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压桩施工与质量控制实用文档.doc
《静压桩施工与质量控制实用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压桩施工与质量控制实用文档.doc(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静压桩施工与质量控制实用文档(实用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 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静压桩施工与质量控制 关键词 静压桩 施工 流程 问题处理一、 项目背景二、 桩质量控制 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1.1场地的选择 (1)在施工前加强地质勘察工作,摸清地质情况,应按桩型设计要求提供有关准确的土力学指标, 并对持力层的埋深、层面走向、场地存在的孤石等障碍物加以勘探清楚,施工场地的动力供应, 应与所选用的桩机机型、数量的动力需求相匹配。 (2)施工场地地面要求平整, 其场地坡度应在10以内, 并具有与选用的桩机机型相适应的地耐力。施工场地下的旧建筑物基础在施工前应彻底的清除,对地下障碍物可分别采取除障
2、、引孔、避让等措施解决.场地的边界与周边建筑物的距离应满足桩机最小工作半径的要求, 且对建筑物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1。2桩机的选择 在施工前应提交进场设备报审表, 并对选用设备认真核查,检查压桩机型、配重是否符合设计和场地要求。桩机的选型一般按1.21.5 倍管桩极限承载力取值。桩机的压力表应按要求检定, 以确保夹桩及压力控制准确。按设计如需送桩, 应按送桩深度及桩机机型合理选择送桩杆的长度, 并应考虑施工中可能的超深送桩。 1.3对施工单位及相关施工文件的审查 正式施工前应组织设计、地质、建设、监理、施工、质检等单位在现场共同进行试桩,验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确定持力层深度、桩长,以便进一步
3、优化设计,同时确定沉管深度、终压值及其沉降量等收桩标准的施工参数。其次审查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建立健全, 管理人员是否到岗,以及施工技术方案是否齐全, 质量保证措施、工期保证措施和安全保证措施是否合理、可行, 并对其进行审批。此外再核查其施工设备、劳力、材料及半成品是否进场, 是否满足连续施工的需要,开工条件是否具备, 条件成熟时批准其开工。 1.4对预应力管桩的质量监控 检查管桩砼的强度、钢筋力学性能及管桩结构性能检测报告;检查管桩的外观, 有无蜂窝、露筋、裂缝;局部粘皮和麻面累积面积不大于桩总面积的0.5;每处粘皮麻面的深度不大于10mm,且应修补;桩身合缝处漏浆深度不大于10mm,每
4、处漏浆长度不大于300mm,累计长度不大于管桩长度的10%,或对称漏浆的搭接长度不大于100mm,且应修补;磕损深度不大于10mm,每处面积不大于50cm2,且应修补;不得出现内外表面漏筋、断筋、脱头及内表面混凝土塌落的现象;不得出现环向和纵向裂缝;管桩端面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墩头不得高出端板平面;桩端板凹陷深度不大于10mm;接头和桩套箍与桩身结合面处,漏浆深度不大于10mm,漏浆长度不大于周长的1/4,且应修补.检查管桩合格的尺寸,一般桩径( +5mm、4 mm)、管壁厚度(正偏差不限、0)、桩尖中心线(2mm)、顶面平整度(10mm)、桩体弯曲(1/1000L)、管桩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
5、100, 并且要达到龄期.1。5管桩桩位的测量在熟悉和掌握总图的基础上,对总图上所标注的定位坐标、尺寸用计算闭合导线方法核算是否准确;根据总图上提供的坐标,计算出测量时所需的距离、角度以及通过坐标反算,换算成极坐标后进行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测设时先校核施工现场上已测设的坐标点,然后根据已测量出的坐标点测设出平面布置图上的坐标点,并使各个坐标点分布在施工场地内;每次用直角坐标测设后要进行校核;主要坐标控制点测设后,建立整个施工场地的平面控制网;然后测设出建筑物的轴线与主要控制点,在施工图中对管桩桩位进行逐一编号后,对桩基进行放样桩;在桩位测量定位后,要按设计图进行复核,单排桩桩位的放样误差10mm
