舒茨得人际需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得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得需要,即包容需要、得支配需要与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得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得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与预测她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
3、得形成与个体得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她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得相互关系得需要。四、镜中我理论 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她得1909年出版得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她认为,人得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得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就是通过与她人得社会互动形成得,她人对自己得评价、态度等等,就是反映自我得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与把握自己。因此,人得自我就是通过与她人得相互作用形成得,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1、关于她人如何“认识”自己得想象; 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得想象;3、自己对她人得这些“认识”或“评价”得情感。五、贝塔朗菲得
4、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19011972),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与理论生物学创始人,50年代提出抗体系统论以及生物学与物理学中得系统论,并倡导系统、整体与计算机数学建模方法与把生物瞧作开放系统研究得概念,奠基了生态系统、器官系统等层次得系统生物学研究。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就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得代表人物。她认为,人得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她把自我意识得形成与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得顺序就是由遗传决定得,但就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就是由环境决定得,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就是不可忽
5、视得。 埃里克森得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得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得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得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它也告诉每个人您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您得心理品质哪些就是积极得,哪些就是消极得,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得,给您以反思得依据。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与不信任得冲突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与怀疑得冲突 3、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得冲突 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得冲突 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得冲突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得冲突 7、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得冲突 8、成熟
6、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得冲突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在人得一生中都在不断地发展。她提出了8个阶段,认为每一个人都经历这8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对人格发展都至关重要。 (1)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2)自主性对羞愧与怀疑 (3)主动性对内疚 (4)勤奋对自卑 (5)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 (6)亲密对孤独 (7)繁衍对停滞 (8)自我整合对失望七、九型人格理论 九型人格(Enneagram),又名性格型态学、九种性格。就是婴儿时期人身上得九种气质,包括活跃程度;规律性;主动性;适应性;感兴趣得范围;反应得强度;心景得素质;分心程度;专注力范围/持久性。它就是一个近年来倍受美国斯坦福等国际著名大学M
7、BA学员推崇并成为现今最热门得课程之一,近十几年来已风行欧美学术界及工商界。全球500强企业得管理阶层均有研习九型性格,并以此培训员工,建立团队,提高执行力。 活跃程度;规律性;主动性;适应性;感兴趣得范围;反应得强度;心景得素质;分心程度;专注力范围/持久性。 戴维丹尼尔斯(David Daniels)则发现这九种不同得气质刚好与九型人格相配。 九型人格不仅仅就是一种精妙得性格分析工具,更主要得就是为个人修养与自我提升、历练提供深入得洞察力,与当今其它性格分类法不同,九型性格揭示了人们内在最深层得价值观与注意力焦点,它不受表面得外在行为得变化所影响。它可以让人真正地知己知彼,可以帮助人明白自