6、,群桩20mm,控制网测设后进行闭合校对,确保起点与终点吻合,并对主要坐标控制点作必要的保护;监理对桩位的测量要进行旁站监督,监理单位对测量定位成果进行检查无误后共同验收。 2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2。1静力施压流程 定桩位 压桩机到位 吊桩、对中( 控制吊点、垂直度) 对中焊桩尖 压第一节桩 焊接接桩 压第N 节桩 送桩终压 移机 截桩记录、核查压桩及桩基检测相关资料。 2。2施工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1)压桩:(a)压桩时,桩的混凝土强度需达规范要求。(b)压桩施工要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中规定的施工流水顺序进行。此外还应注意要采用合理的压桩顺序,一般情况下不同的桩基应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长后
7、短;同一单体建筑物或群桩承台应先施压场地中央的桩,后施压周边的桩;毗邻其它建筑物时,由毗邻建筑物向另一方向施压。(c)压桩前,要按施工图核对桩号,并要复核样桩位置是否准确。(d)桩于压入前,要清除桩表面的附着物,并在桩的侧面画上深度尺寸标志线。(e)喂桩时,管桩桩身两侧合缝位置应避开与夹持机构中夹具的直接接触.(f)桩提升就位(又称“插桩)前,桩机机身要调整水平.若插桩时,桩未能对准桩位,应将桩拔起重插,若因遇地下障碍物,桩偏离桩位时,应将桩拔起,清除地下障碍物,将孔回填后;重新放上样桩”,再次插桩。(g)带有桩靴的第一节桩插入地下0.51。0米时,应严格调整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然后才能
8、继续下压。(h)插桩和压桩过程中,都必须采用两台摆放位置互为正交的经纬仪,控制桩身的垂直度.桩在压入的初始阶段是否垂直,是保证整根桩垂直的关键。桩在压入1m左右后应停止压桩, 再次校正桩在竖直两个方向的垂直度后继续施压。(i)在压桩时严格监控桩位偏移情况,可减少打桩时因偏心或局部受力而使桩身桩头发生破损的机会,当桩尖进入硬土层后,严禁用移动机架等方法强行纠偏.沉桩速度不能过快,当桩尖遇到硬土层或砂层而发生沉桩阻力突然增大时,可采用忽停忽压的冲击施压法。(j)每根桩应一次连续压到底,接桩,送桩应连续进行,中间不得无故停歇,且尽可能避免在桩尖接近持力层时进行接桩.(k)压桩施工系隐蔽工程,应做好沉
9、桩记录,作为验收时鉴定质量的依据。(2)接桩:本工程采用电焊机接桩.接桩前施工单位必须确保焊条或焊丝必须符合要求,需由供应商提供质量保证资料,并将该保证材料以书面形式送监理单位报审,经监理单位审核后方可使用。当下节桩的桩头距地面1-1.2m时, 即可进行焊接接桩, 管桩对接前应用钢刷将上下端的钢板清刷干净,用导向箍引导就位, 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5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桩长千分之一,且不大于20mm。焊接层数不得少于二层,焊缝应饱满连续,焊好后应自然冷却10分钟以上方可施压,严禁用水冷却和焊接后立即施压。焊接时应保证上下节桩处于同一中心线上, 上下节桩间如有间隙, 应用铁片全部垫
10、实。接桩时间应尽量缩短, 如接桩耗时较长, 桩周摩阻得到恢复, 有可能使进一步压桩发生困难。(3)送桩:送桩是沉桩施工中最后一道工序,由于“送桩杆和桩存在不连续面,会使 “送桩杆”与桩的断面存在间隙或差异,使桩顶受到过大的应力,导致桩顶破碎,还会造成桩的局部弯曲.因此,对于沉桩施工中的送桩,不能掉以轻心。严格按下列要求执行。(a)送桩前应对桩位再作一次复测并记录详细,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有关单位作出补救措施。(b)送桩杆上应有尺寸标志,以便测读桩顶标高,控制桩的入土深度。(c)送桩杆与桩顶的接触面间应平整密实。(d)送桩时,若不控制“送桩杆垂直度,送桩后很容易使桩平面位置产生偏差,尤其是送桩深度
11、超深,桩的偏斜越大.故施工中必须保证送桩杆与桩身的纵向轴线保持一致。送桩时,需用两台互为正交的经纬仪观测控制送桩的垂直度。(e)拔启送桩,切忌偏心。(f)“送桩杆”拔出后,要及时回填桩孔洞。(g)压桩施工时按桩总数的10%左右设置观测点,定时观测桩的上浮量及桩顶偏位值,根据观测数据,及时变换施工流程及速度。(4)终压:终压标准应综合考虑桩型、桩长、桩周土特性、桩端土特性及单位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等因素.当桩长21m时, 终压力按设计极限承载力取值 当桩长21m且14m时, 终压力按设计极限承载力的1.11.4倍取值 当桩长14m时, 终压力按设计极限承载力的1.41.6倍取值。终压的技术参数