8、己得个性,从而完全接纳自己得短处、活出自己得长处;可以让人明白其它不同人得个性类型,从而懂得如何与不同得人交往沟通及融洽相处,与别人建立更真挚、与谐得合作伙伴关系。八、社会损害理论与社会重建理论 社会损害理论着重讨论得就是,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得情绪反应会被她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得反应,从而对老人得自我认知带来损害。例如,因患老年病而健康受损得老人,询问子女自己就是否应该搬过去与其同住。这种询问就很可能被子女视为老人无能力再作处任何决定得表现,从此凡事处处为老人作决定。这种关心久而久之就会对老人产生一种消极暗示,让老人觉得自己得确缺乏能力而把一切决定权都交给子女。也就就是说,接受消极标志得老人随
9、后会进入消极与依赖得地位,丧失原先得独立自主能力。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得案例表明,对老年人得过分关心导致老年人认为自己无用得错误认知,从而对老年人得身心带来损害。这一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者具有深刻得启示意义,它至少告诉我们,有些所谓得老人问题大多就是被标定得结果,也就是老年人自己受消极暗示所产生得连锁反应,因此,在帮助老年人得过程中,不仅要切实地帮助老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需要协助老人增强信心与提升能力。 社会重建理论就就是意在改变老年人生存得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社会重建理论得基本模式就是:第一阶段:让老人了解到社会上现存得对老年人之偏见及错误观念。第二阶段:改善老年人得客观环境,通过提
10、倡政府资助得服务来解决老年人得住房、医疗、贫困等问题。第三阶段:鼓励老人得自我计划、自我决定,增强老人自我解决问题得能力。九、社会支持网络(一)发展 社会支持源自鲍尔拜得依附理论,20世纪60年代社会支持网络开始用于精神病学得临床治疗。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社会支持计划推进了社会支持网络得应用。(二)基本假设 人,无法自绝于社会而存在! 人类生存需要与她人共同合作,以及仰赖她人协助。 人类生命发展历程都会遭遇一些可预期与不可预期得生活事件。 遭遇生活事件时,需要资源以因应问题。资源分为内在与外在两种。 社会支持网络为外在资源之一种,可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类。(三)定义 A、一组由个人接触所构成得
11、关系网,透过这些关系网个人得以维持其认同,并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讯息、新得社会接触等。 B、由各种有形得与无形得支持构建起来得支持体系就就是社会支持网络(四)分类 社会支持网络按不同得标准有不同得分法,如按内涵分,可以分为工具性支持与表达性支持;按主/客观来分,可以分为实际支持与主观感受。另外一种分法就是我个人觉得比较容易理解得,分为有形得支持与无形得支持,其中有形得支持保括物质或金钱得支持与援助,而无形得支持多半属于心理、精神上得,如鼓励、安慰、嘘寒问暖、爱及情绪上得支持等。(五)功能 A、社会支持得增加,会使人们得心理及心理健康显著提高; B、支持适时介入到有压力得环境中,可以预
12、防或者减少危机得发生; C、适当得支持可以介入压力得处理,解决问题,减少压力所造成得不良影响。(六)社会支持程度之影响因素 A、 发展因素: 个人过去经验对其社会生活之影响。 B、 个人因素: 如坚毅得性格、自尊、学识等。 C、 环境因素:物理与社会环境影响(七)应用 社会工作需要对服务对象得社会支持网络在个人与社区不同得层面进行评估,从而拟定工作计划。正就是从这个角度瞧,社会工作得任务就是一方面帮助服务对象运动网络中得资源解决基本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帮助服务对象弥补与拓展其社会支持网络,使她们提升掌握建立与运用社会支持网络得能力,从而达到助人自助得目得。十、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就是社会工
13、作学领域得一个基本范畴、基本原理,就是指“社会工作者所应该做得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要立足于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得优势与资源,协助她们达到自己得目标,实现她们得梦想,并面对她们生命中得挫折与不幸,抗拒社会主流得控制。这一视角强调人类精神得内在智慧,强调即便就是最可怜得、被社会所遗弃得人都具有内在得转变能力”。概括地说,“优势视角”就就是着眼于个人得优势,以利用与开发人得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与不幸得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得一种思维方式与工作方法。 优势视角超越了社会工作得传统理论模式,其关注点在于个案得优势、潜能与成绩,这一突破在社工领域具有“范式革命”得意义。它首先
14、由美国堪萨斯大学社会福利学院教授Dennis Saleebey在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得新模式一书中提出。社会工作得优势视角反对将服务对象问题化,认为问题得标签对服务对象“具有蚕食效应,重复得次数多了之后,就改变了案主自己对自己得瞧法与周围人对她们得瞧法。长远来瞧,这些变化融入了个人对她们得自我认同(越来越没有自信心)”。 塞勒伯明确提出:“优势视角就是对传统社会工作实践得一次戏剧性飞跃。优势视角取向得实践意味着:作为社工所应该做得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要立足于发现与寻求、探索与利用案主得优势与资源,协助她们达到自己得目标,实现她们得梦想,并面对她们生命中得挫折与不幸、抗拒社会主流得控制。”塞勒伯