12、一般采用双控, 根据设计要求, 采用以标高控制为主、送桩压力控制为辅或者相反,但同时也还应视设计要求和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工程采用以标高控制为主、送桩压力控制为辅。此外终压后的桩顶标高, 应用水准仪认真控制, 其偏差为50mm。 (4)项目桩施工期间特殊情况的处理: (a)考虑到沉桩过程中的挤土效应,相邻的桩可能会产生横向位移和桩身上浮的现象,因此在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物进行清理,并在施工前由施工单位提交施工方案,对其施工顺序严格审查,尽可能将挤土效应带来的不良结果降到最低,确保工程质量。(b)考虑到施工工期处于雨季,施工前在场地内设置排水沟,并在平整场地时 将场地平整为拱形,即中间高两边
13、低,便于随时排除地表水,使场地内无积水、无泥浆、不软化。(c)施工过程中遇到阴雨天气导致场地泥泞,压桩机有陷机现象,无法施工。后经对陷机场地土进行换填,将场地表层12m内的淤泥挖除,填入适度干燥的黄土,并分层压实,使场地土的承载力满足压桩机施工要求。(d)静压桩终压标准以标高控制为主,以压力控制为辅。施工过程中,101厂房有个别桩压力已满足设计要求,但桩顶标高距设计标高仍有0。52。5m距离。经设计院协调,控制送桩标准不变,但对未送至设计标高的桩位,要进行静力载荷试验检验其承载力。施工结束后,经检测单位检测,未送至设计标高的桩承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e)在施工过程中,101厂房、401厂房均发
14、生爆桩情况。爆桩时送桩压力均已超过设计要求,甚至达到3500KN4000KN,经与设计院沟通协调,施工单位已按照设计院所出补桩方案进行补桩,并对补桩抽查进行承载力与低应变检测,检测结果均满足设计要求。(f)废水处理站桩基施工时,考虑到桩基施工对已浇筑室外桥架基础承台的影响,并经与业主和设计院沟通协调,确定采用锤击沉桩的方式,减小挤土效应,做到对周边已施工的结构的成品保护。三、桩检测结果施工结束后,按图纸及规范要求(承载力检测的桩数不应小于总数的1, 桩体质量检测根数不应少于总数的20)对静压桩进行了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检验,承载力检验的桩选取有代表性和施工质量有怀疑的桩(其中深基坑内桩选2根)。
15、最后复测管桩桩顶标高,未发生浮桩现象,然后做低应变检测和静载检测, 结果静载检测全部合格,低应变检测共1339根,其中类桩1244根,所占比例92,9,类桩95根,所占比例7.1。 参考文献: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S . 2建筑地基与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 22002 S . 3林耿创等.浅谈静压桩的终压力与极限承载力的关系。广东土木与建筑,2001(10)。 4陈飞,鄢泰宁,卢春华。 静压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J . 地质科技情报, 2005 , (S1). 5田启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监理J.广东建材,2021(3)项目静压桩监理细则(质量控制部分)编 制:批
16、准:湖北建盛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监理部二OO 年 月 日静压桩质量监理细则目录第一节 工程概况1。1工程设计单位1.2工程勘察单位1.3设计技术要求1。4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第二节 工程特点2.1工程分析2.2静压桩容易出现的问题第三节 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3.1工程合同文件3。2设计文件3.3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性文件3。4有关质量检验与控制的专门技术法规性文件第四节 质量控制工作流程图第五节 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5.1施工承包单位资质的核查5.2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5。3现场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第六节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6.1作业技术准备状态的控制6。1。1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17、作业技术交底的控制6.1。3进场材料的质量控制6。1。4环境状态的控制6.1。5施工现场劳动组织及作业人员上岗资格的控制6。2作业技术活动运行过程的控制6。2。1施工单位自检与专检工作的监控6。2.2见证取样送检工作的监控6。2.3技术复核工作监控6。2.4工程变更的监控6。2。5见证点的实施控制6。2。6级配管理质量监控6。2.7计量工作质量控制6。2。8质量记录资料的监控6.2。9工地例会的管理6.2。10停、复工令的实施第七节 作业技术活动结果的控制及目标值7.1持力层的复检7。2隐蔽工程验收7。3工序交接验收7。4静压桩施工与监理总流程框图7.5检验批、分项工程验收7。5。1监理工程师