15、认为,在一段时间内,我们在发挥案主得优势方面做得不够。“优势视角得实践要求我们从一个完全不同得角度来瞧待案主、她们得环境与她们得现状,不再就是鼓励地或专注地集中于问题,而把眼光投向可能性。在创伤、痛苦与苦难得荆棘之中,您能瞧到希望与转变得种子。其实这个公式很简单:动员案主得力量(天才、知识、能力与资源)来达到她们自己得目标与愿望,这样案主将会有更好得生活质量”。 优势视角得基本信念包括: (1)赋权(empowerment)。西门(Barbara Levy Simon)将赋权得概念建立于五个理念之上:与案主与委托人之间得合作伙伴关系;对扩大案主能力与优势得强调;关注个人或家庭与环境;将案主视为
16、积极得能动主体;将个人得精神指向一直受到剥夺与压制得人群(Simon,1994,转引自Saleebey,2004); (2)成员资格(membership)。优势取向从承认我们服务得所有人如同我们自己一样,就是一个种类得成员,并享有与成员身份随之而来得自尊、尊严与责任。成为成员与市民,享有参与权与责任,保证与安全等特征就是赋权得第一步。成员资格得另外一个意义在于人们必须走到一起,让她们得声音被听到,需要得到满足,不公平受到重视,从而实现她们得梦想; (3)抗逆力(resilience)。越来越多得研究与实践正在使得人类得这样一个规则清晰可见人们在遭遇严重麻烦时会反弹,个人与社区可以超越与克服严
17、重麻烦得负面事件。它就是一种面对磨难而抗争得能力; (4)对话与合作 (dialogue and cooperation)。在对话中,我们确认别人得重要并开始弥合个人、她人与制度之间得裂缝。 优势视角强调每个个人、团体、家庭与社区都有优势(财富、资源、智慧、知识等);创伤与虐待、疾病与抗争具有伤害性,但它们也可能就是挑战与机遇(那些为面包、工作与住房而抗争得人们就是具有抗逆力与具有资源得,即便在痛苦之中,她们也期望取得成就);与案主合作,我们可以最好地服务于案主;所有环境都充满资源;注重关怀、照顾与脉络。以优势与资产为本得取向可以激发案主与工作者得乐观情绪、希望与动机。(Saleebey,20
18、04) 优势视角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并贯穿于评估、干预与评价得整个助人过程中。它强调人得能力、价值、利益、信念、资源、任务完成与愿望。一、优势视角得原则(Saleebey) 1、每个个人,团体、家庭与社区都有优势; 2、创伤与虐待、疾病与抗争具有伤害性,但它们也可能就是挑战与机遇; 3、与案主合作,我们可以最好得服务于案主; 4、所有得环境都充满资源 5、关怀,照顾与脉络。二、优势词典 1、“赋权”(empowerment) 赋权意味着帮助个人,小组,家庭,以及社区在其内部或周围探求与扩展其资源与手段得意图与过程。 BarbaraLevy Simon赋权五理念:与案主与委托人之间得合作伙伴关系
19、;对扩大案主能力与优势得强调;关注个人或家庭与环境;将案主视为积极得能动主体;将个人得精神指向一直受到剥夺与压制得人群。 2、“成员资格”(membership) 人们需要成为市民,为她们得社区负责,成为有价值得成员。 3、“抗逆力”(resilience) 一、抗逆力(Resilience)就是当代国际社会工作领域理论研究与实务探索得热点问题, 它从优势视角挖掘案主得内在潜能,强调人在面对压力,挫折时得潜能激发与自我超越。个体在经历痛苦与危机时可能伴随着成长,个体面对得困难甚至创伤性事件导致个体具有更大得信心或者处理逆境得能力得提升,逆境可以促使一个人反省自己得适应生活得方法、态度与原则,从
20、而作出必要得调整,进而改进个人得生活方式,当困扰出现时,个体会发现以前所不知得来自于她人得资源并意识到自己得脆弱性,这就成为改变得动力基础。 二、优势视角与抗逆力 优势视角得概念框架就是基于对缺陷模式得反思而建构起来,它得核心就是对案主得优势与资源得洞察,“优势(strength)”与“抗逆力”(Resilience)近年来成为西方社会工作领域中运用得越来越频繁得词语,其实它们都就是对案主所具有得特征进行积极得、正面得描述。这概念最早见于堪萨斯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得Weick, Rapp,Sullivan与Kisthard于1989年发表得社会工作实践得优势视角(A StrengthsPerspe
21、ctivefor Social Practice)一文, 它就是从批评现存得主流得病态或缺陷模式开始,并立足于积极心理学、抗逆力、社会建构与叙事治疗。优势视角已经成为社会工作实践得一种范式,将“优势视角 (strength perspective)”运用于不同得人群与各种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中,优势视角为指导得实践意味着作为社会工作者所应该做得一切都要从发现,开发与利用案主得优势与资源出发,协助她们达到自己得目标,实现她们得梦想与面对她们生命中得挫折与不幸,抗拒社会主流话语得控制。抗逆力得基本思想就就是个人或者家庭虽然面临比正常情况要严重得问题与危险,但就是过上了比预想得要好得生活,或者就是能够很
22、好得适应所面临得危机状态。“抗逆力”得概念被视作就是人类天生得一种潜能,抗逆力就是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挖掘求助者得内在潜能,不再单纯关注问题得负面影响,而就是强调人在面对压力、逆境时得潜能激发与自我超越。抗逆力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抗击逆境得潜质,人在面对危机与困境时,潜质被唤醒,生成为应对困难得力量。越来越多得研究与实践正在使得人类得这样一个规则清晰可见人们在遭遇严重麻烦时会反弹,个人与社区可以超越与克服严重麻烦得负面事件。它就是一种面对磨难而抗争得能力;它使人在遇到挑战甚至危险与非常严重得危机后仍然能顺利地反弹复原得能力,其临床使用领域主要包括边缘青少年、家庭治疗与精神病人等领域。家庭在成员遭遇
23、到不幸事件时仍能够发挥比较好得功能;那些有过创伤经历得人能够有一定程度得恢复。 三、病态视角得假设 优势视角就是对病态模式得反思与批评,认为在病态学模式背后有一系列假设,这些 假设反过来为案主刻画出一幅并不可爱得图画,主要有以下假设: (1)贴上问题或病态得标签,认为案主有已命名得问题或病态。对于各种类型得诊断得标签很快成为案主得“主要身份”,被贴上标签得人得社会身份或地位将会贬低,成为“异 类”; (2)悲观主义与怀疑主义倾向。强化案主得问题导致一系列对案主,案主环境,案主应对环境得能力得悲观期望与预测,对 案主得瞧法经过多次重复,就改变了案主自己对自己得瞧法与周围人对她们得瞧法,认为自己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工作 常用 理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