18、对资料的检查7。5。2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检查7。5.3分项工程质量验收7.6不合格的处理7.7成品保护第八节 质量控制的手段和方法8.1质量检测的程序和方法8。1。1检测程序8。1.2质量检测的主要方法8。1。2质量检验程度的种类8。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手段8。2.1审核技术文件、报告和报表8.2。2指令文件与一般管理文书8。2。3现场监督检查的内容规定质量监控工作程序8。2。5利用支付手段第九节 静压桩基验收附:监理工程师操作表1、监理工作表格2、湖北省建筑工程施工统一用表静压桩质量监理细则第一节 工程概况1。1工程设计单位:1.2工程勘察单位:1.3设计技术要求:静压预制桩截面尺寸为,安全
19、等级为级,桩身砼强度等级为,采用接头,单桩坚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UKKN。静压桩数共根,以第层粉细砂层作为持力层,以油压值和桩长双控,试桩根,先施工试桩,再施工工程桩。1。4岩土工程地质条件:(1)建筑场地下从上至下在钻探的深度范围内可分为层:1)2)3)(2)建筑场地条件第二节 工程特点2.1工程分析对该静压桩的特点及场地地质条件、施工方案等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拟采用的方法作简要的说明和分析。2。2静压桩容易出现的问题(1)桩倾斜过大1) 预制桩质量差,桩尖位置不正或变形,易造成桩倾斜;2) 压桩机倾斜;3) 桩端遇孤石或障碍物;4) 桩施工顺序不当而产生较强的挤土效应;5) 基坑
20、开挖的方法不当。(2)断桩1) 桩倾斜过大可能产生桩断裂;2) 桩堆放、起吊、运输的支点、吊点不当;3) 压桩过程中,桩身弯曲过大而断裂。(3)桩位偏差大1) 测量放线不准确或对放线的基桩保护不好;2) 沉桩工艺不良,如桩身倾斜就可能造成竣工桩位出现较大的偏差.(4)桩难以压入,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深度; 1)压桩顺序不当,产生了较强的挤土效应。第三节 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3.1工程合同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和委托监理合同文件。3。2设计文件:“按图施工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原则,设计图纸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必须经过审查,并且有准用证。3.3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性文件
21、(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997年11月1日颁布);(b)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年1月30日颁布);(c)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2001年4月颁布);3.4有关质量检验与控制的专门技术法规性文件(a)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b)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 22002;(c)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d)建筑工程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e)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 4-2002;(f)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g)湖北省建筑工程施工统一用表(2003年元月);(h)控制施工作业活动质量的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静压 施工 质量 控制 实用 文档
限制150内